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為什麼選擇加入同盟國?其實土耳其人有苦難言

2020-12-19 世間人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龐大與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已猶如搖搖欲墜的大廈將傾。從某種情形上來看,加入同盟國看起來更像是奧斯曼帝國的孤注一擲,但同盟國的戰敗徹底粉碎了延續這個帝國輝煌的美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並不是主要的發動者,而是作為支持者加入同盟國。彼時在歐洲戰場上耀武揚威的是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這兩個主體,而奧斯曼帝國則正在勉力維持它那瀕臨解體的帝國身軀。

民族獨立浪潮的興起對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的影響

奧斯曼帝國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多民族國家。

在帝國內部生活著包括土耳其人、希臘人、阿拉伯人、埃及人、庫德人以及保加利亞人等等多民族。

在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興起的民族主義強而有力的衝擊了這個垂老的帝國,軍事的衰落使得帝國喪失了對內部統治的強力節制。

當民族主義在19世紀初湧入奧斯曼帝國時,民族身份的隔閡使得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頓時間人心浮動,除此以外外部勢力英、法、俄等國也加緊對奧斯曼帝國的肢解。

這讓奧斯曼帝國疲於應付民族主義的興起,但是卻收效甚微。

但最致命的破綻依然來自於帝國本身的衰落,這一衰落的難以挽回在塞利姆三世(1789-1807年在位)期間就已顯示出帝國衰落的不可阻擋性。

塞利姆三世試圖效仿歐洲制度將軍事現代化,但是這一壯舉遭到來自於帝國內部宗教方面的反對,這直接導致奧斯曼帝國在日益強盛的歐洲各國中顯得獨木難支。

在克裡米亞戰爭(1853)爆發之前,歐洲上空一直漂浮著一個著名的「東方問題(僅針對歐洲近東或中東地區)」。

這個問題被解釋為「用來概括在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它被假定即將瓦解中所造成的各種國際問題」,馬克思將其簡化解釋為:對土耳其該怎麼辦?

這一論調非常鮮明的展現了彼時的奧斯曼帝國面臨的內憂外困。

因此當克裡米亞戰爭爆發時,衰落的奧斯曼帝國不得不藉助英、法兩國的力量對抗俄國。

然而,不管是俄國的入侵,還是英、法兩國對土耳其的協助,這些都只是在回答「對土耳其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時,英法俄三國意見未達成一致的矛盾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克裡米亞戰爭直接催生了南丁格爾護理制度的誕生。

當19世紀姍姍來遲的時候,民族主義的浪潮更像是推倒這個龐大帝國的最後一擊。

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民族主義在帝國內部的蔓延,並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而早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奧斯曼帝國也受到巨大的衝擊。帝國統屬下的希臘、塞爾維亞相繼獨立和取得自治權。

為了平息民族主義的衝擊,一方面由於來自帝國內部的矛盾;另一方面由於歐洲國家對奧斯曼帝國施加的壓力,在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在位期間。

奧斯曼帝國頒布了著名的御園敕令(花廳御詔),規定帝國內部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規定。

然而,這次改革不過是歐洲國家加緊了對奧斯曼內部的政治和商業入侵,在歐洲資本的衝擊下,奧斯曼帝國本土工商業近乎陷入發展癱瘓的處境。

政治上在歐洲集團的幹擾下,奧斯曼帝國從1839到1876年期間竟然變換了高達39位丞相,33位外交大臣的驚人紀錄。

民族主義浪潮非但沒有在國內被平息,反而呈現愈演愈烈的形勢。

1875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以及摩爾多瓦相繼脫離帝國統治,宣布獨立。

而在這背後興風作浪的正是大塞爾維亞主義,一個致力於在巴爾幹半島建立起一個由塞爾維亞統治國家的民族主義思想。

然而,巴爾幹半島就像歐洲的火藥桶一樣充滿了戰爭的硝煙,試圖在這一地區爭奪利益的還有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

除此以外,英國也不願讓沙皇俄國的勢力過度擴張。

圍繞著巴爾幹半島的問題隨著帝國之間矛盾的日益尖銳而變得極度敏感和危險起來,整個歐洲都陷入了戰爭前的瘋狂和蠢蠢欲動中。風雲詭譎的局勢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而在巴爾幹半島地區,人們似乎忘記了南斯拉夫人正致力於建起統一的由塞爾維亞治下的南斯拉夫國家,當奧匈帝國加緊對巴爾幹半島的擴張時,使得巴爾幹半島地區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空前膨脹,並最終引發塞拉耶佛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爆發。

而奧斯曼帝國選擇加入同盟國的緣由不難想像,由於俄國、英國、法國對其內政的過度幹預,以及對奧斯曼帝國領土的虎視眈眈都將奧斯曼帝國推向了同盟國的懷抱。

為了擺脫協約國成員對帝國統治造成的困擾和威脅,數百年來,在英法俄等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蠶食和肢解下,使得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大戰前夕已經萎縮到領土僅僅保留土耳其本部的尷尬處境。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作為同盟國成員的保加利亞也是在俄羅斯帝國的慫恿和支持下從奧斯曼帝國統屬下獨立出去的。

