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西餐,您的腦海第一時間浮現的是怎樣的場景呢?
在華麗的水晶燈淡淡的光下,伴著柔和的薩克斯曲,彬彬有禮的侍應生,安靜的客人,不時地小聲說笑,一切都如此寧靜而美好。
優雅、格調、精緻......可能這是大多數人對西餐的形容。但這個集齊了所有美好形容詞的食物, 卻被這個中國人如此形容:
同治五年(1866年),中國第一所官辦外語學校「京師同文館」的10名首批學生畢業了,成為了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代官方職業外交官。在這10個人裡,有個東北小夥,叫張德彝。
1867年,清政府組織了中國史上第一個赴歐旅遊觀光團,而在這批團員的名單裡,張德彝赫然在列,成為了史無前例的進行「歐洲十國遊」的中國「驢友」。
旅遊團先是搭乘英國的輪船「行如飛」號從天津出發去上海,後來在上海換上了法國遠洋輪「拉不當內」號奔赴歐洲。抽水馬桶,比如24小時熱水,還是自來水……船上的一切對於張德彝來說都是聞所未聞的新鮮物。但真正讓他難忘的還是在歐洲的食物——「每人小刀一把,大小匙一,叉一,盤一,白布一」,「菜皆盛以大銀盤,挨坐傳送。刀叉與盤,每飯屢易」,「菜有燒雞、烤鴨、鐵雀、鵪鶉、白煮雞魚、燒烙牛羊、鴿子、火雞、野貓、鐵雀、鵪鶉、雞卵、薑黃煮牛肉、芥末醋抹馬齒莧、粗龍鬚菜、大山藥豆」,晚飯則「唯先吃牛肉湯一盤,或羊髓菜絲湯,亦有牛舌、火腿等物」,「末食果品、加非」……
看著如此豐盛美味的食物,對於張德彝來說,卻成了不堪回首的噩夢。按他的話說就是,這些飯實在太難吃了!!牛羊肉都切大塊,熟的又黑又焦,生的又腥又硬,雞鴨不煮而是用烤,魚蝦又辣又酸,洋酒也難喝得要死,不但酸而且澀,必須兌點兒水才能咽得下去。如此這般,就直接導致了他的腸胃反應「一嗅即吐」,甚至一聽到吃飯的鈴聲都能大吐不止……
以上皆出自張德彝的《航海述奇》,雖然吃得相當不合胃口,但讓他自己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是,正是他的這些細瑣甚至絮叨的吐槽記錄,居然在多年後將他自己塑造成了一位光彩熠熠的歷史性人物。張德彝,成為了史上公認的用文字記錄下西餐的中國第一人。
西餐一開始給張德彝留下如此不堪的印象,但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的發展,西餐已被眾多國人所喜愛。西餐廳也成為商務宴請、朋友聚會...不可或缺的場所。
西餐是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稱,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和吃西餐的禮儀的統稱。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
我們先來看看五大不同西餐菜系各有何不同?
法式大餐——西餐之首
法國人對於食物絕不只是停留於填飽肚子的階段而已,它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態度,因此享用一頓正式的法國餐要花上四五個小時是常用的事。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從開胃菜、海鮮、肉類、乳酪到甜點,雖然程序繁複,但重要的並不是吃進多少食物,而是在品嘗佳餚中,也充分享受餐廳高級氛圍,欣賞餐具器皿與食物的搭配。
法式菜餚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加工精細,滋味有濃有淡,花色品種多;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燒野鴨一般以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吃西餐的禮儀,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
推薦:鴨胸Duck Breast、法式燴土豆French potato stewed、洋蔥湯 onion soup、法式鵝肝醬Foie gras、法式蝸牛 escargot
意式大餐——西菜始祖
義大利菜是西餐之母,義大利美食濃重樸實,菜系非常豐富,特別注重原汁原味,喜用橄欖油、番茄醬、酒做調料。除了麵食和特色菜餚,中國人最熟悉的甜點莫過於義大利的提拉米蘇,它曾一度成為小資的精神象徵。另外卡布奇諾、炭燒咖啡也是義大利人餐桌上必備的經典飲品。
義大利菜的特點:菜餚注重原汁原味,講究火候的運用。
推薦:通心粉素菜湯、焗餛飩、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薩餅等
英式西餐——簡潔與禮儀並重
英國的飲食烹飪,有家庭美餚之稱。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餚的烹調方法多以蒸、煮、燒、燻見長。
英式菜餚的特點是:油少、清淡。
推薦:雞丁沙拉、烤大蝦蘇夫力、薯燴羊肉、烤羊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美式菜餚——營養快捷
美國菜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鹹中帶甜。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常用水果作為配料與菜餚一起烹製,如菜果烤鴨。美國人吃西餐的禮儀,對飲食要求並不高,只要營養、快捷。
推薦:烤火雞、橘子燒野鴨、美式牛扒、蘋果沙拉、糖醬煎餅等。
俄式大餐——西菜經典
俄國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在學習法國飲食技術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鹹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 燻醃為特色。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一些地處寒帶的北歐國家和中歐南斯拉夫民族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俄羅斯人相似,大多喜歡醃製的各種魚肉、燻肉、香腸、火腿以及酸菜、酸黃瓜等。
推薦:什錦冷盤、魚子醬、酸黃瓜湯、冷蘋果湯、魚肉包子、黃油雞卷等。
就如開篇說講,我們對於西餐的印象就是「優雅」「格調」,除了在其精緻可口的美食上體現外,西餐的就餐禮儀也透露著優雅的氣息。
西餐禮儀需要注意什麼?
1.認識餐桌布局
餐桌的布局一般分為正式與非正式。但只需記住這個使用順序就沒有問題了:從外往內使用餐具。
非正式的餐桌布局:
正式的餐桌布局:
雖然餐具的種類有很多,但最低配置、使用頻率又最高的,就數餐刀和餐叉了。記住:左手叉右手刀。
2、上菜順序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順序是:
①前菜和湯
②魚
③水果
④肉類
⑤乳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還有餐前酒和餐酒
3、用餐時的基本禮儀
①喝湯、咀嚼絕不出聲。
②不碰撞杯、盤。不要移動餐盤,不許和同伴交換餐點。
③刀叉輕放,不發出刮盤聲。
④講話時不揮舞刀叉,或用刀叉指著人。
⑤不彎腰埋頭吃飯。這模樣實在很窮酸相、狼狽。
⑥切食物只切一口大小,並且一口放進嘴裡,不要只咬半口。
⑦每上一道菜,從最外側的左、右一副刀叉開始使用。
4、吃完後餐具擺放
無論是追求高雅的情調還是商務社交的需求,請記得多學點西餐的禮儀,這不是必須,但這能讓您在必要的時候,不那麼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