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產士牛發惠:用愛迎接每一個新生命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牛發惠將新生兒抱到母親身邊

  「加油,手向上往外拉,再大力一點!非常棒!看見頭了,換一口氣,出來了!」

  早晨11:00左右,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一個新生命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分娩中心降生。顧不得擦去額頭上的汗滴,助產士牛發惠熟練地剪斷臍帶,小心翼翼地抱著寶寶稱體重、量身長,再將寶寶抱到母親身邊。

  看到剛剛出生的孩子,正在打點滴的產婦臉上洋溢起了溫暖的笑容,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個新生命。孩子的誕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宣告了一場「小小戰役」的圓滿告捷,而對於牛發惠來說,則是又一場新戰鬥的開始,等待她的是一個接一個的輪迴。

  牛發惠今年51歲,1986年從蘭州市衛生學校助產專業畢業後,在甘肅省婦幼保健從事助產士工作。30年來,面對重複繁瑣的工作,她從不敢掉以輕心。

  每天早上8點鐘,一到單位,牛發惠就要跟上一個班的組長接班,詳細詢問接班時每個孕婦的狀況,然後挨個去查房,給每個孕婦囑咐產前事宜。每天,她都要穿梭於病房之間,聽胎心、測血壓、胎心監護、觀察產婦宮口擴張度,照顧產婦飲水、飲食,是她每日必做的功課。

  「我們助產士都是一手託著兩條命。幹得越久,身上的責任和擔子越重。」帶著如釋重負的心情,牛發惠出了產房,開始洗手:「但是,產科是我最喜歡的科室,永遠有著滿滿的希望和幸福。」

  11:10,走出產房後,牛發惠來到助產室,經歷生死競速,已經臨近飯點,牛發惠讓同事幫她叫了食堂外賣,在助產室裡,她開始吃午飯,匆匆忙忙的扒上幾口:「過去生孩子看起來簡單,但另一方面,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也很高。自從有了專業的助產士後,在醫院裡,我們是新生命的第一個擁抱者,也是母嬰兩條生命線的維護者,工作中經常是跟時間賽跑。」

  吃完飯。牛發惠開始查看其他幾位產婦的情況。

  「牛老師,三號床病人宮口開的不是很好,不太配合。」助產士小李告訴牛發惠。

  牛發惠來到產婦身邊,溫言安慰到:「放鬆一點,你別緊張,有我們呢!現在你需要下來多走走,這樣有助於生產,要聽話哦!」牛發惠耐心地跟孕婦交流。原本煩躁不安的孕婦情緒平靜下去了,表示想下床走走。

  於是,牛發惠忍著胳膊疼痛,伸手扶產婦下床,陪在產婦身邊慢慢地走。

  「小李,助產球速度太快了!」看到正在給產婦做助產球運動的同事,牛發惠急忙說,「現在她的狀況有點特殊,助產球動作一定要慢,讓產婦根據自己的情況調解,不能按照常規標準來做。」在觀察完備產情況後,牛發惠要和其他助產士一起,幫助產婦做助產球運動,和其他在孕婦交流,減輕產婦的恐懼。而做完這一切時,因為工作落下嚴重肩周炎的她,只能找個角落,自己揉著疼痛的胳膊。

  在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分娩中心,30多個在崗的助產士每年要在這裡迎接上萬名新生兒。她們被分為四個組,一個白班,一個夜班,沒有節假日地輪轉著。每次上班都意味著12個小時的連續忙碌。從臨產,到分娩結束後的兩小時,在此期間的母嬰監護都是助產士在做。自然分娩時,產程最長的產婦可能長達30多個小時,助產士需要一直陪在身邊。作為組長,牛發惠的組有六個組員,其他助產士遇到緊急、難處理的情況時,都要叫她去協助,也就是其他助產士都是一對一的助產,牛發惠則是一對多,所有助產士助產的產婦,一旦有問題,牛發惠都要去幫忙。

  而在產房,牛發惠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產婦在宮縮時因陣痛又哭又叫,想要放棄自然分娩改為剖宮產。

  「產婦有時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對她們有利,總害怕自然分娩,就把剖宮產作為最後的退路了。」牛發惠說,「這時候,我們就要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幫他們克服恐懼。我們會在產房放上寶寶的圖片,在房間放輕音樂讓產婦放鬆心情,教她們調整呼吸,還有許多按摩的儀器、分娩球等給產婦緩解疼痛,助產士的表情、語氣、態度都會影響到產婦。」

