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好到收藏,再到開辦博物館?柴林和他的自行車世界

2020-12-25 每日甘肅

從愛好到收藏,再到開辦博物館——

柴林和他的自行車世界

柴林

1816年產德國馮·德賴斯走路機。

一個人、一個時代、一座城市,都有它特定的記憶。

自行車無疑是柴林的記憶。

13000餘件自行車藏品、1000餘輛「絕版」車型。

在蘭州自行車博物館裡,珍藏的不只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老物件,更是象徵近代工業文明的縮略史……

A 留下記憶

2018年11月12日,初冬的蘭州,陽光懶懶地鋪灑在黃河兩岸。

「中國蘭州自行車博物館」坐落於黃河之濱的張家灘1號,這是一幢四層獨棟樓,院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

大樓一、二、三層,儼然一座自行車森林。一輛輛自行車整齊地陳列在大廳,每輛車子都被精心放置在長方形玻璃罩下。大廳靠牆的展櫃裡,依次陳列著全國各個省份、不同時代的自行車行駛證、自行車執照。

蘭州自行車博物館籌建於2009年,佔地6.6畝,為地方性專題博物館。收藏了從1775年至1975年近200年以來全世界各國生產的古董自行車1000餘輛,這些藏品是近代工業文明的象徵,是世界工業文明發展的縮影,是「絲綢之路」上又一個旅遊觀光的景點……因為尚未正式開門納客,博物館隻言片語的文字簡介背後,更多的則是一輛輛穿越時空的老物件在「說話」。

自行車博物館的主人,既不是年輕的自行車騎行達人,也不是自行車俱樂部老闆,而是一位極具親和力的花甲老人。

「在你的人生當中,你的記憶是什麼?」未等記者開口,健談的老人便在濃重的武威方言中開始自問自答。「記憶就像母親,每個孩子回到家中總是要喊一聲『媽』,如果媽媽答應了,孩子心裡就踏實了、安全了。記憶就像家鄉的一棵松樹、松樹下的學校,如果沒了樹、沒了學校,記憶也就不存在了……」

柴林在蘭州生活了四十多年,他說,給他留下最深刻記憶的就是黃河母親。而博物館裡的自行車正是他為子孫後代留下的記憶,「也許年輕人喜歡各種豪車,但我們這代人不同,有著對一座城市的懷念,還有關於一個時代的記憶。」

在散文般行雲流水的追憶與憧憬中,柴林收藏自行車的心路歷程,還有博物館裡那些自行車的神秘面紗也被逐一揭開。

克萊夢特三輪車。

1861年產米肖父子大小輪燕子自行車。

B 鎮館之寶

說到鎮館之寶,非這輛「走路機」莫屬了。

這輛世界最早的木質、可轉向的前輪曲柄自行車,產地為德國,生產時間為1816年。

提及這輛開創了人類交通工具新時代的「走路機」的誕生,它的出現確屬發明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靈光一現。根據相關文史資料記載,這個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創意源自200多年前。

1790年的一天,法國人西夫拉克在巴黎街上行走,一輛駛過的四輪馬車濺了西夫拉克一身泥水。這促使他想到一個問題:路這麼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

他回家就動手設計,經過反覆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

之後,許多發明者對自行車投入了巨大的熱情。生活在1785-1851年的馮·德賴斯男爵,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憑此發明獲得了英國皇室的稱讚,並獲得專利,這臺「走路機」被視為自行車始祖。遺憾的是,直到1830年,法國政府為郵差配備「走路機」,這才推動了它的普及,也促進了對其的進一步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自行車界的老前輩,也通過各種途徑出現在了蘭州。比如,生產於1861年的燕子自行車,也是世界上首輛大小輪自行車。該車全球僅存二輛,一輛在義大利博物館,一輛在蘭州自行車博物館。還有1888年的英國雄鷹自行車、1911年的英國皇家空軍跳傘車、1896年德國俾斯麥28型自行車……這些屬於世界孤品的自行車,在蘭州自行車博物館均能找到。

在博物館裡,還有有著悠久歷史傳說的雞公車,「手推獨輪車,也叫二把手、土車子。據說在諸葛亮時代就有了。諸葛亮為解決天梯石棧道上人背畜馱的運輸難題,研究了木牛流馬,實際上也就是這個獨輪車。」柴林向記者介紹,這輛獨輪車製造時間為1935年,他後來從瀋陽藏家手中購買的。

