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的吃魚時間表

2021-02-14 廚影美食

說到吃魚,蘇州人是真講究!有人說,「蘇」的繁體字「蘇」就是由「草、水、魚、禾」組成,可見魚在蘇州的重要性。作為魚米之鄉,蘇州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老時光裡,像蘇州這樣的江南水鄉,人們心中都有一份「吃魚時間表」,到什麼時間就吃什麼魚,萬萬錯不得。


正月塘鱧肉頭細

春天裡,塘鱧魚最是肥美,這時田野菜花盛開,一片金黃,蘇州人稱其為「菜花塘鱧魚」。這種魚樣子不好看,巨口細鱗,色黑尾圓,頭大而多骨,鰭如蝶翅。喜歡藏於水底,附土而行,又懶動如痴,所以又被人叫作「痴虎」「土附魚」。雖然體型較小,但卻肉質細嫩,極為鮮美,袁枚說塘鱧「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醃芥作湯,作羹,尤鮮。」

「紅燒正塘」是塘鱧魚菜系中最經典、最出名的一道。這道菜這難的地方在於要保持塘鱧魚的頭不掉。這魚的頭豐滿而較沉,燒制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掉落。燒「正塘」時,如果頭掉了,那就是「殘塘」了。

而塘鱧魚最簡單的做法則是燉蛋。湯碗內碼好魚,雞蛋打出在另一碗內,加料酒、蔥花、雞精、麻油、色拉油打好,倒在魚碗裡,旺火蒸十來分鐘即可。過去蘇州無論城裡或農家,是在煮飯時放在飯鍋蒸的。最動人的是開鍋美的那瞬間,燉魚的香味和飯的香味一起飄出來。這道菜是清淡至極的葷菜,既有魚的鮮味又保留蛋的滑爽,魚肉比蛋還要細嫩,但細而不碎,嫩而不爛,是老幼皆宜的滋補佳餚。「蓴菜汆塘片」亦是蘇州的一道名菜,切去魚頭、去除魚刺,以魚片和蓴菜、火腿絲、豬油肉湯等食材做成湯菜,清雋味美。

二月桃花鱖魚肥

鱖魚有「春令時鮮」的美譽,每到二月,桃花汛期間,蘇州人的餐桌上一定不能少了它的身影。鱖魚少刺而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實為魚種之上品」。《正字通》按解:「鱖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如鱖豚。」古人好鱖魚,竟將其美味堪比劇毒無比的河豚,這番為美食的捨生忘死,料我輩吃貨實難相比。

蘇州有道名菜「松鼠鱖魚」,是將魚和著調料下鍋炸至金黃,撈出後澆上糖醋汁而成。但此時的鱖魚肉質最鮮最嫩,用以油炸實在有暴殄天物之嫌,或許清蒸鱖魚才是蘇幫菜民間的燒法。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奢侈點的,在魚背上塞上幾片鮮紅的火腿、雪白的筍片,經過了姜蔥洗禮後、魚肉拋卻腥味只留鮮味,最能保持鱖魚的原汁原味,又有火腿的鹹香深入魚肉之中,清醇味美,食之芳香可口,令人齒頰生香。


三月甲魚補身體

「菜花黃,甲魚肥。」油菜花盛開之際,也是甲魚最為肥美之時,蘇州人是為「菜花甲魚」也。而過了這個季節,到了夏季的甲魚,就被稱為蚊子甲魚,肉質松老,無人問津了。

菜花甲魚,體內遍布肥膏,營養最好,味道最美,也是最合時宜的。清燉甲魚是常見做法;如果你口味是偏重的,可以嘗試紅燒或冰糖甲魚;煨甲魚則要用整隻的母雞一起煨,看重的煨好後和雞湯融在一塊的汁。只要火候到位,都能將甲魚體內的鮮美激發出來。用蘇州人的老話來形容,就是「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四月鰣魚加蔥須

