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巖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好喝?

2020-12-1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很多年前看宋詞,在琳琅的詞牌裡,最喜歡《少年遊》。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少年足風流。」

陽春月,恰當時少年。

嘴間與眉梢,遮掩不住年輕意氣。

像是李杜詩篇裡,李白的一生仿佛都是少年,詩酒一生。

江湖、朝堂俱踏足,但任性起來的時候,還可以邀月對飲,把酒言歡。

人生得意須盡歡,銳氣十足。

相對而言,杜工部雖然更年輕,但詩文裡卻太沉鬱,滿心滄桑。

雖有赤誠的憂國憂民心,但少年氣終究是不足。

話說回來,近一段時間,都在喝新茶居多。

前些天有朋友過來喝茶,席間他提了一個問題:

「喝茶,到底哪一泡最好喝?

看過你的喝茶品鑑後,發覺每一泡都好像不一樣?」

那是當然。

不同的衝泡次數,好茶的風味韻致會不斷變化。

一段佳音,曲終曲散,聆聽到的音韻美不同。

一泡好茶,從頭到尾,直等到茶味被泡淡,滋味層次都特別美妙。

細品下,喝茶的過程是一段漸入佳境的享受。

若按個人的喝茶口味,一泡茶最精華所在,在於它銳氣最足,少年氣最強的時候。

及時品嘗,才能喝到特別好的滋味!

《2》

關於每一泡茶的口感,茶圈流傳這樣的一段話。

「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但這樣的說法,與事實有出入。

「一道水」指茶葉剛衝泡的時候,味道不好出來。

言外之意,是第一道茶湯的滋味感覺平淡無奇,沒有太大的飲用價值。

所以,很多人在喝茶時會略過頭道茶湯。

而是將其以「洗茶」的名義,倒掉不喝。

但這對高品質的好茶而言,太浪費。

特別是高山白茶、名優綠茶等,第一道茶湯內包含著不少的養分、風味物質,平白倒掉不喝實在可惜。

至於六大茶類裡,是不是所有的茶都適用「三衝四衝是精華」的說法,有待商榷。

因為不同形態,不同泡茶水溫,不同喝茶情況下。

一泡茶葉的舒展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

對壓制過的黑茶磚,沱茶,或者是形態捲曲如螺的綠茶(碧螺春等),在衝泡時茶味緩緩釋放。

若是用快出水的泡法,那經過前幾次的泡茶後,茶葉還沒達到徹底舒展的狀態。

故而,茶味的釋放還未達到頂峰。

泡出來的茶湯滋味,當然算不上最好喝,最精華的時候。

正常品質的茶葉,內在的茶味物質釋放是有規律的。

最開始泡茶時,伴隨著幹茶的舒展,茶味釋放緩緩上升,漸入佳境。

在中間階段,一泡茶會呈現出最精彩,最芳華的一面。

而再接著往下繼續泡,等泡到後面,茶味被自然消耗掉不少後,滋味感逐漸下降。

越泡到最後,茶味越淡,水味越重。

等一泡茶的滋味徹底被泡淡,到了曲終人散,就該要換一泡茶了。

整體來看,從第一泡喝到最後一泡。茶味的釋放呈現拋物線狀那樣,先是自然上升,再緩緩下降。

好茶的風味釋放歷程,起伏波動不大,整體較為平緩。

而如果是內質積累有限的劣質茶,會表現出不耐泡的特徵。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往往是還沒泡幾次,味道就徹底淡了下來。

《3》

六大茶類裡,哪一泡茶最好喝?

答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品質好的茶,從頭喝到尾,都有不錯的滋味。

手心與手背都是肉,難以選擇。

並且在不同的泡茶方法下,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的滋味呈現又不太一樣。

所以,還得看具體的情況而定。

玻璃杯泡的綠茶,第一泡最好喝。

不發酵的綠茶,以玻璃杯泡法常見。

代表的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經過殺青的綠茶,風味特徵以綠葉綠湯為典型。

除了太平猴魁之類的特殊情況外,絕大部分的綠茶芽葉較為細嫩。

故而,在泡茶時,內在的風味物質呈現速度快。

玻璃杯泡綠茶,注水量200ml,搭配3克幹茶。

注入90-95℃左右,剛燒沸不久的熱水。

對大部分經過炒青的綠茶而言,不存在因為芽葉細嫩就怕沸水燙的說法。

所以,泡茶的水溫可以選擇高一些,更能激發出好茶的深層次香氣與滋味。

泡茶時,推薦用中投法(先注入三分之一的水量,後放入茶葉,添滿水),或者是用下投法(先投茶,後注水)。

稍微靜置一會,瑩潤清澈的茶湯顏色就能釋放。

等到淺綠色,淡黃綠色的湯色泡出,湯水溫度下降到適宜狀態時就可以飲用。

往往用玻璃杯泡出來的綠茶,第一泡的香氣、滋味是最佳的。

等到後續再加水,繼續泡茶時。

使用玻璃杯泡過2-4回後,一泡綠茶的滋味就會變淡了。

故而,第一泡茶要更要細品,才不錯過一泡好茶的最美芳華!

