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封,待覆蘇」,境外旅遊目的地重啟之路(歐洲篇)

2020-12-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聞旅

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危機爆發至今,已經半年時間有餘。這期間,全球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旅遊業更是遭受衝擊最為慘烈的行業之一。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根據與疫情防控措施持續時間相關的三種不同情況估算,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旅遊業損失1.2萬億至3.3萬億美元。

以歐洲來說,旅遊業是歐洲國家支柱產業之一,數據顯示旅遊創收佔到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約10%,解決12%的就業崗位。然而受疫情影響,近期歐洲大部分國家陸續採取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關閉邊境和一切非必需公共場所,旅遊業務也基本「歸零」。

隨著歐洲疫情防控情況逐步向好,振興經濟、重啟旅遊已經提上各國日程。7月1日起,歐盟因疫情關閉了近4個月的外部邊境正式重新開放,有條件允許15個國家的旅客入境,其中也包括中國,不過是以基於中國也接受歐盟遊客的相互開放原則為準。

儘管目前中國尚未發布重新恢復境外遊的計劃,但也讓歐洲境外目的地國看到重新接待中國遊客的希望,對於中國市場的復甦計劃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隨時準備重啟中國這個重要的客源市場。

那麼,目前歐洲各國的疫情防控情況到底如何?是否安全?針對中國市場又推進了哪些新的動作?作為持續關注旅業復甦進度的業內媒體,聞旅特別對話了歐洲各國旅遊局主要負責人,梳理了關於入境旅遊最新的資訊消息,並策劃系列報導與業內以及消費者進行分享,並共同等待境外遊「破冰回暖」。

第一期受訪目的地:瑞士、馬爾他、波蘭

01、瑞士旅遊局

瑞士國家旅遊局亞太區主任包西蒙 Simon Bosshart

Q:瑞士目前疫情防控現狀以及旅遊業恢復情況如何?

A:繼4月30日和5月11日第一階段兩項放鬆措施實施之後,瑞士已慢慢恢復正常。動物園、劇院、電影院、體育賽事和露營地在6月6日重新開放。酒店、博物館和餐廳重新開始營業,高山鐵路、遊船和旅遊景點等旅遊設施也逐步積極開放。6月19日,瑞士國家「緊急狀態」已正式解除。歐盟(EU)及歐洲自貿聯盟國家(EFTA)公民可自由出入瑞士。7月1日起歐盟及申根國家允許14個國家和地區旅客入境,並希望對中國保持對等開放。

Q:瑞士是否已經與中國復航或者計劃復航?

A:作為首批獲準復航上海的外國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宣布恢復往返中國大陸與德國之間的定期航班。自6月24日起,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將使用A340-300客機恢復法蘭克福-上海定期航班,每周一班。瑞士國際航空公司隸屬漢莎集團,目前正在等候申請批覆,希望可以儘快恢復蘇黎世-上海定期航班,每周一班。

Q:是否有推動中國旅遊市場重啟的計劃,與以往相比會有何新的變化?

A:瑞士國家旅遊局看好旅遊行業的復甦,正在醞釀相關復甦支持計劃和項目。希望於2020年8月下旬在中國市場啟動復甦項目,包括:瑞士國家旅遊局聯合戰略合作夥伴共同發布瑞士旅遊限時特惠、當季旅遊推薦等。具體計劃將於9月初發布,暫時保持一點神秘。瑞士旅遊局未來將一如既往的重點推廣深度遊、主題遊、自由行、定製遊、品質遊。

Q: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是公認的現實狀況,是否有相應措施保障疫情遊客的健康安全?

A:作為旅遊目的地,瑞士不僅為遊客準備了清新純淨的大自然,還準備了安全可靠的衛生系統。瑞士已經進入過渡期——從封鎖到逐步管制,為了使遊客對將瑞士作為安全清潔旅遊目的地更具信心,包括瑞士酒店協會(HotellerieSuisse)、瑞士纜車協會(Cableways Switzerland)、瑞士餐飲協會(GastroSuisse)等在內的多個行業協會在瑞士國家旅遊局的倡導下聯合發起了「衛生安全」認證。相關行業、企業和活動組織者也正在制訂防護原則,這些原則基於衛生和行為規範以及瑞士聯邦公共衛生局(FOPH)和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發布的公共健康及員工保護指南而制訂。所有的活動組織者和企業必須規劃並實施必要的社交距離和衛生措施,從而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和活動參與者的健康安全。

Q:疫情期間瑞士旅遊局在中國市場仍堅持做的工作是什麼,對於市場恢復有怎樣的預判?

