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黑躍和他養殖的非洲雁
昨日,說起家裡的一群「新成員」非洲雁,新安縣五頭鎮亮坪村村民李黑躍臉上滿是笑容。這200多隻非洲雁點燃了他心中脫貧致富的希望。
生活困難之時,村裡送去好消息
亮坪村地處丘陵,土地貧瘠,除去種子、化肥等成本,種地幾乎掙不了錢。
前幾年,李黑躍身體還不錯,有時候到縣城打打零工,可是去年年初,他患上了胃出血,和妻子李連英犯了愁。「兒子和媳婦在鄭州打工,他們能顧上自己就不錯了,我們不能再拖累孩子們。」李黑躍說,他妻子有心臟病,倆人每月光吃藥就得花八九百元。
沒想到,村裡給他們送去了好消息:村裡要幫助貧困戶養殖非洲雁,買雁苗和技術學習不用貧困戶掏錢,後期還有企業上門收購併負責銷售。
雁苗送上門,忙忙碌碌中日子有了盼頭
4月,200多隻雁苗被送到李黑躍家。
為了讓非洲雁住得舒服,李黑躍特意給它們修了雁舍和活動場地:磚混結構的雁舍上面搭了頂棚,地上鋪了厚厚的秸稈,牆上還留了透氣的窗戶;一人多高的綠色鐵絲網圍起了一塊近30平方米大的活動場地,南側還搭建了可以遮陽避雨的棚子。
剁青草、拌飼料、清雁糞……自從這群非洲雁「落戶」,這些就成了李黑躍夫妻倆的日常工作。每日5點多,李連英就出門了,她要趁天還不熱,到附近山坡上給非洲雁割青草。200多隻非洲雁,主要以青草拌麩皮為食,每日的總食量40多斤。李連英拿著家裡的大竹籃,割上滿滿兩籃青草,差不多就夠它們吃一天了。
「非洲雁比雞好養,可是也不能大意。」李連英說,在忙忙碌碌中,日子過得快,也有了盼頭!
今年年底,這家有望摘掉「貧困帽」
雁苗剛到李黑躍家的時候,每隻還不到1斤重,如今有些已經長到四五斤了。為李黑躍提供養殖服務的技術員介紹,一般非洲雁8斤左右重就能出欄,按照現在每斤7元左右的收購價來算,再過兩個月,這群非洲雁能賣1萬多元。
下個月,李黑躍家會迎來另一群非洲雁,這是今年的第二批雁苗,有100多隻。「前後兩批接續,非洲雁可以滾動出欄了。」李連英說,技術員估算過,到時候他們家每月能有一兩千元的收入,到今年年底,她家就有希望摘掉頭上的「貧困帽」了。
相關連結
非洲雁的肉、蛋都是頗受青睞的高檔營養食品,亮坪村因地制宜,引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養殖,既解決了技術難題,又解決了農戶的銷路問題。目前,亮坪村有30多戶貧困戶參與非洲雁養殖。通過申請科技扶貧補貼,每戶可享受5000元補貼,這筆費用主要用來購買雁苗。補貼後,貧困戶的養殖積極性大幅提高。(洛陽晚報記者記者 智慧 通訊員 許金安/文 杜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