" 鰣魚入市河豚罷,已破江南打麥天。"每年四月,鰣魚開始走上人們的餐桌。鰣魚形秀而扁,似魴而長,最大的可達十餘斤,其鱗耀耀入目。初起水時,銀白鮮嫩,華麗無比。它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裡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遠勝其他魚品。蘇東坡有詩云:"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餘,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純鱸。"

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裡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為一般魚類所不及。和刀魚、河豚相比,鰣魚的做法要簡單多,蘇州饕客的所愛似乎也就清蒸這一種。扁身的鰣魚,其美味就在於那一身披掛著油脂的閃閃發光的魚鱗,素有"其味美在皮鱗之交,故食不去鱗"之說。

因為鰣魚鱗中富含磷脂,遇熱即能化成脂膏滲入魚肉而生成豐腴的口感和獨特的鮮美,所以,蒸鰣魚的方法也有別於其他魚種,首先是不能去鱗,其次是不能水洗,剖腹去腸後,只需用潔淨紗布輕輕抹擦一下即可,然後在魚腹內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筍片等輔料後用網油包上鰣魚,置於盤中加各種作料,上籠蒸至網油融化,便可出籠上桌。這樣蒸出來的鰣魚,鮮汁飽滿,用筷子在魚身上輕輕戳一下,就能見魚汁如泉湧。那脂質盡融於湯,吃起來嫩而鮮,肥而美,魚肉滑溜細膩,魚湯肥腴醇厚,真有難以言表的妙處。

關於鰣魚的美珍,向來是見仁見智。不喜的,有言:"腹下細骨如箭鏃,此東坡有'鰣魚多骨之恨'也。"作家張愛玲也曾在《紅樓夢靨》中感嘆過:"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喜歡的,不僅愛其膏腴肉嫩,而且更愛其刺多鮮耐吮,曾在書場中聽聞過"一根肋,三兩酒"的說法,雖說這是藝術誇張,但鰣魚之鮮確也可見一斑。


五月白魚吃肚皮

農曆五、六月江南入梅時節,白魚正逢時。盛產白魚的地方很多,在江蘇以太湖白魚為最佳,是「太湖三白」之一。因其嘴微微上翹,蘇州民間稱之翹嘴白魚,又因白魚上市正是黃梅季節,農村正逢稻田插秧季節,分為頭蒔、二蒔、三蒔,共十五天,故白魚又稱「蒔裏白」。講究的白魚吃法是僅取肚皮(指白魚中段)部位烹之,清蒸肉嫩,入口而化。正所謂「黑魚背脊鰱魚頭,白魚肚皮青魚尾」,白魚肚皮最是美味。 

白魚的做法有清蒸、紅燒、醃漬、燻烤、香糟煎等多種做法,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清蒸。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稍鹽醃,蔥姜少許即可,一點點醬油,一條白魚,沒有比這更樸素的做法了,但入口卻肉質細嫩,肥美鮮潔。

白魚清蒸和其他魚種略有不同,一是要蒸得透,這是因為白魚的魚皮有些類似鰣魚,含有大量的魚脂,足夠的時間才能使得魚皮中的魚脂化成汁水滲入魚肉,才能吃出肥腴鮮嫩的感覺;其次是蒸前一定要做好預處理,一般的做法是將白魚活殺洗淨後,在魚背魚腹處都抹上重鹽,放置兩三個小時,用清水漂淨再上蒸籠。否則鹹味不到,白魚的鮮味必定會大打折扣。

清蒸白魚的配料也很有講究,與香糟可謂絕配,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記:「白魚肉最細,用糟鰣魚同蒸之,最佳。或冬日微醃,加酒釀糟二日,亦佳。餘在江中得網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則肉木矣。」至於用在清蒸白魚時,配以蝦籽、火腿等鮮物也都是常法。總之,「太湖白魚實冠天下也」。

六月鯿魚鮮如雞

初夏,鯿魚經過春季的休息生息,異常肥美。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最常吃的河鮮不是白魚,也不是鱖魚,當然更不是難得一見的塘鱧魚和近乎絕跡的鰣魚,而正是這極為尋常、誰都能吃得起的鯿魚。

