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日
1636年,皇太極定都盛京(今天的瀋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在1642年松錦大戰中大敗明軍,活捉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的精銳軍隊消失殆盡。滿清入關已成趨勢!
1643年,皇太極在入關前夕猝死,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隨後,他的第九個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繼承大統。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1644年,滿清入關,入主中原,遷都北京。
1645年,清軍將領多鐸率軍進攻揚州,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率部對清軍殊死抵抗,多次擊退清軍的進攻,清軍損失慘重。隨後,惹惱了清軍,加派兵力攻打,史可法最終因無援兵,彈盡糧絕,揚州被清兵攻佔。
多鐸進城後,將清軍傷亡慘重的怨氣發洩在揚州軍民身上,因此,下令在揚州城內進行大屠殺,燒殺淫掠,無一不做。大屠殺一直持續10天,史稱「揚州十日」。史可法及其手下將士,無一投降,均慷慨就義。
而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據說光和尚收殮的屍體就有80萬具。這個在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的《揚州十日記》中有所記載。
嘉定三屠
同年6月,距離「揚州十日」不到2個月,清王朝當即頒布條令,命令十天之內,全國百姓一律剃頭結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一條令遭到當時漢人的抵制,其中以嘉定漢人的反抗尤為強烈。當時嘉定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鄉民起義反清,由於當時清朝入關不久,想要急切的站住關內腳跟,於是清政府就派明朝降將李成棟領軍前來鎮壓。鄉民畢竟是鄉民,無法和久經沙場的清軍勇士相比,沒多久,便攻破了嘉定。
李成棟攻入嘉定之後,開始了喪心病狂的燒殺劫掠,見人就殺,見婦女就搶,持續一天的屠殺,最終殺害約3萬餘嘉定軍民。李成棟原以為此次屠殺能夠震懾人心,於是委派了幾名清朝官員治理後便離開,是為「一屠」。
殊不知,僥倖逃脫的鄉民,又偷偷溜回城裡,在一個叫朱瑛的義士領導下,處死了一批清朝官吏和一些清朝兵士。李成棟連夜殺回城裡,將許多的還在睡夢中的百姓殺了個精光。並放火焚屍,一時之間,嘉定城內火煙四起,是為「二屠」。
過了半個多月,南明舊部率殘餘勢力猛攻嘉定,周邊百姓一呼百應。殺得城內清兵措手不及,人仰馬翻。後來僥倖逃脫的清兵送信李成棟,李成棟氣急敗壞,率領整軍反撲,將南明舊部勢力一網打盡,還將入城避難的平民百姓大肆屠殺,是為「三屠」。
「嘉定三屠」,據史實不完全記載,慘遭屠殺的約有10萬餘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