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2021-01-20 樣子收藏

粉青釉色首創於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創燒之初就風行一時,風靡了1000多年,成為龍泉青釉瓷器的代表而經久不衰。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洗口呈圓形板沿,腹較深,坦底。內外施青釉,光素無紋。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創燒出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

粉青釉工藝

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並含有少量的錳、鈦,在生胎上掛石灰鹼釉經過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碗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碗口徑16cm高7cm底徑4.8cm。圓口,口以下漸收,尖底,深腹,圈足。細密的蓮瓣,如水般淡雅柔和的綠釉。這類廣口小圈足的蓮瓣碗是南宋龍泉窯的常見造型。

粉青釉釉色之美

粉青釉青釉瓷器的一種,南宋時的龍泉青瓷特別講究釉的色調,注重釉色之美。南宋粉青釉呈粉潤的青綠色,青中泛藍,藍中含青,如半透明的青玉,因而備受瓷器收藏者喜愛。

粉青釉瓷器特點

1.南宋時的龍泉青瓷追求釉色極致,所以出現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粉青釉瓷器,這是對美的追求探索才會創燒出極致的釉色瓷器。南宋粉青釉瓷器釉色瑩潤古樸,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猶如和田青玉。2. 南宋龍泉粉青釉瓷器一般胎體都比較厚重。3.南宋龍泉粉青釉瓷器胎色灰白。4.南宋龍泉粉青釉瓷器一般都有硃砂底,因為龍泉窯瓷器含鐵量高,瓷胚中的鐵元素緩慢的逸出,在露胎的地方就會形成火石紅。

龍泉窯粉青釉五管瓶 高20.5釐米、口徑7.5釐米、底徑9.3釐米。淺盤口,高頸,頸至肩部置數周凸弦紋,肩部聳起五個筒形短管,長腹微鼓,脛漸收,圈足。胎質堅硬滿施粉青釉。器口呈褐色,底露灰色胎。

5.南宋龍泉粉青釉瓷器施釉都普遍比較厚,當然也有薄釉,所以形成了開片大小不一的現象。

粉青釉開片大小鑑別

粉青釉為什麼有的開大片,有的開小片怎麼區別?粉青釉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一般粉青釉釉層厚的瓷器就開大塊,帶有冰裂紋;粉青釉釉較薄的瓷器開小片。