A:因為中國是最早遭受疫情影響的國家,瑞士國家旅遊局在2020年1月底就開始積極準備應對措施,並在2月4日發出《瑞士國家旅遊局致旅業同仁及中國遊客告知信》的微信文章,不僅表達了對中國的友好和支持,還提出各種實用信息和實際解決措施。在線下活動暫停後,我們將宣傳重心調整到線上,推出線上宣傳活動:保持夢想,期待出發(Dream Now Travel Later)。瑞士國家旅遊局官方也迅速開通雲遊主題網頁,邀請全世界遊客通過視頻在線觀看瑞士的自然、文化資源。

對於市場恢復,現階段無法給出準確判斷,但是我們相信,即使病毒可能不會完全消失,全世界眾多國家都在部署戰略,為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況作出努力。我們期待2021年中國市場逐步恢復,到2022年回到疫前水平。瑞士是世界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旅遊業是瑞士的經濟支柱產業,中國一直是瑞士旅遊業非常重視的客源市場,大中華區是我們的第三大海外市場。儘管疫情讓旅遊活動被迫暫停,市場遭受嚴重損失,但旅遊業的災後重建是一個優勝略汰的過程,重啟後的市場必將迎來創新升級,從這方面考慮,未必是壞事,相信未來再次起航的旅遊業會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02、馬爾他旅遊局

馬爾他旅遊局大中華區市場經理武笑龍女士

Q:馬爾他目前疫情防控現狀以及旅遊業恢復情況如何?

A:馬爾他將於7月15日起全面向遊客開放。自三月上旬疫情出現以來,馬爾他政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從學校停課到機場停運都有序的進行。至5月上旬,島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截止到6月底,全國共有感染病例627例, 死亡僅9例。在4月的歐洲部長會議上,世界衛生組織將馬爾他列為全球最好的防控典範之一,其抗疫能力居全球第五。5月18日起,馬爾他島和戈佐島內旅遊業的相關商鋪在通過馬爾他旅遊局的安全健康質檢後,陸續恢復營業。通過近兩個月的 「島內復工」,旅遊從業人員對特殊時期的服務流程和健康標準更加熟悉,也將在復航之後更好地為國際遊客提供安全優質的服務。

Q:馬爾他是否已經與中國復航或者計劃復航?

A:目前,馬爾他與中國還沒有直飛的航線。7月15日馬爾他將向中國遊客敞開大門,但目前從中國出發的遊客,仍需查詢轉機目的地的入境政策,確認是否可以正常通行。中國遊客可以通過在歐洲的主要機場(如法蘭克福、慕尼黑、羅馬、米蘭、巴黎等)、或經由伊斯坦堡、多哈及杜拜轉機一次抵達馬爾他。

Q:是否有推動中國旅遊市場重啟的計劃,與以往相比會有何新的變化?

A:我們始終將遊客的安全放在首位,馬爾他作為一個抗疫能力居全球第五的旅遊目的地。將竭盡所能,為抵達的遊客提供安全,有保障的落地服務。對於中國市場,我們保持著積極的態度並一直關注各項政策的變化,為重啟在中國市場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做準備。目前,我們計劃於秋季聯合中國文旅部在馬爾他的聯絡處—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共同發起針對兩國旅遊同業的線上研討會,加強馬爾他和中國旅業市場的溝通,為旅遊業的復甦做好充足的準備。

Q: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是公認的現實狀況,是否有相應措施保障疫情遊客的健康安全?

A:馬爾他旅遊局於5月中旬在當地頒布了針對旅遊業相關營業場所的新衛生標準和服務標準執行要求,並已逐一檢查執行情況,為符合「安全營業」的酒店、餐廳以及景點、海灘泳池等場所頒布了「安全質檢」合格標識,確保服務人員的具備防疫衛生知識和相關的防護意識,確保遊客在旅遊相關場所內安全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我們從硬體設施和軟性服務兩個維度確保遊客的健康與安全。當境外遊客抵達馬爾他國際機場後,我們將會對他們進行體溫檢測,密切關注旅客健康,但無需再進行落地強制隔離或 COVID-19病毒檢測。在遊客到來之後,我們也會保持及時、準確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遊客的健康安全,讓遊客無後顧之憂的享受假期。

Q:疫情期間馬爾他旅遊局在中國市場仍堅持做的工作是什麼,對於市場恢復有怎樣的預判?

