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2021-02-13 世界歷史網

加彭共和國(英語:The Gabonese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Gabonaise),簡稱:加彭,位於非洲中部西海岸,橫跨赤道線。東、南與剛果(布)相連,北與喀麥隆接壤,西北與赤道幾內亞毗鄰,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800公裡。國土面積26.8萬平方公裡。首都是利伯維爾。官方語言為法語。民族語言有芳語、米耶內語和巴太凱語。

加彭全國共有人口203萬(2017年)。有40多個民族,主要有芳族(佔全國人口40%)、巴普努族(佔22%)等。受長期殖民統治影響,居民50%信奉天主教;20%信奉基督教新教;10%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

公元12世紀,班圖人從非洲東部遷入,在奧果韋河兩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國。15世紀,葡萄牙航海者抵達該地區。18世紀淪為法國殖民地。1911年被轉讓給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復歸法國。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7日宣告獨立。萊昂·姆巴任首任總統。自從1960年8月17日脫離法國統治獨立以來,加彭共和國共經歷了3屆總統的統治。

1、早期歷史

遠在古代,加彭境內已有人類活動。10世紀時,班圖人已在加彭境內定居。

15世紀以前,在沿海地區和奧果韋河兩岸形成了一些部落酋長國。居民從事耕作、採集和狩獵。

2、殖民入侵時期

約1472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加彭海灣地區。由於這個海灣的地形,很象當時葡萄牙水手穿的外套-葡語為gabao,加彭由此得名。繼葡萄牙之後,荷蘭、英國和法國殖民者接踵而至。

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加彭成為歐洲殖民者掠獲黑奴的重要場所。1845年從加彭海灣運往古巴和巴西的奴隸達1.8萬人。殖民者還從加彭掠奪象牙、烏木等產品。

1839年,法國海軍軍官布埃·維約美以欺騙方式同沿海酋長丹尼斯籤訂協定,取得了加彭海灣南岸地區的主權。

1843年布埃-維約美又從另一個酋長路易斯手中取得海灣北岸地區的主權。法國人在北岸地區使用獲釋奴隸修築堡壘,設立居民點。

1848年法國人將該地命名為利伯維爾,意即自由城。

1875年和1880年,法國探險家P.-P.-F.-C.S.de布拉柴兩度進入加彭,極力擴展法國勢力,後來法國佔領了整個加彭。

1881年,利伯維爾一度成為法國在赤道地區的行政中心。

1882年,法國政府頒布法令,設立包括加彭和剛果的法屬剛果殖民地。

1886年,加彭和剛果分為兩個領地。

1910年1月,加彭、中央剛果、烏班吉-沙立和查德4塊殖民地合併為法屬赤道非洲。

法國殖民當局佔領加彭後,將加彭的土地租讓給特許公司經營。這些特許公司實行壟斷貿易、強迫當地居民採集天然橡膠、象牙和烏木供出口。此外,還強迫居民繳納各種捐稅。加彭人民不斷爆發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鬥爭。

3、國家獨立鬥爭時期

20世紀初,科莫河和恩古涅河流域的芳人和米特索格人,曾多次舉行起義,遭到殖民當局的鎮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彭人民在加彭民主同盟等民族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1953年,加彭礦工和林業工人舉行大罷工。

1956年,加彭爆發全國性的群眾運動,要求加彭獨立。法國政府被迫改變其殖民統治政策。

1957年1月根據法國政府頒布的《海外領地根本法》,加彭取得了半自治共和國的地位。

1958年11月根據戴高樂政府頒布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加彭成了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

1960年7月5日,法國同加彭籤訂了移交共同體權力的協定,同年8月17日加彭宣布獨立。

4、獨立後的加彭

1961年2月,加彭舉行總統和國民議會選舉,加彭民主同盟總書記L.姆巴當選為總統 (1961~1967)。

1964年2月,加彭陸軍發動政變,法國出兵幹預,政變失敗。

1967年11月,姆巴總統病故,副總統H.O.邦戈接任總統。

1968年,執政黨加彭民主同盟改名為加彭民主黨,邦戈任總書記。

1974年4月20日,加彭共和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79年邦戈連任總統。邦戈政府實行一黨制,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反對部族主義和地方主義。邦戈執政以來,政局比較穩定,經濟發展較快。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大量吸收外國資本,促進經濟發展。加彭對外奉行不結盟和國際合作政策,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幹涉,支持南部非洲人民的解放鬥爭。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謀求世界和平,實行睦鄰友好政策。

