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運的團級幹部,大授銜前一天還在管倉庫,第二天成了開國少將

2020-12-19 騰訊網

1955年秋季的時候,我軍舉行了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共產出了一千多名開國將帥,其中少將798人。這些人當中,許多人都是正師級幹部,還有一些人是準軍級和正軍級。比如鍾偉,解放戰爭時期就是縱隊司令了,再比如傅崇碧,志願軍63軍的軍長,打過著名的鐵原阻擊戰,以他們的資歷和戰功來說,授個中將都不為過,但最終他們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然而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只是個團級幹部,大授銜前一天還在管倉庫,第二天卻成了開國少將,他也由此成了最幸運的團職幹部,這個人就是開國少將蘇魯。蘇魯是湖南瀏陽人,家中只有幾畝薄田,一年的收成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儘管日子過得十分緊巴,父親還是咬牙把蘇魯送進了學堂。讀了幾年私塾之後,家裡實在供不動了,蘇魯只好輟學回家,幫父母幹活。

但種田的收入畢竟很有限,年紀稍長後蘇魯就開始外出務工,但當時正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因此蘇魯在外闖蕩了好幾年也沒有賺到什麼錢,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革命思想,1927年7月的時候,蘇魯毅然加入了紅軍隊伍。他從一個戰士做起,數年間累積戰功,升任營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蘇魯先是在山西決死縱隊任職,後來又出任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期間多次率部和日偽軍作戰,屢立戰功。

抗戰勝利後,蘇魯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在徐帥手下任副師長。1948年6月底,晉中戰役打響,在徐帥精妙的指揮下,趙承綬集團遭受重創,為了避免被全殲的命運,他率部沿鐵路線倉皇北逃,準備退回太原固守。如果趙承綬集團順利逃脫,我軍將來攻擊太原勢必將更加困難。為了堵住敵人的逃路,上級將阻敵任務交給了蘇魯,命令他率172團在董村堅守。

董村位於太谷縣城以北七公裡之鐵路東側,是通往太原的咽喉要地,只要我軍守住董村,就能徹底切斷趙承綬集團的退路。蘇魯接受任務後,率部冒雨出發,抵達董村後先將鐵路橋炸毀,使敵軍無法乘車逃脫。隨後蘇魯又命令戰士們緊急構築工事,並修建了許多掩體和防炮洞。7月3日上午9點左右,逃敵抵達董村,發現鐵路橋被炸後,立即以數個團的兵力對172團的陣地發起強攻。

敵人為了逃命,動用了70多門火炮和多輛鐵甲車,掩護步兵發起了集團衝鋒,在多次被我軍打退後,趙承綬將第十總隊派了上來。抗戰勝利後,閻錫山從原先駐紮在山西的日軍當中挑選出了1600多人組成了山西護路軍。解放戰爭爆發後,這支日軍部隊改稱為暫編獨立第十總隊,原侵華日軍第14旅團長元泉馨出任總隊長。

晉中戰役期間,閻錫山和趙承綬一直把第10總隊當王牌來使用。此時抗戰勝利已經9年多了,而日軍竟然還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徐帥對此十分憤怒,指揮部隊將這股日軍殲滅了大半。此時趙承綬為了逃命,又把經過重創的第10總隊拿了出來,妄圖靠這夥日軍突破172團的阻擊陣地。蘇魯和戰士們看日寇這個時候還要逞兇,一個個怒火中燒,打得格外英勇,接連擊退了敵人數次衝鋒,牢牢守住了陣地。

趙承綬見攻不下董村陣地,只得率部繞道逃跑,最終被俘,第十總隊中的日軍也被全殲,元泉馨自殺身亡。蘇魯憑藉董村阻擊戰一戰成名,此後他又參加了太原戰役,在攻堅時英勇負傷,失去了一條右臂。新中國成立後,蘇魯出任山西長治軍分區司令員,他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幹到了1955年春天。

夜以繼日的工作加上舊傷復發,蘇魯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為了照顧他的身體,上級打算讓他離職休養。但蘇魯卻捨不得離開部隊,主動要求去495倉庫當庫長。這個倉庫只是個團級單位,蘇魯也因此成了一名團職幹部。但他對此卻毫不在意,工作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1955年授銜的時候,按當時的級別蘇魯是無法評少將的,但考慮到他的資歷和戰功,上級最終授予他少將軍銜,他也由此成為最幸運的團職幹部。