這種甚至被歸類為雜魚的凡物卻有非同尋常的鮮味,野生的鯿魚好尋且極鮮,在民間諺語中有「六月鯿魚鮮如雞」之說。鯿魚可清蒸、可紅燒、可剁椒,亦可加一點鹹菜與之同燒,味鹹鮮,食之甚美。

七月鰻鱺醬油燜

在蘇州有一句俗諺叫做「白露鰻鱺霜降蟹」,所謂鰻鱺即是鰻魚,白露時節正是當地人吃鰻魚的好時候。鰻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少刺多肉,並具有清涼解暑、滋補強身的作用。

黃燜河鰻是一道經典的蘇幫菜,有書面記載稱"以城中松鶴樓最腴美"。它加的河鰻原料選用太湖鰻魚,燜至後色醬紅、皮肥糯、肉潔白,與黃燜著甲、黃燜慄子雞並稱"三黃燜"。一般是大鍋烹製,小鍋分次復燒後上席,味更濃厚。鰻魚肉細膩軟嫩,鹹味中帶有甜味,配上旁邊的西蘭花蘸以醬汁入口,滋味更贊!

冰糖河鰻,切成兩寸的鰻魚段內嵌進豬油,兩端貼上薑片,入鍋放少許水,煮沸撇去浮沫,加黃酒,用豬油包裹,多放油醬,不嫌其肥膩;多放冰糖,不嫌其甜膩;文火慢煮,起膏,端到桌上來真是「油出油進」!河鰻肉質細嫩,入口即化,相當美味哦。


八月䰾魚要吃肺

䰾魚,也稱為「斑魚」,背青有斑,無鱗,尾不歧,腹有白刺,是蘇州的特產,太湖䰾魚,最稱鮮美。䰾魚酷似河豚,雖個頭顯小,但味美卻在伯仲之間,所以在王鏊的《姑蘇志》中,把它和河豚歸入了一個條目:「斑魚似河豚而小,味亦腴。」

䰾魚貴在肺,當年蘇州木瀆的百年老店「石家飯店」,一道「䰾肺湯」名聲遐邇。"䰾肺湯"原名"斑肝湯",是用斑魚的魚肝、魚肉和魚皮入湯精烹而成。斑魚是太湖特種水產,在桂花開時形成魚汛,花謝則去無蹤影,民間早有"秋天享福吃斑肝"的諺語。斑魚肝入饌,早在清代就在蘇州地區極為盛行。清人袁枚《隨園食單》裡有這樣的記載:「斑魚最嫩。剝皮去穢,分肝肉二種,以雞湯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鍋時加薑汁一大碗、蔥數莖以去腥氣。」

䰾肺湯之所以味道鮮美,關鍵在於選料和火候。䰾魚要選生長在太湖木瀆一帶水域的為佳,而雞湯則要用農家放養的土雞燉製。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烹飪前,先將鮮活的䰾魚除去魚皮、內臟和魚骨,把清理出的魚肝和魚肉,放清水中撕去黏膜、洗淨血汙,再將它們分別切成兩片放入碗中,加精鹽、紹酒、胡椒粉各少許拌勻稍醃;然後把炒鍋置於旺火上,加入燉好的雞湯燒沸,將魚片、魚肝放入,等再次燒開時,撇去浮沫,放火腿片、筍片、香菇片、豌豆苗以及適量的調料,稍加燜煮便可大快朵頤。斑肝金黃,菜心碧綠,色相極美;斑肝肥嫩,入口即化,湯味也十分鮮美。

九月鯽魚要塞肉

鯽魚同鯿魚一樣,亦是常見之物,幾乎可算得上是中國人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魚類了。俗話說「夏鯉寒鯽」,每年九月開始,鯽魚就到了最肥美的時候。

「買條鯽魚串串湯」,是平日裡蘇州百姓生活中最常見節目。將鯽魚兩面煎黃後加蔥姜用水煮,直至湯色奶白時或放入蘿蔔絲,或放入蝦圓(河蝦仁和豬膘做成),入口清淡而鮮美,暖胃又暖心。