1911年產英國三槍皇家空軍跳傘車。

1935年產手推獨輪車。

C 收藏之路

自行車的發展演變之路,就是一部近代工業史的縮影,背後也是一部城市發展史的記憶。

1979年,柴林花880塊錢在蘭州曹家廳購買了一輛產於1953年的英國「藍羚」牌自行車。家裡除了一輛國產永久13型自行車、瀋陽「白山」牌自行車、鳳凰14型、18型自行車外,又添新丁。那時,城市街頭除了公交車幾乎沒有機動車,上下班高峰到處是洪流滾滾的自行車騎行一族。而自行車和縫紉機、手錶作為三大件,也是娶媳嫁女的標配。

雖然過去了四十年,但曹家廳當年門庭若市的寄售所、人頭攢動的自行車交易市場,柴林至今歷歷在目。買自行車需要券,柴林也因此成為賣券「二道販子」的老顧客。

全國各地的藏友們都知道柴林是自行車「好家子」。

2009年,柴林在天津收藏了一輛英國皇家儀仗隊軍用自行車。說起這次的收藏經歷,柴林笑了。「這雖是一輛軍用自行車,但觀賞價值差。我要的是特別美觀的。」對方一聽就洩氣了。茶飯期間,柴林便不再言及此事。酒過三巡,柴林一行準備離開。誰知那人從4樓又追到3樓,從原先一口價10萬塊錢,一下子降到柴林出的6萬塊錢,還生怕柴林不要。為了那輛自行車,柴林從天津僱了輛麵包車拉到北京西客站,那邊的熟人早已買好了3床被子和木箱等著,打包後火車託運回蘭。

從愛好到痴迷,再到收藏。柴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團隊。起初是業界圈子,後來公司員工也加入了。他們甚至都成了自行車行業的專家。有時候為了一隻腳踏、一顆螺絲、一個燈,或者一本自行車行駛證,要買來好幾輛同款的車子來配,而為了這些配件,往往要花好幾個月乃至幾年時間。

40年來,柴林和他的團隊,幾乎馬不停蹄,除了國內各大城市外,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都有他們的足跡。為了安裝修補自行車,幾個晝夜不睡覺是常有的事。與其說這些自行車是柴林和他的團隊多年的心血,不如說這是一種植根於內心深處的文化信仰。

對城市的懷念、文化品位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要走的路、要做的事。有人喜歡存錢,有人喜歡存物。柴林是一位建築工程領域的老闆,步入花甲之年的他,沒有選擇遊山玩水去享受,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收藏自行車。當然,這種享受是常人體會不到的。

在柴林的自行車博物館裡,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溫暖和懷念。收藏自行車,柴林為的是把快樂和記憶留給更多人。

