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噸物資抵達西藏邊防,印軍卻只能住帳篷,因為太冷還要挖地道

2020-12-12 嘯鷹評戎

地道戰是什麼?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地道戰應當出現在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抗日武裝在地下挖了錯綜複雜的地道,灶臺,水井,牆角到處都可能是抗日武裝的火力點,讓日本鬼孑苦不堪言。在越南戰爭中,我國軍人手把手的教會了越南人地道戰的精髓,越南到處開挖地道,地道狹窄到了只容一個越南人匍匐通過,大塊頭的美國人根本鑽不進去。可以說輪地道戰的經歷從小米加步槍發展而來的我國陸軍是經驗最豐富的。

但是印度居然要在拉達克打地道戰,是為什麼呢?均為地道但大不相同

在拉達克地區,一年中最大降雪量高達12米,12米是個什麼概念,商品房層高一般為三米,十二米就意味著四層樓的高度!這一腳踩下去已經不是埋到胯或者埋到腰的位置了,這是直接沒了的厚度啊!在這種條件下如果有選擇的話,所有人都會儘可能的減少出門的次數,但是軍人不行,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領土都是寸土不讓的!

因此在對峙前沿,中印雙方的邊防人員必須大眼瞪小眼,與我國的充足的後勤力量不同,印度的後勤能力比較差勁,印度的消息人士表示,根據部署的戰略考慮,印度的前線部隊被安置在加熱的帳篷裡。

帳篷是什麼概念?就這倆字看看都覺得冷啊……孤孤單單的帳篷隔熱效果能有多好?印軍士兵表示首陀羅就是再沒有尊嚴,也不能這樣啊?最低溫度零下三四十度的拉達克地區只有個帳篷這誰頂得住?

印度也不是不想解決士兵的居住問題,問題是印度的軍需品倉庫著火了,而且印度還採購了美國的二手冬季被服,再加上後勤問題導致吃的還不行所以地道真的很重要。

印度尋思著這樣也不是個事所以打算在堅硬的凍土上開挖地道,問題是印度人也沒有有事沒有挖一挖地道體會一下光輝歷程的習慣,所以絕大多數士兵真的不知道怎麼挖地道,為了防止士兵手生導致地道垮塌以及防禦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印度的地道與其說是地道不如說是地溝……

挖一條溝,然後把直徑在6到8英尺(1.8米到2.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道塞進壕溝裡,預製管地道的優點很明顯,鋼混結構,結構強度高,防護能力強。

與土質地道不同,使用預製混凝土管道製作的地道不需要擔心垮塌,所以地道的寬度更大,1.8米到2.4米直徑的地道不僅可以讓士兵從容的在一線活動,還可以把暖氣供應商防止在露天環境中機動導致的失溫問題。

與印度的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不同,咱們國家的邊防軍待遇明顯要比印度好得多。數千噸的物資從成都出發直抵各個邊防哨所而去。讓邊防一線的士兵過上一個暖冬,再加上前段時間披露的無人機送餐業務,以及堪稱碉堡的前沿哨所,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同樣都是人差距怎麼這麼大捏?

小結

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通過衝突一線兩國士兵截然不同的居住條件就能看到後勤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供應充足的後勤,就算是裝備再先進,衝突發生之後就會發現摩擦沒一周一線部隊缺衣少食沒有彈藥的絕境!因此所有大國都會竭儘可能的追求國防自主化,追求更強大的後勤能力。

