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傳承贊譚門-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9 光明數字報

    【文藝觀潮】

    譚派是京劇老生行當一大流派,開派大師譚鑫培在繼承老生「前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的基礎上,勇於革新創造,對京劇發展貢獻巨大。如今譚門已歷七代,經過譚鑫培、譚富英等幾代的創造,譚派藝術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影響廣泛而深遠。

    譚派唱腔的豐富性。譚鑫培大師揣摩諸家,博採眾長,由武生入老生,將青衣聲腔化入老生腔調之中,集其大成,形成既渾厚細膩、低回婉轉,又高昂激越、韻味獨特的譚腔,受到社會各界的推賞。其主演的《定軍山》唱得高亢悽愴,有滋有味,儼然老黃忠再世,被拍成中國首部無聲片電影,載入了中國電影史冊。而《陽平關》他的唱念惟妙惟肖,雄渾蒼涼,傳唱甚廣,在晚清京劇老生行當形成「無腔不譚」。因此,梁啓超稱讚:「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世紀轟如雷。」

    鑫培公之孫譚富英發揮嗓音嘹亮、底氣充沛的個人所長,「結合人物劇情,靈活變通,隨時乘勢,在繼承的基礎上,真正做到了融會貫通,使其唱腔清脆甜亮、富麗流暢、噴口有力、吐字清晰、響遏行雲,形成了聞者如臨其境的『新譚派』特徵!為當時北京、上海的觀眾行家所熱衷。1933年,他與雪豔琴共同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京劇電影《四郎探母》,將京劇代代『死板硬套,刻板抄戲』提高到了『隨情合理,隨意生發,環境、自然、天人合一』的藝術大境界」!(王琴生、虞夢令《譚門傳七代》)

    譚派表演的豐富性。京劇創建時期的老生戲,主要注重唱念。「前三傑」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皆如此。而譚鑫培從武生入老生,加強了做工表演,例如,他65歲還向女婿夏月潤虛心求教,把《英雄義》中史文恭與盧俊義的一套「對槍」,精神抖擻、一絲不苟地打下去,贏得滿堂彩,使老生戲更富動作性與觀賞性,把京劇老生戲從聽戲時代帶入了看戲時代。

    譚富英繼承爺爺的優長,注重表演,演出《打金磚》能文能武,邊唱邊做,技巧嫻熟,高難度動作「吊毛」「搶背」「硬殭屍」等,翻得帥,摔得脆,把一位沉湎酒色、誤殺功臣、神志恍惚的封建帝王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他與荀慧生合作加工的《翠屏山》更把楊雄與潘巧雲的對手戲表演得細緻入微,反映了兩位人物複雜細膩的心理活動,形象生動。

    譚派劇目的豐富性。極富藝術創造力的開派大師譚鑫培,創編和修改了《戰太平》《失·空·斬》《珠簾寨》《碰碑》《奇冤報》《紅鬃烈馬》《捉放曹》《桑園會》等百餘出精品劇目,對京劇劇目奠基與建設,功勳卓越。譚富英也是如此,加工了一批古裝戲,如《翠屏山》《摘纓會》《戰宛城》《英雄義》等。譚富英之子譚元壽「能戲廣而精,如大武生戲《長坂坡》《連環套》《金錢豹》《野豬林》,短打武生戲《三岔口》《獅子樓》,猴戲《鬧天宮》,靠把老生戲《定軍山》《戰太平》,唱功戲《二進宮》《四郎探母》《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做工老生戲《問樵鬧府·打棍出箱》《桑園寄子》,現代戲《沙家浜》《草原烽火》《秋瑾》等。就是在《秦香蓮》中演韓琦,在《趙氏孤兒》中演趙武,在《摘纓會》中演唐狡也是光彩照人」。(《譚門傳七代》)。

