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勞作獲認同 中國人西伯利亞淘金機會多(圖)

2020-12-18 中國僑網

  西伯利亞地區有很多「淘金」的中國人。他們憑著自己的辛苦勞作,在工、農、商等各個領域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蓋房子、種菜一樣很賺錢

  雖然與東北和內蒙古相鄰,但是到西伯利亞從事建築業的工人卻不光來自這一地區。記者在赤塔州首府赤塔市就遇到一個來自江蘇南通的建築隊,當時他們正在市中心的一個工地上施工。儘管當時已近黃昏,但是工人們仍然在忙碌著,和附近廣場上喝酒聊天的俄羅斯人形成明顯的反差。

  記者從工人那裡了解到,這個工程隊在赤塔市有好幾個工程,城市中多數新建築都是他們的勞動「成果」。

  工程隊隊長對記者說,由於俄羅斯人特別不願意從事森林採伐業、建築業和農業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俄政府就吸引移民從事這些工作。前不久,俄羅斯還邀請一些中國公民來採伐森林和開墾農業用地。

  「這裡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空間很大,機會也很多。」這位隊長說,在中國,一座六七十萬人口的城市年竣工的樓盤可以達到幾十萬平方米,而在這裡,去年新建樓盤只有4萬平方米。投資不足、勞動力少是這裡商品房少的主要原因。

  和建築行業一樣,到西伯利亞種菜也是一個賺錢的行業。其中,中國「菜農」多來自四川等勞動力密集的省份。今年5月,200多名四川菜農,告別家鄉前往車里雅賓斯克州去開闢自己的「新天地」。西伯利亞地區農村有大片荒地,只有在農戶的院子裡能看到一小塊菜地,大棚溫室則非常少見。記者曾問過不少俄羅斯人,為什麼讓那麼多土地閒置,而不多種些蔬菜水果。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我們這裡的冬天太冷了,什麼都長不好」。不過,天生善於與土地打交道的中國農民在這裡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中國農民給當地人帶來了實惠,也因此得到了承認。近日,中國種菜農民金昌憲就成了當地媒體關注的人物。

  中國日用品依然賣得很火

  記者在烏蘭烏德市一個叫「上海伊卡」的市場裡遇到一位女攤主林女士。她專門做服裝及小商品生意。

  林女士已經在俄羅斯生活了好幾年了,這裡的一切對於她而言都已經習慣了。由於一個人忙不過來照顧生意,她還僱了一個懂俄語的當地女孩。兩個人各有分工,小林負責進貨,女孩則主要負責看攤。據林女士介紹,以前這個市場裡有2/3的攤位都是中國人開的。不過,由於最近周圍一些新市場相繼開業,多數中國人都搬到更大的市場裡去了,目前只剩下4戶中國人。

  走進市場,記者發現有200多家商戶,形形色色的商品琳琅滿目,其中包括衣服、鞋帽、襪子、工藝品等小商品,其中多數是中國貨。商品價格比國內高好幾倍,一雙普通塑料涼鞋國內只賣10元人民幣左右,到了這裡能賣到幾十元。

  小林對記者說,現在她的生意已經逐步走上正軌。過一段時間,她會定期從500多公裡以外的伊爾庫茨克進貨,而且,所售商品在質量上都是有保證的。「現在和俄羅斯的貿易都很正規,即使是這些服裝和小商品,都得有合法的手續,否則根本沒法做。」她說。

  據林女士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的最初幾年,俄羅斯輕工產品奇缺,到俄做生意曾在國內非常盛行。這一段時間裡,不可避免地湧入了大量劣質產品,這一度引起了俄羅斯人的不滿,損害了中國商人的形象。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大大改變了,俄羅斯人對中國商品的印象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根據記者的觀察,現在西伯利亞的中國商品種類非常多,它們不但在價格上佔有優勢,同時質量也受到俄羅斯人的稱讚。

  「我和妻子常常光顧這個市場,每周都來兩三次。女兒特別喜歡這裡的服裝和毛絨玩具。中國產的日用品也是物美價廉。」正在挑選商品的一位小夥子對記者說。

  俄羅斯看重中國人口資源

  人口總量不足是困擾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西伯利亞地區,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在俄期間,記者曾經來到布裡亞特境內的小鎮新基任金斯克。這個小鎮建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附近發現了金屬礦藏,於是,大批工人來到這裡,小鎮因此而建立。蘇聯解體後,礦石失去了銷路,礦區沒有了就業崗位,而這個小城也人去「城」空。夜間,記者一行十幾人在一個三層樓的「招待所」住宿,竟然找不到足夠的床位和被褥。

  西伯利亞的居民點絕大部分分布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兩邊,如果要到距離鐵路兩側哪怕100多公裡以外的地方都是很困難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公路。

  記者的俄羅斯同事曾到過西伯利亞北部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據他說,他乘飛機飛往目的地途中,好幾個小時內看到的只是森林,沒有一個村莊。為了開發西伯利亞和彌補大量人口流失的缺口,普京總統和俄羅斯政府決定給予獨立國協國家有限政策,以吸引懂俄語,有俄羅斯情結的移民。