蘇州人燒鯽魚,最喜歡的是紅燒鯽魚,就是將魚去鱗、肚雜、腮後洗淨,油煎黃後烹入黃酒,放入蔥、姜、醬油、水,煮開,放一點白糖,再煮收汁,就成了。有的人家在紅燒鯽魚時,放入茭白片,或者放入筍片,味道就更加鮮美了。再複雜一點,那就是兒時的記憶——鯽魚塞肉了。蘇州人做鯽魚塞肉,不僅魚肚子裡要塞滿,連魚的雙腮裡也要塞進肉的。這道菜既有魚的鮮味又有肉的香味,不僅如此,那肉經過油煎、醬汁、幹燒,又浸入了魚肉鮮美的湯汁,老蘇州形容起來,常說:真鮮得眉毛都要落下來哉!

十月草魚打牙祭

草魚在蘇州最著名的吃法,莫過於爆魚。蘇州人喜歡吃爆魚,年夜飯的團圓餐桌上更是少不了這一份爆魚。用青魚做亦可,但草魚比青魚嫩,因而是更好的選擇。

蘇式爆魚是先炸後醃的工藝。醃料其實非常簡單,無非醬油、生薑和冰糖,最多加一粒茴香。加糖決不能手軟,基本要加到在醃料中無法再溶解為度。醃料要足夠冷,最好先冰一冰,魚塊炸透,立刻浸入冰冷的醃料中。這時,可聽到輕微美妙的噼啪聲,是因為魚塊因驟變的溫差收縮爆裂的聲音,魚也因為這收縮迅速入味,所以蘇式爆魚有個「爆」字,非常形象。蘇式爆魚以甜味勝,吊鮮祛泥土氣,真正甜而不膩,甜而不妖。

傳統的方式,傳統的配料,卻將這平淡無奇的草魚做出了令人驚豔的口感,炸到焦脆的魚塊趁熱泡入醬汁中,吸滿了汁水的爆魚,皮是脆的,肉是鮮的。淡淡的鹹香,微微的酸甜,真是好吃的停不了口。

十一月鰱魚吃只頭

吳諺有云:「青魚尾巴鰱魚頭」,蘇州人獨寵花鰱,花鰱的頭特大,故有「胖頭魚」之稱,因而這種魚就講究吃魚頭。

魚頭洗淨晾乾後要煎透,煎魚火候最難把握,但有一秘訣可記,「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常翻動,切記。魚頭紅燒、白煮均可,一般用粉皮、豆腐襯底。

蘇州人吃花鰱還有個相關的遊戲,叫做擲「魚仙人」。葉正亭《吃在蘇州》說:「魚仙人」是一塊位於腮處的魚頭骨,如梭鰾狀,有尖尖頭,側看似三角,卻可以站立起來。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吃魚頭時,先把這「魚仙人」挖出,不能用嘴吮,然後先要餵它一番,即用筷子夾著,到各菜碗中「搭搭味道」,然後閉目、許願,便可擲拋,夾著「魚仙人」的筷子在空中轉幾個圈,輕輕往桌上一擲,看「魚仙人」是否站起來。「魚仙人」一旦站立,實施者如同中大彩,頓時滿臉放紅光。默默許下的願將會實現,能不激動?也引得全桌人一陣陣喝彩。


十二月青魚要吃尾

青魚是一年中十二月份湖鮮時令佳品,過年時節家家必備一條青魚,喻為年年有餘。青魚在蘇州話中叫做「棲魚」,諧音與「聚」相近,意為「團聚」意思,因此深受百姓歡迎。《洞庭東山物產考》記載,青魚性猛,色青白頭,脊微烏,大鱗圓身,喜食螺螄,故名螺螄青,冬肥夏瘦。青魚又能做成各類菜餚,街巷家庭中以紅燒為主,有的割殺後洗淨用鹽醃製後風乾來年食用,有的製成類似魚鮓、糟魚等食用,風味獨特。

