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波利戰役丨走向凋零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涅槃」翻身的

2020-12-25 華太師

引言

加裡波利戰役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不僅改變了土耳其的歷史進程,還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澳大利亞民族的形成以及發展,這場戰役使得同盟國在東南歐地區取得了巨大的戰爭優勢。英國與法國開闢了一條新戰線企圖打破西線戰場的僵局,然而卻失敗了,這不僅使得俄國國內的政治以及經濟上的危機大大加重,還間接地推動了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爆發。加裡波利戰役在世界軍事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輝煌的奧斯曼帝國走向衰落,飽受西歐各國的欺凌,一場密謀的瓜分暗地展開,成為加裡波利戰役的導火索

加裡波利戰役的爆發與奧斯曼帝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中世紀時期,隨著奧斯曼帝國進軍攻入了君士坦丁堡,曾經輝煌的神聖羅馬帝國也隨之而宣告破滅,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了伊斯坦堡。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之下,奧斯曼帝國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並一舉成為了中東範圍內最為強大的帝國。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十九世紀時期,西歐列強逐漸崛起,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下坡路,「虎落平陽被犬欺」,曾經輝煌無比的奧斯曼帝國在衰落的過程中,除了不斷遭到西歐國家的欺壓之外,還經常被嘲諷,被戲稱為「歐洲病夫」。

歐洲各個強國開始對沒落的奧斯曼帝國進行討論,並形成了所謂的「東方問題」。在德國強大起來之前,東方問題主要圍繞在英國與法國兩個國家之間,利用強大的實力來防止俄國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吞併。

隨著德國的逐漸崛起,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也日益上升,在經濟方面了,兩國之間的出口額翻了好幾倍,至二十世紀末期,雖然英國與法國對奧斯曼的貿易排名前兩位,但是德國緊隨其後,並且與奧斯曼進行貿易的數額呈直線攀升狀態,此後短短的十年裡,德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貿易額增加了166%。

在青年土耳其革命爆發之後,除了經濟方面,德國在政治以及軍事方面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也迅速上升,之後不久,奧斯曼帝國爆發了革命,並一舉推翻了素丹哈米德二世的統治,與此同時,青年土耳其也上臺執政,並最終確立了由「恩維爾」、「塔拉特」以及「傑瑪爾」三巨頭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巨頭中,恩維爾十分親近德國,在奧斯曼帝國中官居要職,是戰爭部長以及總參謀部部長,是三巨頭中最有權勢的一位。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大肆效仿德國,不僅對陸軍模式進行了改革,還聘請了大量的德國軍官,引入了大量來自德國的先進武器,因此,德國在陸軍軍事方面對奧斯曼帝國影響力巨大。

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逐漸上升,而這引起了英國、法國以及俄國三個國家的警惕以及強烈反對。一戰爆發時,飽受欺凌的奧斯曼帝國忍無可忍,加入了同盟國陣營,這也使得歐洲大陸對於「東方問題」的討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英國與法國改變了之前對俄國抵制的政策,開始實行聯盟,於是一場密謀的瓜分在英國、法國、德國之間展開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術的不完善,加上莽撞追擊奧斯曼大軍,英法兩軍「兵敗如山倒」,成就奧斯曼帝國最後的輝煌之戰

在三個強國的聯合之下,奧斯曼無疑是不堪一擊的,這一次則被徹底分解了,其核心部分變成了如今的土耳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奧斯曼從此覆滅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奧斯曼而言,曾經無比輝煌,怎麼會就此放棄呢,於是最後的輝煌之戰由此而發。

馬恩河戰役之後,協約國集團以及同盟國集團之間,在西線戰場陷入了僵局狀態,而英法聯軍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鮮,然後突破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終佔領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毫無疑問,這個行動帶動的回報是高的,但與此同時風險也是並存的,但是無可奈何的是,此時位於歐洲大陸戰場上的英法與德奧陷入了僵局狀態,為了打破這種僵局狀態,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

