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詞】山行-杜牧

2022-02-02 每日詩詞

山行

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託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雲深處有人家」,寫雲,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這裡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這樣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了。有白雲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一定會有另一種景色。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後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於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霜葉紅於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出來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豔麗秋色的襯託,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託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兼之語言明暢,音韻和諧。

-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圖均來自網絡,對原作者表示敬意與感謝!

【每日詩詞】感謝您的關注!

點擊右上角:可分享朋友圈&收藏

點擊正文左上角藍色文字「每日詩詞」:關注微信號

徘徊在明月清風的意象中,感受對中國文化的溫情與敬意.(於丹)

相關焦點

  • 詩詞 杜牧《山行》
    跟著詩詞去旅/行: - 詩詞譯文 -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 酈波:141杜牧《山行》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斜:為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請繼續收看《中華經典資源庫》之《山行》。你看我們從《詩經》說起,《詩經》、《楚辭》,歷數華夏文明每一個朝代,悲秋皆有名作。所以談到秋天,一上來,都是意境和悲秋主題相關的。所以即使杜牧的《山行》別具一格,但上來的這個「遠上寒山石徑斜」,細細揣摩,還是和中國詩人寫秋景的風格是一致的。
  • 杜牧《山行》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天一首古詩詞 小國帶您學古詩孔孟之道國學機 K4PLUS編號:2287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的小路。
  • 遠上寒山石徑斜,霜葉紅月二月花:再讀杜牧《山行》
    古代文人中不乏多愁善感者,寫詩填詞往往傷春悲秋,但也許多例外,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傳世之作《山行》就是例證。《山行》原本是一首普通的山水詩,遠處秋山,一道石徑,白雲掩映,竹籬茅舍,近處,一片楓林,紅葉滿目,作者停車駐足觀賞,留戀不舍。如此詩意,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酈波:06杜牧《山行》
    所以即使杜牧的《山行》別具一格,但上來的這個「遠上寒山石徑斜」,細細揣摩,還是和中國詩人寫秋景的風格是一致的。當然後來就漸漸不同了,也唯有唐代別出奇調,在悲秋詩裡頭,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名作,除了杜牧,還有一個我們等會會說。我們現在且看第二句,叫「白雲生處有人家」。你看,在遠上寒山的石徑中慢慢而行,突然看到遠山深處,所以有人會說「白雲深處有人家」,那麼到底是「生處」還是「深處」呢?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杜牧。他非常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深秋的早上,杜牧又和書童一起乘上馬車到野外遊玩。只見天空特別高,特別藍。不知不覺中,馬車已經行進在一條山路上,只見山上草木枯黃,一陣山風吹來,杜牧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杜牧抬頭一看,樹葉落光了,可以看到這條山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山頂。.山頂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書童忽然指著山腰說:"看,那裡還有人家呢!"杜牧朝著山腰一看,果然隱隱約約看到幾戶人家,掩映在雲霧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杜牧說:" 快,我們到那裡去看一看!"
  • 欣賞杜牧《山行》等六幅詩詞為創作題材的行草書法作品
    行草書法創作作品之一:1、創作題材:【唐】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行草書法:【唐】杜牧《山行》,創作者:馮彬藏墨行草書法創作之二:2、創作者:馮彬藏墨3、詩詞譯文:生時應當作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東。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讀杜牧《山行》:又見深秋霜葉赤,攜君共賞楓林詩
    杜牧曾經當過司勳員外郎,因而也被稱為杜司勳。上面這兩句是小李杜中的李義山寫杜牧的詩句,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也是對杜牧文採的頌讚與推崇。提起杜牧,人們對他幾乎是耳濡目染,誰人不知晚唐小杜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還有人說杜牧是繼劉夢得劉禹錫之後的又一大詩家,其詩情韻兼備,丰采婉轉,清麗曠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 張德進書法——草書創作杜牧的二首《山行》
    說到杜牧的《山行》我們都知道:遠上寒山石徑斜........ 你知道這首嗎? 《山行》 【唐】杜牧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 杜牧的《山行》,是霜葉那表層的絢爛,也是其深層的風骨
    但是杜牧的這首《山行》,同樣寫秋天,卻毫無秋天的衰颯傷感,而充滿了高朗的情懷。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便體現出「山行」之意,以「遠」和「斜」描繪出山勢的高遠和陡峭。「寒」字則傳達出一種主觀感受。「寒」是「清寒」,說明已是秋天了。而「石」也頗有襯託寒意的感覺。「石徑」是山間石路,這是寫實,但在清寒的秋天,這「石」似乎也帶來冷峭之感,烘託出秋的涼意。
  • 杜牧《山行》賞析
    山行【原文】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古詩詞鑑賞-《山行》唐.杜牧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詩人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 杜牧《山行》中的「斜」字,讀音爭論不休,但是依然沒多少人讀對
    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押韻的,但是很多詩詞讀起來,似乎又沒有那般押韻順口。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和古代的發音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今的普通話,是四聲,古代則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分別對應普通話的四聲。
  • 杜牧《山行》詩中,斜字到底怎麼讀?教材標註錯了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山行》。全詩寫情寫景,恰到好處,意境深遠,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可謂家喻戶曉。值得欣慰的是,杜牧的這首《山行》被編入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之中。孩子們能夠學習如此優美的古詩,感受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著實幸甚。不過,當我偶然翻看這本教材的時候,一個疑問卻陡然在心中升起:「咦?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斜字的讀音怎麼會讀如鞋?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秋天黃葉裡的一抹紅,攝影師還原杜牧的《山行》
    《山行》唐.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可能是因為自己族姓的原因,每次看見杜甫和杜牧兩位老先生的詩句都特別有親切感。其中尤以杜牧先生的《山行》為最,同時也被詩文描述的景象和意境所打動。
  •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山行》關於「生」的另類看法
    據說最新的小學教材,將杜牧《山行》這首詩改動了一字。以往教材是「白雲深處有人家」,現在的是「白雲生處有人家」。說法是「生」比「深」更符合詩意。《山行》這首詩若是延用請代的「白雲深處有人家」,那麼畫面就顯得靜滯。而「白雲生處有人家」比較符合山高、深秋的地理環境和季節環境。山高就容易來風,深秋也是多風的季節,如唐代駱賓王的《詠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於是,「生」一字,就很生動的描繪了風起雲湧、雲霧繚繞、變幻莫測的景色。這裡,「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生出」,而是《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指的「化生」。
  • 杜牧的《山行》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於是也模仿了一首!
    杜牧是晚唐時期可以和李商隱齊名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很經典,尤其是他的一首《山行》,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整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只是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十八個字,卻是無人能夠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