相關焦點

  • 山西一倉庫管理員,55年授銜時,突然被接到北京,授予少將軍銜
    前言:人生是短暫的,但人生的價值可以是無限大,無論你身體健康,肢體健全,還是體弱多病,身體殘缺,但只要你有一顆不服輸、不甘於平庸的心,便有可能有機會去創造自己的最大價值,即使結果是失敗的,但畢竟你曾努力過,嘗試過。
  • 55年他還在看倉庫,突然接到周總理命令:你有功,授少將
    55年他還在看倉庫,突然接到周總理命令:你有功,授少將1955年9月,莊嚴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內,我軍第一次大授銜儀式正在隆重舉行。周總理將目光投向一位空著一支袖口的將軍身上,親切地說:「我代表人民感謝你,感謝你這位獨臂將軍!」這位獨臂將軍,就是從革命老區瀏陽打出來的蘇魯。
  • 他在當時能授什麼樣的軍銜?
    那麼,獨立團、華野二師的日常行政事務由誰來管?只有副團長邢志國了。從李雲龍能夠當「甩手大掌柜」、全心全意撲在打仗上來看,邢志國的工作做得還是相當出色的!這就是一位典型的擅長做具體事務而不擅長獨當一面的角色。讓他像李雲龍那樣帶兵去衝鋒陷陣或許不行,但沒有他,李雲龍恐怕也很難玩得轉。
  • 正在倉庫值班時,獨臂老兵被一群人接到北京,授予開國少將軍銜
    例如老兵蘇魯,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到倉庫當起了庫長。說到蘇魯,很多人知道他是開國少將,殊不知他只有一隻手。1902年,蘇魯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他見證了清朝的滅亡,軍閥們為了地盤相互攻打,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從小,身邊的老百姓就被官府壓迫、剝削。長大後,因為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生存十分艱難。於是,在1927年的時候,他選擇加入我黨。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1955年,我軍一司令被授開國少將,為何能享受到中將和上將的待遇
    建國後被授銜少將的1300多位開國將軍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的軍銜只是少將,但享受的待遇、職務,卻都能達到開國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他是誰,為何能低銜高配享受這樣的待遇呢?開國少將鍾偉,19歲參軍入黨,從一個拎著油漆桶貼標語的小小宣傳員做起,短短三年時間就坐到了團部政委的位子上,又先後參加了5次反圍剿和2萬5千裡的長徵,至我軍順利北上,返回延安後,他已經積功升職為師政治主任,後用隨軍參與領導了東、西徵和抗日戰爭,歷任政治主任、團長、支隊司令,率部在敵後開展遊擊武裝鬥爭,為我軍在河南、湖北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 兒子想考大學,開國少將卻說:靠關係走後門,這種事我幹不出來
    開國少將李德生,是所有開國少將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之一,他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後官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是名副其實的正國級領導。按理來說,像李德生這個級別的領導,子女一定都因為有這樣的父親而受到特殊關照。但是實際上呢?李德生對自己的子女要求是十分嚴格的。
  • 楊永松:僅存的11顆將星之一,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1955年——1965年的十年間,共和國共評定了1614名開國將軍,軍銜分別是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以及1360名少將。在去年,伴隨著張中如少將的逝世,尚在人世的將軍只有11位了。
  • 解放軍史上各大山頭形成始末:毛澤東8字方針
    1952年3月中央軍委在《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中確定,軍隊幹部級別,從軍委主席到副排級共計9等21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總司令級;大軍區司令員、政委級,軍委委員級;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正軍級,副軍級,準軍級;正師級,副師級,準師級;正團級,副團級,準團級;正營級,副營級;
  • 解放軍史上各大山頭形成始末:毛澤東有8字方針
    1952年3月中央軍委在《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中確定,軍隊幹部級別,從軍委主席到副排級共計9等21級:  軍委主席、副主席、總司令級;  大軍區司令員、政委級,軍委委員級;  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  正軍級,副軍級,準軍級;  正師級,副師級,準師級;  正團級,副團級,準團級;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國軍起義將領中,他1955年只授少將,但後來的職位最高
    在我軍1955年授銜時,有不少人是國軍起義將領,比如三位開國上將: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 不過,有一位雖然只授開國少將,但他後來的職位卻是最高的,誰呢?就是鄧兆祥,後來擔任中國海軍副司令,而且還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副國級幹部。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小編最近幾天在研究我們袁姓的開國將軍,發現袁姓可不只是袁世凱、袁紹,我們袁姓開國將軍也非常優秀,有兩位開國中將,九位開國少將。那麼他們是誰呢?有沒有您的老鄉?帶著疑問,小編一一和你道來。一、袁子欽,中將軍銜,1908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上杭縣人。有「儒將」的美譽,曾任解放軍第六十軍政委、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
  • 授銜時,這八位將領都曾被提名為上將,為何最終未授上將
    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兩位將軍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總人數達到了57位。其實,在原來以彭總和羅帥為首的授銜委員會,向組織上提交的預授上將名單中,還有其他8位將領被提名為上將,他們分別是誰呢?為何最終未授上將軍銜呢?這八位將領分別是陳漫遠、莫文驊、程世才、李天煥、徐立清、賀晉年、王世泰和廖漢生。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英風常在: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安徽金寨所有開國將軍均已離世
    11月21日,澎湃新聞獨家報導了「105歲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將軍於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蘇南京逝世」的消息。公開資料顯示,詹大南出生於1915年,安徽金寨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詹大南將軍逝世後,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安徽金寨縣所有開國將軍均已離世。根據金寨縣黨史縣誌檔案局此前統計,金寨籍紅軍中走出了600多位高級將領,是全國第二大將軍縣,是全國高級將領最多的縣之一。金寨籍紅軍中擔任省軍級以上職務的領導幹部有200多位。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此前,筆者的稿件有誤,其實江蘇不止7位開國將軍。江蘇有1位中將和16位少將。1955年首授開國將軍有吳人鑑中將(1909年出生,江蘇省常州市人)和周文在少將(生於1906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梅嘉生少將(生於1913年,江蘇省直管丹陽人),其他的14位開國將軍均為晉升少將。徐州籍開國將軍一覽:江蘇籍開國將軍,徐州籍最多!
  • 1614名開國將軍中少將僅存49人 其中山東籍9人
      張震的逝世,意味著我國最後一位開國中將離開了人世。那現在我國還有多少位開國將軍活著呢?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期間,共計有1614名高級軍官獲授將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