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多地區的習俗,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就是俗稱的小年,要吃粘牙的糖,傳說灶神爺就住在每家的灶頭,在舊歲逝去前夕灶神爺會按例到天庭稟報他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抉擇,人們怕這位灶神爺向玉帝打小報告,便在送灶之前用一些粘牙的糖封住他的嘴,以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一年一度的祭灶神活動也就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帶有幽默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據查證祭灶習俗早在夏朝時就有了,秦朝之時祭灶活動就被列入國家正典「七祀」,但漢代升級為「五祀」,然而雖然祭灶習俗由來已久,但灶神爺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卻沒有人能說清楚。
一是上古帝王或其後裔說,在《事物原會》一書中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在《淮南子.汜論篇》中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高誘註:炎帝以火德為管理天下,死後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而在《周禮說》中又說,顓項氏之子「祝融」死後成了灶神,此說認為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為灶神,灶神爺原是一位,具體指誰各家說法不同。
二是負心漢之說,《酉陽雜俎諾皋記上》記載說:」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文中指出灶神是一位名叫張單的狀如美女的男子,民間關於張單有一個傳說,據傳張單有個妻子名叫丁香,是個賢惠孝順的好女人,後來張單靠做生意掙了一大筆錢便移情別戀,在有了新歡後便拋棄糟糠之妻,後來張單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整日尋歡作樂坐吃山空,最終淪為乞丐流落他鄉,他的第二任妻子也離他而去,有一天張單饑寒交迫,就在奄奄一息之時被一位婦人所救,待他吃飽穿暖後才發現這位婦人就是他的前妻丁香,這時他心生愧疚,又備感無地自容,便一頭鑽進灶坑自殺了,由於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傳說玉皇大帝姓張),玉帝便封他為灶神,現在有些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就是因為傳說中的灶王爺相貌姣好,但喜新厭舊,為了避免敗壞門風所以不讓女子祭灶。
三是窮蟬演變說,窮蟬又名「灶馬」,實則是蟑螂,此說認為灶神就是灶頭邊常見的蟑螂,此說見於袁珂的《神話論文集·漫話灶神和祭灶》一文,文中說:「這種常見於灶上的小生物,古以為神物(或鬼物),崇而祀之,將它作了灶神,現在人們見了蟑螂就心生厭惡,因為它不僅蹭吃蹭喝,而且極易傳播疾病,但是古人卻不知道這些,他們見蟑螂常在廚房出沒,便以為這是一種神物,對它頗生敬意,故還經常在鼎上描畫它的紋理」。
四是宋無忌之說,《史記封禪書》索引《白澤圖》所述:」火之精曰宋無忌」,在《三國志.魏志.管輅傳》中也說:「王基家賤婦生一兒,墮地,即走入灶中,輅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灶也」,從文中得知管輅把宋無忌當作灶神。
五是貪官之說,傳說民間有一個大貪官,生性嘴饞,搜刮百姓錢財,只為享受美食,因此吃得是油頭肥耳,為此老百姓對他深惡痛絕,後來一位神仙得知此事後,便化身一位民女將他一巴掌摑到了灶臺上,成為「灶王」,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享用美食,範成大在《祭灶詞》中刻畫的灶神形象,就很像一位貪嘴的胖老頭。
六是姜子牙封神說,此說也源於民間傳說,據稱姜子牙幫助周武王伐紂、打下江山後,裂土封侯,姜子牙奉師父之命,立下封神榜,將犧牲的有功將領一一封神,但是那些衝鋒陷陣、戰死沙場的士兵們卻都沒有受到封賞,於是這些士兵的冤魂便不安分經常鬧事,得知此事後姜子牙想了又想,便將廣大的戰死的士兵封為灶神,每家都有一位灶神,這樣一來既可制止鬼魂閒蕩尋釁,又可將家家戶戶管理起來,可謂一舉兩得,由於民間供奉的灶神多是一男一女並坐,即灶王爺與灶王夫人的畫像,所以有些地方就傳說灶王爺、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義」中姜太公所封的張奎和其夫人高蘭英,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灶神究竟是誰並不重要,人們圖的就是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