對於英法來說,首先想讓土耳其退出戰爭,這樣可以減輕俄國的壓力,於是在接受到了沙皇的請求之後,英國企圖在達達尼爾海峽開闢一條新的戰線,目標直指土耳其。

此後英法兩國投入了大量的海軍進行增援,並不斷的炮轟達達尼爾海峽,與此同時,在陸地上,奧斯曼的軍隊在遭受到了攻擊之後,即刻撤退,英國軍隊直接衝上了海岸,然而奧斯曼大軍只是戰略撤退而已,並不是戰敗而亡。

德國在此刻火速調動部隊進行援助,並建立起了頑固的防禦系統,還擁有兇猛的炮兵部隊。英法大軍在奧斯曼軍隊撤退之後趁勝追擊,卻在德國建立起的防線上碰得頭破血流,第一次登陸行動就此失敗了。

第一次登陸行動的慘敗使得英國心裡清醒了,僅僅只靠海軍是無法取得勝利的,陸軍也必不可少,於是緊急召集澳大利亞、印度以及紐西蘭的陸軍前來增援,並開始了又一輪的登陸行動,目標土耳其。

然而讓英國等軍隊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的登陸是一場噩夢,無論是在地形、人數上,土耳其軍隊都佔有極大的優勢,對於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軍隊來說,一方面對地形不熟,另一方面這些軍隊甚至沒怎麼接受過訓練,於是這次登陸的結果可想而知,戰場變成了充滿血腥味的屠宰場。

在英國多艘戰艦都被打沉的情況下,戰爭仍然在繼續,一直打到了冬天,英國等國家的軍隊在嚴寒之中還在苦苦掙扎,無數人死於凍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的國防大臣知道大勢已去了,於是下令撤退,土耳其軍隊並沒有發現協約國的舉動,所以這次撤退很成功,但也意味著整場行動的失敗。

作為登陸作戰的經典案例,加裡波利戰役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裡波利戰役是沒落的奧斯曼帝國最後一場輝煌的戰爭,對作戰雙方及登陸作戰戰術有著極大的影響。

土耳其的歷史進程發生巨大改變對於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而言,加裡波利戰役是最後的輝煌之戰,這場戰爭的勝利使得奧斯曼暫時免於被瓜分,同時也改變了土耳其的歷史。此後的土耳其「國父」就是在加裡波利戰役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領導能力,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將晉升至影響土耳其命運的人。

在土耳其人的眼中,凱末爾在加裡波利戰役中成為一名軍事指揮官的同時,也成為了對抗英法的民族影響,而凱末爾出色的領導能力極大的改變了土耳其的命運。

澳大利亞民族意識從此覺醒「澳大利亞誕生於加裡波利戰役的海灘上」。澳新軍團在加裡波利半島上登陸作戰的這一天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假日,這個節日在澳大利亞的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標誌著澳大利亞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

澳大利亞政府以加裡波利戰役為起點,開始撰寫一些戰爭史,這些此後都成為了國家檔案的重要來源,自此以後,澳大利亞人民有了自己的歷史的記錄,這場戰役使得澳大利亞更像一個國家。

戰後各國登陸戰術有了顯著提升,為「諾曼第登陸」提供重要模板加裡波利戰役在世界軍事作戰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海倫聯合登陸作戰,並且大量的現代化武器也在其中使用,這使得一個具體化的作戰雛形由此而生。

作為一場經典的登陸作戰,英法兩國失敗的教訓和經驗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從中加以研究總結,這使得登陸作戰的理論依據大大增加,此後的「諾曼第登陸」也深受影響。

結語

加裡波利戰役的勝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英法兩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於已經沒落,進入晚期的奧斯曼帝國來說,這是一場惡戰,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加裡波利戰役才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場現代化的戰爭,加裡波利戰役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甚至可以說,這場戰役大大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成為了現代立體作戰的典範。

參考文獻:

《世界歷史》

《西洋世界軍事史》

相關焦點

  • 加裡波利戰役:邱吉爾的一戰噩夢,奧斯曼的迴光返照
    不久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切斷了英法與俄國的海上聯繫。二,突襲加裡波利加裡波利一戰英法沒有達到支援俄國的戰略目的,撤軍則宣告此次遠徵的失敗。英法調集50萬大軍參戰,傷亡超過30萬人,可以說是損失慘重,最後雖然成功撤退,但遺棄了大量物資給奧斯曼帝國。奧軍參戰兵力超過30萬,雖然成功擊退英法聯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1916年英國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失敗的原因。
  • 一場戰役死傷全國0.6%人口——加裡波利戰役,澳大利亞最慘痛之戰
    1915年初,一戰進行正酣,1914年底爆發的馬恩河戰役挫敗了德國的施裡芬計劃,迅速解決西線戰場戰鬥的計劃破滅。協約國雖然守住了巴黎,逼退了德軍,卻並沒有將之擊潰,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塹壕戰。奧斯曼帝國是英國的傳統盟友,此時卻在德國的外交攻勢下倒向同盟國。
  • 達達尼爾戰役:奧斯曼帝國最後一次雄起,50萬英法聯軍敗退
    3個月後,交戰雙方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會戰——馬恩河戰役。以馬恩河戰役為起點,西部戰線的運動戰逐漸演變成了塹壕戰,戰爭轉入消耗戰模式。塹壕戰是一種十分無趣的戰爭模式,雙方都深溝高壘,依靠壕溝、鐵絲網、地雷、火炮、重機槍組成了堅固的防禦陣地,誰也無法突破對方的防線,只能反覆拉鋸消耗,沒有多少指揮藝術可言。
  • 恰納卡萊,加裡波利半島和特洛伊的9個頂級景點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建造了防禦城堡,這些城堡至今仍主宰著海岸。在現代,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加裡波利戰役的陰沉地點,這是盟軍與奧斯曼帝國戰爭之間最著名的戰鬥。這為該地區留下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景點。通過anakkale,加裡波利半島和特洛伊的熱門景點列表,找到最佳的遊覽地點。
  • 加裡波利戰役:「歐洲病夫」的高光時刻
    這場戰役發生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加裡波利半島,所以被稱作加裡波利戰役,又因為其緊鄰達達尼爾海峽,故而又名「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在這場規模龐大的登陸作戰中 ,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共動用陸軍兵力50萬、戰列艦20餘艘,企圖一舉攻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卻遭到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頑強阻擊,最終傷亡慘重,一無所得。這場戰役也被稱作是衰落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最後一場大勝利。
  • 夢碎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徵服歐洲的夢想破滅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此後奧斯曼蘇丹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積極進軍歐洲,夢想徵服整個歐洲。1683年奧斯曼大軍在維也納慘敗,使得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歐洲的擴張,夢碎維也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是如何興起與破滅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一戰歷史最大規模登陸戰「加裡波利之戰」_遊俠網 Ali213.net
    近日,官方發布了《戰地1(Battlefield 1)》的最新截圖,眼尖的玩家發現,這張截圖所展現的戰場正是一戰中最殘酷的「加裡波利之戰」,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至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
  • 加裡波利半島上的獨松
    朋友說,我帶你去加裡波利半島,去看看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還有一戰期間的加裡波利戰役遺址,去現場看看國父的一段話,你大概就會明白了。一路輕車疾行,看馬爾馬拉海上自由飛翔的海鷗,更有這條分隔歐亞兩洲的蔚藍色海水的浩渺壯闊,濱海大道旁斑駁滄桑的古老城牆縫隙裡搖曳生姿的荒草離離小樹青青,心裡想,愛琴海會是怎樣的海天一線一碧如洗呢?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然而同一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大國崛起,那就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們領袖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西部最強的國家。