A:疫情確實打亂了今年的推廣計劃,不過我們一直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直播保持與中國市場的溝通,讓中國遊客了解馬爾他的最新動態。此外,我們還在疫情期間通過社交媒體發布「心念馬爾他,等待再出發」視頻,在14個國家和地區用不同語言傳遞信心和鼓勵。

對於市場的恢復,我們看到疫情促使各國頒布了各種出行政策調整,給長途旅遊目的地帶來很多限制和影響,雖然目前各國都在鼓勵恢復旅遊業務,但多數以周邊短途為主,長途出遊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恢復和調整。根據目前的形勢,我們將努力做好復航後本國的安全情況監測,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時我們也將密切關注中國國慶節「黃金周」期間的旅業市場動態,期待在2021年迎來中國市場的復甦。

03、波蘭旅遊局

波蘭旅遊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Zuzanna Gutkowska(蘇珊娜·古特科斯卡)

Q:波蘭目前疫情防控現狀以及旅遊業恢復情況如何?

A:與西歐鄰國相比,波蘭的新冠疫情從一開始就沒那麼嚴重。目前波蘭大部分限制措施已經解除,允許商店、旅遊景點和其他商業場所重新開業,同時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安全措施。自從放寬限制後,波蘭國內旅遊業開始蓬勃復甦。自6月13日起,波蘭開放歐盟內部邊境,歐盟公民可以進入波蘭,也可以在波蘭境內旅行,無需接受隔離。

Q:波蘭是否已經與中國復航或者計劃復航?

A:波蘭是申根成員國,因此復航的決定必須考慮到整個歐盟的情況。從7月1日起,歐盟建議成員國開始取消對第三國居民的對外邊境旅行限制,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黑山、塞爾維亞和喬治亞和中國(以相互開放原則為準)。波蘭致力於恢復兩個目的地之間的旅遊流動,波蘭航空公司正在申請與中國大陸地區的復航,我們希望這將成為復甦的第一步。

Q:是否有推動中國旅遊市場重啟的計劃,與以往相比會有何新的變化?

A:我們確實將一些推廣活動推遲到下半年,但日常活動保持不變,包括運營社交媒體,把線下研討會變成在線網絡研討會,為即將到來的推廣活動準備素材內容。在中國市場首先重啟的將是今年年初暫停的活動,比如為了慶祝蕭邦誕辰210周年原計劃在2020年10月舉辦的第十八屆蕭邦鋼琴比賽(已推遲到2021年),我們將向中國人民介紹更多與蕭邦有關的旅遊景點,推出「追隨蕭邦的足跡」為主題的一系列線上推廣活動,主要針對自由行遊客、旅行社和教育機構。同時,我們與新浪微博、馬蜂窩、同程及其他OTA合作,通過直播形式,進一步加強波蘭的線上存在感。我們也為波蘭的合作夥伴準備專門的活動,讓他們了解疫情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出境遊,特別是與潛在的商業夥伴建立新的聯繫。

Q: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是公認的現實狀況,是否有相應措施保障疫情遊客的健康安全?

A:波蘭的多數旅遊景區、國家公園、海灘、酒店、博物館已恢復營業,向遊客開放,並針對疫情實行了景區限流、保持社交距離、加強消毒、佩戴口罩等安全措施,室內活動則最多可接待150人。波蘭各部委正在發布旨在確保所有遊客安全旅行的建議和倡議,針對疫情後的住宿安全,波蘭旅遊局引入了「安全證書」機制,達到波蘭防疫總局相關衛生防疫標準的酒店,將獲得旅遊局頒發的「安全證書」。我們還與流行病學家合作,準備了一份酒店、旅遊信息點,以及旅行時如何保持安全的推薦清單,並積極推薦較小的、不太知名的景區,讓遊客儘量避免在市中心擁擠的旅遊景點扎堆。

Q:疫情期間波蘭旅遊局在中國市場仍堅持做的工作是什麼,對於市場恢復有怎樣的預判?

A:疫情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停止所有活動。雖然與商業夥伴的會議受到阻礙,而且現在不是發起大型推廣活動的好時機,但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以其他方式為旅遊業的復甦做準備,比如通過直播、在線分享會和在線展覽等方式,引導人們足不出戶雲遊波蘭。

對於市場的恢復,由於沒有將疫苗引入市場的跡象,而且所有目的地都害怕秋季出現第二波感染,因此情況仍難以預測。但可以預計2020年將是旅遊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最艱難的一年,不論是外部環境、消費者信心、旅遊習慣等,都會受到不利影響。但從長遠看,旅遊已經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旅遊業必將再次蓬勃發展。波蘭將會致力於在確保遊客安全的情況下不斷推廣新的旅遊產品,以滿足中國遊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相關焦點

