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華夏五十六個民族,民族圖騰和民族服飾(組圖)第二輯

2020-12-23 孤寡老人講歷史

21、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等縣。佤族自稱「阿佤」,是周秦時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佤族,意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過去長期用木刻和實物記事。50年代創造了佤族文字。佤族能歌善舞。常見的舞蹈有「圓圈舞」、「舂碓」等。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邊唱邊跳,氣氛十分熱烈。

22、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布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其聚居點多為數十戶人家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與雜居特點。畲族自稱「山哈」或「山達」,意為「山裡的客人」。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大部人講當地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語文。

23、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其餘3000多人,散居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有許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賽夏人。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沒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文。

24、拉祜族--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於古代氐羌系統。清代文獻中被稱為「倮黑」。自稱拉祜,意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歷史上曾是一個狩獵民族。苦聰人是拉祜族的一個支系。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拉祜族。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和傣語。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25、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都勻、獨山以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族以種植水稻為主。水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時與壯侗族一起被統稱為「僚」。北宋時在水族地區設「撫水州」。「水」族之稱最早見於明代史籍。新中國成立後,水族被正式定名。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曾創製過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形狀類似甲骨文和金文,只有400多個單字,多用於巫術活動。

26、東鄉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鄉族,歷史上被稱為「東鄉回回」、「東鄉蒙古」、「東鄉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亞一帶的穆斯林。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東鄉族。東鄉族語基本上同蒙古語相同,同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文字。通曉漢語、漢文。

27、納西族--主要聚居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散布於維西、中甸、德欽、寧蒗、永勝等縣。「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新中國成立後,統一定名為納西族。納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與漢族來往密切,自元、明以後,納西族主要使用漢語文。至於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師"東巴"用來書寫經典,故又稱"東巴文"。另有一種音節文字叫"哥巴文",使用範圍很小,寫成的經書也不多。

28、景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0世紀末葉創製了以拉丁字 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29、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蘇、額敏等縣。柯爾克孜族世代過著以遊牧為主,兼事農耕的生活。柯爾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準噶爾語,稱之為「布魯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實厥語族 。自歷史上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後,開始創製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30、土族--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以土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土族人大都居住在這兒。關於土族的先祖,學術界大多數傾向於吐谷渾說。吐谷渾是遼東鮮卑族,在4 世紀初遷牧今青海省和甘肅,逐漸建立吐谷渾王國,公元663 年,吐蕃攻佔吐谷渾全境,部分吐谷渾人散居祁連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縣一帶。經過與其它民族融合,在元末明初時形成土族。土族具有十分豐富的民間文學藝術。故事眾多,歌謠豐富。

31、達斡爾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於達斡爾族長期和當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勞動,大部分人兼通漢、蒙古、維吾爾、哈薩克、鄂溫克語。"達斡爾"是達斡爾族自稱,"達斡爾"之名最早見於元末明初。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傳說以及達斡爾族的語言、地理分布、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研究,達斡爾族與古代契丹族有淵源關係。

32、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 部山區,90 %聚居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多自稱「木冷」,即「伶人」,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仫佬人民的意願,統稱仫佬族。以信奉道教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33、羌族--主要聚居區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縣。羌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羌族以農業為主,以畜牧業為副,以狩獵和多種副業為輔助。 羌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另一說為藏語支 )。分南、北兩種方言。許多人懂漢語。沒有文字,長期通用漢文。羌族的祖先党項羌曾創造使用過西夏文。

34、布朗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布朗山和西定、巴達、打洛山區,其餘的散居在臨滄、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樸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無文字。布朗人兼操漢語、傣語和佤語,部分人通曉漢文和傣文。

35、撒拉族--自稱撒拉爾,漢文史籍中稱"撒刺"、"撒拉回"等。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和相鄰的化隆回族自治縣,以及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還有少數散居在青海省西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中、伊寧市等地。撤拉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其中借用了一些阿拉伯語詞彙。撒拉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十分虔誠,嚴格地遵守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蘭經》、聖訓,履行五大功課。