蓋碗泡紅茶,看具體品質。

普通品質的紅茶,第一/二泡的口感,相對更好。

內質豐富的好茶,耐泡程度優異,三泡/四泡更好喝。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

按基礎分類區分,可分為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

福建省內的桐木關,是世界紅茶發源地。

最早的正山小種,就誕生於此。

然而在泡茶時,不論是桐木關的正山小種、金駿眉、大/小赤甘,或者是閩紅三大代表性的功夫紅茶(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它們在衝泡時,標準容量的100-110ml蓋碗,投茶量5克。

沸水衝泡,快速出湯,浸泡時間不宜太長。

按正常的泡茶方式,正常品質的紅茶,三泡四泡是最好喝的階段。

如果是長時間悶泡坐杯,那麼容易導致前一兩衝泡出來的滋味感強,味道濃重苦澀,後面再繼續泡出來的滋味,下降速度偏快。

泡茶方法沒選對,會徹底打亂一泡好茶的風味釋放節奏!

蓋碗泡烏龍茶,正常品質「七泡仍有餘香」。

六大茶類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

典型代表是大紅袍、武夷肉桂、鐵觀音、鳳凰單叢、東方美人茶等。

以武夷巖茶為例,它的衝泡建議往往如下。

標準容量的蓋碗,投幹茶8克,沸水衝泡,快速出湯。

經過揉捻與焙火的巖茶,幹茶外觀往往是黧黑色、深板慄色的條索狀。

工藝正常,焙火到位的巖茶。幹茶條索緊結,外觀勻稱,會有舒服的焦糖香。

按快出水的方法,蓋碗內的巖茶條索大多要等到三泡之後才完全舒展。(若是無論怎麼泡,條索都硬挺無彈性,那實則是焙死了,沒有活性。)

每每出湯,高揚馥鬱的茶香便能瀰漫出來。

一泡優質的巖茶,要有香,有水,有韻。

茶香要落水,茶湯要喝起來有「嚼勁」,具有典型的巖骨花香風韻。

從綜合的風味評價看,3-5泡的時候,往往是一泡巖茶最好喝的時候。

如果是山場正,焙火透的巖茶。

那可以實現多泡之後,七、八泡之後仍有餘香。

蓋碗泡白茶,一/二泡鮮香,三/四泡湯感飽滿。

六大茶類裡,白茶屬於輕微發酵茶。

白茶的加工方式,相對簡樸。

基礎的制茶要求,只有萎凋和乾燥,不揉捻,不殺青。

因此,白茶的天然養分風味,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細嫩芽頭與葉背上的茶毫,數量留存豐富。

按照不同的採摘標準,白茶可以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等。

以白毫銀針的泡法為例,標準蓋碗衝泡時,投茶量5克。

沸水衝泡,快速出湯。

前一兩衝泡茶時,白毫大量的匯入到茶湯內。

打一束光照進茶湯內,晶瑩透亮的湯水內漂浮著不少的白毫。

如同水晶球裡漫天飛舞的雪花那般,如夢似幻。

纖細的白毫,是重要的茶氨酸載體,可以提供清甜、鮮爽的風味。

所以,白毫數量含量豐富的茶湯,喝起來自然會毫香充足、更爽口鮮香。

而等到後幾衝,再繼續注入沸水衝泡時,深層次的內在物質更進一步釋放。

故而,茶湯的醇厚度、飽滿度、稠滑度漸漸提升。

泡到三、四泡時,是一泡茶湯感飽滿度極好的時候,細啜入口,膠質感豐沛。

但如果是對品質好,高山茶園出品的白毫銀針,芽頭粗壯,白毫密實。

所以泡茶時,會更加耐泡。

伴隨茶味的緩緩釋放,芽頭逐漸被浸潤,到五六衝之後,才達到茶味的最佳巔峰期,也不足為奇。

黑茶的哪一泡茶最好,看茶葉舒展情況。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

泡茶的時候,經過渥堆的黑茶,建議第一道茶洗茶後再喝。

黑茶的代表,分很多種。

安化黑茶、湖北青磚、廣西六堡茶等。

六大茶類裡,黑茶常以各種形態的茶餅、茶磚、沱茶等緊壓形態示人。

撬出適量的茶葉後,洗茶一遍。

經過潤洗後,後期的茶味更好釋放。

泡茶時,如果是正常品質,壓制狀態鬆緊適中的前提下,伴隨著茶葉的舒展,三泡四泡是一泡茶最好的時候。

這時嘗到的茶湯,滋味感飽滿,味道香醇。

閒暇時多喝茶,因為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變化,都有不同。

所以在喝茶的過程中,才能嘗到更多的樂趣!