文/圖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張學江

相關焦點

  • 蘭州花甲老人建自行車博物館:匯集千餘輛自行車
    蘭州自行車博物館收藏了從1775年至1975年200年以來珍藏的藏品一萬餘件,有全世界各國生產的古董自行車千餘輛,目前展廳裡展出的只是柴林藏品的三分之一,記者在展館裡看到,藏品的品相都非常規整精美。說到「鎮館之寶」,當屬1816年的德國馮·德賴斯發明走路機,它是世界最早的木質、可轉向的前輪曲柄自行車。
  • 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 快去看世界各國珍稀單車
    每日甘肅網1月20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張學江 記者王思璇)1月19日上午,歷經10年籌建,總投資2.4億元、館藏1300餘輛世界各國珍稀自行車的「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在開館儀式上,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致辭,並與省文物局局長馬玉平共同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揭牌。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館長柴林對博物館做了介紹。
  • 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今日開館 世界上最稀罕的自行車都在這裡
    世界首輛木質自行車——「走路機」柴林鳳凰自行車1913年產的克萊夢特三輪車1884年產的燕子自行車據了解,該館收藏了從1775年至1975年近200年以來全世界各國生產的古董自行車1300餘輛,其中百年獨輪車2輛,100年以上的自行車88輛,包括罕見的木馬自行車、木質前輪腳蹬轉向自行車、木質鏈條自行車、世界首輛摺疊自行車等珍品。
  • 蘭州建成自行車博物館 花甲老人與眾分享萬餘件藏品
    蘭州自行車博物館館長柴林對自行車的感情,是從愛好開始逐漸變為痴迷,然後便發展成了收藏。1979年,他花費880元在蘭州購買了一輛產於1953年的英國「藍羚」牌自行車。那時家裡還有一輛國產永久13型自行車、瀋陽「白山」牌自行車、鳳凰14型和18型自行車。自此以後他的收藏便一發不可收拾。
  • 甘肅:自行車博物館開館 展示逾千輛世界珍奇古董自行車
    圖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館長柴林與藏品1913年生產於英國的克萊夢特三輪車合影。(資料圖)甘肅省三木博物館提供中新網蘭州1月20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收藏於英國、日本、義大利等世界各國1300多輛古董自行車的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19日在蘭州開館。該館館長柴林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歷時40多年收藏了自1755年至1975年近200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生產的「限量版」珍奇自行車,即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
  • 甘肅省首家非國有自行車博物館開館
    據悉,該館是目前國內門類最全、藏品最豐富的自行車博物館,在世界範圍其規模、數量、種類和品相也是獨一無二的。省文旅廳廳長陳衛中,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揭幕。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總投資 2.4 億元,收藏品價值約 1.6 億元,收藏了近 200 年以來世界各國生產的 1300 多輛各類自行車和 13500 餘件相關配件及實物。
  • 甘肅省三木自行車博物館今日揭牌開館 千餘輛古董自行車亮相引關注...
    19日上午,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新港城張家灘1號的甘肅省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正式揭牌開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陳衛中致辭  陳衛中指出,自行車傳入中國已有150年歷史,作為舉世公認的「自行車王國」,中國的自行車生產量、保有量和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沒有哪個國家可與比擬
  • 鳳凰牌、永久牌……蘭州這家自行車博物館有你的記憶
    國產的鳳凰牌、永久牌、飛鴿牌、紅旗牌4大名牌自行車也赫然在列。今年75歲的劉先生陪著他的母親一起來參觀。他說,他家第一輛自行車是1975年買來當作父親的交通工具。每當父親下班回家,是兄弟姐妹幾個最高興的時候,因為這時他們可以學騎自行車了。在別人的幫扶下,將右腳伸進三角叉裡學騎車,蘭州人稱之為「掏雀兒」。那種幸福和快樂,至今難忘。
  • 橫跨200年時光 1300餘輛古董自行車蘭州亮相
    今日上午,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新港城張家灘1號的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世界上近200年以來、各國生產的古董自行車1300餘輛亮相。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省文物局局長馬玉平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揭牌。「自行車是人類交通史上劃時代的發明之一,也是工業文明的重要象徵,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 世界最「酷」博物館:收藏梵谷等曠世名作,騎行到森林裡才能看到