36、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的環江縣,毛南族以農業為主,以飼養業和副業為輔,主要種 植雜糧、少數地區種植水稻。毛南族自稱「阿南」,意為「當地人」,說明他們是該地區的土著居民。 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民族文字,曾用漢字音義拼記過毛南語的民歌等,稱「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壯語及漢語,現通用漢文。

37、仡佬族--主要散居於貴州省,少數居住在廣西和雲南省。仡佬族人和中國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關係。大約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貴州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仡佬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打鐵業比較發達,因此,史書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稱為「打鐵仡佬」。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現在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還會說仡佬話。漢語是大多數仡佬族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不少人還會講苗語、彝語或布依語。仡佬族沒有民族文字,普遍使用漢文。

38、錫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 吉林等省。錫伯族是古代鮮卑人的後裔。16世紀編入蒙古「八旗」後,其社會組織發生了急劇變化,生產上轉入穩定的農業經濟。 18世紀中葉,清屏蔽為鞏固 西北邊防,將部分錫伯族遷往新疆,爾後這些錫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開拓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錫伯族以勇武騎射著稱。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

39、阿昌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和梁河縣。阿昌族自古以擅種水稻而聞名。阿昌族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漢文史籍曾記載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對阿昌族不同時期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由於長期和漢、傣等民族交錯雜居,所以阿昌人一般又能講漢語、傣語。

40、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西北高原的蘭坪老君山和寧蒗的犛牛山麓。少數分布於麗江、永勝、 維西、中甸以及四川的鹽源、木裡等地,與當地民族雜居。普米族自稱「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 。許多普米人 還兼通漢、白、納西、藏等民族的語言。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數人還信仰道教和藏傳佛教。

