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溼地」「和合」文化的主要內涵和當代價值

2020-12-19 央廣網

央視網消息:和合論既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生存哲學。作為生存哲學,講究天人感應、陰陽調和。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種「詩意的棲居」,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存狀態,它是和諧的、倫理的、審美的。

當代社會,有五大衝突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無法避免的課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及不同文明間的挑戰。除此之外,西方文化的挑戰、現代化的挑戰,也在呼喚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工業化實踐,來回答在現代化、城市化、全球化過程中,人和自然究竟應是何種關係的問題。

立足當下中國,筆者認為我們應回到中華文化的傳統資源和立場上,推崇多元與和諧的價值觀,重視倫理與審美的實踐論。這種「和合」資源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與和合價值,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與生存哲學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合」的創生觀內涵是「陰陽和合」。作為萬物生成方式的「合」是該字最為重要的用法,在古代各家的著述中幾乎都有表述。 《周易·繫辭傳下》有言: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合」的價值論內涵是「和睦」,「合」也具有「和諧」「和睦」的意思,這一點與「和」的主要用法接近。「陰陽和合」或「天地和合」,大都用來表示異質因素結合而產生新事物,尤其是用來解釋世界的產生過程。「合」的認識論內涵是「天人合一」,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是古代哲人具有典型意義的認識論與宇宙觀,表達了人容身於天地之中以達到體悟世界的思想。這一思想在《莊子》中進一步發展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古人對大地結構的認識和稱謂也是取自對人體的認識和擴充:人有經脈、血管,大地就有山脈、地脈、水脈,有地肺。道教早期的經典《太平經》也表達了類似觀念: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良土,地之肉也。自《詩經》時代起,美好、茂盛的溼地風光就成為古人歌詠的對象,「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展現出溼地生態的富足和景物之美。此外,先秦時期自然景物的美好,讓人對原始的生態很是嚮往。桃之夭夭、我行其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以自然比興,人與自然之和合。那個時代是乾淨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黃金時代。