    去年是京劇大師譚鑫培先生誕辰170周年,北京京劇院在長安大戲院舉辦了「歷史輝煌·今日精彩——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譚富英誕辰111周年譚派劇目展演」,好戲連臺,精彩紛呈,全方位展示了譚派藝術的精華,連續上演了《定軍山》《陽平關》《鼎盛春秋》等一批譚派經典劇目,又舉辦了老中青老生流派專場及再傳弟子專場,展示了北京京劇院近年來注重傳承,挖掘優秀傳統老戲的實績。大軸戲《摘纓會》乃當年餘叔巖、楊小樓、梅蘭芳三位大師聯袂合作之經典骨子老戲,譚富英與譚元壽父子曾參演過此劇,大獲成功,轟動京師內外。這次展演,加上了前面《清河橋》一段,使之有頭有尾,更加完整。並由譚門第六代傳人譚孝曾,攜其子譚正巖,以及梅派第三代嫡傳弟子、男旦胡文閣擔綱重演,創造性地再現了昔日流派合作之輝煌。

    (作者:秦華生,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一門七代 「譚」笑風生
    170多年前,京劇譚門創始人譚鑫培從故鄉湖北闖蕩京華,憑藉天賦和努力自成譚門一派。此後,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薪火相繼。譚家七代40餘人先後投身京劇事業,成為梨園界的佳話。5月26日,「劇場藝術課·大家面對面」談藝說戲話北京在首都劇場舉辦「一戰功成新曲,七代譚笑風生」京劇文化分享會。
  • 梨園世家英秀堂譚:傳承七代的京劇世家為何至今屹立不倒?
    仔細想想,若是幾代人都從事著京劇事業,這得是多麼難得的現象啊,但就是有這樣的家族,他們世世代代為了京劇的繁榮與昌盛而努力,他們活躍在各大舞臺上,成就了京劇一場又一場的精彩。我國的梨園世家很多,有的已經傳承了六七代了,有得到五代,而那些三代、兩代的梨園世家更是不勝枚舉。
  • 徵文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系列徵文活動的基礎上,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與光明日報社決定聯合舉辦第三屆「孔學堂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徵文活動
  • 香港:報紙閱讀呈「三足鼎立」之勢-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本期開始,光明日報新傳媒版將通過《環球新媒體使用掠影》欄目刊發一系列文章,向廣大讀者展示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地區)民眾對於新媒體的選擇與偏好、理性與情感、堅守與創新——請記住,在新媒體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更有責任、素養和價值。     一直以來,香港人都有著深厚的讀報傳統。
  • 光明日報:昆明官渡古鎮非遺在活態中傳承
    光明日報:昆明官渡古鎮非遺在活態中傳承 2020-06-16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網啟用新域名全新改版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14日,光明網正式啟用我國國家頂級域名www.gmw.cn,與此同時,網站原來的www.gmw.com.cn、www.gmd.com.cn、www.gmdaily.com.cn 繼續保留,並能正常使用。
  • 古典詩歌的現代傳承-光明日報-光明網
    小到意象、詩句、作品,大到詩人、流派、詩體、主題、手法,均可尋繹出古今之間施受傳承的脈絡和痕跡。    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來自李■《攤破浣溪沙》詞句「丁香空結雨中愁」,卞之琳就說《雨巷》「讀起來好像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
  • 光明網逯成業:不搶機位卻能直播最強畫面的秘訣
    光明網「鋼鐵俠Ⅱ代」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光明網「鋼鐵俠Ⅱ代」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光明網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   陽春三月,又到一年兩會時。
  • 新媒體一日·3月18日-光明日報-光明網
    胖胖的身軀,暖心的微笑,配上一句「只想守護你」,從皇帝到后妃,再到侍衛,他的溫暖和愛意沁人心脾,皇家「大白」的呆萌形象在網上收穫無數轉發和點讚。網友「盛夏薔薇」誇讚:「有大白這麼萌的皇帝,為了一睹聖顏,大臣們恐怕子時就想起床上朝了吧。為萌寵的創意者點讚!」     飛行汽車終於要走出大熒幕,變成現實了。
  • 新鄉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直鉤垂釣,呂尚得遇文王;名士遁世,孫登長嘯蘇門。輔國理政,原陽一十四相③;同門三宰,人傑更顯地靈。張蒼精通曆算,《九章算術》校正功千載;邵雍發憤苦讀,《梅花組詩》預言九百年。解道閒愁,古今一場梅子雨;報國歌頭,北宋唯有賀方回。孫奇逢躬耕百泉,位列三大名儒;李敏修宣講新學,力倡教育救國。嵇文甫堪稱學界巨子④,徐世昌保持氣節暮年……古往今來,新鄉人能不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乎?
  • 中國醫道與天人合一-光明日報-光明網