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國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在1911年的義土戰爭,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巴爾幹的領地,除了色雷斯及埃迪爾內。德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成為國際局勢緊張的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因之一。奧斯曼帝國在追擊戈本號及布累斯勞號(Pursuit of Goeben and Breslau)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
  • 一戰奧斯曼帝國最後的記憶,心向英國卻成德國盟友,最終戰敗解體
    【奧斯曼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讓歐洲人叫苦不迭的軍事強國,奧斯曼帝國的先輩們用他們的重炮轟開了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大門,吹響了進軍歐洲巴爾幹的號角,他們的騎兵、火槍兵曾經直抵維也納城下,讓奧地利人驚慌失措。
  • 英法聯軍援助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人卻疑惑道:他們真是文明人嗎?
    英國人和法國人之所以要幫助奧斯曼帝國抵抗俄國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對土耳其人有好感,而是他們不願意看到俄國人日漸強大。英法聯軍是以援軍的身份進入奧斯曼帝國境內的,1854年的4月,英法聯軍開始在加裡波利半島登陸,奧斯曼帝國的居民起初也對英法聯軍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們也曾在街頭歡呼英法聯軍的到來。
  • 加裡波利的墓地 吳樹喬
    這處戰爭遺址並不在我們的遊程之內,所以我沒有親眼目睹這個著名的紀念碑上土耳其之父凱末爾所寫的銘文。 從土耳其回來後,我沒有去寫我看過的其它一些著名的景點或是遺址,比如特洛伊、以佛所、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這些都是極富歷史沉澱的所在,而是一直牽掛著加裡波利墓地。我想,這可能是那裡共同埋葬著交戰雙方陣亡將士的遺骨,這讓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月黑風高之時,這些亡靈不會爭吵打鬥嗎?
  • 1683年維也納戰役:讓整個歐洲顫抖的奧斯曼帝國名聲掃地,揭原因
    而這些叛亂者,請求奧斯曼帝國的援助。長期以來就將奪取維也納,控制從黑海到德國的多瑙河貿易路線的奧斯曼帝國,不顧來自沙俄的軍事威脅。傾盡全力打造了一支20萬人的強大軍隊,對神聖羅馬帝國發起了史無前例的強大攻勢。1683年3月31日,奧斯曼帝國的宣戰聲明送到維也納宮廷。到了7月初,奧斯曼帝國的15萬大軍就出現在維也納城以東40公裡處。
  • 2月末,鹹魚翻身,鳳凰涅槃,讓人不敢小覷的星座:紫氣東來
    導語:2月末,鹹魚翻身,鳳凰涅槃,讓人不敢小覷的星座:紫氣東來獅子座獅子座的人,能力和野心永遠都是成正比的,她不會過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時他也不會低估自己2月末,鹹魚翻身,鳳凰涅槃,獅子座的人成功再一次讓人不敢小覷。在事業上有一定的上升空間,所以獅子座的人請昂首闊步的前進。紫氣東來的祥兆即將到來,不知道獅子座的你是否做好了準備?雙子座雙子座是一個運勢一年好過一年的星座。而且雙子座還有很多生活的樂趣,這些樂趣對雙子座來說,都不是做無用功。
  • 奧斯曼帝國如何通過戰爭逐步丟掉自己的疆域
    蘇萊曼大帝時代的輝煌過後,奧斯曼帝國出現衰退跡象,而軍事擴張並未停止。到1699年之後,不再有大規模徵服戰爭,帝國基本上採取守勢了。這個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帝國,一旦失去通過掠奪獲得財富的途徑,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 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聲喟嘆:帝國崩潰是因為救亡壓倒了啟蒙?
    如何在保持思想自由的同時,做到富國強兵,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共通難題。土耳其提供了最好的樣板示範,垂死的奧斯曼帝國,歷經戰爭與革命的洗禮,脫胎換骨,演變為世俗開明的凱末爾主義共和國。 亨廷頓在著作《軍人與國家》裡,指出了「救亡壓倒啟蒙」的內在悖論:落後國家「師夷長技以自強」,現代化改革的第一項往往是塑造新式軍隊。
  • 土耳其伊斯坦堡:奧斯曼帝國之都,一個夢想稱霸歐亞的海峽王國
    1261年,拜佔庭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過勢力已經世風日下,命運逐漸被另一個新勢力掌控,這個新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貳伊斯坦堡:奧斯曼帝國之都奧斯曼人是伊斯蘭土耳其民族,名字來源於其王朝創始者、統治安納託利亞一個小王國的奧斯曼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