  「助產士是經過專業培訓,能夠獨立接生和護理產婦的護理人員。助產士要為產婦提供連續性照顧的專業醫療服務,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關係著母嬰的安危,她們的經驗來源於臨床實踐和細微的觀察,熟悉產程進展的每一種變化,熟悉並能應對產程突發的各種情況,甚至熟悉產婦的每一個表情和反應,她和產婦零距離接觸,是產婦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守護者。」甘肅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孟照琰說。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當前,助產士幹的活兒,比護士專業,卻多被當作護士來使用。既要完成護理,但同時也要協助醫生的工作,在學科培養上以及職業發展方面,在我國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容易被邊緣化。

  而另一方面,2016年,我國實行全面兩孩政策。根據測算,全國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夫婦大體有9000多萬對,政策全面實施以後,預計未來這幾年,人口會有所增長,特別是新生兒會有所增長。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大體會增加3000萬左右。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專業的婦幼保健人員在保障孕期母嬰安全、順利分娩和產後婦幼保健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助產士這一職業存在供需缺口,如何填補這一矛盾,仍呼喚政策上的傾斜和機制上的完善。

  「要用愛,迎接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在告別時, 牛發惠笑笑,再次走進了病房。

相關焦點

  • 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擁抱你的人 走近助產士的一天-廣西新聞網
    滿意度調查表寫滿了對助產士的感激  「五一」勞動節三天小長假,別人忙著聚餐,或是忙著全家出遊,黃玲和同事們忙著在產房裡迎接新生命。她們不但是助產士,還要學會當知心姐姐、貼心妹妹。  黃玲動情地說,這些事情看似平淡無奇,但卻充滿著濃濃的愛。  感動 晝夜不分挽救危急產婦  工作14年來,黃玲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去年10月30日的那次羊水栓塞大搶救。  當時,一位二胎孕媽來到醫院待產,同時也是一位高齡孕婦。
  • 助產士以胎盤畫出「生命之樹」 為母嬰留下獨一無二的禮物
    助產士以胎盤畫出「生命之樹」。 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梁爽 通訊員/劉森) 胎盤和臍帶是胎兒的生命線,是孕育嬰兒的第一個家。近日,記者從江門市五邑中醫院產科了解到,該科助產士梁雅玲巧花心思,用新生兒的胎盤、臍帶做出藝術畫「生命之樹」,寓意著對新生命的期待和希望,為媽媽與寶寶留住美好回憶,受到廣大寶媽們的點讚和好評。 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梁雅玲驚喜地發現胎盤獨特的一面。
  • 列車上迎來新生命,取名「小火車」
    2020年12月2日在深圳東開往包頭的Z182次列車上一名孕婦突然出現臨產症狀列車工作人員緊急搭建「臨時產房」迎接了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 紐西蘭助產士專業介紹
    紐西蘭助產士專業說到助產士就不得不提到紐西蘭,紐西蘭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頒發註冊助產士資格證的國家,助產學的發展已具百年歷史,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很高的聲譽。在紐西蘭,隨著移民人數的不斷增加,助產士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加之當地政府鼓勵生育,使得助產士這個職業成為了一個「白富美」的頂尖職業。由於在紐西蘭當地的職位缺口極大,再加上好就業,高收入,低門檻的三大特點,助產學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幾乎100%找到心儀的工作,大多能夠順利移民。
  • 呼市第一批「愛你寶寶」出生!他們都是「20後」裡最老的!
    先來看看呼市的「愛你寶寶」,1月1日0:34,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一聲響亮的啼哭打破了產房的寧靜,這是呼和浩特市區第一個「愛你寶寶」。 助產士順利接生「20後」寶寶 市民劉先生特意買了一捧玫瑰花等在產房門前,當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後不久他就看到妻子和孩子一起出了產房,而他也在第一時間將鮮花送給了辛苦的妻子
  • 當男助產士是種什麼體驗?
    這臺手術謝琦擔當器械師,主治大夫所用的每一把器械都要經過謝琦的手。提起助產士,很多人都會想到穿著護士服的女性形象。但現實中,在銀川的一些醫院也有男助產士,他們被人們俗稱為「超級奶爸」。他們工作中有尷尬委屈,但更多的是對工作的熱愛。男助產士具有優勢,站立時間比女性相對長一些,能滿足持續時間長的手術需要。
