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方言,想必大家都很有感想,圈圈先來說說自己的體會。
當初上大學的時候,聽見室友和家人打電話說的是閩南語,那是圈圈第一次接觸閩南語,發現閩南語真是太難了,除了一句「媽媽」,圈圈居然一句也沒有聽懂。
次日,圈圈打電話給家人,用的是粵語,室友向圈圈表示,粵語韻律聽起來很好聽,但是她也一句都沒有聽懂,然後我們竟生出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成為了好朋友,哈哈~!
後來,上網搜了一下資料,發現國內最難懂的三大方言是溫州話、閩南語、粵語,難怪我們都沒有聽懂對方的家鄉話。
回到正題啦,在前段時間的廣州書展中,圈圈又剛好發現了幾本講粵語俗語的書,裡面有許多即將失傳的粵語俗語,現在的很多人已經不會說,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今天便分享給大家。
《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1-3冊》
作者:蘇萬興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粵語有許多生動形象的俗語(也可以叫俚語),這些俗語源於民間傳說、市井生活、歷史故事和傳統文化等等,盡現了廣東話的神髓,更耐人尋味。
圈圈小時候也聽奶奶說過好幾個,確實很有意思。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公潑扇——妻涼(悽涼)」。圈圈覺得真的有那種領悟到精髓的感覺。
於是乎,今天圈圈要帶著這些書多和大家分享這些有趣的俚語。
俗語分享區:
食過夜粥——學過功夫
以前香港的功夫電影片中,經常能聽見有人說「我食過幾晚夜粥,打得兩下噶」。
這個俗語的來源,以前的武館經常會晚上練功,然後大家練完功都會肚子餓,於是師母都會在師傅教功夫的時候,熬好一鍋粥和煮一些炒麵,等練完功後分給大家。於是衍生出「食過夜粥」的說法。
落膈(隔)——中飽私囊
常用說法:「俾筆錢佢買材料,點知佢會誤會落膈。」
「膈」指人體內橫膈膜,現代醫學上亦稱腹膜,它把心、肺、胃、脾等分隔開,故稱「膈」。
市橋蠟燭——假細芯(假細心)
常用用法:「佢平日大聲大氣,見到女仔就陰聲細氣,其實就系市橋蠟燭,假細心。」
蠟燭以芯細為上乘之品,因為芯細則蠟多,可以點燃的時間更長。相傳以前廣州市橋製造的拉唑,露出蠟燭頂端部分的蠟芯做得很細,蠟燭內的棉芯卻很粗,可以減少蠟油,此之為「假細心」。
這樣有趣的粵語俗語實在太多了,圈圈就不一一介紹了,留給大家去閱讀,品一品這些耐人尋味的俗語。
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與這些原汁原味的廣東話越走越遠,對以前的語言文化精髓,僅剩這些書幫助我們回憶,實在覺得可惜……
互動區:
你們知道什麼特別有意思的粵語俚語(俗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