  • 「破冰封,待覆蘇」—境外旅遊目的地重啟路系列報導歐洲篇(二)
    以歐洲來說,旅遊業是歐洲國家支柱產業之一,數據顯示旅遊創收佔到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約10%,解決12%的就業崗位。然而受疫情影響,前一段時間歐洲大部分國家陸續採取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關閉邊境和一切非必需公共場所,旅遊業務也基本「歸零」。隨著歐洲疫情防控情況逐步向好,振興經濟、重啟旅遊已經提上各國日程。
  • 「破冰封,待覆蘇」——境外旅遊目的地重啟路|系列報導中東非篇
    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已經頒布了旅行禁令,並實行關閉邊境的措施,旅遊活動基本歸零,使得與旅遊相關的企業以及航空業、商業均遭到重創。但隨著各國對疫情防控的重視,目前情況正逐步向好,振興經濟、重啟旅遊已經提上各國日程。
  • 疫後出境遊迎新變,歐洲小眾目的地等來新機遇?
    自年初出境遊禁令頒布,如今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而秋冬後境外國家疫情反覆的現實情況,或將意味著中國年內恢復出境遊基本無望了。作為世界出境遊市場第一大客源國和消費國,盼望中國遊客能回歸也成為了很多目的地國家的期待。特別是以旅遊業作為重要經濟支撐的歐洲,7月份疫情好轉時,積極恢復旅遊業務成為各國的當務之急,針對中國市場也在不斷釋放出利好政策。
  • 歐洲31國重啟旅行!強推夏日旅遊季
    「這個周末,我們將重新啟動希臘的夏季旅遊季,我們要讓國家最重要的生產機器重啟並前進,我們要消除全國旅遊業70萬員工的焦慮,為數以千計的企業和企業家的憂慮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我們將給予數百萬遊客來希臘度過夏天假日的權利。」為給旅遊業重啟加油打氣,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到訪該國著名度假勝地聖託裡尼島。
  • 李寶春:疫後全球旅遊重啟,分享北京寶貴經驗
    新京報訊(記者 曲筱藝)在全球疫情防控和旅遊重啟的關鍵時刻,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簡稱「聯合會」)將在服貿會期間,舉辦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為全球旅遊業疫後復甦提供智力支持。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李寶春表示,此次疫情雖然給世界旅遊帶來巨大損失,但旅遊業作為具有很強韌性的綜合產業,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
  • 中國旅遊加快復甦
    中國共有6.37億人次國內出行,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同比恢復79%,並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9%。相比全球旅遊行業現狀,尤其在新一波疫情重現的當下,中國國內遊的復甦可謂是希望之光。
  • 歐洲旅遊業「苦」中盼覆蘇
    5月份以來,多個歐洲國家在新冠疫情整體向好的態勢下紛紛放鬆管控措施,受疫情重創的旅遊業期盼按下「重啟鍵」。分析人士指出,歐洲旅遊業復甦之路難言平坦,將面臨諸多挑戰。法國旅遊發展署預計,今年上半年旅遊業將損失近450億歐元。一家研究機構近日發布報告說,到今年底約4萬家義大利旅遊企業可能破產,超過18萬人將失業。總部位於德國的途易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旅遊公司,該公司5月13日宣布計劃裁員8000人以控制運營成本。
  • 境外旅遊業重啟?UNWTO:全球已有40%旅遊目的地放寬限制
    115個旅遊目的地繼續封閉近日,UNWTO更新了疫情期間全球旅遊目的地限制情況的分析報告,據7月19日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全球已放寬旅遊限制的目的地佔比為22%,而5月15日的數據僅為3%,證實了國際旅遊業正處於緩慢且有計劃的重啟階段。
  • 2020文化旅遊產業復甦大會召開 旅行目的地、美食目的地重慶均上榜
    2020年4月15日,「文化旅遊產業復甦大會暨中國旅行者大會」在貴陽召開。在會議上,貴州發布了100條精品旅行線路 ,還發布了2019-2020中國旅行口碑榜,旅行目的地、美食目的地重慶均上榜。記者從攜程旅行網獲悉,這次大會由貴州旅遊協會和攜程集團共同主辦。
  • 世界旅遊復甦之路怎麼走?
    本報訊 記者孟妮報導 9月5日,在2020年服貿會上舉辦的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城市旅遊業復甦與振興行動指南》正式發布。行動指南提出堅持生命優先、防控重啟並舉,加快構建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運行機制,有序推動疫情影響下城市旅遊業的復甦與發展。
  • 北京市副市長王紅:旅遊復甦是實現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標誌
