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2020-12-24 有喻有樂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

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宋史》記載中的晏殊的詞: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作品中表現出曠達的情懷,隱含著啟迪人生的哲理,和婉明麗,清新含蓄,尤其善於即景抒情,語言非常的精煉,渾成天成。

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經典名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02.晏幾道的詞風——深摯而濃情。

晏幾道是晏殊第七子,晏殊老來得子,對晏幾道非常寵愛,後來晏殊離世,家道中落,家境日薄西山。晏幾道從官二代窮困潦倒,嘗到了世間的心酸。所以在詞風上充滿了深摯的情感,詞的造詣也超過其父晏殊,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魯迅在評論晏幾道的《小山詞》時候說過:「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純情,追情往事,感傷離別,都有著一種刻骨相思的情懷,充滿著強烈的情感,而且渲染的十分濃烈,充滿著「真」和「痴」的情感,抒情風格深摯、憂鬱、感性。

根據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老先生對宋詞的一些批註整理而成的《詞林新話》中,對《小山詞》是這樣描述的:比當時其它詞集,令讀者有出類拔萃之感。它的文體清麗宛轉如轉明珠於玉盤,而明白曉暢,使兩宋作家無人能繼。給予了晏幾道很高的評價。

代表作——《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經典名句: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

殘睡覺來人又遠,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03.結語。

晏殊和晏幾道作為宋詞的開山鼻祖和代表人物,風格雖不盡相同,卻各有千秋,都是讓後人景仰的宋詞大家。讀晏殊的詞,有一種清新之感,再讀晏幾道的詞,會陷入深摯的情感之中,都會帶給人一種不一樣的享受和感嘆。

