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集團旗下中聯航轉型也為近年來逐漸升溫的低成本航空市場加了一把火。目前除了堅守多年的春秋航空,早在中聯航之前,國內已經有多家公司宣布進軍低成本航空市場。
海航集團高層曾透露,海航集團旗下航空板塊中,除了旗艦公司海南航空外,其餘基本都將按照低成本航空的業務模式開展運營。比如基地在重慶的西部航空已經於去年宣布轉型低成本航空;而天津航空也在上個月初宣布將E190機型頭等艙座椅全部拆除,換成高端經濟艙座椅;首都航空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向低成本運營模式轉型。
另據媒體報導,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中的另一家——中國國航目前也正在內部討論將旗下子公司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可能性。而在民營航空公司中,吉祥航空新成立的九元航空直接定位為低成本,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運營,日前還宣布購買50架波音737飛機。
航空專業人士向網易財經分析道,中國市場上突然掀起低成本的航空熱潮,源於航空公司對低成本市場潛力的樂觀估計,而民航局出臺的鼓勵政策,則是企業蜂擁湧入這一市場的直接原因。
在2013年底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正式宣布,將積極扶持低成本航空,支持大型骨幹航空公司、民間資本和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設立低成本航空公司。這是低成本航空第一次明確獲得來自「官方」的支持。
而在此之前,民航局就兩次到國內被認為典型的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進行調研,並且多次召集各大航空公司的領導人討論低成本航空的運營。另據媒體報導,民航局還在醞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可能包括實施特殊國際航線補貼、支線航空補貼等方面。
作為這一變化的直接受益者,飛機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日前曾發布一份對低成本航空的預測數據。據其統計,目前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超過170家,截至目前,全球市場上按運力計的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為27.1%,但是中國市場上,低成本航空的份額則不到5%。
波音民機區域市場總監豁達仁表示,過去數十年航空市場的發展幾乎都是靠低成本領域驅動的,而中國無疑將會是低成本航空增長最快的一個區域。他還告訴網易財經,中國民航局已經意識到低成本航空將成為中國的航空市場上新的增長點。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航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胡清華認為,低成本航空未來會是中國民航業最大的增長力,他還預測,到2030年,國內低成本航空航線數量佔整個民航航線數量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7%上升至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