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寺僧侶轉山:無與倫比的宗教體驗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藏曆七月十四日,是薩迦法王阿旺·貢嘎仁欽成就道果的日子。薩迦寺舉行轉山儀式來供養這位聲名顯赫的薩迦法王。

2009年9月3日,藏曆七月十四日,為紀念薩迦法王阿旺·貢嘎仁欽成就道果,薩迦寺全體僧眾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轉山活動,以此來供養這位聲名顯赫的薩迦法王。 

阿旺·貢嘎仁欽是繼薩迦五祖之後的薩迦派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振興薩迦教派的一代宗師。當年貢噶仁欽從桑耶寺返回薩迦寺以後,主持寺廟事務整整五十年,對屢經戰火蹂躪的薩迦寺,進行了全面的修復,重新建立了顯宗和密宗扎倉,制定了修行儀軌。現在薩迦寺的夏季大法會和冬季大法會,便是在他的掌政期間形成的。另外,普巴金剛法會也是在貢嘎仁欽統治期間,得以完善和發展的。

到達薩迦北寺白塔遺址時,僧眾在白塔平臺處建立了臨時道場,誦經回向,感恩讚嘆薩迦法王的功德。

今天的轉山活動從下午13時左右開始,薩迦全體僧眾盛裝出現,手拿各種法器和法樂,由薩迦南寺的主殿門前出發,先是繞大殿一周,到達一定地點時,隊列會停下來,等待金剛上師班典頓玉念誦經咒。繞完大殿後,隊列從薩迦南寺大門出口出寺,向北寺進發。在經過仲曲河時,僧眾隊伍又一次停下來,向東西做兩次經文的念誦。到達薩迦北寺白塔遺址時,僧眾在白塔平臺處建立了臨時道場,誦經回向,感恩讚嘆薩迦法王的功德。

薩迦寺普巴金剛法會期間的僧侶轉山,是整個金剛撅密宗壇場修行的一部分。其行進隊伍的壯觀莊嚴、服飾的凝重奪目、法樂的嘹亮攝魂,都是無與倫比的宗教體驗。很多老百姓沿途守候,祈求青稞聖物及喇嘛的加持。

下午15:00,僧眾隊伍重新回到大殿前,至此,紀念薩迦法王貢嘎仁欽成道果轉山儀式圓滿結束。

版權聲明:凡註明 「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010-62111406)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相關焦點

