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曾濃墨重彩的北方遊牧民族,其後人都去哪了?

2021-01-08 小九雜談

歷史上的北方遊牧民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以打獵、畜牧為生,善於騎射,居無定所,時常南下侵擾中原王朝的邊境。而中原的華夏族則以農耕文明為主,文化逐漸遠播,融合了很多少數民族,現在一些北方遊牧民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難覓蹤影。

匈奴是秦漢之際稱霸北方草原的強大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擅長使用長矛和弓箭作戰。在西漢初期日益強盛,不斷南侵,對西漢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後在漢武帝的持續打擊下,大敗並退居漠北。到了東漢,分裂的匈奴遭受中原王朝長期打擊下走向衰落,而匈奴內訌不絕,最終南匈奴歸附東漢王朝,二十多萬男女老少被漢廷安置在內蒙古、山西與陝西北部及甘肅東部一帶,為漢朝守邊。後來,他們又進一步內遷,與漢人雜居,融入漢族。

而北匈奴則走上西遷之路,在單于的率領下,遷徙至新疆伊犁一帶,後又向西直至東歐地區。一部分融入了匈牙利的土著中,還有一部分被漢族融合,另一部分成為蒙古族的一支,最後一部分就是現在裕固族的祖先,至今還保留著匈奴的傳統。

匈奴沒落之際,四周少數民族逐漸崛起,尤其是鮮卑族在頭領檀石槐領導下,一統鮮卑各部,稱雄北方草原。鮮卑族起源於東胡族,曾歸附東漢,同樣以遊牧為生,擅長騎射,隨著當年北匈奴西遷,滯留在漠北的十餘萬匈奴人歸入鮮卑,鮮卑從此強盛起來。

自公元337年至公元420年,鮮卑各部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吐谷渾等八個國家。公元534年,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後來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又滅北齊,最終北周一統北方。北周貴族楊堅篡奪了皇位建立了隋朝,而隴西貴族李淵又奪走了楊氏的江山建立了唐朝,隋唐的開國者均具有鮮卑族血統。

