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為生計四處奔波,聽到杜鵑叫聲,寫下了這首千古著名的作品

2020-12-24 詩詞曲精品齋

眾所周知,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早年在家境殷實,可以說是整天在歌舞中度日的公子哥,但是隨著父親的去世,晏家開始衰落,晏幾道也開始淪落到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的地步。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落魄的才子文人,但是,像晏幾道這樣,從小在富貴鄉中長大,之後又落拓江湖的還真不太多,或許這反差太大了,讓晏幾道更能深刻體味到個中艱辛和悲涼。

有一次,晏幾道在奔波的路途中,忽然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心中不禁激起一層漣漪,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千古著名的《鷓鴣天》詞作。這首詞,抒發了奔波天涯,有家難回的感嘆,尤其是結尾兩句,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鷓鴣天晏幾道十裡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起首兩句點名時節和環境,「十裡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所謂「翠微」是青翠的山色,但是這裡解釋成青山會更好一些,比如杜牧便有句云:「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詞人為我們描寫了周邊的環境,青山之下是十裡樓臺,春天已到,百花繁盛,在那花叢深處,突然傳來了陣陣杜鵑啼叫聲。

接著詞人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到動物身上,「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說杜鵑在花間不斷啼叫,仿佛是在殷勤地勸告行人回家,比起那毫無感情、隨意亂飛的黃鶯,是大不相同的。本來,行走在百花之中,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可是因為詞人奔波勞累,又想歸家但卻不得,所以在他聽來,杜鵑的叫聲,便十分悽厲了,這正是相由心生。

下片開始,轉而抒情,寫詞人聽到杜鵑啼叫後心理上的變化,「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詞人因為想要回家的心情不能停止,所以越聽杜鵑的聲音,越像是在勸他歸家,「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即便是在夢中,詞人也被杜鵑驚醒了,可謂是不得安寧!

於是詞人生氣了,他起來,向著杜鵑大喊:「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不是我不想回家啊,只是我自己不能決定回家的日期,生活逼著我奔波啊!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詞人這一番話,是對杜鵑勸人歸家的回答,更是自己內心無言的傾訴。讀來深婉動人,引人共鳴,這是多少忙於生計、有家難回人的心聲啊!

晏幾道的這首詞,寫奔波中聽到杜鵑的叫聲,因此有感而發,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表現了出來,意境深遠,讀之一唱三嘆,十分能引人共鳴,確實是一首上上佳作。