用青魚做成的時令名菜很多,《隨息居飲食譜》提到「青魚內臟,除了苦膽,不可食用,其他都入烹」。魚腸剪開洗淨,做成菜叫「卷菜」;魚肝做成菜稱為「禿肺」,其味肥、鮮、香、糯,美味可口。這些都是老蘇州吃客的至愛。著名蘇幫菜式「青魚甩水」,用兩條青魚尾巴,洗淨,肉厚的地方橫剖開,再切兩刀,尾巴不要斬斷,使尾巴呈扇形展開。油鍋熱後,放入生薑片略煎,魚尾放下去兩面煎黃,入料酒、老抽醬油,加小半碗水蓋上鍋蓋,燒得透一點,再加白糖。注意要讓尾巴部分入湯,因為那是青魚甩水最精彩的部分,高貴的魚翅味道也不過如此。收汁時,用鍋鏟把醬汁不斷潑到魚尾上面,起鍋前放蔥段。成菜呈醬紅色,魚肉肥嫩,魚尾肥腴,鹹中帶甜。

青魚汆糟更是冬日裡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這道菜的關鍵,並不在於汆,而在於後面這個「糟」字。一般人家的做法,先將青魚暴醃一天,再將香糟用黃酒調和,抹於魚爿兩面,放置一晝夜,待糟的恰到好處時,再取下燒成一眼能望到碗底的鮮美清湯,一般人家還會放入火腿片、冬筍片、香菇、青菜心。這是一道蘇州冬令特色菜,喝一口湯,嘗一口魚肉,嚼之齒頰留芳,糟香醉人,味道極為鮮美。

除了「汆糟」,還有一道「煎糟」,這道菜上來,比較看得見蘇幫菜的豐足感——大塊的糟青魚段,因為糟過,肉色泛紅,正選用肚襠那塊,用熱油煎之,下蔥薑糖酒,外加醬油。一盤幹煎糟魚端上桌上,魚皮金黃,看著實實在在,但一口下去,外脆而內嫩,魚肉透著濃濃的酒糟香,就是一種「金玉其外,內秀其中」的品質。糟過的魚肉不那麼鬆懈,有點緊緻,放在飯上,和米粒的口感相輔相成。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相關焦點