相關焦點

  • 美瓷鑑賞—大清雍正年制包金龍紋粉青釉瓷器
    粉青釉;瓷器釉色名。略帶乳濁性的一種青釉。龍泉窯首創,宋官窯和以後的景德鎮窯均有成功作品。粉青釉,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屬石灰鹼釉的一種,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還有少量的錳和鈦。
  • 「奪得千峰翠色來」——三峽博物館藏早期青釉瓷器賞析
    圖2 西周原始青瓷豆西周晚期的原始瓷器釉色多呈青褐色,有的甚至為青黑色。圖10 東漢青釉四系瓷罐 青釉是瓷器上出現最早、使用時間最長、變化最為豐富的釉色。生長在太湖地區的古越族素有崇玉之俗,良渚文化衰落後,玉石文化也逐漸衰落,但是本地居民卻保持了對青色的執著追求。
  • [它上的什麼釉]陶瓷的釉色分類介紹
    ,創燒於南宋時期。其釉色濃翠瑩潤,恰似青梅色澤,故名梅子青。燒制梅子青釉對瓷胎的白度要求較高。釉料採用在高溫下不易流動的石灰鹼釉,以便於數次施釉以增加釉層的厚度。在1250℃-1280℃之問的高溫和較強的還原氣氛下燒造,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光澤強、略透明,釉質瑩潤如同美玉一般。
  • 中國美色在瓷器,這些瓷器顏色,你知道都是怎麼來的嗎?
    陶瓷之美在於造型、在於釉色、在於紋飾。陶瓷釉色之美在於質地、細節、在於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神韻。 商代,中國最早的顏色釉——青釉誕生。北齊,白釉初成,給世間留下一抹純淨的色彩。史上最風雅的宋代,全民鬥茶玩盞,意外捧出了一個頂級國寶:黑釉建盞。
  • 定窯瓷器中蓮瓣紋為什麼會出現在南宋青白瓷中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鎮窯創燒格的瓷器,出口東南亞對南洋地區影響深遠。隨著南宋政權南遷,至南宋時形成了以景德鎮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鎮外,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廣西等地都有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景德鎮窯的青白瓷原以光素者居多,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這種色調符合文人士大夫高潔淡雅,符合宋代人的審美。白胎,青白釉,積釉處呈青綠色。
  • 六件瓷器帶你領略古代鬥彩與一道釉之美
    「一道釉」即是「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如我們常見的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一道釉與鬥彩相比少了彩繪,因而對瓷器的整體美感高度要求更嚴格。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天然去雕飾」這一美學的經典詮釋。
  • 汝瓷——「五大名瓷」之首,堪稱絕世之美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形成過「汝河兩岸百裡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地位。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
  • 再談香港蘇富比仇焱之舊藏南宋官窯葵瓣洗
    在製作工藝上宋朝的工匠們在兼顧瓷器實用性基礎上都努力把瓷器的胎壁做的很薄,這在宋朝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說明薄胎瓷器在宋代符合宋人的審美價值觀,所以有經驗的瓷器行家只要觀察某件古代瓷器的器型就已經大體知道這件瓷器是屬於哪個年代的作品了。
  • 龍泉青瓷 | 收藏價值百萬的南宋龍泉青釉三足爐究竟是何物?
    然而在翻閱資料查看各種南宋器型時,有這麼一件器型總能吸引我的注意,那便是南宋龍泉窯青釉筒式三足爐。  在福建省文物總店珍藏有兩件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爐,一為筒式一為鬲式,二爐造型古拙典雅,胎體堅緻細密,釉色勻淨自然,靜穆端莊,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南宋龍泉窯青釉筒式三足爐,高5、口徑7釐米,直口(口沿微傷),筒腹,口底上大下小。
  • 單色釉瓷器的境界,總有你想不到的美
    粉青釉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屬石灰鹼釉的一種,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還有少量的錳和鈦。 南宋龍泉窯創燒的一種著名青釉品種。釉色濃翠瑩潤,如青梅色澤,故而得名。梅子青釉與粉青釉同被譽為"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色調可同翡翠媲美。含鐵量、燒成溫度和玻璃化程度比粉青釉高。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形筆洗 宋瓷之美,美在溫厚、含蓄,強調內心的感受。宋瓷那種樸實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深深地吸引著世人。 官窯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宋瓷多為青色和白色。青瓷的色澤像翡翠,「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白瓷的色澤像光潔的玉,「既質玉之質,復白雪之白」。
  • 天青色、天藍色、梅子青、粉青到底都是什麼?其實它們屬於青瓷
    青瓷,一直以來都是古代瓷器中最名貴的瓷器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我國歷代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之美稱。
  • 「斑斕之黑」宋代建窯釉色大賞
    或都為建盞的「斑斕之黑」,於實用之上所能觸碰到的韻沉又絢爛的美之境地,深以為最。如同陶藝家理解汝窯釉色奧秘的「雨過天青雲破處」一般,通往建盞的瓷色關卡,也存在著類似於通關密碼一樣的密匙,蔡襄將其稱為「紺黑」,宋徽宗則稱之為「青黑」,他在大觀茶論中記述「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在中國古代近三千年的瓷器生產史上,單色釉瓷器不僅是出現最早的釉色品種,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佔據著瓷器生產主流的地位。 在明代以前,瓷器窯場雖然遍布大江南北,直至塞外,但基本是以南北兩個生產中心(南方以浙江、江西為中心,北方以河北、河南為中心)為主向外輻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各窯場各擅其勝,但主流產品仍然不出青、白二元的體系,一些名窯品種也多是在青釉體系內以釉色自身的變化為主。
  • 極品巔峰之作!宋末元初龍泉窯粉青釉梨式執壺鑑賞
    ,可見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已經被這把執壺所展現出來震撼人心的藝術之美深深的徵服了。這三把執壺的釉色通體一色,呈現出乳濁具有玉質感的美麗粉青釉色。執壺器型直口,口下漸豐、垂腹、一側置長流,另外一側置曲柄,蓋子上有圓拱形鈕,器型線條流暢,收放有度,造型優美端莊,壺型就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一般美麗動人,這體現了元初龍泉大窯工匠們極高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境界。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帶你走進中國瓷器之鄉
    在中國古代近三千年的瓷器生產史上,單色釉瓷器不僅是出現最早的釉色品種,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都佔據著瓷器生產主流的地位。這種除自身釉色外不假其他任何色彩裝飾的瓷器,被稱為瓷器中的「大家閨秀」。古往今來,單色釉屬於一種高階的審美,更是跨越年代的極簡美學。
  • 瓷器種類匯聚在這裡,一起來看一看吧!
    接下來就是各類瓷器的細緻分類了。青釉說到青釉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青釉與白釉一直是廣受喜愛的瓷器種類。青釉的青主要是鐵著色,只要釉中的含鐵量在一定範圍內,並經過高溫燒制,便會呈現出青色。青釉深究歷史的話,商周的原始青瓷是其青釉的始創期。
  • 極致的「皮色誘惑」,沒有人可以抵擋!
    名收藏家、古董鑑賞家馬未都說:「宋瓷,是世界瓷器的巔峰,也是中國美學的頂峰。」宋瓷的美舉世無雙,可以說,它的「皮色誘惑」美到了極點,無人可擋!2017年蘇富比秋拍中,來自樂從堂珍藏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由一位匿名買家以2.94億港元天價投得,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不少業內專業人士都指出:宋瓷的藝術和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 瓷器之美,釉色乾坤繪 華品春秋藏
    瓷器,是一種散發東方魅力之美所獨有光芒的華物,它更是中國文化特有一種充滿著美好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 我不是一個特別懂瓷器的人,但對於各種瓷器有著特別欣賞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