《4》

羅素曾說過,參差百態,乃是幸福本源。

唯有不同,才能變化出無限的精彩。

生活裡,總有些時光要用來等待。

坐下來,認真的喝一喝好茶。

茶味之美,並非是一眼就能看盡的。

而是伴隨著不同的衝泡次數,依次有序漸進。

坐飲一杯茶,靜守平常心。

一泡茶究竟什麼時候最好喝?只有自己的味蕾知道!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普洱茶,不同茶類,哪一泡茶好喝?
    一杯清茶話養生 一杯清茶話說古今,各種茶系介紹,健康養生介紹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午後,正在刷著茶友們的留言,突然收到了一條新消息,「泡茶要用什麼水溫才好喝?」「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2》綠茶,白茶太嫩了,只能用85℃溫水衝泡?不對。
  • 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巖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
    有人說:「六大茶類裡,紅茶黑茶味道濃,白茶綠茶味道清淡?」但按個人的觀點看,這樣的說法並不認同!《2》喝茶,濃與淡與茶葉種類無關。不論是黑茶紅茶,或者是綠茶白茶。在不恰當的泡茶方式下,泡出來的茶湯味道都會偏濃!不存在白茶綠茶味道淡的說法。如果一味的認定,茶湯的味道濃淡和茶葉的種類直接相關。那根本是不懂茶的表現。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反觀其他茶類,要像熟普和黑茶這樣特殊保存的,少。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武夷巖茶保存的主旋律。換言之,若是它們在存茶過程中,有異味生成,是保存不當,品質也受到損害,屬於問題產品,這類茶,也沒有繼續喝茶的必要。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綠茶,你都懂衝泡嗎?
    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哪個茶類的重心,不是春茶?春茶,備受關注。列位看官,想來也是摩拳擦掌,就等到春茶上市之後,準備放手購買。您能錯過秋茶,但絕對不願意錯過春茶。如果您使用蓋碗衝泡,那衝泡綠茶的時候,可以用100℃水溫,但非常重要的是:用沸水泡綠茶,要配合快出水,出水速度,不能太慢,否則茶湯容易苦澀。像是白茶、紅茶、黃茶、黑茶、烏龍茶,它們的春茶,都可以用沸水泡它。茶要泡的好喝,水溫和出水手法之間,要配合得當。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怎麼泡好喝?請掌握正確投茶量
    泡茶事先不稱重,隨手抓茶泡茶,壓根就是很不專業的做法。準確的泡好茶,完整的感受一泡好茶的最佳風採。那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掌握好合適的投茶量,特別關鍵。六大茶類裡,除了紅茶裡的紅碎茶外,少有看到專門碎茶的情況。正常品質的茶葉,對外觀上的整碎程度有要求。幹度極低的茶,適當出現梗葉分離,葉片斷裂的現象是正常的。但不能過分的碎,甚至出現碎裂成粉末狀的現象。這說明茶葉品質不高。
  • 看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怎麼說?
    當我們喝遍六大茶類,體會過頂級茶後,不難發現它們的共性。好茶之所以能成為好茶,本質在於它的品質好。追本溯源,品質好的茶葉,又離不開兩大因素——產區、工藝。這兩大元素,成就一款好茶。我國幅員遼闊,產茶的省份不勝枚舉,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孕育精英的茶的產地,又有何共性?六大茶類,加工工藝千差萬別,又是什麼,直接影響了茶的品質?且讓產區、工藝,替六大茶類發聲,一同解密好茶的必備元素!
  • 紅茶巖茶普洱茶重口味,白茶綠茶小清新?老茶客:別以偏概全了
    簡而言之就是六大茶類裡,紅茶巖茶口味重,白茶綠茶口味輕。經無數茶客點評後,觀點日益相近。紛紛以「輕重」二字囊括原本參差百態的茶滋味。喝茶越來越多,疑惑也日愈增多。喝習慣綠茶的人,轉身過去喝紅茶時,疑慮重重。「會不會太重口味?」「紅茶是不是不鮮?」而喝了兩三年熟普後,偶有幾回喝白茶。「白茶也就那樣嘛,太清淡。」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捧一杯春茶,依在窗前慢慢品味。恍然間,直感覺漫山遍野的春色,都匯入了杯中。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020年度的春茶,綠茶、白茶、黃茶、紅茶、普洱茶、烏龍茶正在緩緩回歸。下文的內容裡,將會有詳細介紹。《2》綠茶的衝泡六大茶類裡,綠茶屬於不發酵茶。
  • 白茶、綠茶、紅茶、武夷巖茶、普洱茶,頭道茶到底該不該喝?
    中華茶類何其多,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頭道茶該不該喝,得視情況而定。《2》頭道茶拿來洗茶,有必要嗎?在開始泡茶時,注入滾水後,快出倒出茶湯,將得出來的頭道茶湯倒棄,被視為洗茶之用。《3》茶分六大類,哪些茶的頭道茶不適合喝?我國悠久的茶文化之下,孕育出了不少茶類品種。根據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大致上劃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
