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的灶神,民間地位最高的神明之一

2020-12-20 山木無憂

中華民族是個信奉多種神明的國家,在民間信奉的一眾神明中,灶神是地位最高的神明之一。人們認為灶神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與功過,並且定期報告,定人福禍。

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爺、灶君司命,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在神仙體系中地位較低,屬於基層的神仙。但在民間是老百姓極其信仰的神明。

在秦漢時期以前更是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家宅的平安。灶神除了掌管人們的飲食,還有一個職責,那便是在人間考察一家人的善惡。

相傳,灶神左右隨侍的兩神,一位手捧「善罐」、一位手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並且保存於罐中,在一年結束之時向上天報告。於是便有了祀灶日。

古時的老百姓認為灶王爺在祀灶日這一天便要返回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功過。到了這天人們為灶王爺擺上香案貢品,貢品多為麥芽糖、糯米糰子之類的食物,用以希望可以塞住灶神之口,給他吃甜甜的食物,多說好話,不講人間的罪惡,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這便稱為送灶,也叫謝灶。

祀灶日,具體的時間在不同的地區,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國北方地區大多是臘月二十三這天,而我國的南方地區大多是以臘月二十四為祀灶日,也有部分地區是在臘月二十二送灶神的。

一般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送完灶神後,民間老百姓認為諸神的上了天,也就百無禁忌了。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所以會發現在過年的前幾天結婚的人總是比較多。

送走灶神後,到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便要接回來,稱為"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就比較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上一張新的神,便可以了。

其實在民間老百姓眼裡,灶神並不是純粹鐵面無私的神明,也不是那種專打小報告的卑鄙小人,他是一位通情達理,稍稍加以賄賂便替人消災免禍的好神明。

至於灶神的來歷,歷代的書籍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炎帝、黃帝、祝融等。

《事物原會》:「黃帝作灶,死為灶神。」

《淮南子·泛論篇》:"炎帝作火而死為灶。"

《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張氏統宗世譜》記載,黃帝的第五子揮公,發明傳世瑰寶的弓矢而被賜姓張;揮之十一世孫張單,在任「火正」之職時,發明了「造灶」,使人類生活可以用「灶」來烹飪食物,於是張單成了人們供奉的「灶君公」。

《酉陽雜俎·諾皋記》記載,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傳說張單是一個負情浪子,在外面另外找了小妾,而後聽信小妾的話將妻子給休了,過兩年家財敗光,小妾離他而去,自己淪落為乞丐,後來遇到休妻,感到羞愧萬分無地自容而鑽入灶內被燒死了,其妻子認出了他,頓時悲憤交加,過了不久憂鬱而死。上天覺得他能知錯,還是不錯的,便封為灶王,而後他的妻子被封為灶王奶奶。

也有認為灶神就是火神,是這一自然力崇拜的產物進入人類居住空間後的變體。

道教學說出現後,灶神變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間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間老百姓大多是接受這一說法。

不管怎麼樣,灶神都是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願望,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春節將近,希望大家都可以心想事成,平平安安的。