  • 西藏日喀則薩迦縣薩迦寺舉行普巴金剛法會
    僧侶們進行了誦持普巴金剛儀軌、表演普巴金剛神舞、製作彩沙普巴金剛壇城、朝拜奔波山等宗教儀軌,供養神靈,祛邪送祟,祈願世界和平、利樂眾生。薩迦寺普巴金剛法會起源於公元8世紀的蓮花生時代,每年藏曆七月初八至七月二十三之間都要舉行,是該寺最重要的法事活動之一。該法會也稱「夏季大法會」。2014年的法會自9月1日開始。
  • 旅行中國:西藏的「敦煌」——薩迦寺
    1276年自任薩迦寺第一代法王,任命「本勤」統領西藏13萬戶,僧俗、軍民兼攝,是西藏實行貴族僧侶統治之始。  八思巴執政後,為弘揚薩迦教派,他委託薩迦本欽於1268年主持修建薩迦南寺。今天,北寺已蕩然無存,而南寺卻保存十分完整。薩迦寺是一組輝煌耀眼的建築群,殿閣嵯峨,樓臺錯落,四周築有朱紅色圍牆,牆上有黑、白、紅三色線條,據說是薩迦教派的標誌,圍牆上還築有四個角樓和多人城堡。
  • 永恆的經典:薩迦寺普巴金剛舞華彩落幕
    2009年9月7日晚7時,氣勢恢宏的大型宗教舞蹈薩迦普巴金剛舞在薩迦寺廣場落下帷幕,在場的數千名觀眾和信徒共同見證了普巴金剛舞的無限魅力和華彩樂章。 數千名觀眾和信徒共同見證了普巴金剛舞的無限魅力和華彩樂章在歷時4天的普巴金剛舞表演中,薩迦寺僧人以嚴密的宗教儀軌、虔誠的信仰理念、精湛的神舞技能、絢爛的服飾面具和精妙的音樂配器,上演了一出奪人心魄的靈魂大戲,其複雜的舞蹈結構
  • 千年薩迦寺,這裡曾經攪動過風雲
    早課早已結束,高大而昏暗的大殿裡,酥油燈長明不滅,參拜的信男信女眼神虔誠,低誦著六字真言,偶爾也有穿過院子的僧侶,但那也只是輕輕的一個影子,腳步匆匆就此閃過。這樣一個安靜、寧和的場景,讓你難以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薩迦王朝」聯繫起來。這裡是薩迦寺,是千年前曾經攪動風雲,扭轉乾坤的漩渦之地,不曾想到過,千年之後的薩迦寺,竟然以如此平靜和藹的姿態示人。
  • 給第一次入藏的同學攻略之西藏宗教篇
    一直認為想要深入了解西藏,不只做觀光客,宗教和風俗是橋梁。西藏,5年2次踏上這片雪域高原,心神嚮往,不知怎地,那裡竟這般勾著我。第一次踏上西藏是2014年,馬年,我的本命年,去岡仁波齊轉山是幾年前看一本書時無意中種下的一個夢。
  • 西藏中王朝的背影—薩迦寺,被譽為藏地敦煌,你了解其中的奧秘嗎
    薩迦寺以歷史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巨、文化及寺藏之豐著稱於世。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即當地土壤的顏色。它的外牆繪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善薩的紅、白、黑三道不同的顏色,成為薩迦派寺廟獨特的標誌。 第二敦煌薩迦寺用象徵文殊菩薩的紅色、象徵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徵金剛手菩薩的青色來塗抹寺牆,所以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
  • 全國政協委員洛卓加措:為薩迦寺申遺而不懈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薩迦寺寺管會常務副主任洛卓加措這些年一直為「申請薩迦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努力奔走著。長期的僧居生活,讓博古通今的洛卓加措對薩迦寺的歷史文化一往情深,也讓他對薩迦的文物保護和寺院發展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追求。西藏是全國文物重要省區之一,散布在雪域高原的眾多文物,不僅真實記錄了西藏的歷史,也是促進社會長足發展的寶貴資源。洛卓加措說:「薩迦寺內藏有眾多國家級珍貴歷史文物,包括佛像、典籍、瓷器等文物12萬多件,見證了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歷史關係。」
  • 13小時-- 岡仁波齊轉山
    岡仁波齊轉山13小時緣起岡仁波齊轉山已經種草很久了,除了馬年的時候媒體科普過一波,還因為一本紀錄片《岡仁波齊》。大致日程如下:第一天-第四天拉薩轉轉,適應高反第五天約300公裡到日喀則(途經羊湖、滿拉水庫、卡諾拉冰川、白居寺和扎什倫布寺)第六天約970公裡日喀則 — 塔爾欽(途經薩迦寺
  • 泰國宗教爆發一系列醜聞 僧侶聚眾吸毒 強姦幼女
    中國網7月11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7月10日報導,泰國佛教寺廟一負責人表示,30多名泰國僧侶因吸食毒品而還俗,這一事件使得泰國宗教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醜聞。日前,一寺院住持因販毒被控告。經過調查,果然,泰國北標府十幾家寺院的31名僧侶尿檢為陽性,經證實,他們都吸食了冰毒(甲基苯丙胺)。
  • 轉動的朝聖藏人轉山及朝聖宗教儀軌與傳統
    導語:電影《轉山》體現了兩個根本性的詞彙:轉山及朝聖。無論是圍繞神山的轉山活動,還是嗑著長頭前往拉薩朝聖的行為,無不體現著藏族百姓生活及信仰、宗教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年轉察雅仁達鄉愛邦卡神山,明年轉察雅縣香堆鎮的阿鳥落落神山,後年轉德欽縣卡瓦格博神山,到了馬年轉阿里的岡仁波齊,到了猴年轉山南的扎日神山,這樣世界就轉動起來了。」察雅縣角克寺活佛丹增如是雲。若自駕車從川藏線,滇藏線或青藏線進拉薩,路上會兩種人讓您唏噓不已。一種人是戶外人群,他們騎自行車或是徒步走入拉薩,那種毅力與堅持讓人敬佩。
  • 岡仁波齊轉山,遊客心中的聖地,卻被稱為地獄式的體驗