  一位俄羅斯學者對記者說:「中國人是我們的鄰居,許多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北方的居民,很習慣俄羅斯的氣候。他們很容易適應俄羅斯的環境,能夠很好地工作。」

  中國人參與開發由來已久

  歷史上,中國人就有到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地區謀生的傳統。

  記者在伊爾庫茨克市遇到一位年逾古稀的俄羅斯婦人。她對記者說,她的童年是在西伯利亞鄉下度過的,當時村裡就住著一戶中國人。幾十年過去了,她與中國鄰居早已沒有聯繫,也不記得他們姓什麼,何時來到俄羅斯,後來的情況如何。她反覆說,她的父母與那戶人家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當年,還是個小姑娘的她常常到這戶鄰居家去玩耍,這段美好的童年生活給她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回憶。

  有材料表明,不少中國人曾在20世紀初參與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而據俄羅斯專家估算,在20世紀30年代,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常住的中國人和朝鮮人的數量一度超過100萬人。

  (來源/世界新聞報,作者/劉彬)


相關焦點

  • 到西伯利亞「淘金」機會多(圖)
    西伯利亞地區有很多「淘金」的中國人。他們憑著自己的辛苦勞作,在工、農、商等各個領域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蓋房子、種菜 一樣很賺錢   雖然與東北和內蒙古相鄰,但是到西伯利亞從事建築業的工人卻不光來自這一地區。
  • 西伯利亞中國人調查 中國「淘金者」的真相
    本報記者通過走訪西伯利亞地區的俄羅斯人和中國人,試圖揭開一直以來被「黃禍論」和「中國威脅論」淹沒的關於中國「淘金者」的真相。事實表明,西伯利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離不開勤勞中國人的貢獻  中國客的淘金夢淘金者的孤獨與享樂「中國非法移民說」遭駁斥俄「西部大開發」邀請中國  西伯利亞人眼中的中國客  此次俄羅斯之行給記者的最大感受是,大多數西伯利亞居民對中國人非常友善,這一點與俄羅斯一些媒體報導的情況出入較大
  • 海參崴起義:中國淘金工人讓俄國人見識到了中國人的血性
    人們都知道沙俄佔領了中國的外東北,佔領了中國的海參崴,但似乎沒有聽到過當地中國人反抗沙俄統治的事。但事實上,當地的中國人不僅對沙俄殘暴的統治進行了反抗,而且還不是一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參崴大起義。   1860年,腐朽的清政府和俄國籤訂《北京條約》,清政府拱手把外東北讓給了俄國人。
  • 栽桑養蠶的辛苦勞作漸行漸遠,運河浮雕的圖像溫故知新
    在杭州西湖文化廣場橋下東南面的綠道上有一排栽桑養蠶的浮雕,這幅圖左上角有個「祭」字,圖像的主角是蠶神,男女老幼都在祭拜她。相傳24節氣中的小滿日為蠶神誕辰,因此古人在農曆四月放蠶時節會舉行「祈蠶節」,祭祀蠶神。要養蠶先栽桑,此圖像就突出一個「桑」字。
  • 剛果金日記:在非洲的黑暗森林,尋找淘金的中國人
    末了,他們對我惡狠狠地說:我們辛苦過來出警,你需要給我們錢,否則我們會把你逮捕起來,關到我們的監獄裡。我跳了起來:「憑什麼!」為首的警察也不多說,扯住我的衣領,要把我往外拉。那一刻,我讀到的所有關於剛果金的恐怖故事都湧上了心頭,讓我想到了一百種在剛果金監獄裡的可怕遭遇。
  • 60萬日軍俘虜,被蘇軍拉去西伯利亞挖土豆,為何10年後只回來50萬
    曾經的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犯下許多的罪行,讓許多中國人在這場災難中流離失所失去了家園,後來這場戰爭經過多方努力,最後取得了勝利,我們再也不用受到日本軍人的摧殘。西伯利亞地區天氣寒冷,地處極寒,可是這裡的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些關東軍來到了此處被逼著開採礦石,砍伐森林資源。他們白天辛苦勞作晚上還要擠在寒冷的屋子裡,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上,靠著互相的體溫度過寒冷的夜晚。據說他們甚至都吃不到一頓飽飯也睡不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1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死在這裡。
  • 俄羅斯寧願不開發西伯利亞,也不讓中國幫忙,浪費了機會!
    不過整體來說,西伯利亞的資源還是非常富饒的,地底下埋藏了大量的各種礦產資源,這也是俄羅斯被稱為唯一一個能夠做到所有資源自給自足的國家,這都是西伯利亞的功勞。另一方面,西伯利亞雖然偏僻寒冷,但其中的一部分還是非常具有開發價值的。對於這部分地區,俄羅斯人其實也是有想法的。
  • 馬克·阿多曼尼斯:中國人大批湧入西伯利亞純屬無稽之談
    有個想法頗為普遍,認為重新崛起而且人口過剩的中國必然會佔據人口迅速減少的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土地。麥可•魯賓(Michael Rubin)在《評論》雜誌(Commentary)上撰文指出,居住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國人正在迅速增加,並且猜測中國對俄羅斯的亞洲屬地存有不良企圖。