    時間    2020年4月16日    主辦單位    光明日報、國際儒學聯合會、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光明網    主持人    郭齊勇(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孔學堂學術委員會主席)
  • 光明科學沙龍聚焦航空飛行安全
    中國航空報訊:7月30日,第26期「i科學」光明科學沙龍在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舉行,民航華北地區空管局氣象中心主任盧新平,空軍航空雜誌社副編審傅前哨,北京新機場環評項目組組長劉海東,象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氣象官林忠等多位專家圍繞「航空飛行安全的『
  • 沉默的英雄-光明日報-光明網
    肖帥對他說:「這不是普通的施工,我們守住這道門,就為全體中國人守住了健康,你跟著我進!」說完,肖帥第一個走進病房。這位工人深受感動,也跟著進去。在病房裡他們維修馬桶和電路,整整忙了兩個多小時,走出病房時已是渾身大汗。「當時我也有些後怕,但我是有著7年黨齡的黨員,要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我為參加建設火神山、雷神山工程而自豪!」肖帥告訴記者。
  • 光明日報點讚昆明「滇池衛士」陳嘉佳:「寧願得罪人也不能得罪滇池」
    光明日報點讚昆明「滇池衛士」陳嘉佳:「寧願得罪人也不能得罪滇池」 2019-12-03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七周年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山東
    11月27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七周年之際》為題,聚焦山東進行報導,以下為報導全文:「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 天人合一-光明日報-光明網
    儒家主張「贊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僅僅針對人際交往,也包括對大自然、對生態環境的熱愛和友善,希望最終能夠協助天地化育萬物,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萬物的優秀品質,「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將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愛物」也有按照自然時節進行生產、生活的思想取向。
  • 傅庚辰:《星光》照耀《小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傅庚辰一聽,如獲至寶,幾天後便去博物館抄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空,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之後,傅庚辰很快便寫成了一首男中音獨唱,並在紀念周恩來八十誕辰的音樂會上演出,受到好評。事隔不久,《光明日報》上發表了文章《壯麗詩篇萬代傳》,作者張鴻鵠是周恩來早年同學,講的就是周恩來書贈給他這首詩的情況。
  • 中央官媒光明網點讚上海成為中國最熱門旅遊城市,旅遊實力強悍
    10月10日中央官媒光明網點讚上海成為全國最熱門旅遊城市,外灘成為中國第二熱門景區光明網是中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官媒,光明網對上海旅遊市場的滿意,可見國家對上海文旅經濟復甦的認可。上海文旅經濟的強勢復甦,代表中國文旅經濟的快速復甦。
  • 也說東坡詩詞-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詩】       蘇軾的詩詞水準公認非常之高,王國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莊子、淵明、子美、子瞻者。」蘇軾被王國維列為與莊子、陶淵明、杜甫同列的「一線」詩人。杜甫的詩,構建了一個恢宏壯闊的藝術世界,尤其是七言律詩,在格律的規範之內達到了表現力的極致。這種氣魄與深度,未必適合「天才」這類略帶輕鬆感的形容,但毫無疑問是高山仰止的蓋世之才。    清代趙翼這樣評價:「(蘇軾)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 龍圖騰: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認同與傳承-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是魚紋中出現了一些龍的特徵,如寶雞市北首領遺址出土的水鳥啄魚紋蒜頭壺,魚形頭部作方形,豎耳,初步具備了龍首的形象;二是受到西遼河流域興隆窪—趙寶溝—紅山文化蛇(豬)龍的影響,如陝西臨潼姜寨發現的史家類型彩陶龍,形象為豬的正面,大嘴上卷,鼻作圓形,上額有多道皺紋;三是甘肅武山西坪出土的一件小口高領平底瓶的腹部繪有一個瞪目張口、形體龐大的鯢魚紋,其特徵與商代晚期青銅器虎食人卣的龍紋特徵接近,二者具有一定的傳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