  • 一篇文章囊括綠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茶具,這下全齊了!
    小陳茶事家的茶友,涵蓋天南地北,地域遼闊,除了喝白茶,還有喜歡烏龍茶、黑茶、普洱茶、綠茶的朋友。這些朋友問,能否發一篇關於各類茶的衝泡茶具,查看起來,比較方便。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輕鬆了解各種茶的衝泡茶具。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告訴大家,不同茶類衝泡,該使用什麼茶具。中國茶,遠不止白茶一種。
  • 不論普洱茶、白茶、巖茶、紅茶,符合這三種特質,才算得上好茶
    一斤兩三萬的普洱茶和一斤兩三百的紅茶,還真的沒有對比性。普洱茶,它的茶多酚含量高,茶氣兇猛,即便是溫柔如易武和冰島,在喝慣紅茶的朋友眼裡,也是滋味濃烈的,苦澀的。茶友當然會覺得一斤兩三萬的普洱茶,還比不過三兩百的紅茶,來的溫和,好喝。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有的人,喜歡白茶的那股鮮爽滋味。有的人,喜歡紅茶清甜的湯水。…………六大茶類中,白茶、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華。它們每一類茶,都是某茶友心中的白月光。《2》看湯色六大茶類中,每款茶的湯色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這邊就要給列位看官,搬來國標了。按照最新白茶國標來看,白茶中每類茶的湯色都有著不一樣的標準。
  • 六大茶類 - 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
    學習茶道,識茶是基本功,中國的六大茶類或綠或紅或黃或青或黑或白,茶產品更是數以千計,因不同茶類,在色澤、口感風味呈現鮮明的特點,如綠茶是清湯綠葉,紅茶則紅湯紅葉,人們常常認為綠茶樹上長著綠茶,紅茶書上長著紅茶,事實上,不同的茶類製作的原料皆以綠色為主,是因為不同的加工工藝使得茶葉的內涵成分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2》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泡?回到泡茶的出發點,無非只有一個,泡出更好的茶味。用沸水泡茶,品質堪憂的老白茶,負面表現壓根無處可藏。往白了說,沸水泡茶可以「揚長揭短」。既發揚好茶的優勢,又揭開劣質茶的真面目。泡好一杯白茶,自然離不開沸水衝泡!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還是說,用綠茶樹做出來才是綠茶,紅茶樹做出來就是紅茶? 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 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 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巖茶,哪些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一類,不管自己買的是紅茶、綠茶、黑茶還是普洱茶、武夷巖茶,通通往冰箱裡一扔,萬事大吉。仿佛像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裡,可永葆青春,鎖住新鮮,鎖住營養。然,茶不是青菜,也不是水果,放在冰箱裡,反倒增加了吸收水分和異味的風險。且低溫的環境,未必就是最適合茶葉的。
  • 春白茶即將開採,白茶綠茶巖茶紅茶普洱茶春茶採摘上市時間一覽!
    綠茶上市、白茶採摘、武夷巖茶蓄勢待發……一派春意盎然。看著朋友圈哪些綠油油的茶山圖片,心情大好。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等等,村姑陳,先別急著吟詩,你還沒告訴我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烏龍茶是什麼時候採摘、上市呢,我都快等著急了!行!下文就告訴你。備註:下文提到的採摘、上市時間均為預估,具體時間要根據當地天氣情況而定。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而在小陳茶事裡,列位看官們放心聊茶事即可。在喝茶中,也暗藏機遇的玄機。一款巖茶,買來時茶香張揚,湯水清潤,回甘生津,「香清甘活」等巖骨花香的特徵樣樣具備,十足十的好茶,喝過後沒有不拍手稱讚的。但放了一年半載,這茶的味道卻悄然變了樣。歲月是把殺豬刀。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一篇講清六大茶類分類,喝個明白
    綠茶紅茶是按不同顏色分嗎?還是說,用綠茶樹做出來才是綠茶,紅茶樹做出來就是紅茶?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六大茶類的區分,加工工藝是因,氧化發酵程度是果。了解了因果來由,才是區分六大茶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