原創:孟芹玲
大觀園,是《紅樓夢》中賈府為元春省親耗費巨資,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而修建的,「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築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元春題其園之總名曰"大觀園",正殿匾額雲"顧恩思義"。元宵省親後,元春命寶玉和諸姐妹入園居住,大觀園從此便成了寶玉與眾姐妹生活的家園。
和大觀園有著密切關係的人可以分幾個層次,寶玉和十二金釵正冊裡的小姐們是大觀園真正的主人。他們常年在大觀園裡居住,從容貌到內在特質都配得上這裡的高貴典雅的景致,他們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公子小姐,年輕、美麗、有知識或藝術素養,氣質優雅。除了選住怡紅院的寶玉外,金陵十二釵正冊裡,賈元春深居皇宮,巧姐太小,王熙鳳、秦可卿都是有家室的女主人,且秦可卿在大觀園建成前就已死去。餘下的八位裡有七位常住大觀園。林黛玉選擇了瀟湘館,薛寶釵居住蘅蕪苑,賈迎春住進綴錦樓,賈探春住進了秋爽齋,賈惜春住進了蓼風軒,李紈選住稻香村,妙玉進住櫳翠庵帶髮修行,史湘雲雖然不是身居園內,但和大觀園的主人們從小耳鬢廝磨,一起長大,她是大觀園的常客,時常留宿在寶釵、黛玉處,也應算作屬於大觀園的人。第二個層次多是官宦家出身的小姐,是大觀園的客人,參與大觀園的一些活動,多在副冊裡,如香菱、薛寶琴、邢岫煙、李紋、李綺等。第三個層次是又副冊裡的丫環們,如晴雯、襲人、紫鵑、鶯兒、芳官、麝月等。她們雖然地位較低,但比起那些地位更低的小丫頭、嬤嬤們,又更有些體面。她們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寶玉及姐妹們的生活,有一定的情感和溝通。又副冊裡面平兒很特殊,她雖然每天和王熙鳳生活在一起,但她的善良與心靈的清純,使寶玉覺得她也是應該受到呵護的女子。
大觀園裡的生活大多是無憂無慮的,充滿詩意的。「且說寶玉自進園來,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樂。」從探春發起海棠詩社開始,大觀園裡共結五次詩社,其中,第三次賞雪社除了大觀園常住的主人外,又新增了寶琴、香菱、岫煙、李紋、李綺五位才貌雙全的女孩子。達到空前的興盛。幾次詩社,使大觀園的藝術氛圍達到了空前的濃鬱。黛玉「魁奪菊花詩」,寶釵「諷和螃蟹詠」,湘雲即景聯句,才思敏捷。寶琴懷古詩十首,獨樹一幟,探春文採冠三春,初顯幹練才華。黛玉湘雲聯手吟出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絕唱。寶玉生日時,更有群芳開夜宴的熱鬧與盡興,沒有主僕的封建禮數,只有青春激情的宣洩和綻放。
寶黛愛情也在大觀園裡得到長足的發展,雖然時常糾結猜忌,真心或假意試探,卻也因寶玉的表露心跡,雙方的心越來越靠近。寶玉曾在夢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讓坐在身邊的寶釵死了心。《紅樓夢》三十二回裡史湘雲勸寶玉多關心仕途經濟,多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寶玉說「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恰被黛玉聽到,更視為知己。他們共讀《西廂記》,共同葬花魂,共同的志向與愛好,使愛情更趨穩固。
賈寶玉是大觀園裡唯一的男性,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生活在花叢中,首先就是一位園丁和護花使者。他有博愛胸懷,不分貴賤,他給大觀園裡的每一位女子都傳送著愛意和溫暖。體諒她們人生中的不容易,以細膩的關懷去撫平她們心靈的創傷。蔣勳說,《紅樓夢》像是一部佛經,賈寶玉像是來人世度化的菩薩。此外,他還是一位攝影者,觀察記錄著她們的生活,幸福與快樂,悲傷與痛苦,有特寫,有遠拍,有清晰,有朦朧。現實世界裡的殘酷、骯髒、冷漠和爾虞我詐,會讓這些無辜而美好的生命毀於一旦。作為活菩薩的寶玉,必須對她們進行保護。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理想。哪怕是虛幻的,短暫的。
《紅樓夢》 中為什麼必須要有一個大觀園?大觀園是作者曹雪芹創造的,寄託了人生理想之境,天地間至情至性,至美至聖的所在。一是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他對封建禮教由鄙視到反叛,希望的是一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環境。在大觀園裡寶玉待下人是一視同仁的,對襲人、晴雯、平兒等人均以姐妹稱呼。二是寄託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他討厭那種扭捏作態道貌岸然的所謂淑女形象,推崇來自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林黛玉是作者塑造的理想情感的化身。三是寄託了作者的藝術理想。在藝術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他筆下的優秀女子個個都是詩詞高手,也極大程度上諷刺了「女子無才便是德」落後的封建觀念。
大觀園由興建繁華到衰退幻滅,都是歷史的必然。曹雪芹的筆下,《紅樓夢》的世界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超現實的神話世界,如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如絳珠草等;一個是爾虞我詐、功名利祿、冷酷血腥的現實世界,如王鳳姐弄權鐵檻寺,弄小巧借劍殺人等;還有一個就是大觀園裡理想的童話般的世界。但大觀園畢竟不是生存在真空裡,它不斷受到現實世界的衝擊和影響,會有來自園外的風雨和波折,也會有抄檢大觀園這樣的事發生。大觀園裡的主人們的命運無一不掌握在大觀園以外的掌權人的手裡,寶黛愛情的破滅,寶釵婚後的寡居,探春的遠嫁,迎春的錯嫁,惜春的出家,晴雯遭猜忌而被逐慘死園外,最後都落得了「千紅一窟」「萬豔同杯」的悲慘結局。
無論如何大觀園的存在還是必須的。儘管大觀園的主人們最終無一例外都是悲劇結局,但在青春的歲月裡,她們曾經在大觀園經歷過一段幸福的值得回憶和留戀的日子。憨湘雲醉眠芍藥,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喜出望外平兒理妝,晴雯撕扇,一個個溫情的故事,一段段美好的時光。香菱可謂是命運多舛,受盡了人間的悽苦和欺凌,卻能在大觀園裡有了詩意的夢想和希望。李紈是一個年輕守寡的苦命女子,在孤獨的人生裡程中,因為大觀園裡的這些青春的生命,也曾有了色彩斑斕和歡樂的瞬間。寶玉像一位護花使者,不能阻止花的凋落,卻能讓花在一段時光裡鮮豔無悔地綻放。他熱愛與鍾情的「水做的骨肉」的年輕女子,在大觀園裡曾經得到過他的關心與呵護,付出過情感,也盡了心,他在心靈上就會有一些慰藉和滿足。大觀園雖然像海市蜃樓,虛幻縹緲,但目睹了她的瞬間的美好,也會在人們心裡留下難忘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