相關焦點

  • 晏幾道和愛人重逢後寫下一首詞,措辭精美絕倫,堪稱千古名作!
    晏殊去世後,歐陽修又因為反對新法逐漸失勢,這些親人或父執的亡故或失勢,使晏幾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再加上他性格孤傲,不肯依附權貴,故仕途坎坷,淪為下僚,生活環境也一天比一天差,這讓晏幾道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同時也讓他無比懷念之前的幸福生活。
  • 李白這首詩令人肝腸寸斷,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很經典,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到了他的手中,那都是能夠化為詩意,從而感動我們,這也正是李白最偉大的一個地方,然而我們從他的一些詩作中,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另一面,原來一向快活的詩仙,他也是有著悲苦的一面,例如他的這首《宣城見杜鵑花》,那便是一首極為悲痛的作品,通篇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
  • 詞人與歌妓久別重逢,寫下一首詞,有兩大千古名句,撩人效果一等
    離別或重逢,總給人帶來銘心刻骨的感受,令人難以釋懷,而唐宋的詩詞歌者將之一一拾起,把這些情愫按進字裡行間,就化成了一首首潮溼的作品。有人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換句話說,兩顆孤獨的心,縱然跨越大山大河,奔波千裡萬裡,也在默默地牽引,直到相遇。我們管這叫緣分。在唐詩宋詞的世界裡,這種相遇已經發生了無數遍,而每一遍,都會留下一首千古傳唱的經典。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同樣都是千古傷心之人,晏幾道和秦觀,誰的詞作更悽美更感人?
    秦觀和晏幾道在宋詞的發展流派中,同屬於婉約一派。對於二人的詞風特點,清代著名評論家馮夢華認為,二人的詞作都是千古傷心之詞,因為他們都是千古傷心之人。秦觀,字少遊,別號瀚海居士,是北宋詞壇婉約一派的詞宗。
  • 品讀小晏公子晏幾道的《鷓鴣天》:大宋王朝的賈寶玉
    《鷓鴣天》詞境賞析鷓鴣是一種在古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的鳥類,因為它的叫聲聽上去很像「行不得也哥哥」,常常牽動人的離情,從而成為古詩詞中哀怨悲愁的象徵。這首詞既然叫「鷓鴣天」,大家想想,這首樂曲聽上去就像滿天鷓鴣的悲啼聲一樣,該是多麼悽愴傷感呀!晏幾道恰恰選用這個詞牌填詞,歌詠了自己和心愛女子久別重逢的情景。
  • 晏幾道這首詩迴旋往復,行雲無定流水無情,人意卻薄於雲水
    北宋有一位詞人就寫下了一篇感言,讓人深思。 少年遊 宋代:晏幾道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雲無定,猶到夢魂中。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晏幾道是宰相詩人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曾擔任開封府判官等職務。晏幾道七歲能寫詩,十四歲參加科考就中了進士。不過由於出身富貴,珠圍翠繞,錦衣玉食,每天都過著逍遙公子的生活。 不過好日子也有終結的時候,晏幾道家道中落,父親離世後他頓時感到世態炎涼,他的對手們也嫁禍與他,將晏幾道逮捕入獄。
  • 杜鵑的叫聲聽起來像老鷹在轉移它們捕食的鳥兒的注意力
    杜鵑是巢中的寄生蟲。這意味著它們會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產卵,然後其他鳥類就會努力去撫養幼鳥。所以你會認為他們會對此保持沉默。然而,雌杜鵑在產卵時,往往會發出一種充滿泡沫的、咯咯的叫聲。這對它們來說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寄主鳥不太喜歡杜鵑。
  • 賈島自命不凡,名落孫山還滿腹牢騷,寫下首詩只有20字卻流傳千古
    賈島早年出家為僧,後來受到韓愈的賞識和提拔才逐漸顯露自己的才華。他的創作風格是苦吟,對於詩詞字句喜歡仔細斟酌,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他卻是一揮而就。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僧人出身的的賈島性情溫和,謙虛謹慎,其實他剛剛準備步入仕途的時候就遭到了當頭一棒,讓這個躊躇滿志的詩人滿腹牢騷。
  • 蘇軾著名的5首悼亡詞,其中3首關於恩師,1首被譽為千古第一
    平山堂是歐陽修在揚州為官時所修,當蘇軾輾轉中再次來到此地之時(三過平山堂),難免會懷念起恩師,而此時,歐陽修早已經去世八年之久,距離蘇軾最後一次看到歐陽修,也已經過去九年多了。睹物思人,再加上近些年來蘇軾的遭際,不禁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西江月》詞作。
  • 晏幾道挺「狠」的一首情詞,翻譯成白話:你走了,就不要再回來了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晏幾道的情詞,詞名叫《清平樂》。提到兩宋的愛情詞,一般大家看到的要麼就是你儂我儂的深情之作,要麼就是入骨的相思之作,但晏幾道這首名作卻是一首挺「狠」的情詞,如果把它翻譯成我們現在常用的網絡語,那它的大意就是:你走了,就不要再回來!
  • 蘇軾夜宿燕子樓夢到關盼盼,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幾乎全是名句
    元豐元年,即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知州,一天夜晚,他夜宿燕子樓,在夢中夢到了著名的才女關盼盼,因此有所感懷,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詞作。關盼盼,是唐代一個著名的女子,她本是張尚書的愛妾,能文善舞,深得張尚書喜愛,張尚書死後,盼盼心念舊情,於是獨宿燕子樓中十多年。
  • 晏幾道這首婉約詞情痴義重,句麗詞清,在宋詞中難逢敵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更值得稱讚的是虎父無犬子,晏幾道在十四歲時參加科考並金榜題名。而晏幾道的這首臨江仙更可以說是婉約詞中的一作豐碑。《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 落花微雨燕雙飛,明月曾照彩雲歸:讀晏幾道《臨江仙》
    誦讀詩詞找名句,記住一首詩或一首詞中的名句,就很容易會記住整首詩或詞,還連帶記住作者的簡歷,這或許是讀詩學詩得一條捷徑,筆者通過這條捷徑還真是記住了不少詩詞和詩人詞家。晏幾道這首《臨江仙》中的一聯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 醉臥花叢的晏幾道和他的《木蘭花》
    醉臥花叢的晏幾道和他的《木蘭花》晏幾道,北宋著名的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人。晏幾道此人最為人稱道的有兩個,一個是他素有「神通」之稱父親——晏殊,那個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婉約派著名詞人,在官場上和詞作上都頗有名氣;另一個便是他的詞了。晏幾道作為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完美的繼承了他父親的文學功底。「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雖不是晏幾道的原創,但卻經過晏幾道的引用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令無數後人為之所驚豔。
  • 元代天才詩人寫下一首詩,化用孟郊的《遊子吟》,同樣很令人感動
    從古至今都不缺乏天才,特別是在文壇,一些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成名,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例如初唐時期的駱賓王七歲時寫下了《詠鵝》,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的過人的才華;還有就是中唐詩人白居易十七歲時寫下《賦得古原送別》,從而震撼了整個唐朝詩壇。
  • 這首描寫中秋的詩意境優美,還是匆忙之間的草稿,卻成為千古名篇
    ,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即使是到今天,我們依舊還是會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這兩句詩,這足以說明此詩的經典之處。當然除了張九齡的《望月懷月》,其實還有後面還有很多的詩人,同樣的也是描寫過中秋的詩作,雖然在名氣上不如這首,但是同樣也不失為一首佳作,也是很值得一讀,譬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那同樣的也是一首佳作,而且描寫的也是極為優美,據說這首詩是詩人當時與朋友中秋節在一起相聚,在酒桌上匆忙寫下的一首詩,完全是草稿,但同樣的成為了千古名篇。
  • 望帝春心託杜鵑,詩與杜鵑
    杜鵑鳥的別名,又名蜀魄、蜀魂、蜀鳥、催歸、杜宇、子規、子娟等。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蘇軾這首詩光標題就有31個字,不少人只記得其中7個字,千古名句
    讀蘇軾的作品,品的就是人生。平生3000多首詩詞,寫盡了人世的滄桑,也寫盡了自己從少年得志到中年被貶的種種經歷。這些作品中有快意的、也有悲傷的,但無論人生處於何種境地,哪怕是在黃州期間不得不種地維持生計,他寫下的詞總能給世人帶來種種安慰,這就是東坡的魅力。
  • 詩人專欄丨二晏之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其存詩只數首,「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與鄭介夫》)「窮通不屬兒曹意,自有真人愛子虛。」(《題司馬長卿畫像》)都是寓意頗深之作。他的主要著作為《小山詞》,《全宋詞》收其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餘均為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