相關焦點

  • 列城持續大雪,物資奇缺,印度邊防軍還要咬牙堅持?
    印度官方已經承認,在列城附近駐紮了22萬印度邊防軍,雖然印度後勤部隊在緊鑼密鼓地運輸物資,但是禦寒設備依然不能滿足前線需求。在列城地區,已經連續5天大雪紛飛,個別時候還是雨夾雪,印度邊防軍還能咬牙堅持多久? 據印度Swarajya Ma網站消息,為了讓邊防軍熬過冬天,印度軍方加緊採購各種禦寒設備,從全球購置極地帳篷,能夠保暖的大型貨櫃,以及半永久式房屋。此外,印度邊防軍冬季保暖服裝,高山雪地護目鏡等設備缺口也很大。
  • 印軍真實現狀曝光:住臨時搭建的帳篷,逼迫村民徒步送物資
    本期精彩:英國媒體採訪印度村民,印軍真實現狀被曝光,住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逼迫村民給印軍送物資 最近,相信軍迷朋友最關心的就是印度士兵的情況,這幾天拉達克地區連續好幾天都在下雨夾雪,氣溫更是一路下滑。
  • 拉達克進入冬季對抗模式:解放軍住進溫暖營房,印軍只能住石頭房子?
    近日中國官方媒體發布消息,西藏軍區已建成一座大型綜合化高原基地,多座擁有太陽能保溫裝置的前線營區,徹底改變了以前高海拔地區邊軍沒有固定營房的歷史。
  • 印版「地道戰」?中印邊境太冷了,印軍挖地洞一邊禦寒一邊備戰
    (不開玩笑,拉達克地區的冬季降雪真有12米那麼深……)根據印度軍隊的設想,印度邊防部隊將會在拉達克地區中印對峙第一線修築大量的"地道工事",這樣,通過廣泛的地道可以把分散在各處的印軍哨所連接起來,形成作戰網絡,這樣可以形成有效的縱深防禦體系,同時通過地道在各哨所之間調動兵力,可以避免部隊暴露在敵方炮火之下,不但可以減少損失
  • 大雪封山還有2個月,拉達克20萬印軍:還急缺30萬噸過冬物資
    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印度XIV軍團前後勤主管,退休的少將Amrit Pal Singh表示,現在在拉達克地區的近20萬印軍和支援人員,正在努力運輸物資,現在已經運輸了10萬噸物資,在剩下的2個月時間,還必須運輸30萬噸物資上山。
  • 數萬印軍蹲壕溝缺水缺糧:CH47直升機向印軍空投帳篷罐頭大餅
    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印軍正面臨缺水、缺糧、缺醫少藥、缺乏防寒裝備的境況,隨著秋季漸深,高海拔的列城地區氣溫已跌至零下5度,印度軍方的防寒防凍物資最快還需要一月才能採購到位。因此,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空軍的C-130,C-17運輸機和伊爾76運輸機,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列城運輸物資。
  •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 15萬噸 精心一算,大概夠印軍堅守37天
    所以每年印軍都只能趁5~11月的時間儘快向拉達克運送物資,才能確保第14集團軍的五萬多人能夠度過寒冷的冬季,但是就這也不保險,因為"列城—斯利那加"公路要經過印巴對峙的卡吉爾地區,只要巴基斯坦在邊境來一頓炮火就能夠封鎖這條公路。
  • 印軍扛得住寒冬?遜色巴基斯坦軍隊,羨慕解放軍無人機後勤配送
    印度軍隊能不能扛得住這場寒冬,似乎已有跡象表明:很難!印媒《今日印度》報導,印度邊境部隊不僅需要抗寒物資,他們建立的軍營也存在問題,因為嚴寒天氣,印軍的軍營質量不過關,頻繁出現問題,為了部隊生命安全,他們正在考慮拆除重建,但無論結果如何,目前印軍只能靠自身抵禦這場寒冬了。
  • 印度數千農民癱瘓鐵路網,邊境印軍後勤堪憂,印軍怒罵:這是賣國
    印軍隨後下令軍隊前往鐵路沿線,以保證這些列車能夠及時將物資運輸到目的地,印度軍方公開表示,此次意外事故對印軍的作戰並沒有造成太嚴重的威脅,受影響較為嚴重的還是後勤補給的問題。 雖然印度軍方已經「闢謠」,強調克什米爾等邊境地區的部隊已經完成了越冬物資的儲備,但是相關人士卻透露,印軍還有很多物資沒有部署到位,物資補給行動還將不斷繼續,所以此次鐵路線在遭到意外封鎖之後,印軍才會那麼激動。
  • 最後一批物資運抵,解放軍過冬保障齊備,印:不影響印軍戰力更強
    相關報導內容顯示此次千裡機動任務歷時一個星期,數百臺運輸車輛從成都出發沿著川藏線分別奔赴了多個邊防點,途中負責運送物資的官兵不但要駕車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還要克服高原缺氧環境而引發的不適感。實際上除了路途遙遠和缺氧問題之外,運輸車隊沿途還面臨著其他非常嚴峻的困難,用「難於上青天」形容此次千裡機動任務都不為過。