1990年3月改行多黨制,政局一度動蕩,但奧馬爾·邦戈和執政的加彭民主黨仍保持對政權的控制。

1998年,奧馬爾·邦戈蟬聯總統。

5、現代時期的加彭

2003年,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對總統連任次數限制。

2005年,加彭舉行總統選舉,奧馬爾·邦戈以79.18%的得票率蟬聯總統。

2009年6月,奧馬爾·邦戈總統在西班牙病逝。8月,加彭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奧馬爾·邦戈總統之子阿里·邦戈當選總統,10月就職。反對派質疑選舉結果,在少數城市發動騷亂和暴力示威活動,被當局平息。

2011年底,加彭舉行立法選舉,阿里·邦戈領導的加彭民主黨獲得國民議會95%的席位,2013年12月又以較大優勢贏得地方選舉。

2014年6月,阿里·邦戈總統同加反對黨、總統多數派政黨領導人以及3名獨立人士籤署了《社會契約憲章》,致力於改善民生、消除貧困和社會不平等。

2016年8月,加彭舉行總統大選,邦戈總統勝選,反對派候選人、前非盟委員會主席讓·平不服,首都等地暴發騷亂,讓·平並將選舉結果上訴至憲法法院。9月24日,憲法法院確認邦戈勝選。27日,邦戈宣誓就職。

2017年3月至5月,加彭舉行「全國包容性政治對話」,形成多項政治對話成果,包括總統大選和議會選舉改為兩輪多數制、修改選舉法等重要內容。

2018年4月,加彭憲法法院決定解散國民議會,由參議院代行國民議會功能。新一屆國民議會於2019年1月選舉產生,共143個席位,其中加彭民主黨98席。

2018年5月,加彭總理恩貢戴遞交政府辭呈,邦戈總統組成以恩貢戴為首的新政府。

2018年10月,加彭立法選舉順利舉行,執政黨加彭民主黨以絕對優勢勝選。10月下旬,邦戈總統在沙烏地阿拉伯出訪時因病緊急就醫,隨後赴摩洛哥拉巴特休養。

2020年7月16日,加彭總統府宣布,總統邦戈任命國防部長奧蘇卡出任新一屆總理。奧蘇卡成為加彭首位女性總理。

本文發布於世界歷史網的文章,如有轉載,請註明原文摘自於世界歷史網:http://www.shijielishi.com/jiapeng/lishi/1002.html,註明網站地址;否則,禁止轉載;謝謝配合!

