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首創教育精準扶貧機制

2020-12-21 網易新聞

本報訊 (記者龐慧敏 通訊員農漢康)來自廣西自治區教育廳的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全區共有29.34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優先享受教育資助,受助經費總額達4.13億元,其中20.42萬人優先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受助經費2.35億元。

據悉,廣西各中小學校和高等學校在各級扶貧部門充分做好農村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和識別的基礎上,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進行資助,此舉有效解決受助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界定過程中存在瞄不準、過程複雜、工作量大等難題,教育精準扶貧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進行了無縫連接。廣西建立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走在全國前列,屬於機制首創。

作者:龐慧敏 農漢康

本文來源:中工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首創期貨深入忻城縣開展扶貧工作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 喬林生)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地處桂中旱區,「九分石頭一分土」,曾被聯合國糧食組織官員稱為「不毛之地」;境內尚無鐵路、高速公路,屬於少數仍未脫貧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落實教育精準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落實教育精準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8-10-17 來源:規劃司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為深入開展教育扶貧,實現教育扶貧「精準滴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教育系統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科學謀劃,多措並舉,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將解決「大班額」問題和「全面改薄」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 亳州市政協黨組書記湯湧:建立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原標題:湯湧:建立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湯湧在市政協三屆87次主席會議暨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上指出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5月3日下午,市政協召開三屆87次主席會議暨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議。
  • 教育幫扶「南山模式」碩果纍纍 南山區教育精準幫扶總結大會在廣西...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後,南山區按照省、市、區黨委政府總體部署,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認真制定《南山區教育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科學推進實施包括辦學條件改善、學科課程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幹部跟崗掛職、學生實習就業等領域的教育對口幫扶實踐,既「輸血」又「造血」,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發展,參與幫扶的四地中小學幼兒園達到
  • 依託新職農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精準扶貧出成效
    2013年1月,福建省啟動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我院成為福建省唯一一所新型職業農民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大專學歷教育承辦院校。  扶貧脫困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在促進精準扶貧的實現上有著特殊優勢,其摸底、造冊、培訓、管理與認定等一系列流程,與精準扶貧中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動態管理及精準考核的四大環節高度契合、一脈相通。
  • 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十萬大山繪新圖 精準扶貧結碩果
    防城港市上思縣是廣西「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底,經過精準識別,全縣有32個貧困村、6683戶27779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8.14%,佔防城港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46.9%,是防城港市脫貧攻堅主戰場。近年來,上思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防城港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戰。
  • 消費扶貧!湖北省廣西商會走進五峰山村
    ,開展消費扶貧活動,促進扶貧產業發展。楓香坪村是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精準扶貧對口幫扶村2015年9月底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駐村工作隊進駐楓香坪村5年來,工作隊著重從道路交通、醫療衛生、住房安全等工作入手,助力改善全村基礎設施,同時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種養產業
  • 點燃鄉村教育希望的火炬——安徽省教育廳駐村教育精準扶貧的...
    2016年3月14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安徽:教育精準扶貧的「炎劉模式」》的文章,教育部新聞辦更是將「炎劉模式」定格為「教改新舉措」,予以高度評價。  地處安徽壽縣東南的炎劉鎮,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屬國家級貧困地區。受經濟條件限制,炎劉鎮的基礎教育十分薄弱、師資力量有限、師生流出現象嚴重。教師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失衡,學歷層次低,教育觀念落後。
