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琉球國後裔訪閩尋根追尋中琉交往歷史遺蹟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古琉球國後裔訪閩尋根追尋中琉交往歷史遺蹟

2018-03-19 11:51: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研討會上,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琉球分會向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會致贈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墨寶。 鄭松波 攝

  中新網福州3月19日電 (鄭松波)「感謝福建人民對我們先人墓地的看護,這讓我很感動。」19日,日本衝繩琉球尚氏龍淵會訪華團團長、古琉球國王室後裔尚勇臨別福州返國之際,對送別的福建友人如是說。

  尚勇是古琉球國末代國王尚泰的曾孫。3月16日至19日,尚勇率領的訪華團到訪福建福州、莆田湄洲島等地,尋訪當年琉球國朝貢路線上柔遠驛(琉球館)、琉球墓園、臺江萬壽橋、閩安古鎮、五虎門巡檢司舊址等中琉交往關係歷史遺址。

  「這裡的一切都在述說600多年來中琉友好關係。」年逾八旬的尚勇3月17日在福州琉球館如是說。

  琉球館原名柔遠驛,明代至清末用於接待琉球國赴華朝貢的賓客和商人等,琉球貢使在福州登陸後一般先住在柔遠驛,再到京城覲見中國皇帝。現今,柔遠驛被闢為福州對外友好關係史博物館。

  3月17日,訪問團一行到訪福州琉球館參觀,並前往福州琉球墓園祭拜。還乘船巡遊閩江入海口一帶,重走古琉球國朝貢船入閩之旅。

  在琉球墓園,向德宏後裔渡久山朝一在先人墓前依循古禮敬香,俯身長拜。

3月18日,「中琉順風行-八閩中琉關係遺蹟考察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吸引了眾多中日兩國學者專家、文化人士和訪華團成員參加。 周立強 攝

  向德宏(1843年-1891年),琉球王國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是琉球末代國王尚泰的姐夫。他於1876年奉命出使中國,後客死中國福州並葬於福州琉球墓園。

  琉球「閩人三十六姓」之一的蔡氏後裔也在琉球墓園祭拜先人。

  衝繩古稱琉球,是中國東南方太平洋上一個島國,明洪武五年,琉球國中山王開始向明進貢方物。洪武2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在琉球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深受琉球國王厚待,並世代享有高官厚祿,參與國家重要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

  由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會、琉球福館株式會社主辦、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協辦的「中琉順風行-八閩中琉關係遺蹟考察研討會3月18日在福州召開,吸引了眾多中日兩國學者專家、文化人士和訪華團成員參加。參會人士就中琉交往歷史、兩地風俗習慣、空手道與福建武術、閩菜與琉球料理等方面進行交流。

  研討會上,讓受邀參會的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欣喜的是,他與訪華團總幹事、琉球王室後裔向成宗交流,證實源於福清黃檗禪僧傳下的中國佛教臨濟宗在衝繩的存在。「下一步,我們將組團赴衝繩進行尋訪交流。」林文清說。(完)

