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的上海辣火醬
其實新一代上海人,十有八九不知道什麼是辣火醬。這種用鮮辣椒磨成的漿,加糖鹽醃製的土醬,小時候吃臭豆腐時,是一定要澆一點的。別看它紅得嚇人,其實鹹鮮得很,以今天上海的重口味標準,實在是一點也不辣,一點也不油。
雖然辣火醬失傳了,不過大浪淘沙,這道老上海名菜——上海辣醬,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
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全中國人說起辣醬,都是指辣椒做的調味料,偏偏在上海,辣醬是一道土菜。它原本是用肉丁(雞丁)、豆乾、水發香菇為主料,加上辣火醬、醬油,半炒半煮出來,看上去糊成一團、又鹹又鮮又甜、微有小辣的上海人下飯菜。因為賣相不佳,上不得臺面。除了下飯,只能充當麵條的澆頭,哪裡當不得起年菜之名?
八寶辣醬的由來
不過,這道菜的命運和逼格,在上世紀40年代初被徹底改變了。當時九江路上曾有一家叫同龢的江西菜館,在上海辣醬上,加了一個漂亮的蝦仁蓋子,頓時麻雀變鳳凰,蓬蓽生輝高大上起來。在形色上下完功夫,同龢的大廚繼續努力,他們深知江南人士在晚清之後,偏愛「八」這個數字,特意將原來上海辣醬的簡單配料,改成了八種,起了個吉祥如意的名字——八寶辣醬。於是,這道本來沒什麼品的下飯菜兼面澆頭,就和八寶飯、八寶鴨、四喜烤麩一起,成為上海人春節必燒的年菜之一。
味道接地氣,名字高大上,賣相更是——深紅醬紫一點梅,油膩之上蝦如雪。從此,這道八寶辣醬,就成了雅俗共賞,經久不衰的上海名菜。
最早同龢館的八寶是指:蝦仁、雞肉、鴨胗、豬腿肉、肚子、開洋、幹香菇和筍丁,在炒制時,要用到上海的醬油和辣火醬。不過隨著這道菜的普及和演變,如今這八寶辣醬到底要用哪八寶,其實並沒有定數。但各種配方裡往往少不了豬肉、豆乾、花生米、幹香菇、蝦仁與青豆。至於用什麼辣醬來燒這道名菜,當年的辣火醬肯定是沒有了,更重口味的川湘辣醬和各地的豆瓣醬成了替代品。
口味的微妙變化,八寶的變通組合,讓這道老上海菜,總能歷久彌新!
八寶辣醬
特色:口味豐富,鮮香微辣
主料:梅花裡脊肉3兩,香乾4塊,蝦仁2兩,水發香菇5朵,嫩竹筍一根,去皮花生1兩,胡蘿蔔半根,青豆兩把
輔料:辣椒醬、豆瓣醬、糖、鹽、料酒、醬油
TIPS:
● 八寶的選擇,各家各有不同,不過豬肉(或者雞肉)+香乾+蝦仁+筍+花生,這五樣最經典。我本人不吃內臟,所以沒用肚子和鴨胗,喜歡的可以在基礎5樣食材上添加。豬肉全瘦的也行,我個人更喜歡微微帶肥的梅花裡脊肉。
● 辣醬的選擇,這是個問題,老上海的辣火醬是醃製時間很短的辣醬,色澤火紅(但不是很辣),有種鮮活的味道,做八寶辣醬是絕配,但現在基本買不到了。川湘等各地的豆瓣醬是長時間發酵製成的,味道濃鬱,但鮮活味不足。所以我個人的選擇是,將發酵時間很短、鮮鹹的火紅鮮辣椒醬與長時間發酵的深沉豆瓣醬組合使用。
● 料理的要點,八寶辣醬是上海濃油赤醬的經典菜式,在烹飪時,要注意炒煮結合,文武火併用。
一份好吃的八寶辣醬,會讓你覺得澆面都可惜!
最後
「 再來一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