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 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 第2課
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臘的政治制度
1.歷史背景
(1)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城邦國家發展起來。
(2)城邦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
(3)希臘各城邦長期獨立,各城邦的制度千差萬別。
2.雅典——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
(1)性質——奴隸制民主
(2)主要機構
①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
②議事會——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提案,並參與國家日常管理。
③官員——選舉產生,一年一任,隨時接受監督。
④陪審法庭——主要司法機關。
3.斯巴達——寡頭政治的代表
(1)公民大會:名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2)國王:王位世襲,壟斷軍事統帥權。
(3)長老會議員:僅30人,終身任職。
(4)監察官:全體公民選舉產生,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一年一任,不得連任。
(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1.羅馬共和國時期
(1)執政官: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
(2)元老院:由卸任的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負責向官員們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
(3)公民大會:是羅馬最高權力機關,但其召開和表決都受到高級官員和元老院的限制。
(4)性質: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徵。
2.君主政治時期
(1)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崩潰,吳大維建立元首制。
(2)皇帝(元首)掌控羅馬國家權力,實行獨裁統治。
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
1.歷史背景
(1)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逐漸形成以封君、封臣為基本特徵的封建制度。
(2)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曾一度強大,他死後國家分裂,形成後世西歐三個主要國家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雛形。
2.中古西歐政治制度的代表
(1)法國——等級君主制
①標誌:由教士、貴族、城市市民組成的三級會議召開。
②影響: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有利於進一步強化王權。
(2)英國——議會君主制
①13世紀中期《大憲章》肯定國王的合法地位,同時要保障封建主的特權,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
②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
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一)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
近代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確立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二)代表
1.英國——君主立憲制
(1)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形成議會主權。
(2)18世紀英國逐漸形成內閣制度。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
2.美國——聯邦制共和國
(1)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
(2)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掌握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和批准稅收的權力,司法權屬於法院。
3.法國——共和制
(1)確立過程經歷了長期的動蕩。
(2)1792年首次建立共和國。
(3)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國,1875年通過新憲法,確立了共和制。
三、評價
1.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
2.局限
英國婦女長期沒有選舉權,美國憲法一度承認黑人奴隸制的合法地位。
3.發展
經過19——20世紀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