這種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使得千載以來,中國人都主張在山水中發現人的精神價值。自然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卑微形成鮮明的對照,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傳統,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王昕 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同時發布於今日頭條「理論小品」欄目)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溼地】「和合」文化的主要內涵和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種「詩意的棲居」,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存狀態,它是和諧的、倫理的、審美的。  當代社會,有五大衝突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無法避免的課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及不同文明間的挑戰。
  • 「和合」文化的主要內涵和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種「詩意的棲居」,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存狀態,它是和諧的、倫理的、審美的。  當代社會,有五大衝突危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無法避免的課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心靈及不同文明間的挑戰。
  • 「禮」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
    為了探討「禮」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半月談記者採訪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和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輝。記者: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禮」的傳統內涵和核心意義?劉輝:「禮」的觀念起源很早,見於卜辭,作「豊」,為祭神的器物和儀式。到了周朝,「禮」被推演為區分貴賤親疏的行為規範和等級名分制度。
  • 和合思想:中國方案的文化淵源
    核心閱讀 當今世界面臨諸多重大問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內涵,提供了新思路。作為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生生不息的生命體,和合思想是其源頭活水之一。弘揚和踐行和合思想,根據新時代特徵確立和合系統思維,對於中國和平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
  • 「忠」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
    圍繞「忠」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價值,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炎才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終南文化書院執行院長漆思。記者:如何理解「忠」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理念?趙炎才:在我國歷史上,「忠」被視為天下大公之道,為政之本,還被視為個人修身之要。從傳統文化層面來看,「忠」是人與國家、社會之間的精神紐帶。
  • 「文明實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合視界」藝術展示空間啟用...
    11月21日,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合視界」藝術展示空間啟用儀式暨上合梓韻·丹青美魂——京開現代彩墨作品展舉行。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主編、副社長賈德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錦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姜青華,市政協副主席王天鴻參加作品展。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魅力大湖文化
    以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探索大湖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保護好大湖生態文明系統、增強大湖文化特殊魅力,已成為新時代三湘兒女的歷史使命和重大發展機遇。 高質量推進大湖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認識上必須突出「高站位」。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新時代洞庭湖生態文明建設應立足天下大勢、著眼廣闊前景、具備深邃內涵。
  • 「和」的文化內涵與現代意義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既貫穿於我國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也顯現在當今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和」是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諸多領域的綜合性理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與會嘉賓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討論如何將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與溼地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推動城鄉綠色高質量發展。清華同衡規劃院院長袁昕為論壇致辭。袁昕院長首先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 《當代中國生態文學景觀》| 史論格局與文化眼光的交融
    趙樹勤、龍其林合著的《當代中國生態文學景觀》在這方面拓展和充實了當代中國生態文學研究的學術空間。 該著以宏觀考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考察當代生態文學,建構起一種文學史研究性質的學術框架。第一章「生態小說的文學之魅」、第二章「生態散文的思想旨趣」和第三章「生態報告文學的藝術圖景」,從文學體裁的角度出發,既闡發其生態文化蘊涵、美學追求和創作迷誤,又勾勒其興盛緣起、發展歷程和未來趨勢,論從史出地揭示了各類生態文學創作的話語內涵和藝術特質。
  • 「生態文明@溼地」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人工築巢請來「鳥醫生...
    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何川 攝)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近日,「生態文明@溼地」記者團一行走進貴陽市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深入了解溼地生態系統如何環環相扣,相依相存。由於溼地公園緊鄰城區,人類活動頻繁,植被以次生林為主,天然樹洞較少,限制了洞巢鳥類的棲息和繁衍。為了保護和豐富溼地公園鳥類多樣性,控制林地蟲害和鼠害,維持生態系統穩定,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聯合貴州大學、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利用人工巢箱招引洞巢繁殖鳥類,開展溼地公園鳥類招引工作。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從歷史到當代,從地方到全國,年畫穿越時空的距離,與人民為伴,譜寫涓涓歷史長卷。它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民間審美情趣,用濃淡相宜的色彩和生動傳神的形象,鼓舞著人心,展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當代,年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核。
  • 「生態文明@溼地」太陽島國家溼地公園生態資源保護取得卓越成效
    近年來,哈爾濱市深化推進「萬頃松江溼地,百裡生態長廊」生態建設工程,城市與溼地和諧相融的發展模式逐步完善。哈爾濱國際溼地城市品牌的創建成功,證實了哈爾濱沿松花江溼地生態資源保護取得的卓越成效。在哈爾濱眾多的溼地公園中,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國家溼地公園最具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
  • 和合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其魅力就在於亙古不變的和合精神。和合者,方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和合精神是一種價值理想。無論是在社會倫理、心理結構、價值觀念,還是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方面,中國傳統文化都浸潤並彰顯著和合精神,歷久彌新,不斷實現著天地人的和合共存。和合精神是當今世界的一種普世價值,也是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普世倫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核,是實現平等、公正和開放性對話的基礎和前提。
  • 陳利頂: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具體內涵包括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價值觀、生態系統可持續前提下的生產觀和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的消費觀三個方面。樹立符合自然生態法則的文化價值需求,體悟自然是人類生命的依託,自然的消亡必然導致人類生命系統的消亡,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並不是人類對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捨,而是人類自身進步的需要,把對自然的愛護提升為一種不同於人類中心主義的宇宙情懷和內在精神信念。
  •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無論從自然界的存續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發展是人類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喜訊| 華胥氏文化「繁華姑蘇」系列產品獲評紅點2020當代好設計獎
    由北京華胥氏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蘇州姑蘇文化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繁華姑蘇」系列IP產品「頤和園×繁華姑蘇·珠瓔盈福絲巾咖啡杯套裝」、「爐緣閣·筷乘波濤躍龍門」雙雙斬獲「當代好設計獎 WINNER 2020」
  • 天台和合文化走向世界 首家海外驛站落戶日本
    30多人參加了活動這是繼2018年10月14日加拿大中國和合文化研究會成立之後天臺和合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動作台州天台山文化自1200年前由最澄大師傳播到日本後,形成了日本天台宗教文化,影響著幾代日本人的思想。
  • 吉林省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2750億元
    報告數據顯示:吉林省溼地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量為2750.25億元/年,比2013年增加了186.49億元。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吉林省溼地資源豐富,共有4大類16型,包括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長期以來,人們對溼地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其提供的可作為商品的部分,而對其改善環境和非商品功能認識不足。
  • 五逆「破和合僧」,這也是墮阿鼻地獄罪,擔心嗎?
    五逆最後的一個是「破和合僧」,這也是墮阿鼻地獄。我年輕時候在臺北講經,我記得四十多歲,有一位老居士跟我們的老師是老朋友,李炳南老居士,年齡比李老師小一點,那個時候也有六十多歲,我才四十多歲,應該大我差不多有二十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