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特殊記憶的商業步行街,洛陽自然也不例外,上海市場步行街、廣州市場步行街相信大部分洛陽人都曾去過那裡。在上個世紀,這些商業步行街無疑是挺「潮」的,是好多周邊居民進城必逛的地方。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它們已經顯得過於傳統,人氣也大大不如從前,大家逛街的地方已經主要是各大商場了。
洛陽市在去年就已經啟動了不少步行街的提升改造工作,西工小街、廣州市場步行街、關林市場步行街以及東關大街步行街等。其中,廣州市場和關林市場步行街的改造體量最大,也是最受大家期望的,在2020年就要建成,那麼建成以後能否挽救失落的人氣呢?來了解下具體情況吧。
傳統的步行街雖然反映著城市的特色與面貌以及保留著城市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但它們的更高的價值的體現仍然還在社會以及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倘若失去了商業價值,那麼僅靠「情懷」是無法生存下去的。最具代表性的步行街就是曾經的上海市場步行街,雖然昔日熙熙攘攘,但如今步行街已經成為了城市幹線,兩側的人行道空間捉襟見肘,整個市場商業管理水平較低,缺乏合理的規劃,改造難度又極大,如今已難以稱得上正兒八經的步行街。
廣州市場也好不到哪裡去,規劃和管理也較差,自打河科大景華校區搬離後,這裡就徹底冷清了。關林市場更是一言難盡,說了多年的拆遷規劃終於在去年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今年的搬遷改造工作毫無疑問會持續下去,需要足夠強的力度才能讓這裡涅槃重生,不然只是杯水車薪、路越走越窄。
傳統步行街在如今老城區改造的浪潮中舊貌換新顏已經早有不少先例,遺憾的是成功的例子寥寥,換湯不換藥成為了大多數步行街難逃落敗命運的原因之一。不少改造後的步行街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變得越來越大眾臉,而且原有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風情習慣慢慢遠離了人們,細品之後,已不是原先那個味兒了。此次廣州市場商業步行街的改造風格將採用早期的蘇聯風格,不再允許車輛進入,將成為洛陽近些年來首個真正意義上規模較大的步行街,但除此之外就沒什麼亮點了,如果之後的招商情況不理想的話,那就很難競爭過周邊萬達和南昌路商圈。
西工區的小街是很多洛陽人的美食記憶,小街鍋貼早已成為了頗具名氣深受老百姓喜愛的特色小吃,而小街天府又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深夜食堂。如今改造已經接近尾聲,主要的動作就是配套設施的修繕與加固,可能會再掛幾個燈籠,多一些亮化,新中式的風格對於現代人來說早已不新鮮。
雖然洛陽從去年到今年對不少傳統步行街都進行了提升改造,但力度仍稍欠火候,核心問題怕是仍然會存在下去,大家覺得改造後的步行街能否重獲新生、蒸蒸日上呢?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裡交流,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更多洛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