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匈奴是秦漢之際稱霸北方草原的強大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擅長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在西漢初期日益強盛,不斷南侵,對西漢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後在漢武帝的持續打擊下,大敗並退居漠北。到了東漢,分裂的匈奴遭受中原王朝長期打擊下走向衰落,而匈奴內訌不絕,最終南匈奴歸附東漢王朝,二十多萬男女老少被漢廷安置在內蒙古、山西與陝西北部及甘肅東部一帶,為漢朝守邊。後來,他們又進一步內遷,與漢人雜居,融入漢族。
而北匈奴則走上西遷之路,在單于的率領下,遷徙至新疆伊犁一帶,後又向西直至東歐地區。一部分融入了匈牙利的土著中,還有一部分被漢族融合,另一部分成為蒙古族的一支,最後一部分就是現在裕固族的祖先,至今還保留著匈奴的傳統。
匈奴沒落之際,四周少數民族逐漸崛起,尤其是鮮卑族在頭領檀石槐領導下,一統鮮卑各部,稱雄北方草原。鮮卑族起源於東胡族,曾歸附東漢,同樣以遊牧為生,擅長騎射,隨著當年北匈奴西遷,滯留在漠北的十餘萬匈奴人歸入鮮卑,鮮卑從此強盛起來。
自公元337年至公元420年,鮮卑各部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吐谷渾等八個國家。公元534年,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後來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又滅北齊,最終北周一統北方。北周貴族楊堅篡奪了皇位建立了隋朝,而隴西貴族李淵又奪走了楊氏的江山建立了唐朝,隋唐的開國者均具有鮮卑族血統。
鮮卑族大部分已經融入漢族,只留下少數拓跋鮮卑分布在大興安嶺地區,形成了錫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