然而,隨著一戰中同盟國的戰敗,奧斯曼帝國最後的孤注一擲也宣告破產。

在巴黎和會中簽訂的《色佛爾條約》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和領土做出了種種限制和分割,進而直接引發了土耳其獨立戰爭。

戰爭的結果以土耳其人勝利告終,促成了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垮臺。

這個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帝國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相關焦點

  • 土耳其伊斯坦堡:奧斯曼帝國之都,一個夢想稱霸歐亞的海峽王國
    青年土耳其黨人無法阻擋意土戰爭(1911-1912)或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1913)帶來的失敗,使奧斯曼帝國更多的領土被瓜分。1832年希臘從奧斯曼人手上獲得完全獨立的地位,為了抵抗希臘的海軍勢力,並鞏固奧斯曼帝國在土耳其海峽一帶的地位,奧斯曼向英國購買2艘現代戰艦。特別是2艘戰艦的部分價款是由奧斯曼帝國各地人民認購,卻從未成為奧斯曼艦隊的一份子。
  • 坐擁世界名城伊斯坦堡,土耳其為什麼還會遷都山中小城安卡拉?
    而如今,奧斯曼帝國的昔日榮光早已灰飛湮滅,領土四分五裂為數個國家,它繼承者土耳其雖依然地跨歐亞兩大洲,但首都早已不是那座地分歐亞,野望東西方的偉大城市伊斯坦堡,而是深處安納託利亞半島內陸中的安卡拉,土耳其的國家綜合實力也跌落為世界二流國家之列,讓人無限唏噓。
  •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土耳其?
    一戰本來與奧斯曼帝國沒啥太大關聯,因為那是歐洲內部的事,且與英法的關係不錯,曾在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中英法幫助奧斯曼打敗了沙俄,而因奧斯曼與德國關係好。所以最終選擇跟德國站在了一起,這一站卻讓奧斯曼帝國徹底崩潰。
  •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的土耳其?
    一戰本來與奧斯曼帝國沒啥太大關聯,因為那是歐洲內部的事,且與英法的關係不錯,曾在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中英法幫助奧斯曼打敗了沙俄,而因奧斯曼與德國關係好。所以最終選擇跟德國站在了一起,這一站卻讓奧斯曼帝國徹底崩潰。
  • 為什麼國內有「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的說法?
    但是在國內有這麼一個說法,那就是「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土耳其何德何能和哈士奇相提並論呢?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奇葩國家呢?土耳其的祖上還是非常厲害的,大名鼎鼎的奧斯曼帝國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巔峰時期版圖跨越亞非歐三大洲,滅拜佔庭,滅東羅馬,抗擊蒙古騎兵,可以說是歐亞大陸的大哥。但是到了18世紀後期奧斯曼就逐漸衰落了,被臨近的國家不斷蠶食領土,最後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還擁有「西亞病夫」的稱號。一戰時期還加入了同盟國,戰敗後更是受盡屈辱。
  • 奧斯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多少個國家?數量驚人!
    比如說,奧斯曼帝國的名字,就是來源於創建者奧斯曼。奧斯曼是土耳其民族人,祖輩世代居住在阿姆河流域。13世紀時,蒙古人西侵,土耳其被迫轉移,依附於羅姆蘇丹國。公元1299年,羅姆蘇丹國內部分裂,國家混亂不堪,土耳其人在奧斯曼的帶領下,宣布獨立,這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前身。
  • 一戰奧斯曼帝國最後的記憶,心向英國卻成德國盟友,最終戰敗解體
    【奧斯曼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讓歐洲人叫苦不迭的軍事強國,奧斯曼帝國的先輩們用他們的重炮轟開了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大門,吹響了進軍歐洲巴爾幹的號角,他們的騎兵、火槍兵曾經直抵維也納城下,讓奧地利人驚慌失措。
  • 土耳其的心結:放不下的奧斯曼帝國榮光
    那麼土耳其為什麼敢在美俄勢力的雞蛋上跳舞,是不自量力還是真正自信,這一切還要從數百年前,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說起。一 、橫跨三洲1360年,奧斯曼大蘇丹穆罕默德一世率軍向南歐擴張,一連攻佔巴爾幹半島的諸多小國以及希臘等地,迫使保加利亞王向其稱臣納貢。
  • 奧斯曼帝國的興衰
    儘管其人口減少了,但這個傳說中的城市仍然有其堅不可摧的城牆。奧斯曼帝國準備了一種新型武器:大炮。 穆罕默德(Mehmed)在他的軍隊突破前數周轟炸了這座堅固的城牆,使君士坦丁堡(後伊斯坦堡)成為新的奧斯曼帝國首都,並將保留四個多世紀。 通過取消拜佔庭帝國的統治,蘇丹穆罕默德可以在羅馬帝國傳統中佔據一席之地。
  • 亞洲國家土耳其,為何總想要加入歐洲?
    01 從亞洲深處來的突厥人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分界線是土耳其境內的土耳其海峽。今天土耳其國土大部分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上,只有很一小部分(東色雷斯)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土耳其國名來源於英語「Turkey」,除了火雞的特殊含義之外,這個名稱其實就是「突厥」的另一種翻譯方法。