  • 江南人吃魚的辰光
    老時光裡,江南人都會有一張「吃魚時間表」:正月菜花鱸、二月刀魚、三月鱖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
  • 江浙人的吃魚時間表,什麼季節吃什麼魚,安排的明明白白!
    說到吃魚,江浙一帶的很是講究!作為魚米之鄉,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老時光裡,人們心中都有一份「吃魚時間表」,到什麼時間就吃什麼魚,萬萬錯不得。正月塘鱧肉頭細春天裡,塘鱧魚最是肥美,這時田野菜花盛開,一片金黃,蘇州人稱其為「菜花塘鱧魚」。
  • 江鮮無限好 吃魚也有時間表
    圖註:江蘇揚中「滙豐河豚館」廚師蔣開合所做的河豚刺身,如層層花瓣在瓷盤中綻放江南玉蘭開花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吃江鮮最好的時候
  • 江南時鮮記——只屬於蘇州人的吃魚時間表
    風浪中討生活的蘇州人,對吃魚,自然也有一套講究。不時不食,老吃客的手札上,一年四季,十二月該吃什麼魚,都羅列得清清楚楚。蘇州人就這樣篤悠悠、慢吞吞地數著日子,每個月都有新的盼頭和期待。01. 正月塘鱧肉頭細按照十二月魚諺上來講,正月是吃塘鱧魚的好時節。現實生活中,蘇州人更偏向於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也就是公曆三月吃塘鱧魚。塘鱧魚雖然不大,難以登上大雅之堂。但春天的塘鱧魚卻是極為鮮美。
  • 吃海鮮也有時間表?什麼季節吃什麼海鮮?
    老時光裡,江南人都會有一張「吃魚時間表」:正月菜花鱸、二月刀魚、三月鱖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六月鯿魚、七月鰻魚、八月䰾魚、九月鯽魚、十月草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江南玉蘭開花的時候,也是一年中吃江鮮最好的時候。
  • 吃過這條魚的人都不簡單,乾隆曾為其賜名:江南第一魚!
    乾隆帝一生六下江南,卻鍾愛一條魚,每每品嘗都對它讚不絕口,還御賜它為"江南第一魚"。這條魚就是:松江鱸魚!松江鱸,鈾形目,杜父魚科,松江鱸屬。四鰓鱸以松江秀野橋之鱸魚最為有名,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松江鱸魚的記載。
  • 吃魚宴 唱魚歌 江南水鄉裡體驗魚文化
    在近日舉行的湖州·南潯第十二屆魚文化節現場,當地村民穿魚紋彩衣、寫魚字、唱魚歌、品魚宴呈現著 「魚桑萬代、蠶花萬倍」的豐收場景。  對當地村民而言,魚文化節是歡慶豐收,慰勞家人的喜慶節日,也是對「魚神」的一次祭祀活動,希望來年能夠風調雨順漁業豐收。如今,這一節日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荻港村,感受江南魚桑文化。
  • 走進小江南風味餐廳,吃江南特色菜,不去江南,也能感受的江南風情!
    ,聽名字就知道是江南的本幫菜,難免想起江南的徽派建築、油紙傘。走進位於弘明印象園(老印刷廠)內的小江南也的確滿足的了對江南的印象。淡雅清新的水墨陶瓷餐具,總會遭人喜歡,如同香水般散發著迷人的香味.餐具美麗,用餐也會有個好心情。
  • 荔枝說:魚米之鄉的吃魚指南,你吃對了嗎?
    《詩經》裡的《陳風·衡門》一篇說:「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就連範仲淹也是魚味的真愛粉,「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寥寥十字惹得人浮想聯翩。   河豚與鰣魚、刀魚一起並稱為「長江三鮮」,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一年中長江三鮮最肥美的季節。而江蘇作為魚米之鄉,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
  • 一年級古詩:《江南》魚戲蓮葉間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其大意:江南正到了適合採蓮的季節了,水面上的蓮葉層層疊疊,多麼茂密青翠啊,魚兒在蓮葉間遊來遊去。魚一會兒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這首《江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通過描寫蓮葉下魚兒遊來遊去,表達了採蓮人採蓮時歡樂的心情,蓮葉下魚兒的歡快以及荷塘裡船上採蓮的俊男悄女相互嬉戲交相呼應,一股生動活潑,歡快甜蜜,青春與活力的場景呈現在眼前。
  • 常見海鮮蒸煮時間表、哪些部分不能吃?