鮮卑族大部分已經融入漢族,只留下少數拓跋鮮卑分布在大興安嶺地區,形成了錫伯族。

相關焦點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北方遊牧民族的崛起與國家意識與政權的誕生
    導語:遊牧民族,粗獷的外形,彪悍的作風,兇悍的作戰風格讓中原政權聞風喪膽。自夏商周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與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相伴而生。每一次中原政權的更迭很大程度上都和北方遊牧民族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西周和東周,西晉與東晉,北宋和南宋,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政權更迭的主要力量。
  • 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糾纏,為何不往南邊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整個華夏文明的中心大都在北方。具體點講是在河南陝西一帶,所謂中原就是那裡。 其實,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嘗試過擴張。比如元朝、明朝,都曾打到過越南,最終還是沒能對此地有效的控制,真的是太遠了。 而且,如同前面的楚國一樣,他們對這些地方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如果能夠徵服當然最好,不能的話,也不用強求。只要不來搗亂就行。要是乖乖的當個藩屬國,還能給你發紅包。
  • 蒙古草原上出現多少強大的帝國,他們的後人都去哪了
    說起蒙古草原,我們都不陌生。在歷史上這個地方出現了眾多強大的帝國。中原王朝可是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對方。這些強大的帝國都是盛極一時,後來逐漸衰落,然後消失了。如果這些帝國雖然失敗,他們的後人現在都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大致的看一下蒙古草原上出現的帝國和他們的後人在哪。
  • 古代中原王朝為何不去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呢?
    北方遊牧民族一般沒有固定居住地,以遊牧為生,離中原王朝非常遠,而且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大軍北上,生活物資無法解決,且遊牧民族發現打不過中原軍隊,就向北逃遁大漠深處。況且中原軍隊無法在大漠長期居住,剛剛收拾完一個遊牧部落,退軍之後又被另一個遊牧部落填補上。一、歷史上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打劫,搶完就跑,使中原王朝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 蒙古草原上出現多少強大的帝國,他們的後人都去哪了
    說起蒙古草原,我們都不陌生。在歷史上這個地方出現了眾多強大的帝國。中原王朝可是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對方。這些強大的帝國都是盛極一時,後來逐漸衰落,然後消失了。如果這些帝國雖然失敗,他們的後人現在都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大致的看一下蒙古草原上出現的帝國和他們的後人在哪。
  • 歷史上,為什麼一直都是遊牧民族欺負中原民族?這幾點很重要
    其實,中原王朝跟這些遊牧民族打過不少仗,且經常以失敗告終。那麼,為什麼在人數上佔明顯優勢的中原王朝會頻頻落敗呢?但是,中原王朝有人口六千萬,真正能上戰場的卻只有六十萬,即每一百人之中,也只有一個人是當兵的。 所以,中原王朝的民眾都是拿鋤頭耕地的,他們能接觸到的兵器可能只有鋤頭上面的鐵片。而遊牧民族習慣了馬上的生活,他們可以隨時投入戰鬥。中原王朝卻不一樣,他們習慣了種地勞作,突然有一天讓他們去打仗,勢必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將他們訓練一番,否則,是無法殺敵的。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它在蒙古族心目中的地位與長江黃河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無可替代的。穿越歷史的時空,從蒙古歷史再往上追溯幾千年,色楞格河都無愧於北方遊牧民族搖籃的稱號。當時它的核心統治區域在陰山一帶,由於靠近中土,屢屢侵犯中原,所以秦、趙、燕等國都不得不修築長城來防備它。到了秦末漢初之際,匈奴的一代天驕冒頓單于東滅東胡,西敗月氏,向南佔領河南地(今天河套平原),向北收降丁零、堅昆等部,統一了蒙古高原,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遊牧帝國,至此,北方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由於匈奴的騎兵很強大,漢初不得不以和親政策示弱於匈奴。
  • 北方草原曾產生很多遊牧民族,為什麼只有蒙古人堅持到今天?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大草原。這裡曾產生數十個強悍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等,不斷敲打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成功入主中原。古人有句話叫「胡虜無百年之運」,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會強大一時,但最多幾十年就會陷入內亂和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遊牧民族「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
  • 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除了鮮卑、羌族還有哪些?
    遊牧是指終年隨水草轉移進行遊動放牧的一種粗放的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牧民長期無固定住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產設備相當簡陋,經營非常粗放,基本處於靠天養草和靠天養蓄的落後狀態。遊牧民族是指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遊牧文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遊牧民族呢?
  • 歷史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數次PK,真的是完虐嗎?
    在被中原王朝一連壓制了300年後,遊牧民族終於揚眉吐氣,消滅了西晉王朝,也就是歷史上的五胡亂華。但是之所以這種情況,原因有很多;一是西晉剛剛消滅三國,完成統一,國力不強。二是當時恰逢小冰河期,北方氣候變冷,遊牧民族為了生計也拼了命。
  • 農耕民族、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之間都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呢?
    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的民族,而從獲取資源的手段上劃分,大體可劃分為農耕民族,漁獵民族和遊牧民族。那麼,這三種民族的文化、生活習性以及政治統治上都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農耕民族顧名思義,農耕民族獲取生活資源的方式是種植,人們通過耕種培育農作物獲取食物。
  • 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文明衝突的歷史歸宿
    萬裡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足以引起世人的由衷的讚嘆,但賦於歷史學的準確含義,卻是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長期爭鬥的「分水嶺」。在探尋文明衝突之前,讓我們先劃出歷史上農耕世界與遊牧世界的分水嶺。1、兩種文明衝突的界線 除中國以外,在歐亞大陸還存在著其他一些農耕地區。
  • 中國歷史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 內部利益矛盾
    秦始皇中國的歷史很長,朝代更替,世事紛擾,可謂機關算盡。然而規律還是有的,主要是兩種矛盾: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內部階級矛盾或利益分配矛盾。按《史記》記載,匈奴、突厥、鮮卑這些早期的北方遊牧民族也是炎黃子孫,只不過遷移到寒冷的北方,在幾千年的發展中,與南方的農耕民族形成了幾乎完全不同的文明。應該說這種說法還是可信的。在長江黃河流域生活的先民,逐漸形成了蚩尤、炎帝、黃帝等幾個主要部落,在相互的徵戰中,敗落的部落往北邊逃跑遷徙。北方無法有效從事固定的農業生產,因而慢慢演化為遊牧民族。
  • 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馬與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不解之緣
    自中國北方民族馴服了馬,便世世代代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長河中,馬始終是遊牧民族生命力的代表,是他們生產、生活中親密的夥伴和助手,也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戰友。正是這種漫漫的馬背生活、艱苦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北方民族剛健的意志,粗獷、豪放的性格,能徵善戰的本領和寬闊的胸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馬背英雄。
  • 佔領中原的為何都是北方少數民族?在歷史中,他們很厲害?
    在當時,是漢人把中原這一片富庶的地方給佔為己有了,導致了許多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想南下將這佔有。所以,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曾經受過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和掠奪。讀過歷史的優秀分子都知道,中國2000年的封建歷史。
  • 歷史上突厥、匈奴、蒙古這些遊牧民族,是野蠻人嗎
    遊牧文明的特徵不論歷史上遊牧民族有多麼輝煌,但是遊牧民族文字的出現以及使用則是很晚的事情,大多數遊牧民族在徵服農耕文明,建立龐大帝國之後,才會想起要創造文字以及記錄歷史,而且他們創造的文字基本上會仿照被他們徵服的農耕文明,這就使得遊牧文明的記載總是斷斷續續。
  • 北方遊牧民族——蒙古族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的演變
    內蒙古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歷代北方民族活動的大舞臺,近三千年來,東胡、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族前後相繼承接,創造了極具特色的草原遊牧文化,其中服飾文化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由於蒙古高原特殊的環境氣候和遊牧狩獵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北方民族服飾的基本形制,即:長袍、窄袖、束腰、頭戴風帽、足蹬革靴,並在此基礎上加以藝術裝飾和點綴,成為馬背民族特有的服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