相關焦點

  • 日本衝繩「閩人三十六姓」鄭氏訪中團赴福建謁祖
    日本鄭氏親善友好訪中團的成員都是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赴琉球國廣敷文教的「閩人三十六姓」之一鄭義才的後裔。當年鄭義才到琉球後同其它姓氏的同鄉居住於那霸唐營(後稱久米村),他們及後代為兩地關係及福建與衝繩的交往作出傑出的貢獻。許多鄭氏後人為兩國近六百年的友好往來甚至獻出性命。
  • 潘榮 冊封琉球國王的使節
    可是真正讓他名垂青史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明英宗天順七年(1463年),他作為明王朝的使節,率船遠赴琉球國(即現在的日本衝繩),冊封琉球國王。他的這次出使,打破了明王朝不用閩人當冊封使的「慣例」,而他任冊封使時寫下的《中山八景記》,是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部冊封使錄,彌足珍貴。
  • 古琉球國往事:明代成中國藩屬國,1871年一場意外改變命運
    從福建遷過去的這批人才不僅精通造船,還為琉球帶去了儒學、中醫、天文等中國文化知識。他們很快融入琉球,在當地形成一個龐大的族群——「閩人三十六姓」。 閩人三十六姓得到當地居民極大尊重,還被授予官職,委以重任。琉球歷史上的名相蔡溫是閩人後裔,前文提到為琉球殉國的末代使臣林世功,也出自閩人三十六姓。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
  • 一個消失的古國--琉球王國之閩人三十六姓的前世今生
    前面的文章講述過琉球王國的建國及成名, 今天小編就來講講琉球王國的華族--閩人三十六姓,據相關考察目前在衝繩的閩人後裔約有2萬人。關於琉球王國的來歷,我在前面的文章有過大概的講述,琉球王國正式建立於1429年,1879年被日本兼併,其間存在了450年。
  • 日本衝繩有2萬中國人後裔 記者探秘解讀歷史
    五代十國南漢白龍元年(925)中狀元,深受皇帝讚賞,恩授翰林學士。後獲恩準,離任回鄉,侍奉老母。梁嵩謝絕皇帝賜寶物,上奏請免其家鄉龔州人丁稅賦一年。以體恤民情,慰藉鄉望。梁嵩甚得民心。回鄉時,「急於見親,野渡無舟,乘白馬過河」,人馬淹沒而死。州人感德,歲祀不絕。潯州有「白馬廟」,為鄉人祭祀之遺蹟。《全唐文》第八百九十二卷第四千一百三十頁中收有梁嵩的《代母作倚門望子賦》一文。
  • 「嚮慕文教,琉球最篤」:琉球國赴華留學生的沉浮
    能夠得到皇上的親自過問,是因為蔡宏訓的琉球「官生」身份。公費的官生與久米村閩人三十六姓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遣使招諭琉球,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王派遣使團赴京,自此,中琉間五百多年的藩屬關係正式建立。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儒家文化在琉球的影響
    琉球王國通過各種方式,成功地移植了中國文化,並加以弘揚光大,反映在琉球社會的各個方面。 琉球社會成功吸納攝取中華文化,完全得益於中國冊封琉球使團的傳播。古代中國1372年與琉球國建立邦交關係,此後中琉交往五百餘年,中國冊封琉球有二十五次之多,每次的冊封琉球使團匯聚了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中國文化就是通過冊封琉球使團傳播到琉球的。
  • 日本衝繩有2萬中國人後裔 記者探秘解讀歷史(圖)
    中國人移居衝繩的歷史,是一把很好的解讀歷史真相的鑰匙。  節目稱,這一支中國人後裔目前居住在衝繩縣的那霸市,當時這裡是琉球王國的首都。600年前,一位姓「梁」的官員被朝廷作為翻譯被派往琉球王國,並留在琉球王國的宮廷內(首裡城)從事翻譯工作。後來,這位梁姓官員留在衝繩,並繁殖了不少的後代。
  • 臺灣佛教界組團訪閩作尋根禮祖之旅
    當天,臺灣中櫪圓光寺方丈、圓光佛學院負責人釋性尚大和尚,金門縣佛教會原理事長、海印寺方丈釋性海大和尚等率臺灣佛教界四眾弟子150餘人在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剛下飛機,即驅車直往位於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州市明暘禪師紀念館朝禮。  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福州市明暘禪師紀念館館長釋本性大和尚率福州開元寺執事及福州開元寺禪宗與淨土宗修學班的學員代表於館門前迎接。
  • 在聯合國主張「琉球獨立」的衝繩人,真是福建人的後代?
