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高原特徵雖不明顯,但這片土地的美景還是值得一看

2020-12-11 周楊

提到高原,首先大家腦海裡浮現的應該就是青藏高原的遼闊,雪山湖泊等等,其實中國的高原種類很多,黃土高原就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

當然黃土高原的色系並不如青藏、雲貴高原那麼純淨美好,但是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還是無法撼動的。

黃土高原海拔800至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達64萬平方千米,橫跨青、甘、寧、內蒙古、陝、晉、豫7省區大部或部分區域。

不過今天談起黃土高原大家多數都會把關注點放在山西、陝西這片區域,尤其是陝北的信天遊,它作為黃土高原上最著名的旋律,自由奔放,讓人仿佛走進了那片黃土地。

黃土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這也形成了許多石質山地和千溝萬壑,這種蒼茫的美也是黃土高原所特有。

從革命的影視劇中,其實我們對於黃土地也有著一定的認知,不過真正的走進黃土地,還是又有不一樣的感覺。我去過天水、蘭州,也去過陝西的延安,山西的壺口瀑布、平遙古城,隨處可見的蒼茫,寫在山頭的光禿禿,也寫在了每一處落魄的窯洞裡。

黃土高原的高原身份其實並不明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黃土高原就像信天遊一樣,蒼涼粗獷,自然簡單,這對於熱愛旅遊的人也許是不一樣的體驗。