相關焦點

  • 「灶神」竟不是管爐灶的?關於民間「灶神」的二三事!
    民間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這一天,是家家戶戶「祭灶」的日子。 祭灶,是在民間流傳極廣、影響很大的習俗習慣。 對於民間百姓來說,灶神對玉帝匯報的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決定了他們一家未來的悲喜命運。 因此,百姓們才會如此注重送灶這個環節,以期在灶神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因為灶王爺充當著玉皇大帝「使者」的形象。
  • 從灶神來源的角度,分析民間對灶王的詮釋,功利性和不虔誠性
    導語:小年祭灶神,了解灶神的來源,從灶神來源的角度,分析民間對灶王的詮釋,具有功利性和不虔誠性臘月二十三了,中國民間很多地區都有祭灶風俗,灶神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稱呼,有灶王、灶君、灶公灶母、灶君菩薩、東廚司命、司命灶君、護宅天尊、定福神君、灶王爺等,是我國民眾信仰歷史最悠久的俗神之一,其中灶王是唐代以後民間對灶神的別稱
  • 春節:門神、財神、天地全神,為何一家之主是灶神?
    (民間祭灶風俗由來已久)春節歷史上,家家供奉的諸多神主當中,不起眼的灶神卻是被稱為一家之主,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灶神為上古帝王:地位高據歷史記載,灶神的原形正是中國三皇五帝時期的帝王,如炎帝,皇帝,以及五帝顓頊的兒子祝融,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民間都被奉為灶神。
  • 道教:灶神、門神
    在道教的諸多民俗文化之中,常會將歷史上民間所發生的故事賦予傳奇色彩,從而衍生出許多神祗,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灶神、門神。灶神「民以食為天」,有人家的地方就有爐灶,過去的灶神信仰極為普遍灶神,又稱灶君,或東廚司命。灶神的起源很早,據神話傳說,與火有關的不大神炎帝、祝融皆為總神,因此其信仰可能與原始社會的氏族社火有關。另一說,祭灶是報以先炊之德,而祭老婦人,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母祖分食的遺蹟。
  • 舉頭三尺有神明,道教這些神仙為什麼要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
    然而一些神仙不但護佑蒼生,同時還在監察人間的善惡,每到一段時間會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稟告人世間的一切善惡之事。那麼這些神仙都有哪些呢?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王爺灶王爺又稱灶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尊奉的一位神仙,道教又尊為灶君司命
  • 中國古代春節期間祭拜的三大神:財神、門神、灶神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徵平安;利,象徵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
  • 祭灶節:灶王爺的年度述職報告
    魯迅提到的「灶君先生」,就是俗話說的灶神、灶王爺。即使在今天的部分邊遠農村地區,也還有很多人家的灶臺上貼著灶王爺。更不用說在古代中國,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供奉這尊神明。灶王爺,可以說是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距離最近、也影響最大的神明了。因為,灶王爺直接就管人們的吃飯問題。有灶臺的地方,就有灶王爺。
  • 送灶神過小年 如何祀灶神招福?
    黃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交二十四日前後,過年味兒濃厚了,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鞭炮聲震響,古代俗稱「過小年」或「小年下」。宋代時稱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是「交年」。祭祀灶神是久遠的傳統祭祀灶神是一個久遠的中華文化傳統,從上古流傳下來。周代的禮儀,在孟冬之月、歲末的臘祭要祭祀「先祖五祀」,灶神就是其中五祀之一。
  • 二十三炕鍋貼,祭灶王爺,懷揣報告向上級述職,說人間萬千事情
    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作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查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
  • 民間說的灶神到底是誰
    我國很多地區的習俗,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就是俗稱的小年,要吃粘牙的糖,傳說灶神爺就住在每家的灶頭,在舊歲逝去前夕灶神爺會按例到天庭稟報他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抉擇,人們怕這位灶神爺向玉帝打小報告,便在送灶之前用一些粘牙的糖封住他的嘴,以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動也就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帶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
  • 春節正月初四,坐在家中不出門,因為灶神要點名,這是為什麼?
    在過年前後的日子當中,各種各樣的人文風俗爭先登場,其中不少都顯現著濃鬱的神話色彩,而這除了體現祖先們無窮的智慧外,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人們對於新年的希冀與祝願,希望未來能一直得到神明的保護,降下福祉遠離災禍。
  • 民間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懂得敬天畏地
    我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做了壞事別以為沒有人不知道,你行善之後自然會有福報,你別不信,看了民間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的觀點就會有所轉變。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大家都知道,俗語是民間通俗易懂,富於一定寓意,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通俗言語。舉頭三尺有神明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所思所行都是知道的。
  • 趣說灶王爺:職務雖不高 民間信仰指數卻最高
    灶王爺算得上是民間信仰指數最高的一位老神仙了,儘管他老人家行政級別曖昧不詳,又窩憋在廚房的骯髒角落,天天享受煙燻火燎。竹林七賢的阮籍屈尊去做步兵校尉,為的是步兵衙門食堂裡美酒儲備豐厚,但灶王爺爺的屈尊,不論珍饈美味還是窩頭稀飯,都只能過過鼻子的乾癮,真正的實惠,絲毫沒有。   如此待遇,當然讓灶王爺心情鬱悶。
  • 小年來了,灶神故事知多少
    文 / 伊米朵朵圖 / 源自網絡小年的來歷:關於灶神的傳說灶神,民間俗稱灶君,灶王爺,又叫順面公,司命真君,護宅真君,五官神。職位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是各家戶口本上沒有名字的「一家之主」,主管人間的飲食。屬於道教之神。灶王爺傳說——眾說不一1.關於灶神——民間說民間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監視人間每戶人家的行為,然後報告每戶人家的善惡。玉帝據此決定每戶人家來年的兇吉禍福。
  • 「小年」送灶神,灶神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在民間人們習慣將灶神叫做「灶王爺」、「灶王奶奶」、「灶火爺」,但畢竟人家灶神也是正式受到天庭冊封的「在編」神仙,所以灶神的正式職務名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這個職銜就很有意思,裡面的學問就大了去了。「東廚」是因為按照古制,人們常把廚房安置在住房的東側,至少在三國之前是如此的。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古代為什麼不讓女人祭祀灶神?衝撞了灶神會引來大災難!
    小時候在外婆家過年,負責祭祀祖先和神明從來都是外公的事,後來在自己家過年,祭祀全都是奶奶和母親在操持,印象中從來不會瞧見父親的身影。曾經問過母親:為什麼外公家祭祀是外公,自己家卻不是父親。母親總會回答我:你外公遵循的都是老一輩的祭祀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