    服貿會期間,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於9月5日舉行,主題為「重啟旅遊 再創繁榮」,旨在通過全球旅遊業界的交流與分享,展望旅遊業的前景,推動旅遊業的復甦。大會上,聯合會理事會執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王紅致辭。
  • 今年國慶長假,中國遊客最喜愛的境外旅遊目的地,日本再度排第一
    每年國慶長假,是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高峰期,大家為了利用這難得的長假,都會選擇自己心儀的境外旅遊目的地去旅遊度假,中國遊客也因此成為境外各個國家或地區爭奪的重要消費對象,而受到中國遊客喜愛的境外旅遊目的地,往往都會在旅遊業方面得到了許多實惠的好處。
  • 記錄我的歐洲之旅,順便說說境外旅遊保險哪個好
    計劃三月份去歐洲六國玩,最近一直在忙著準備各種籤證材料。因為我要去的法國、德國、奧地利和捷克屬於申根國,需要提前買好不少於3萬歐元的醫療保險,也看到論壇裡很多朋友在諮詢這個旅遊保險的事。就來說說我是如何挑選境外旅遊保險哪個好吧~   首先,你需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地是否屬於申根國之內。
  • 歐洲多國欲放寬邊境限制 旅遊業「復甦」之路還有多遠?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歐洲多國欲放寬邊境限制,旅遊業「復甦」之路還有多遠?隨著歐洲國家的逐步「解封」,旅遊業開始成為「重啟經濟」的重要手段。歐盟委員會指出,旅遊業作為歐洲主要經濟部門,創造了近10%的經濟產出。27個成員國之中,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依賴著旅遊業,佔歐盟所有勞動力的12%。
  • 出境遊重啟尚待時機
    在旅遊勝地馬爾地夫,據當地媒體報導,一架載有100多名遊客的國際航班於7月15日清晨抵達馬爾地夫維拉納國際機場,這標誌著馬爾地夫因疫情關閉的邊境正式開放。此外,隨著部分國家疫情得到一定控制或有較好緩解,人員往來呈恢復跡象,國際航線也陸續復航。出境遊恢復仍有挑戰然而,多國景點開放、國際航線復航並不意味著出境遊市場將能就此重啟。
  • 再次成為旅遊熱門目的地,外媒:武漢旅遊業復甦最具震撼力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3日訊(見習記者譚芳)近日,多家外國媒體發布報導,承認中國防疫有效,看好中國國內旅遊業復甦形勢,武漢旅遊業恢復最具震撼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武漢已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黃鶴樓成為今年「國慶黃金周」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10月1日,黃鶴樓景區預約入園人數達到25000人的上限。
  • 中歐航線有望六月復飛 歐洲遊重啟在即
    華夏時報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導  自從中國1月底停止出境遊業務,外航開始大規模停飛中國航線,作為最受中國遊客喜歡旅遊目的地的歐洲,旅遊業受到非常明顯的衝擊。特別是在3月開始歐洲各國因為疫情擴散而緊急「封關」之後,旅遊相關產業基本陷於停滯。
  • 重啟Thomas Cook 復星旅文能否盤活百年旅遊IP
    重啟百年旅遊IP百年旅遊品牌Thomas Cook終於迎來了重啟之日。對於此次重啟,復星旅文方面表示,旨在進一步加強復星旅文在歐洲的渠道建設和多樣化旅遊產品的打造,形成Thomas Cook生活方式平臺。
  • 致敬逆行者 免費入園遊——東莞觀音山重啟復甦之路
    《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指出,去年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國內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穩步增長,入境旅遊市場基礎更加穩固。旅遊業佔GDP總量的11.05%。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今年本該火爆的春節旅遊市場被按下「暫停鍵」,景區關門、活動取消、酒店封閉、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停止收客……從春節至今,旅遊業幾乎全面停滯。疫情之下,線下旅遊業受到重創,與之息息相關的網絡平臺也深受影響。觀音山景區工作人員給遊客量體溫。市場回暖 旅遊業重啟復甦之路「疫情以來,社會整體經濟受到影響,景區運營中的營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 馬爾地夫:獨闢蹊徑的旅遊復甦
    筆者今天向業界推出馬爾地夫的案例,讓我們看看這個地處南亞印度洋上的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是如何在這半年裡,獨闖逆境,勇敢地走出了一條逐漸復甦的旅遊之路。    疫情前,馬爾地夫作為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主要依靠中國和歐洲的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