對於黃土高原,中華文明在這裡寫下了數年千年的歷史,如今這片土地上依然流傳著他們的傳說,黃土地似乎與黃河相依相靠,曾經繁華,如今也落寞很多。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大量的微細顆粒的黃土歷史的堆積。黃土從何而來,並未有確切定論,抑或是北方的風積年累月從蒙古高原或是更遠的地方吹刮來,亦或是地殼運動後,上升隆起的陸地高臺中就含有黃土……不管怎樣,黃土高原的粗狂的大地上,從不缺的就是各種形式的黃土。氣候乾燥時,小路上綿細如麵粉狀的細土,田地裡小小的土疙瘩,還有犁地後田地裡板結形成的大如牛頭的垀垍……形態各異。
  • 黃土高原|中原之上的屋脊LessPlateau
    當你從衛星地圖來看,這裡是一塊被黃色覆蓋的地域,整個黃土高原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它們猶如一層明暗相接的黃紗,輕輕披在這片古老的高原之上。與此同時,不得不提的由於這裡廣泛分布著極易遭侵蝕的黃土,所以在此地夏季多暴雨的特徵之下,便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水土流失。每當炎炎盛夏,置身在這片黃黃之上,你會看到洶湧的暴雨裹挾著泥沙一起怒吼,一同奔湧。
  • 黃土高原被塗綠了 | 有彩蛋
    地理位置陝西位於中國中西部、黃河中遊地區,這裡是我國山地、高原地形廣布的區域。高原和山地地形佔其總面積的81%。沙源地陝北的沙漠高原區域,是毛烏素沙漠的南緣地帶,這裡以活動的沙丘、沙壟和片沙為主。再往北方則是更加乾燥的世界,毛烏素沙地成為黃土高原上一條重要的分界線。
  • 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環境變化之爭
    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黃土高原的環境變化過程雖然是幾百萬年來的地質現象,但在近萬年內尤為劇烈。這表明在此階段,人類活動是引起黃土高原環境變化的主要因素,即人類對全球變化的影響更為重要。學界對此進行了長期探究,但在歷史時期植被演替和環境變化、歷史地貌變遷和土壤侵蝕、歷史時期土地開發和黃河變遷等方面存有爭議。
  • 黃土高原上的莊稼人栽紅蔥
    小毛驢那凝視的眼神,遠處勞作的莊稼人,身後那一座座山連著山,那勤勞的人兒正在用雙手挖刨著這片黃土地,周而復始的重複著高原人的平凡生活。莊稼人用钁頭打玉米茬茬進行簡單的土地翻整。鐵鍬再次翻起的土為即將撒糞,栽紅蔥做準備。
  • 黃土高原上的綠色秘境,蘭州永登吐魯溝,看一眼就愛上的地方
    只要說起黃土高原,似乎在世人眼裡這裡風大缺水,綠色是黃土高原最稀罕的顏色,殊不知在大西北很多鮮為人知的角落裡,還隱藏著不少天然秘境,只是因為宣傳的少,很多人不了解罷了。一場秋雨過後,吐魯溝雲霧繚繞,站在高處恍若進入仙境一般,遠處的山和樹在雲霧間若隱若現,有人開玩笑說這美景是不是誰在這裡渡劫成功賞給大家看的,因為實在是太美了。早晨欣賞這番美景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雲霧、山水、小橋、曲徑,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感十足的山水畫。這裡本來遊客就比較少,隨手一拍都可以用來做電腦桌面,令人心曠神怡。
  • 甘肅黃土高原氣候植被類型與生態建設
    這些說明,1000多年前,天水、甘谷以北地區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就是在距今100年前後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還是較和諧的。  至於隴東黃土高原,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不僅子午嶺是「緒木叢贊,群獸隱伏,綿亙八百裡」的大林區,而且隴山和涇河南山都是「群巒環繞,煙樹蒼茫」。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
  • 黃土高原上的西安和人們腳下的黃土地
    廣義上的黃土高原面積63.5萬平方公裡,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狹義上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屬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地構造單位主要包括陝北隴東地臺、華力西褶皺帶、太平洋式燕山褶皺帶、隴西地塊、中條山地塊、呂梁山地塊和汾渭下遊沉帶等,並以秦嶺地軸和鄂爾多斯地臺為南北二大界線。無論廣義上的黃土高原還是狹義上的黃土高原,西安都在其中。
  • 我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份?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高原地形十分廣布,我國主要有四大高原地形區,分別是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每一個高原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黃土高原從名稱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擁有非常多的「黃土」,黃土高原也因有深厚的黃土層而出名,黃土高原黃土層的平均厚度在50至80米之間,最後的地方可以達到150米以上,對於這些黃土的來源,科學家普遍傾向於「風成說」,也就是由風力作用帶來並沉積在黃土高原地區。
  • 西安是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荒漠不毛之地 ? 數據和事實打臉噴子
    我們先看一下對於高原的基本定義:高原通常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面積比較大且地形開闊,周邊擁有明顯的陡坡為界限,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如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從黃土高原的概述看,關中平原的海拔遠遠低於1000米,關中平原是緊鄰黃土高原的一塊平原,這與傳統的認知相符合:黃土高原在陝西主要是陝北的延安和榆林兩地。但有人認為,關中平原也是黃土覆蓋區,所以整個關中平原都屬於黃土高原。
  • 黃土高原特有的建築形式,產生於近五千年前,卻符合現代節能標準
    說到黃土高原,大家大概都會想到溝壑萬千的黃色土地,纏著頭巾的老農,以及冬暖夏涼的窯洞。的確,窯洞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已經成為了陝北地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到陝北等地旅遊的朋友,都不會忘了要到窯洞裡看一看。
  • 淺談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的困境
    路遙先生曾寫過一篇《平凡的世界》,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陝北黃土高原的生活。如今已過去二十餘載,陝北黃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筆者將為您解讀陝北黃土高原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黃土地上的人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其次是醫療問題。過去農民患了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基本都是吃去痛片兒。如今有了醫保,大病小病都可以報銷。但醫保費用逐年水漲船高,主要是地方偏遠,醫療資源薄弱,再加上交通不便,人員居住分散。看病難依然是一大難題。經濟問題。
  • 解密黃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大自然的力量真可謂是神工鬼斧!
    「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呦一道道水」,高亢悠揚的信天遊,傾訴的是這裡濃濃的情懷;「咚咚咚......嘿」,狂風驟雨般的腰鼓,震響了這片廣袤遼闊的土地,這就是臥在中國版圖中心的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太行山、呂梁山和六盤山為主的山脈,把黃土高原分成了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五大部分,蒼茫的黃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高原上大部分區域都覆蓋著厚厚的土層,呈現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粹的特殊自然景觀。
  • 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和「溝壑縱深」的成因是什麼?
    在我國的地形單元中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高原地形應該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但是,在我國的四大高原中,有兩大高原地勢十分崎嶇,那就是雲貴高原和黃土高原。
  • 黃土高原的萬千變化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烏金高原。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西起烏鞘嶺,東至太行山,南靠秦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黃土高原的成因:風力沉積作用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成因:土壤受到流水侵蝕,地面被流水侵蝕形成溝。長期的流水侵蝕使溝谷不斷的加長和加深,進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溝谷切割成破碎狀,進而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景觀。
  • 黃土高原到底是什麼氣候類型
    02黃土高原的範圍要在氣候類型分布圖上確定黃土高原區域的氣候類型,首先要確定這一地形區的範圍,如下圖所示:,也不可能是單一氣候類型。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對比黃土高原範圍圖和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可知,黃土高原如果簡單的劃分,偏東為溫帶季風氣候區,偏西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所以,如果不給出具體的「點」定位,籠統的一個填空題:黃土高原的氣候類型為________
  • 國慶自駕陝北,曾經荒涼的黃土高原,如今道路寬闊,坡還在塬已綠
    大跨度的地理特徵,也造就了陝西南北不同的人文風俗和文化特色。黃土高原,幾乎沒有多少植被,風沙很大,水土流失非常嚴重。,來自陝西、國外內相關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與地方一起,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寫下了輝煌壯麗的篇章,像陝西省黃土高原治理研究所朱象山研究員等一大批老科學家,終其一生為治理陝北黃土高原治理而不懈奮鬥,黃土高原治理專家魯向平、郭培才等一批才俊也把最亮麗的青春奉獻在這裡,才有了今天壯麗的陝北。
  • 黃土高原為什麼這麼苦?
    這是一個被太行山、秦嶺、古長城所圍合的區域,橫跨青、甘、寧、陝、晉、豫、內蒙古7省區,總面積高達42萬平方千米,它集中了地球上70%的黃土,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連續的黃土覆蓋區。(黃土高原範圍示意圖,依據@尤聯元等著《中國地貌》,製圖@劉昊冰/星球研究所)黃土高原的形成過程,決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高原那樣「堅固」。
  • 千溝萬壑看巨變——「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紀實
    彭陽是我國實施「三北工程」修復黃土高原生態的一個範例。30年來,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7省區協力同心,造林779.1萬公頃,使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9.55%,森林生態系統得到初步恢復。 夙願—— 讓黃土高原返綠 走進黃土高原,天還是那片天,但地已不再是那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