  • 土耳其首都為什麼從伊斯坦堡遷至安卡拉?
    但為什麼土耳其會把首都從這麼一個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貿易發達的古城遷至內陸的安卡拉呢?1923年以前,伊斯坦堡一直是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對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來說,伊斯坦堡不僅是國家的中心,更是奧斯曼帝國徵服拜佔庭帝國的象徵。然而同所有的古老帝國一樣,奧斯曼也有隕落的一天,進入十九世紀以後,曾經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土耳其不得不頻繁應對來自海上的威脅。
  • 為什麼土耳其不再參加二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最近,土耳其可謂相當引人注目,出兵入侵敘利亞,打擊庫德武裝,頓時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而土耳其還支持「東突」等恐怖勢力。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土耳其其實是一個並不是一個老實的國家,是個一有機會就要表現一番的國家。但是土耳其為什麼為什麼只參加一戰,再也不參加二戰呢?
  • 土耳其人到底是哪裡來的?突厥和土耳其有什麼關係嗎?
    土耳其最近可謂是賺盡了風頭,先是強勢出兵敘利亞打擊日益壯大的庫德武裝,此舉惹惱了庫德人背後的主子美國;隨後在美國發動對土耳其的關稅及對土耳其官員的制裁後,土耳其政府針鋒相對對美國發起了關稅報復,並一度威脅要尋找東方新盟友,大有一副要脫離美國盟友的架勢。
  • 加裡波利戰役丨走向凋零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涅槃」翻身的
    三巨頭中,恩維爾十分親近德國,在奧斯曼帝國中官居要職,是戰爭部長以及總參謀部部長,是三巨頭中最有權勢的一位。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大肆效仿德國,不僅對陸軍模式進行了改革,還聘請了大量的德國軍官,引入了大量來自德國的先進武器,因此,德國在陸軍軍事方面對奧斯曼帝國影響力巨大。
  • 土耳其(5)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堡
    Long long ago羅馬帝國皇帝一世臨羅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其中的西羅馬活命不到兩百歲,而東羅馬卻延續了近千年之久,東馬最後敗於奧斯曼帝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也統治了600年之久,最后土國進入後凱末爾的土耳其共和國。
  • 土耳其的「百年奧斯曼帝國」夢,再給100年,能實現嗎?
    但是土耳其骨子裡依舊流淌著奧斯曼帝國的血液,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往日的輝煌!奧斯曼帝國解體已經有100年了,現在的土耳其儘管在地區類也屬於一個大國,也是在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敢和俄羅斯爭奪利益的國家,那麼如果再給土耳其100年,能夠恢復百年奧斯曼帝國的夢想嗎?
  • 土耳其造勢想加入歐盟,自詡「不可分割」,不鬆口
    所以此前在歐盟成立70周年時,埃爾多安就向歐盟公開致信,強調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抗擊疫情,吹噓自己在疫情期間向歐盟成員提供了多麼人道主義的援助,樹立了多麼良好的榜樣作用,其實就是給歐盟提醒,土耳其能夠團結國家共同抗擊疫情,給自己臉上貼金,好讓歐盟知道,如果同意土方加入那麼將會讓歐盟在以後更加有話語權。
  • 圖說《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是怎麼被英國解體的
    奧斯曼末代蘇丹逃離土耳其《色佛爾條約》:一紙條約割去土耳其71%的國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毅然加入同盟國,希望藉助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力量1915年4月26日,為拉攏義大利加入協約國,英法俄意四國籤訂《倫敦條約》,以犧牲奧匈帝國和土耳其的領土換取義大利加入協約國。
  •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是什麼時候?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時間、由來...
    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土耳其法定的節假日其實並沒有中國多,這也是很有意思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日的時間、由來、特色活動。
  • 土耳其為什麼建國後沒有選擇伊斯坦堡,而定都安卡拉呢?
    說起土耳其,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其首都是伊斯坦堡,但其實是安卡拉。就好像澳大利亞的首都不是雪梨,巴西的首都不是裡約,美國的首都不是紐約,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錯覺。那麼土耳其但為什麼建國後沒有選擇伊斯坦堡,而定都安卡拉呢?其實在土耳其建立共和國之前,伊斯坦堡一直是作為政治的中心,但隨著奧斯曼帝國不停的衰落,特別是在一戰中,由於奧斯曼站錯了隊,導致戰敗後,面臨著滅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