相關焦點

  • 精選「父子詞人」晏殊和晏幾道的詞各十首 值得收藏
    晏殊,是晏幾道的父親,江湖人稱「大晏」,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當過宰相。以下是晏殊的代表作品十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繼承晏殊的優良基因,也是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小晏說的就是他了,也有稱呼晏小山的。下面是晏幾道的十首代表詞作。《虞美人·曲闌幹外天如水》曲闌幹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 晏殊和晏幾道父子的差別:人生本該有多種可能性
    北宋文壇有一些著名的父子,比如「二晏」「三蘇」。似乎「三蘇」的知名度更高些,大家對「二晏」的關注度就沒有那麼高。人們說起「二晏」,會說晏殊官至宰相,門生有歐陽修等,而晏幾道只知縱情聲色。對於兩父子這種強烈的對比,人們會說,晏幾道是晏殊的老來子,晏殊過於寵溺了,才會使晏幾道變成這樣。又感嘆:「富不過三代」這樣的話,大概真是老輩人的經驗之談,是真的。我不知道晏殊有沒有非常寵溺晏幾道,歷史的記載也沒有非常具體,甚至我也沒有覺得晏幾道就一定是不成功的。按照人們的邏輯,晏殊是成功的,晏幾道是不成功的,那有一個不成功的兒子的晏殊算不算成功呢?
  • 晏殊晏幾道什麼故事?王安石泊船瓜洲有何深意?
    上列晏殊、晏幾道是父子關係,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一起號稱「兩晏」;蘇洵、蘇軾、蘇轍三人是父子關係,蘇洵是蘇軾、蘇轍二人的父親,蘇軾是哥哥,蘇轍是弟弟,一起號稱「三蘇」;黃庭堅和蘇軾是好友和門下學生。
  • 醉臥花叢的晏幾道和他的《木蘭花》
    醉臥花叢的晏幾道和他的《木蘭花》晏幾道,北宋著名的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人。晏幾道此人最為人稱道的有兩個,一個是他素有「神通」之稱父親——晏殊,那個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婉約派著名詞人,在官場上和詞作上都頗有名氣;另一個便是他的詞了。晏幾道作為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完美的繼承了他父親的文學功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雖不是晏幾道的原創,但卻經過晏幾道的引用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令無數後人為之所驚豔。
  • 晏幾道:在《清平樂》中一閃而過,卻和曹雪芹一樣,都是築夢高手
    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中, 有一個角色一閃而過,幾乎到了讓人忽略的程度,他,就是晏殊之子晏幾道,在劇中,他被父親和父親的同僚們親切地稱為「小七」,當晏殊被外放出京,眾多家眷之中,他唯一帶上的,就是這位少年早慧的「小七」。
  • 品讀小晏公子晏幾道的《鷓鴣天》:大宋王朝的賈寶玉
    歷史上的父子文學家不在少數,詩歌有曹操和曹丕、曹植兄弟,文章有蘇洵和蘇軾、蘇轍兄弟。詞也不例外,在宋代名聲最大的就是「大小晏」了,也就是晏殊和晏幾道父子。晏殊是一位才高德韶的宰相詞人,他的小兒子晏幾道青出於藍,被譽為宋朝創作小令的第一人。這位小晏公子,說來和《紅樓夢》裡的寶二爺倒有幾分相似,都是生於富貴溫柔鄉的「痴兒」。
  • 讀晏殊的詩詞,看秋天的木槿花和紫薇花
    這首詞就是寫一個庭院裡,紫薇花和朱槿花在金風玉露的催逼下,它們三三兩兩地凋零,以及詞人自己富貴寂寞、無可奈何、借酒消遣的情形。晏殊的仕途比較順暢,十四歲時就受到宋神宗趙頊的賞識,賜同進士出身,後來甚至官至宰相,還是宋哲宗趙煦的老師。
  • 晏幾道這首婉約詞情痴義重,句麗詞清,在宋詞中難逢敵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晏幾道這個名字可能我們會有點陌生,但是他的父親確實大名鼎鼎的晏殊,那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也是傳唱至今。最為後人稱道的是這對父子薪火相傳,將「花間派」的婉約詞推向了巔峰,在文學史上豎起了兩座繞不開的豐碑。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那時晏殊正好官居相位,仕途正如日中天。在快知天命的年紀晏幾道的到來,無疑獲得了他的格外寵愛。
  • 晏幾道為生計四處奔波,聽到杜鵑叫聲,寫下了這首千古著名的作品
    眾所周知,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早年在家境殷實,可以說是整天在歌舞中度日的公子哥,但是隨著父親的去世,晏家開始衰落,晏幾道也開始淪落到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的地步。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落魄的才子文人,但是,像晏幾道這樣,從小在富貴鄉中長大,之後又落拓江湖的還真不太多,或許這反差太大了,讓晏幾道更能深刻體味到個中艱辛和悲涼。有一次,晏幾道在奔波的路途中,忽然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心中不禁激起一層漣漪,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千古著名的《鷓鴣天》詞作。