  • 20萬印軍將在邊境越冬,零下40度還要睡帳篷?
    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披露,印度軍方高層已經計劃讓如今囤積在北方邊境的20萬印軍直接在山度過高原的冬天他談到:「以往來說,20多噸的物資足夠平常規模的駐軍在高原地區駐紮6個月左右,但是如果有額外數額的部隊增加,那麼儲備的物資將要翻倍。」
  • 拉達克下雪了,印度的麻煩來了:邊境印軍吃什麼?
    為了運輸這些物資,印軍動用了整個後勤網絡,不但有大型運輸機,連騾子都已經使上了。即使如此,到如今也才運輸15萬噸,離早前計劃的40萬噸還相差甚遠,馬上就要大雪封山了。▲印軍向前線運送物資 視頻截圖印度Print網站報導了印軍前線物資缺乏,幾乎是什麼都缺,連防水作戰靴這樣最基本的單兵物資都缺。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與此同時,中國強大技術研發和工業生產能力,也為駐守在高海拔地區的官兵提供部隊營房建設材料、單兵防寒裝備和其他後勤物資的可靠保障,確保我軍駐守高海拔地區官兵,不至於受到嚴寒天氣的傷害。而單兵制供氧裝備的使用,讓我軍在與印軍的長期對峙中,具備更多的優勢。相比中方部隊獲得可靠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面的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 拉達克冬天來臨,印軍運15萬噸物資鼓舞士氣:不讓士兵凍死在高原
    同時,上到CH-47直升機和各型卡車,下至犛牛和驢子都行動起來,利用近期天氣窗口期,向拉達克駐軍運送了15萬噸的各類物資,據稱後續還有更多物資已籌措完畢,將源源不斷運抵拉達克。其中,單是前線士兵的冬裝、帳篷和其它保障設備,採購費用就高達40億盧比(約3.7億人民幣)。
  • 印媒又來攛掇政府打"臺灣牌"和"西藏牌" 印高官回應
    可是本來這個印度人自high的說法,傳到國內自媒體可不得了了,一時間「印度修好邊境隧道,大批印軍可抵達前線!」「印軍隧道對中國邊境造成巨大壓力!」「莫迪親臨!印度邊境隧道一舉改變中印對峙局勢!」原本印度計劃在冬天來臨之前,動用所有力量向高山區域搶運物資,但今年寒潮氣流到來比往年早了半個多月,零下十度以下的氣溫和大雪封山,讓印軍的物資捉襟見肘,不得不從印度境內徵調大量駱駝作為運輸工具,在難以到達的區域緊急搶運緊要物資。
  • 10萬印軍在拉達克面臨生存考驗,印度師長說出了實話:已經晚了!
    由於當地氣溫寒冷,軍人過冬需要有保暖帳篷、棉服、燃料和食品,軍隊武器裝備也需要消耗燃料供給、故障維修和日常保養需要準備零配件等,演練還要消耗武器彈藥,一切物資全要在4月-10月份儲備好。兩個月來,印度軍隊的車隊正在源源不斷地把軍用物資拉到拉達克,看起來體現了印軍長期堅守的決心,實際上做的遠遠不夠。
  • 中印邊境實況:印軍凍成「冰雕」,解放軍在吃火鍋
    1 紮根邊防的保暖營房 在2013年的時候,中印兩軍曾被曝出在前線某熱點地區進行了一場艱苦的比拼耐力的「帳篷對峙」,在那次對峙當中,雙方的士兵以帳篷為依託,在海拔約5000米的高原上,建造了前沿對峙陣地。
  • 一邊是印軍凍成「冰雕」,另一邊是解放軍在吃火鍋,好像哪裡見過
    為了彌補自己的質量差距,印軍採取了「扎人堆」戰術,增派大量軍隊部署在實控線附近。為了保證邊境部隊的後勤供給,莫迪政府下了血本,用盡了一切手段。除了加快實控線附近的橋梁建設外,印軍還派出最好的運輸機,執行一線運輸任務。從印度方面發布的情況看,幾乎是舉國之力,給中印實控線地區的印軍運輸物資。
  • 中方直升機緊急抵達獅泉河,這一幕令印軍崩潰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最近傳來一壞消息,駐守在高地的防連多位戰士出現了高原反應,接連出現呼吸不暢、胸悶等症狀,戰士身體狀況非常不佳。對此中軍在第一時間作出處理,中方直升機緊急抵達獅泉河。
  • 邊防戰士為何走失?中印邊界複雜又神秘,兩軍嚴寒中對峙高下已分
    印軍答應歸還走失的解放軍士兵,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文中,我們提醒,對於印度軍隊,要做好兩手準備。在走失的解放軍士兵雖然回來了,還是希望一線部隊能配發簡易導航儀一文中,我們對如何預防邊防戰士迷路,做出了一些思考。不少小夥伴在評論中發出疑問:當地的邊防戰士應該很熟悉那裡的地形地貌,怎麼會因為找一頭犛牛迷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