    因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中琉邦交與涉琉文學研究」之所需,筆者於2015 年親踐衝繩縣那霸市的久米町,踏訪了建立在此的孔廟、上天妃廟,走訪了多個久米人家;同時筆者應邀在擁有中國血統的衝繩音樂家喜納昌吉(著名歌曲《花心》的原創者)出入的小酒館跟部分衝繩華人後裔互動,對福建與琉球的關係有了許多直觀的了解。
  • 被遺忘的島國往事:中國是如何「失去」琉球的?
    閩人三十六姓得到當地居民極大尊重,還被授予官職,委以重任。琉球歷史上的名相蔡溫是閩人後裔,前文提到為琉球殉國的末代使臣林世功,也出自閩人三十六姓。閩人三十六姓集中居住的「唐營」——久米村,名字有「永久享有俸祿」之意,一聽就散發著貴族氣息。
  • 關於琉球的10個事實,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琉球故事!
    這在日本歷史上美其名曰「琉球處分」。 於日本而言,相當於其國家的「南大門」,控制了琉球,幾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所以美國在日駐軍,大部分都在衝繩。   5、我國史書上曾把琉球稱為流虯,意思是該群島漂浮於大海之上,有如虯龍。按漢語「琉」的意思是「石之有光者」,而「球」的意思是磨圓的美玉,琉球即指這一串島嶼宛如發光的美玉。
  • 中硫兩國友好交流五百餘年,為什麼說福建是中國和琉球的交往紐帶
    在中琉兩國友好交流的五百餘年裡,福建作為中國和琉球交往的紐帶,對琉球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福建的民俗文化通過冊封琉球使團、入閩琉球進貢使團、閩人三十六姓和在華琉球留學生等途徑傳入琉球,並在琉球得到廣泛傳播,對琉球的飲食習慣、衣著服飾、節日節慶、宗教信仰、婚喪禮俗、建築風格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進了琉球社會的開化。而琉球國在飲食習慣上與福建各個地區多有相似之處,直到今天仍能從衝繩的飲食中看到具有福建特色的菜品,如豬蹄燉海帶、苦瓜炒豆芽、馬蹄糕和紅糖年糕等都與今天福建家庭菜譜大致相同。
  • 瀋陽法庫巴爾虎山登山節:蒙古王公後裔尋祖先遺蹟
    劉剛 攝中新網瀋陽6月12日電 (沈殿成)瀋陽國際旅遊節夏季遊暨第七屆瀋陽法庫巴爾虎山登山節,6月12日啟幕,蒙古王公後裔紛紛到這裡追尋祖先的遺蹟。巴爾虎山為瀋陽第一高峰,古稱為石熊山,是遼代蕭氏後族重要聚居地、遼代歷史文化重要傳承地,曾演繹出「太宗德光拜聖山」和「太后蕭綽走宗州」等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
  • 衝繩——古琉球國
    琉球國原來是中國的附屬國,我們派閩36姓,去教會當地人,種植,生產什麼的,提高當地的經濟水平。現在的衝繩是美空軍基地,飛機從夏威夷起飛,經關島或衝繩,加完油,就直接過來了。而我們的外海,什麼都沒有,怎麼抗衡呢。當時我們的郵輪,到宮古島時,旁邊釣魚島上的日本軍機就升空了。切,我們是客輪呢,居然這樣。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一、中國朝貢國——琉球琉球群島,介於中日兩國之間,在歷史上彼此之間都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自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太祖朱元璋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王察度對明朝稱臣,開始向中國朝貢,歷受中國皇帝的冊封,稱為屬邦。
  • 黃裔教授解讀琉球漢詩:琉球文化蘊含福建元素
    那時,漢文化東漸,『移植』到了琉球。」談話間,黃裔教授從書房拿出一摞古樸的典籍資料,邊介紹這些史實,邊查找給記者看。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琉球漢詩的內容豐富多彩,有攬勝紀行、即景詠物、懷鄉思親、送行留別、贈酬答對、贊中琉友誼等等。黃裔教授說:「琉球漢詩的時間界限分明,從1372年也就是洪武五年開始,到1879年琉球成為日本的一個縣。
  • 世界鄭氏宗親總會參訪團赴閩尋根走親
    世界鄭氏宗親總會參訪團赴閩尋根走親
  • 琉球國亡國
    在琉球王國法理滅亡之前,1871年11月30日(清朝同治10年、日本明治4年),琉球宮古島的兩艘進貢船,(琉球群島小島仍舊保持對王庭的朝貢傳統。)到那霸上繳年貢後,離港準備返回宮古島,中途遇暴風漂流海上,一艘幸還,另一艘漂到臺灣西南海岸八瑤灣(今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該船共有船員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