    珠峰確實是世界第一高峰,但它對普通遊客開放的大本營海拔只有5200米,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海拔更高的景點,是很多遊客一生也難完成的心願,它就是岡仁波齊轉山!關於岡仁波齊岡仁波齊位於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海拔6638米,是西藏乃至整個世界最神聖的一座山峰,在宗教世界裡它是藏傳佛教、西藏苯教、印度教及古耆那教認定的「世界的中心」。對於普通遊客來講,它也是全世界最美的雪山之一,呈現出對稱的幾何美,天然的金字塔頭和常年被白雪覆蓋,讓它顯得既美麗又神秘。
  • 了不起的電影 《轉山》:生命之旅,向騎行者致敬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五十四趴:轉山(2011)華語百強電影:《轉山(2011)》如果你有夢想,就去西藏;如果你想成長,更要去西藏。西藏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一樣也是離夢想最近的地方。我們總能從別人的視角裡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旅行即使我們不能立刻出發也能從一本書
  • 攝影師轉山岡仁波齊,精美圖片帶來岡底斯的誘惑
    真實並活著的宗教史就是一部神佛與現實「對應」的歷史而「對應」的結果則是「聖地、聖人、聖徒」在眾多須彌山與現實相對應的名單中岡底斯以其天然曼陀羅式山川布局以及具備超長距離艱苦跋涉的地理位置優勢加上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聖湖所構成的神聖威嚴的「岡錯」即神山聖湖與之對應的地形經過數千年宗教文化的薰染最終贏得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 【第十五天】9月6日:普巴金剛舞下部亮相薩迦寺_佛教_鳳凰網
    金剛舞者9月6日上午11時,薩迦寺普巴金剛舞下部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36位舞者在經歷了6天的法會誦經後,繼續在薩迦寺廣場為諸神和眾生奉獻神聖的普巴金剛舞上部場面宏大熱烈,而下部的開場則更具宗教色彩。僧人出場手中持鼓,最後一位上場的是普巴金剛法會的主法喇嘛班典頓玉上師。開場舞進行了8分鐘,這時三位高僧走到場地中央,與三位領舞者相對而立。三位僧人誦讀經文,三位領舞者以鼓聲輕和。誦經畢,僧人到場地邊落座,舞者持鼓起舞,依然是單一的鼓聲。1分鐘後,三位高僧走到場地中央誦讀經文,如此往復8次,歷時30分鐘。此環節結束,舞者在場地中央休息喝茶。
  • 透過背包客的鏡頭,體驗岡仁波齊轉山路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通往岡仁波齊的路上,基本沒有最後的轉山。那麼轉山之路是什麼樣的呢?本篇,通過我——一位背包客的鏡頭,帶你走岡仁波齊轉山路。先來講講,為什麼有「轉山」一說。而轉山,則是來自不同地方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神山岡仁波齊的地位是世界性的,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溼婆,就住在岡仁波齊,而印度的印度河、恆河的上遊都發源於此,所以在岡仁波齊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就不奇怪了,同樣,來自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也是絡繹不絕。
  • 去西藏「轉山」,不止有岡仁波齊
    一場「轉山」卻讓作者更近距離接觸到那裡的風土人情,那一場「轉山」也讓作者思緒飛揚。「轉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等地區的宗教活動,表示宗教虔誠的一種方式,「轉山」的人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聖山,轉一圈或多圈。岡底斯山位於西藏中部,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轉山」是辛苦的,顛簸的路總讓人提心弔膽。
  • 嘉善消防進寺廟 僧侶誦念「平安經」
    為進一步增強宗教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預防和減少宗教場所意外火災事故發生,11月9日下午,嘉善縣消防救援大隊聯合縣委統戰部(縣民宗局)前往地藏禪寺開展「宗教人士說消防」活動,全縣各宗教場所負責人及信教群眾參加活動。
  • 薩迦寺,被譽為第二敦煌,就在西藏日喀則市薩迦縣的薩迦古城
    薩迦古城的主要觀光點是薩迦寺薩迦寺是薩迦教派的祖寺。薩迦寺分為南北兩寺,下圖是薩迦寺北寺。我們參觀的是薩迦寺南寺。根據薩迦寺門前的介紹,薩迦寺始建於107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有「第二敦煌」之稱的薩迦寺內藏有珍貴的貝葉經、《布德甲龍馬》大藏經和元代壇城壁畫、古瓷器等大量文物。薩迦寺主殿外修築有城牆。
  • 震撼畫面:薩迦寺巨型面具神舞實錄
    2010年12月28日,藏曆11月23日,西藏薩迦派最重要的冬季大黑天法會在薩迦寺隆重開幕。薩迦寺全體僧眾與來自藏區各地的萬餘名信眾按照傳統儀軌在護法神殿迎請了11尊護法神像,並在寺院廣場表演了巨型大黑天面具舞。西藏薩迦寺冬季大黑天法會為期7天,在藏曆十一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九日舉行,由薩迦大成就者貢噶仁欽大師首創。
  • 在泰國的「僧侶談話」,信仰與理性的衝擊
    導讀:在泰國的「僧侶談話」,信仰與理性的衝擊 在清邁古城裡,能在特定寺廟裡看見"Monk Chat"(僧侶談話)的英語看板,旁邊有幾位僧侶,等待遊客向前與他們對談。對佛教或僧侶生活有興趣的外國旅客能與僧侶交流,而僧侶也能藉此練習英語。這是僧侶學校想出來的有趣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