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上,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琉球分會向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會致贈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墨寶。 鄭松波 攝
中新網福州3月19日電 (鄭松波)「感謝福建人民對我們先人墓地的看護,這讓我很感動。」19日,日本衝繩琉球尚氏龍淵會訪華團團長、古琉球國王室後裔尚勇臨別福州返國之際,對送別的福建友人如是說。
尚勇是古琉球國末代國王尚泰的曾孫。3月16日至19日,尚勇率領的訪華團到訪福建福州、莆田湄洲島等地,尋訪當年琉球國朝貢路線上柔遠驛(琉球館)、琉球墓園、臺江萬壽橋、閩安古鎮、五虎門巡檢司舊址等中琉交往關係歷史遺址。
「這裡的一切都在述說600多年來中琉友好關係。」年逾八旬的尚勇3月17日在福州琉球館如是說。
琉球館原名柔遠驛,明代至清末用於接待琉球國赴華朝貢的賓客和商人等,琉球貢使在福州登陸後一般先住在柔遠驛,再到京城覲見中國皇帝。現今,柔遠驛被闢為福州對外友好關係史博物館。
3月17日,訪問團一行到訪福州琉球館參觀,並前往福州琉球墓園祭拜。還乘船巡遊閩江入海口一帶,重走古琉球國朝貢船入閩之旅。
在琉球墓園,向德宏後裔渡久山朝一在先人墓前依循古禮敬香,俯身長拜。
3月18日,「中琉順風行-八閩中琉關係遺蹟考察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吸引了眾多中日兩國學者專家、文化人士和訪華團成員參加。 周立強 攝
向德宏(1843年-1891年),琉球王國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是琉球末代國王尚泰的姐夫。他於1876年奉命出使中國,後客死中國福州並葬於福州琉球墓園。
琉球「閩人三十六姓」之一的蔡氏後裔也在琉球墓園祭拜先人。
衝繩古稱琉球,是中國東南方太平洋上一個島國,明洪武五年,琉球國中山王開始向明進貢方物。洪武2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在琉球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深受琉球國王厚待,並世代享有高官厚祿,參與國家重要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
由福建省拓福文教基金會、琉球福館株式會社主辦、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協辦的「中琉順風行-八閩中琉關係遺蹟考察研討會3月18日在福州召開,吸引了眾多中日兩國學者專家、文化人士和訪華團成員參加。參會人士就中琉交往歷史、兩地風俗習慣、空手道與福建武術、閩菜與琉球料理等方面進行交流。
研討會上,讓受邀參會的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文清欣喜的是,他與訪華團總幹事、琉球王室後裔向成宗交流,證實源於福清黃檗禪僧傳下的中國佛教臨濟宗在衝繩的存在。「下一步,我們將組團赴衝繩進行尋訪交流。」林文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