    7、海魚:蒸魚最好用旺火適合清蒸的魚有,牙片魚、黑頭魚等。清蒸前需在魚身上改刀,可放一些花椒和鹽調味。蒸魚需要火旺一些,用旺火蒸,開鍋後繼續蒸五六分鐘,肉質最鮮嫩。附:蒸煮海鮮開鍋後還需多長時間(時間表)序號海鮮名稱開鍋後還需時間(分鐘)1海螺兩分半鐘2小海螺一分半鐘3海蠣子3分鐘,個大延長半分鐘4扇貝3分鐘,個大延長半分鐘5蜆子3至5分鐘6蝦爬子7至8分鐘7螃蟹10分鐘8八鮹頭12至14分鐘,爪5至6分鐘1、螃蟹:蟹腮、蟹腸、蟹胃和蟹心都不能吃!
  • [初三] 吃魚三問:吃什麼?為啥吃?怎麼吃?
    ,多吃魚「多子多福」,「人丁興旺」;3 魚與「餘」同音,「吉慶有餘」,「富貴有餘」。除夕吃魚,年年有餘最為經典的傳承,就是每年的除夕,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必然有魚,但這一餐,沿襲千年的習慣是不吃或不吃完,人們只為圖個「年年有餘」,這是採用了「餘」和「魚」的諧音。甚至在魚的選擇上也特別青睞代表昌盛的鯧魚、或者魚體帶紅的紅目鰱、赤鯮、馬頭魚等。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
  • 日本人覺得中國人不會吃魚,吃貨甩出6種魚的做法,日本廚師服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喜歡吃魚,各種各樣的魚只要一撈上岸就立馬大卸八塊,切成薄片沾上將有芥末就上桌,但是中國的吃貨就不一樣了什麼樣的魚,要怎麼做,他們研究的非常透徹,日本人覺得中國人不會吃魚,吃貨甩出6種魚的做法,日本廚師服了對於日本人來說生魚片是最好吃的做法
  • 一站式吃遍贛菜、川菜、湘菜~僅139元享【醉江南】4人餐,醉江南香辣蟹鍋+秘制花甲+贛南小炒魚...贛州人都衝這家餐廳來~
    門市價458元的『醉江南4人餐』現在僅需   139元!  【套餐內容】1.醉江南香辣蟹鍋 128元2.優質龍骨慢火熬製的養生湯,營養豐富,鮮嫩的龍骨熬出了滿滿一鍋鮮湯,湯汁濃鬱鮮美,這一鍋簡直就是精華,讓人越吃越想吃,超好吃的~
  • 魚的功效與作用 哪些人不宜吃魚
    哪些人不宜吃魚呢?雖然,魚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大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魚哦。在日常生活中吃魚要多講究一些才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魚的功效與作用以及不宜吃魚的人群吧。魚的功效與作用吃魚抗憂鬱。
  • 江南小鎮:長江裡的魚才可以算的上是開年第一鮮!做法有講究
    春天的江南,一切都是新鮮的!在江南有很多的特產,在春天來這裡旅遊一定要嘗遍這裡的所有美食!要說這裡春天最新鮮的應該就是長江裡的魚了,長江白魚又鮮又嫩,不用多麼複雜的工序只需要將魚簡單的處理然後蒸一下就可以食用了。長江裡的魚大部分都是白色的,長江白魚和刀魚一樣,魚肉都非常的細膩,就算是冷掉以後也不會有任何的腥味。
  • 江南可採蓮,江南可賞荷,芙蓉盛開時,動了賞花人
    去過幾次無錫管社山莊拍荷花,感覺荷花還是很吸引人的,荷花開的時節,全家老少,綠男紅女,呼朋引類紛至沓來,大有勝過賞牡丹的氣勢。牡丹是「花開國色動京城」,荷花則香豔嫵媚,一時想不出怎樣形容,總之,特別是在江南,大有勝過牡丹的樣子。
  • 江南可採蓮,江南的荷花,堪比國花牡丹,動了無數賞花人
    去過幾次無錫管社山莊拍荷花,感覺荷花還是很吸引人的,荷花開的時節,全家老少,綠男紅女,呼朋引類紛至沓來,大有勝過賞牡丹的氣勢。牡丹是「花開國色動京城」,荷花則香豔嫵媚,一時想不出怎樣形容,總之,特別是在江南,大有勝過牡丹的樣子。
  • 【江南文摘】純正江南年
    【年夜飯】江南人過年討口彩,過年的吃食尤為重要。以前江南人家的媳婦,年節前要預先做好新年米飯,盛放在竹籮中,上面放紅橘、烏菱、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飯」。傳統的大年三十年夜飯,要備齊「四大件」,即「全雞、全鴨、蹄膀和魚」,意味著團團圓圓、年年有餘。新年吃爆魚(煎炸而成的魚),也是典型,預祝家運旺如「烈火烹油」。按老傳統,還必有炒青菜,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為黃豆芽形似「如意」;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魚(餘)」。
  • 我吃過的幾條最好吃的魚兒.江南春韭塘鱧魚.揚州芙蓉瓜魚.泰安油炸赤鱗魚,雲南傣汁兒抗浪魚
    剔除的魚骨,也沒浪費,侯師傅濃濃的熬了一鍋湯,用來下了一碗麵,面爽滑,而湯鮮濃香醇,讓這塘鱧魚畫上了一個味道上最好的休止符。 塘鱧魚蘇州人吃的更妙。春天,油菜花開,正是塘鱧魚肥美之時,蘇州人認為此時的塘鱧魚最鮮美,所以叫做菜花塘鱧魚的。 汪曾祺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寫得好:蘇州人特重塘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