    高費呂沃國家公園,又稱梵谷森林公園庫勒穆勒博物館和門口的雕像看過了世界諸多的博物館,荷蘭的庫勒穆勒博物館,真的是最「酷」博物館的之一。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特別慘的藝術家,一生窮困潦倒,但在死後他的作品卻價值連城。人們為什麼喜歡梵谷,我想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梵谷的痛苦,梵谷的童真,和梵谷的瘋狂,他的故事無不令人著迷。
  • 「中國自行車收藏大王」王明璽逝世 半世紀收藏單車數百
    張風 攝王明璽老人平生喜愛收藏自行車,50年來收藏數量達百餘輛;他把所有的心思幾乎都花在了「呵護」這些珍貴的單車上。2008年10月,在王明璽先生的幫助和支持下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建成,這裡收藏了產自世界各地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車300多輛,展品中既有享譽世界的英國產白金人、三槍,德國產哈雷、藍牌、奔馳,也有中國傳統的國產四大品牌--紅旗、永久、鳳凰、飛鴿,令參觀者驚嘆。
  • 博物館收藏的自行車,全球限量100輛,勞斯萊斯都換不到
    上個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代步工具,那個時候一到上下班的時間,路上都是自行車,看起來也特別壯觀。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自行車也被其他一些代步工具給取代了。但是自行車並沒有消失,很多年輕人還是非常喜歡這種代步工具。
  • 奇怪的愛好:讓多數人難以理解的,世界上7個最為奇怪的收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人喜歡開車、有人喜歡養花,當然,也有的人非常酷愛收藏,收藏一些舊音樂會門票,郵票,鑰匙圈,磁鐵還是鞋子和領帶,但是你可能無法想像,有一些個別的人,他們所收集的東西,簡直讓人感到非常奇葩,例如,飛機上我們經常看到的暈機嘔吐袋,以及生活中用到的肥皂,那麼今天我們分享一下
  • 世界經典自行車博物館:行業工業旅遊典範
    如今城市的樓道裡和單元門口,也難免擺著早已生鏽破舊的幾輛——除了愛好者,幾乎沒有人願意投資太好的自行車,它總是會被偷掉,到後來,似乎偷也沒什麼價值了。而目前世界上能夠找到的也僅此一輛,甚至連其生產廠家都無保存。曾經英國的一位收藏家用一輛勞斯萊斯欲把這輛「白金人」換走,最終沒能成功。這輛車歷經100 年之久,至今仍保存完好,嶄新如初,光彩照人。其通體鍍銀,充分體現出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3.
  •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長沙展「溥儀座駕」 」國內外自行車藏品結束了在長沙為期一周的「自行車文化節」展出,安全運回博物館所在地河北霸州市。  據介紹,本次出展受「2010中國長沙環湘江自行車邀請賽」組委會邀請,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精心挑選了60輛國內外自行車藏品參展,其中1910年由英國生產的白金人自行車,以及末代皇帝溥儀收藏過的德國籃牌自行車在展會上吸引了絕大多數人的目光。
  • 被博物館收藏的名人器官:從愛因斯坦大腦,到愛迪生的最後一口氣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有自己的收藏愛好,比如收藏古董字畫,比如收藏限量球鞋,比如收藏明星的籤名照,但無論如何,這些都還挺正常的。然而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喜好是收藏「名人器官」,你沒看錯,是器官,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些「收藏品」。
  • 金家嶺街道:走進楊德勝的「個人博物館」 聽聽他和老物件的故事
    本期,記者帶您走進楊德勝的「個人博物館」,傾聽他和老物件的故事。楊德勝的收藏愛好,要從兒時說起。一次他在路邊垃圾箱撿到一個少見的滑石質地的菸灰缸,楊德勝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收藏起來,一直保留到現在。1982年,楊德勝考上青島職工大學,當時集郵熱興起,學校又恰鄰青島集郵公司,集郵熱激發了他收集郵票的興趣,他得空便來到集郵公司研究如何收集郵票。出於對歷史文化和收藏的熱愛,楊德勝沒想到愛好竟成為他的職業。1989年8月8日,在市北區嘉定路8號,楊德勝開辦了青島市第一家民間郵票收藏社——秀才集郵社。以郵會友,不僅讓他了解了收藏方面的知識,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青島老物件。
  • 走進金家嶺街道楊德勝的「個人博物館」 聽聽他和老物件的故事
    本期,記者帶您走進楊德勝的「個人博物館」,傾聽他和老物件的故事。 至今保留兒時收藏的菸灰缸清朝古錢幣、民國牌匾、青島老屏風、加油票、老照片、古書籍……來到楊德勝家,如同走進一座微型博物館,種類繁多的收藏品讓人目不暇接,又充滿好奇。
  • 平鄉自行車博物館 | 小天地展現大產業
    這個想法也因為著名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的到來而變成了現實,王明璽被譽為自行車收藏大王,收藏自行車140輛,他在東單、缸瓦市、北新橋、天橋等地到處「淘車」,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呵護」和「珍藏」這些寶貴的車上。在王明璽的收藏中,最為名貴的是一輛英國1915年生產的「白金人」,曾有外國收藏家想以一輛勞斯萊斯交換他都沒有答應。
  • 一個縣級市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
    2008年11月中旬,周同學因為工作關係有幸較早地目睹過這個博物館的風採。只可惜當時使用的相機2009年4月「神秘失蹤」于衡水,而我卻還沒來得及將SD卡上的照片拷貝下來。不過沒關係,今天,周同學就和大家一起再次走進這座博物館,一起品味曾經的」自行車王國「留下的那些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