相關焦點

  • 加彭總統遺體從西班牙運抵加彭首都(組圖)
    6月11日,已故加彭總統邦戈的親屬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一個機場參加送別儀式。  邦戈的遺體當天從西班牙啟運回國。邦戈8日在巴塞隆納病逝,享年73歲。他的遺體將於本月18日在其故鄉邦戈維爾下葬。新華社/法新   6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一個機場,已故加彭總統邦戈的遺體被運上飛機。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利伯維爾6月11日電(記者任亞秋)加彭總統邦戈的遺體11日下午從西班牙巴塞隆納運抵加彭首都利伯維爾。加彭代總統羅貢貝、總理恩東等到機場迎接靈柩,剛果(布)總統薩蘇和中非共和國總統博齊澤也乘專機抵利伯維爾,並親臨機場迎接靈柩。
  • 巴貝多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有證據表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貝多已經有人類居住。巴貝多最初的居民是印第安阿拉瓦克人,而後加勒比人趕走阿拉瓦克人,佔領該島。在350至650年,來自南美的人們定居於此。在800年左右,第二波被西班牙人稱作阿拉瓦克人抵達。13世紀中期,第三波加勒比人抵達。
  • 賴比瑞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1、早期歷史12世紀以前,這裡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賴比瑞亞境內的居民,是12~16世紀從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先後遷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14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陸續到賴比瑞亞沿岸探險。諾曼人於1364~1367年來到這裡。
  • 印度尼西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1、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4萬年~前2世紀)印尼歷史悠久,爪哇是原始人類發源地之一,遠古時期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印尼社會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先後分為印度教王國和伊斯蘭教王國兩個時期。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在爪哇島先後發現「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羅人」等原始人類化石。
  • 新加坡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文明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 象牙海岸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中世紀時期,象牙海岸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西非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歐洲船隻大約於15世紀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
  • 尼泊爾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克拉底王朝尼泊爾最早的歷史始於克拉底人,他們從東部來到加德滿都河谷。這些歷史仍然被視為傳說。根據編年史記載,克拉底人統治了約1225年(公元前800年-300年),期間共有29個國王。他們第一個國王名為埃蘭。
  • 加彭總統大選開始投票 溫州人後裔讓·平成候選
    2016年加彭大選投票於當地時間27日早晨7時(北京時間27日14時)開始,全國共2580個投票站同時向近63萬名註冊選民開放。據報導,共有10名候選人參加本次總統寶座角逐,爭奪焦點集中在加彭民主黨候選人、現任總統阿里·邦戈·翁丁巴和反對派候選人、前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讓·平之間。
  • 駐加彭大使孫繼文會見加彭華僑華人協會會長(圖)
    (原標題:駐加彭大使孫繼文會見加彭華僑華人協會會長(圖))   2016
  • 索馬利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舊石器時代,索馬利亞半島上已有原始居民,索馬利亞一直實行部落制度,阿拉伯與中國均對其有一定影響。 公元前17世紀,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建立了以產香料著稱的「邦特」國,建立蓬特國,以生產香料著稱,同埃及、希臘、阿拉伯和印度等國進行廣泛的貿易。
  • 紐西蘭歷史的發展階段簡介
    1、古代歷史約公元950年,玻里尼西亞人庫佩由社會群島漂流至紐西蘭,返回後,稱此地為「奧蒂羅」,意為「不夜之鄉」,或「白雲綿綿的地方」,此後,陸續有玻里尼西亞人來此,至1350年左右,大批玻里尼西亞人中的毛利人遷徙至北島、南島定居。
  • 幾內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幾內亞在有史記載之前就有人居住,最早在沿海定居的是巴加人。約在3世紀,在巴馬科和錫吉裡之間的兩個曼德人國家,淪為加納王國的附庸。公元9至15世紀,為加納王國和馬裡帝國的一部分。13~16世紀,幾內亞屬於馬裡帝國的版圖,馬林克人和蘇蘇人來此定居。
  • 挪威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類開始在此地活動,以狩獵、捕魚為生。公元前2500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隨後經歷了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一些日耳曼人部落不斷遷入,但還沒有出現聚居的村落,農業生產的組織形式是氏族經營的農莊,這些氏族農莊組成若干鬆散的小國。
  • 駐加彭大使孫繼文出席加彭華僑華人元宵晚會(組圖)
    (原標題:駐加彭大使孫繼文出席加彭華僑華人元宵晚會(組圖))
  • 獅子山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2005年12月,聯合國撤出駐塞維和部隊,成立聯合國駐獅子山綜合辦事處(2008年10月更名為建設和平綜合辦事處,簡稱「聯塞建和辦」),繼續向塞提供防務和發展方面的幫助。2007年8月和9月,塞先後舉行兩輪總統選舉,全國人民大會黨候選人歐內斯特·巴伊·科羅馬當選。
  • 胡錦濤開始對加彭進行國事訪問
    加彭總統在機場舉行隆重儀式,熱烈胡錦濤主席訪問加彭。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應加彭總統邦戈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1日下午抵達利伯維爾,開始對加彭進行國事訪問。  利伯維爾豔陽高照,景色迷人。
  • 甘比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甘比亞總統-葉海亞·賈梅宣布,為了徹底地和過往的殖民地歷史劃清界線,將國家名稱改為「甘比亞伊斯蘭共和國」,2017年再次改回「甘比亞共和國」。甘比亞是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2013年,甘比亞退出大英國協。2018年甘比亞回歸大英國協。1、早期歷史公元9世紀和10世紀阿拉伯商人首次書面記錄了該地區,在中世紀時期該地區在跨撒哈拉貿易佔主導地位。
  • 馬爾地夫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馬爾地夫歷史悠久,大事頻繁,除了16世紀被葡萄牙短暫佔領外,它一直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並在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一、早期文明歷史記載馬爾地夫起源於12世紀,但文學作品和考古卻發現馬爾地夫的歷史可追溯到先伊斯蘭教時代。
  • 諾魯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諾魯是一個珊瑚島,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諾魯人在這個島上生活的歷史有千年之久。約3000年前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人已在諾魯定居,共有12個部落,國旗的十二角星是代表這十二個部落。在18世紀,後期,一位紐西蘭船長在海上航行時發現了諾魯,當時只看到島上有很多土著和茅屋,但這船長並未登陸或加以重視。
  • 胡錦濤抵達利伯維爾開始對加彭進行國事訪問
    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抵達利伯維爾,開始對加彭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加彭總統邦戈在機場舉行隆重儀式,熱烈歡迎胡錦濤主席訪問加彭。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新華網利伯維爾2月1日電(記者楊國強 毛雪良 任亞秋)應加彭總統邦戈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1日下午抵達利伯維爾,開始對加彭進行國事訪問。     利伯維爾豔陽高照,景色迷人。下午3時50分,胡錦濤主席乘坐的專機徐徐降落在利伯維爾萊昂·姆巴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