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茶葉對身體健康有著諸多好處,估計大家都不會懷疑。但若有人說茶葉對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估計不少朋友都會有言過其實之感。
其實,茶有助於經濟發展還真不是瞎說。
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早期喜愛喝茶的國家。首先當然是作為茶葉故鄉的中國了。說起中國茶的歷史實力,與同時期的歐洲美洲相比,可謂是鼎盛。中國的茶文化是從魏晉時期開始萌芽的。那時,除了戰亂時期,中國人口一直呈猛增狀態。在工業不興的時代,人力就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人口的增長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而茶文化的發展,也與人口增長有著密切關聯。
在日本,社會發展同樣得益於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上曾有過1817年、1831年和1850年三次大規模流行的霍亂,日本可以躲過這三次流行病的侵襲,大部分學者都認為與日本全民飲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和日本由於素有飲茶的習慣,時間跨度又長,茶飲對民生經濟的影響並不那麼直觀,但對歐洲卻相當關鍵。
在說到茶對英國的影響之前,我們先說說中世紀的歐洲吧。中世紀的歐洲,除了文藝復興的高光時刻,大部分時期都是混亂而黑暗的。除了對女巫的迫害,估計人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中世紀肆虐的疫病了。據傳,光是1347年到1353年的一場大鼠疫,就奪走了歐洲2500萬人口的生命。人口的損失,對當時歐洲經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傳染病在歐洲的最後一次大肆傳播是在1663年-1668年。1610年,荷蘭人從澳門將茶葉帶入歐洲,當大型疫病在歐洲開始逐漸消停的時候,恰恰是茶葉開始在歐洲悄然流行的時候。很明顯,飲茶與流行病的控制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繫。
正如英國經濟學家麥迪森曾經說的那樣,是茶和酒替代了歐洲那些被疾病汙染的水源,歐洲才得以擺脫流行病的侵擾,人口的死亡率才開始降低。對歐洲人來說,用燒開的熱水來衝泡茶葉飲用,是一種人類文明的進步。
雖然茶跟酒都可以改善飲水衛生,最後備受推崇的卻是茶。因為茶不像酒,需要耗費大量糧食來釀造,同時還有著物美價廉、運送方便、儲存方便,喝起來也方便等多重優勢。
真正從茶葉中獲得巨大動力的,莫過於那對茶文化最為執著的英國人了。至於茶葉是如何讓英國人走上海上霸主之路的,我們下回再細細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