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魚,農民朋友們養殖的最多的要屬鯉魚和草魚了,因為這兩種魚市場接受度最高,技術成熟養殖成本也不高,但是常見的魚種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競爭太大,因此有的地方有一些小眾魚挺受養殖戶歡迎,比如上圖這種魚,有些養魚經驗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這個看起來跟草魚很像,其實這種魚名字叫做康魚,俗稱倒刺魚,因其背鰭前方有一個倒刺而得名。倒刺魚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市場價格能賣到30元一斤,是草魚的三倍還多。
倒刺魚性格活潑好動,在水流中喜歡逆流而上,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0℃-30℃,對水質要求也比較高,為了給倒刺魚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養殖戶們通常會搭配著養一些其他的魚,比如鰱魚、鯉魚和草魚,鰱魚和鯉魚喜歡吃水中的浮遊生物,草魚喜歡吃水中的雜草,這些魚主要是為了淨化水質才養殖的,養殖主角還是倒刺魚。
上圖中就是倒刺魚和草魚的對比,腹鰭是紅色且鱗片較大的就是倒刺魚了,也就是圖片中下面那條,倒刺魚和草魚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背部上有一根倒刺,這根倒刺長在背鰭的前方,刺尖指向魚頭方向,下圖是倒刺的細節圖片。
上面那根非常鋒利的魚刺就是倒刺魚的倒刺了,這是一根獨立的魚骨,不與其他魚骨或者魚鰭相連,據說這根倒刺是通過多年進化而來,不過這根倒刺有什麼用,為什麼會進化了這麼一根倒刺,目前還沒人解釋的了。有句俗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鼎市靠近海邊,海產品價格不高,海水魚當然比淡水魚好吃,因此一般淡水魚就沒什麼市場,菜市場上賣淡水魚的也非常少,但是倒刺魚卻因其鮮美的味道能夠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價格還不便宜,能夠賣到三十元一斤,可見其有多受歡迎。
有的消費者甚至覺得倒刺魚是一道高檔菜,應該在飯店裡面吃,如果在家吃就顯得有些高檔了。倒刺魚的做法通常有黃燒,豆豉蒸魚或者做湯,而無論什麼樣的做法,倒刺魚都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不會去掉魚鱗,上圖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條黃燒好的倒刺魚並未去掉魚鱗,其實魚鱗跟著魚肉一起食用,正是倒刺魚的一個特色,因為倒刺魚的魚鱗不像普通魚鱗一樣堅硬,吃起來口感跟銀耳差不多,是酥脆的,這個吃法到是真的很奇特。
倒刺魚目前來看在市場上算是一個比較新的品種,市場接受程度也高,前景也非常廣闊,一畝池塘可以銷售3萬多元,去掉成本每畝可以賺一萬多,宋師傅原來在外打工,後來聽說家鄉的這個魚比較受歡迎,就回到家鄉開始養殖倒刺魚,現在養殖了有十多畝,每年淨賺有小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