  • 陽光保險精準扶貧:讓陽光灑滿鄉間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陽光保險集團迅速行動起來,啟動「雙生計劃」——「萬名貧困學生幫扶計劃」、「萬名村醫能力提升計劃」,實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構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面貌,讓陽光灑滿鄉間。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切斷「窮根子」雲南會澤縣位於金沙江畔。
  • 廣西桂平江口鎮「六舉措」抓好禁毒扶貧工作
    人民法治網訊(通訊員 王彩澤 張勇華)近年來,為有效防止涉毒人員因毒致貧、因毒返貧,廣西桂平市江口鎮緊緊圍繞「脫貧先脫毒、脫貧必脫毒」的工作思路,牢固樹立「禁毒+扶貧+民生」的底線思維,以「精準脫毒脫貧」為抓手,治窮治毒相結合,分步驟、分階段、分進度對涉毒貧困人員及其家庭開展禁毒扶貧工作,聚焦吸毒貧困群體,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落實,勇於擔當作為,聚力禁毒脫貧攻堅
  • 廣西:創優金融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位於廣西南部,縣城距離南寧市僅100公裡,是個典型的農業縣。根據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上思縣被列為2016年廣西首批扶貧摘帽的9個貧困縣之一,金融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全縣總面積2816平方公裡,轄四鄉四鎮,83個村、4個社區,全縣人口2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1萬人。
  • 左常升:現階段的扶貧是全社會動員的精準扶貧
    中國網: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扶貧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和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方略。2016年5月8日,「2016中國扶貧國際論壇暨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開網儀式在北京舉行。為此我們特別採訪到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主任左常升。
  • 精準扶貧全面收官之後:誰留下來鄉村振興?
    今年,是我國精準扶貧戰略的收官之年。隨著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各省市貧困縣退出貧困序列,都有時間表。但進入脫貧攻堅的鞏固期,將扶貧和脫貧全面轉向鄉村振興領域,卻不是一年、兩年、三年,需要更長的時間。誰留下來鄉村振興?
  • 「教育精準扶貧· 魯商在行動」捐贈活動在蘇仙區、永興縣進行
    「教育精準扶貧· 魯商在行動」蘇仙區捐贈儀式現場紅網時刻6月1日訊(通訊員 何璇 羅敏娟)為了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參與愛心助學項目,做好教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郴州市教育基金會聯手湖南省山東商會、山東海通教育集團開展的「教育精準扶貧·
  • 助力精準扶貧Visa在行動
    )Visa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款48萬美元,用於支持2019-2021年為期三年在中國四川省石棉縣和鹽源縣的產業扶貧項目(註:石棉黃果柑、鹽源蘋果),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與社區生計提升,助推鄉村金融知識普及和合作社數位化試點,此舉對於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及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示範作用。
  • 廣東十大扶貧模式精準發力 成果顯著
    資料圖片三農直通車綜合報導:2013年,廣東啟動第二輪扶貧「雙到」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集中力量組織3599個單位,派出7986名幹部駐村幫扶2571個相對貧困村、20.9萬相對貧困戶、90.6萬貧困人口。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駐村工作隊通過訪村入戶對學院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精準扶貧實施方案進行了修訂,並結合各駐村點實際,探索出了思想扶貧、教育扶貧、模式扶貧三個工作原則,建立了「政府+社會+企業+高校」的四維扶貧模式,並在實際工作中積極爭取各類資源。工作隊先後為拉木堆村帶來了助夢暖冬、助夢新年、助夢醫藥、助夢農機、助夢家電等公益項目,為村民們解決了冬衣、保溫杯、護手霜、學習用品等物資。
  • 西南大學科技扶貧注重「兩個精準」
    科技扶貧「石柱模式」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被評為全國高校產學研結合「十大優秀案例」。  一、對接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精準整合大學科技人才資源   1.加強領導,注重統籌  成立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口幫扶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年度計劃,分解工作任務,層層壓實責任。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供圖 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近日,隨著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致力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廣西還利用毗鄰東協國家的優勢,與一些東協國家分享減貧經驗,積極開展減貧合作。 「新橋已經建好,村民出村便利多了。如今,村裡的泥巴路變成瀝青路,環境衛生持續好轉。」
  • 雲南紅河空乘定製班上海開班 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現精準扶貧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綠春縣、紅河縣都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也是上海長寧區在滬滇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口幫扶地區。2020年1月,上海開大航院和春秋航空積極參與精準扶貧,聚焦紅河州對口三縣開展結對幫扶,聯合推出紅河「藍天築夢計劃」,突破性開創了「學歷教育+技能培訓」的扶貧新模式,全力以赴助推雲南省紅河州三縣提前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