相關焦點

  • 五十六個民族之一——哈尼族
    五十六個民族之一 ——哈尼族 你對中華民族有多少了解呢? 我想同學們和小編一樣只是了解自己周邊的一些民族比如苗族、布依族、等等一些貴州的少數民族。
  •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實物和圖片展在法國巴黎揭幕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實物和圖片展在法國巴黎揭幕     中新社巴黎十月三日電(記者蔚中) 傣族樹皮衣、赫哲族魚皮鞋、水族蠟染布......五百多件來自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服飾實物和圖片今天在法國巴黎展出
  • 五十六個民族中,這九個民族是其他國家的主體民族,你還知道哪個
    我國歷史悠久,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經國家正式確認的民族有五十六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朝鮮族、俄羅斯族、蒙古族、傣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京族、柯爾克孜族這九個民族是其他國家的主體民族。
  • 首屆廣西民族服飾徵集系列報導|韋丹菊:去繁就簡發揚民族服飾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徵集與展演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吸引區內外各民族設計師踴躍參與,組委會對話設計師韋丹菊,聽她淺談她心中的民族服飾變革。韋丹菊,是一個已經成立服裝工作室的資深設計師,北上打拼的經歷見聞及新興服飾潮流的影響並未消減她對本民族服飾文化的關注,作為一個壯族人,她對家鄉的白褲瑤和藍衣壯服飾興趣濃厚,並積極參與到相關傳統工藝製作的學習之中。她表示「族服飾是我們少數族文化精髓,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也永遠不會被時光湮沒,如何去繁就簡及提高審美是我們的致力追求。」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高山族服飾!
    臺灣高山族九個族群的傳統服飾各有特色。一般兄弟民族婦女喜以花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為冠可以說是一個特點。有些部族的男子還要佩戴耳環、頭飾、腳飾和臂鐲、手鐲,顯得絢麗多彩。高山族婦女服飾基本上是開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繡著精巧美麗的幾何圖案。這種開襟服飾是應亞熱帶氣候,可以起散熱快、涼爽的作用,也易顯示出人體上身的豐滿、健壯的體型,使人產生活潑、自由、嫵媚的感受。
  •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篇一)——傣族潑水節
    文 | 時間隨行中國現有五十六個民族,同做為中國華夏兒女,各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演化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節日,共同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後人也在傳承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將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
  • 民族服飾文化之爭:再論漢服、韓服、和服與唐裝
    聽說過一個笑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在一起合影,每個民族都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唯獨漢族西裝革履打著領帶,情形略顯尷尬,甚至有些滑稽。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也讓很多人認為漢族根本沒有什麼民族服裝,其實我們漢民族不但有民族服裝-漢服,更有著深厚的民族服飾文化,且影響著整個東亞鄰國。漢族的前身被稱為華夏族,何為華夏?周公制禮始有華夷之分,春秋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中國真的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有些民族可能你也沒聽說過
    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從小時候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教給我們唱愛我中華,在那首歌中我們清楚地記得歌中寫著中華民族總共五十六個民族。但是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中華民族真的只有五十六個民族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其實不止有五十六個民組,除了這五十六個民組以外,還有許多存在著但還沒有被準確考證的民族,穿青族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 五十六個民族or五十六個星座?《愛我中華》到底咋唱
    五十六個民族or五十六個星座?「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 帶你了解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及民族風情
    「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這首一時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我們許多人不可能走訪到每一個民族,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一天時間來了解各民族的風情。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州,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是朝鮮族人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的體現。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朝鮮族服裝呈現出素淨、淡雅、輕盈的特點,給人美麗形象,充實了服飾藝術的寶庫。中國朝鮮族在初期,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
  • 五十六個民族漏掉的民族,世代駐守邊塞六百多年,人口高達八十萬
    五十六個民族漏掉的民族,世代駐守邊塞六百多年,人口高達八十萬我們都知道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民族大融合,兼容並包,博採眾長,各個民族之間友好互助,和睦相處是中國突出的特色,而其實中國的民族遠遠不止五十六個,中國大地民族眾多
  • 56個民族是一家 龍內測民族風情服裝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國慶60周年紀念日剛過,但其餘溫依舊傳染著每一個華夏兒女!國民網遊《龍》10月28日即將開啟的不刪檔內測,將為每一個有著「民族情結」的華夏兒女設置一套民族裝!
  • 這個民族一直存在了幾百年,獨立於五十六個民族之外,這是為何?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我們今天走進一個貴族的原始居民,穿青人的生活現狀,他們都知道在我國的56個民族之外,還有一個很少知道的民族穿青族,而現在這一民族的人數高達80萬人,也屬於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一個民族了。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滿族服飾!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滿族服飾介紹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景頗族服飾!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 端午節賽龍舟,這個傳統其實並不是來自華夏民族!
    作為華夏民族,「龍的傳人」,各地都在舉辦大大小小的了龍舟賽事,但是你真的了解中國的龍圖騰文化嗎?龍其實並不是起源於中原華夏民族,而是東夷和百越,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有考古依據的。最通行的說話,一般是來自高校教材。
  •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四)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四) 2020-09-3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另立門戶的民族,不在56個民族當中,有自己特殊的身份
    我們國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現在進化成了擁有「五十六枝花」的泱泱大國, 五十六枝花意味著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我相信大家也已經印在頭上了, 但不可思議的是,為什麼我們的身份證民族有五十七個選擇呢?原來,除了五十六個民族以外,還有穿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綠色的人, 我們不能確認他們是哪個民族,所以在身份證上留下特別的選擇,只有直接寫在他們身份證上的青澀人,但他們的民族歸屬還需要討論。雲貴地區,特別是貴陽地區,住著一個叫青人的特殊民族, 人們經常討論打扮好的人是否是土著人民,其中有關於他們民族的故事。
  • 56個民族面臨洗牌?貴州這個新的少數民族正式被寫入身份證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從小大到,我們都知道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組成了我們偉大的祖國>苗人蠱術神秘莫測黔東南的苗寨山水引人入勝而在黔西北,有著一個獨特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傳統服飾多以青色藍色為主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與信仰山魈是他們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