  • 四年殺害上百個孩子,從助產士變為劊子手:墮胎禁令之下的罪惡
    和其他所有產婆一樣,她的職責便是像天使一般,幫助生育中母親們迎接新生。20 世紀 40 年代,她成為壽產院的院長。而這家讓許多孩子送命的壽產院,坐落在新宿區牛込柳町電車站步行即可到達的好地段。從 1944 年 4 月開始,石川美雪就在報紙上登出廣告:「來牛込柳町的壽產院了解一個月至三歲孩子的寄養方法」。意料之中,來諮詢的人相當多。
  • 專訪林錦成:電影裡對新生命的寄託
    這是一個身在帝王家的母親對新生孩子的最大愛護,遠離政治旋渦,得以終天年。程嬰用藥箱帶著趙氏孤兒逃回家,並在屠岸賈追蹤而至時,用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冒名頂替了趙氏孤兒。在這場苦肉計中,他的妻子、兒子和朋友公孫杵臼全都為此犧牲。為了打消屠岸賈的疑心,程嬰強忍著仇恨,帶著趙氏孤兒投靠到屠岸賈手下,以期暫時得以安身養大孤兒。
  • 助產士的生活是怎樣的,這九張圖片告訴你,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產房,不僅僅有產科醫生,還有一類人也值得尊敬,就是助產士,在古代被稱為接生婆。助產士主要是通過觀察產婦的正常分娩過程,來幫助孕婦緩解緊張的心理,,輔助產科醫生幫助產婦順利生產,這些圖片,告訴你助產士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 手工剪紙:剪個「春」字,迎接春天的到來!
    好在春天來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我喜歡春天的暖風,春天的景象…就像是在陪伴著每一個新生命的成長,哈哈,為了慶賀美好的春天,我們來剪個春字吧活動一下我們的筋骨。可是春字怎麼剪呢?如果你們感興趣,那就來看看具體步驟吧我先上一張成品圖,因為主題是迎接春天,所以選了非常好看的粉色彩紙,如果用大紅色感覺像是過大年,不過你喜歡話,隨意啦準備材料:粉色彩紙,鉛筆,剪刀首先第一步我們準備好彩紙,第二步我們將彩紙對摺,如下圖所示
  • 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助產士門診正式開診
    5月6日,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助產士門診正式開診。該門診由6名高年資助產士坐診,採取一對一服務模式,確保每位孕產婦都能獲得30分鐘左右的問診時間。「開診當天上午,一共有9名孕媽媽前來進行諮詢。」據王佳介紹,即將初為人母的孕產婦,通常又困惑又恐懼,助產士門診很好地解答了準媽媽們對於分娩的各種各樣的疑問。對她們進行圍產期的健康教育,也增強了孕產婦對分娩的信心,讓分娩過程更順利,有助於提高自然分娩率。
  • 助產士通過手機翻譯軟體與產婦交流分娩技巧
    中國山東網5月10日訊 (通訊員 曹倩) 「現在是宮縮,肚子痛是正常的,你不用緊張,慢慢地呼吸,可以緩解你的疼痛」、「你真棒,配合得很好,現在你可以用力了,請你在肚子最痛的時候,深吸一口氣,往下用力,用力時間儘可能久一些……」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產房的助產士正通過手機翻譯軟體與產婦溝通分娩技巧和注意事項
  • 這裡的孕婦竟騎駱駝去診所分娩 「背包助產士」成救命稻草
    據英國廣播公司1月23日報導,在肯亞的奈洛比,無論是誰需要獲得接生等醫療服務,只要給這裡的助產士們打個電話,她們就會迅速趕來。圖中便是其中一位很出色的助產士,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徒步出發,身上背著重重的背包,看上去挺像太空人。
  • 上遊•夜雨丨人世間最有生命力的愛,來自產科 - 常克
    克我終於知道,當每一個新生命在產科病房母親懷抱中安睡的時候,第一個託舉他的人往往已經疲憊到嗓子沙啞,全身癱軟。同樣是在衝刺,同樣是在讀秒,而他們是為每一個新生命讀秒,這是他們的使命和驕傲。那樣的情懷,就是世間最美麗的表情。那麼生動與柔潤,緊貼在每一個小寶寶臉上,讓無數個家庭靜謐,生動,安好。走近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團隊,了解他們對每一個新生命的專心和體貼,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開創華語音樂新生命
    這樣的創作意念貫徹在整張專輯的每一首歌裡,從使用大量中國樂器的 專輯同名曲「心中的日月」,到節奏輕快讓人隨之起舞的「放開你的心」,甚至 使用大量弦樂、西洋樂器,聽起來似乎聞不到中國味的情歌「Forever Love」, 其實力宏都使用了中國五音作曲法,讓人大呼訝異,原來華人五千年歷史的音樂 精神,可以在現代用這樣的方式呈現!
  • 傳福音後,教會如何穩定新信徒的新生命?
    但此時卻多少有一點陌生,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也許借著福音聚會,使得我們對身邊的人有了重新的認識,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傳福音給一個人相比長期對一個新生命的跟進,要顯得容易一些。所以面對這些出現在教會的新面孔、新生命,短暫的福音聚會不足以維持他們的新生命。福音聚會的目的是領未信主的人入門,這只是一個入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