  • 這個地方被稱為非洲的黃金海岸,很多中國人在這裡淘金!
    這個地方被稱為非洲的黃金海岸,很多中國人在這裡淘金!加納位於非洲西部,被稱為「黃金海岸」,黃金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百分之三,是一塊名副其實的黃金之地。在加納,存在大量的淘金者,每個人都懷揣著發財夢,其中還有不少中國人。
  • 尋找中國人的美國記憶之淘金熱潮
    在國內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內力推動下,在淘金熱的外力拉動下,加上地處沿海,比鄰香港,從1849年到19世紀60年代中期,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第一次海外移民潮:淘金移民潮。這也是中國人移民美國的第一個高潮。
  • 西伯利亞對俄羅斯有多重要?中國還有機會嗎?
    說起北亞,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心裡都是五味雜陳。這片廣袤的土地,不僅埋藏著無窮無盡的資源,而且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能將北亞收入囊中,中國的國家格局將比當下有著質級提升。知識點: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斯坦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佔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最讓大家遺憾的是,中國曾經是擁有北亞的機會和資格的。
  • 「普京拉中國人西伯利亞種地」靠譜嗎?
    最近有媒體爆出,俄羅斯總統普京基本上支持一份「西伯利亞土地分配方案」,該方案將會讓中國人成為耕種荒地的生力軍。木叔觀察發現,俄羅斯政府內部確實流傳著這個方案,不過此方案並非赤裸裸地提出歡迎中國人耕種。
  • 廣東臺山市水步鎮:辛苦勞作期待「養」出一個美好未來
    廣東臺山市水步鎮:辛苦勞作期待「養」出一個美好未來2016-02-23 13:45:00  水產養殖網  我爺爺80多歲,還拿著一根棍子巡塘,大家都稱他為魚王。」說到自己的養魚技術,崔培成非常自信,畢竟這是幾代人累積下來的經驗,如今他也把這套技術傳給了兒子。&nbsp&nbsp&nbsp&nbsp「我們發展得最好的時候,承包了華南農業大學裡面全部的魚塘,並且那個時候魚價高,出口順暢,只要沒有大的災害天氣,一年下來生活無憂。」
  • 俄媒:中國商人紛紛到西伯利亞找新娘(圖)
    俄媒:中國商人紛紛到西伯利亞找新娘(圖)
  • 為什麼臺灣同胞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這之間的認知差異,為什麼」現在」大多數的臺灣人不認同『中國』,即便原本二十年前大多數臺灣人還是自認為是中國人,這之間變化的原因,本文將試著以多方角度解釋為何臺灣人自我認同的發生劇烈變化。但我們要先認清楚一個相當重要但不好理解的概念,就是這種認同上的轉變不能與臺獨劃上等號,這不是等價的。
  • 淘金者夢碎柬埔寨:多人淪為詐騙團夥 成員逃亡回國
    (原標題:淘金夢碎柬埔寨:多人受騙淪為電信詐騙團夥成員逃亡回國)四川達州男子劉夢(化名)抱著賺大錢的憧憬,在朋友的建議下前往柬埔寨西哈努克市「淘金」,但到了國外之後才發現,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的一員。
  • 中國是怎樣最終失去西伯利亞的?
    打開世界地圖,很少有人能不注意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白令海峽,北臨北冰洋,南抵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00萬平方千米。按照領土面積算,西伯利亞比大洋洲和歐洲都大,跟南極洲面積相當。然而這片廣大的領土除西南端外,幾乎全在俄羅斯境內。為什麼這塊由這塊由中國人最早發現,而且離中國更近的廣袤土地為什麼最終沒有屬於中國?
  • 沙俄侵佔西伯利亞後,當地有中國人居住嗎?他們最終去哪兒了?
    毫無疑問的是,在沙俄侵佔包括外東北在內的西伯利亞地區前後,西伯利亞地區都是有中國人居住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地的中國人大約有30餘萬。不僅如此,當時西伯利亞地區許多原住民民族,也將中國奉為宗主國。
  • 中國「上林幫」非洲淘金:有人變億萬富翁,有人客死他鄉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夜暴富,這也說明年輕人的經商頭腦並不少,而是這些年輕人缺乏經商的機會呀。眾所周知,非洲一直是貧窮的代名詞,大部分居民都不想來到非洲發展,畢竟當地缺乏發展商機和工作機會。然而,非洲的加納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出口國之一,該國家源源不斷地為全世界人們提供黃金,而那些幻想著一夜暴富的淘金人也會不遠萬裡來到加納。
  • 調查稱僅2.4%的80後香港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香港與內地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但一項最新調查發現,香港人的「港人身份認同」越來越明顯,其中「80後」的年輕受訪者「港人身份認同感」最為強烈。有香港媒體在報導中解讀稱,調查結果反映部分港人「抗拒中國人的身份」、「國民身份認同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