  • 詞壇「賈寶玉」晏幾道,一首《臨江仙》,寫得很唯美很驚豔很痴纏
    但是與此同時,詞壇上還有一位詞人,走的是與蘇軾截然不同的一條路,他沿襲的是其父的「花間」傳統,固守小令的陣地,寫那些令人盪氣迴腸、男歡女愛的愛情詞,而且還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位詞人就是有著「小晏」之稱的晏幾道。晏幾道,北宋著名詞人,字小山,在北宋婉約詞壇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其父晏殊並稱為「二晏」。
  • 晏幾道:宋朝版賈寶玉,少時鮮衣怒馬、錦衣玉食,後看盡世態炎涼
    ,他的父親更是被稱為「詞人」宰相,他們二人被稱為「二晏」。他賞識人才,提挈後輩,歷史上著名的範仲淹、孔道輔皆出他門下;在其為宰執其間,他大方舉才,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在朝堂之上皆放異彩,他也從不因此而妒忌賢能。也正是因為如此,晏殊的家裡往來無白丁,出入皆是當時的文豪、名流,使得晏幾道從小就生長在了文化熱土之上。
  • 曹植和晏幾道:都是人生失意的貴公子,追求卻如此不同
    曹植和晏幾道:都是人生失意的貴公子,追求卻如此不同古代素有家學傳統,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文壇上,兄弟、父子共同名垂青史的並不在少數。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二李(李璟、李煜),二晏(晏殊、晏幾道)這些組合都很出名。其中,曹植、晏幾道的藝術風格與他們各自的父輩相比較,有很大的差異。這與他們各自的人生履歷和生活境況有直接的聯繫。文如其人,兩人皆不得世用,只不過一個似乎是自我放逐,一個是自我選擇。曹植從小就因能屬文章、率性自然而備受曹操的喜愛。
  • 晏幾道和愛人重逢後寫下一首詞,措辭精美絕倫,堪稱千古名作!
    晏殊去世後,歐陽修又因為反對新法逐漸失勢,這些親人或父執的亡故或失勢,使晏幾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再加上他性格孤傲,不肯依附權貴,故仕途坎坷,淪為下僚,生活環境也一天比一天差,這讓晏幾道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同時也讓他無比懷念之前的幸福生活。
  • 晏幾道這首詩迴旋往復,行雲無定流水無情,人意卻薄於雲水
    每個人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匆匆過客,看多了花開花落,見慣了潮起潮落,便覺得縱然紅塵滾滾,內心早已逐步淡然恬靜;縱使有明媚的春光,依舊能觸及心底蘊藏的陰霾。北宋有一位詞人就寫下了一篇感言,讓人深思。少年遊 宋代:晏幾道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晏幾道是宰相詩人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曾擔任開封府判官等職務。
  • 晏殊和晏幾道,被稱為「兩晏」,一個雍容華貴,一個清新深情
    晏殊和晏幾道,被稱為「兩晏」,上啟南唐五代之花間傳統,下開宋詞之婉約先河。「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云」,說的就是二晏繼承李璟、李煜的花間風格。二晏這對父子因為際遇不同、性格各異,在各自詩詞中又有不同的特色。形式上,大晏工整華麗,小晏清新自然;內容上,大晏保守端莊,小晏則直率深情。大晏、小晏的《珠玉詞》和《小山詞》正如其名,一個雍容華貴,一個清新深情。
  • 太平宰相晏殊: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寫盡了相思意
    直到了真宗、仁宗兩朝,有了晏殊、歐陽修、範仲淹、張先、柳永等「背誦天團」級別的詞人出現,各自嘗試。尤其柳永「奉命填詞」,才開創了宋初詞令的盛世。不過,此時宋朝天下太平,無戰事之憂,詞體延續了晚唐五代的風格,基本以短篇的小令及柔軟婉麗的詞風為主,雖因詞人各自經歷不同,在詞風上了做了改變的嘗試,但成就不大。
  • 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情致深婉又寥闊高遠,表達了離愁別恨之情
    但是,宋代詞人晏殊,似乎是個例外。他曾經是個「神童」,年僅14歲就成為進士,得到皇帝的賞識。最令人羨慕的是,晏殊生活的時代正巧趕上宋朝的太平盛世,沒有戰爭,生活平靜。沒有內憂外患,晏殊為官幾十載,一直過著舒適且富足的生活,他也因此被稱「太平宰相」、「富貴詞人」,就連他的兒子晏幾道也是著名的詞人。
  • 晏幾道的一首虞美人,構思精巧,不愧為傳世佳作
    五代時就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詞人,比如大家熟悉的馮延巳、李煜等人。宋代就有了更多的詞人,他們創作的名句不僅耳熟能詳,而且數不勝數。北宋的晏殊就是大家非常喜歡的詞人,而他眾多的公子中也有一位非常善於填詞,下面就介紹晏幾道的一首虞美人,構思精巧,不愧為傳世佳作。
  • 宋代十大詞人,一人一首傳世之作
    柳永(984—1053)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閒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豔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