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為什麼說劉禹錫竹枝詞裡是「唱歌聲」而非「踏歌聲」?

2020-12-16 讀書燈下

中唐詩人劉禹錫,其實也是一個金句小王子。不僅留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諷喻金句,寫下「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正能量金句,也留下諸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樣的愛情金句。

劉禹錫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寫則已,一寫驚人。這首《竹枝詞》後兩句一語雙關,看似寫天氣,實則將戀愛中少女懷春的婉曲心事寫得精妙絕倫,一詠成經典。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有一道題就與這首詩相關,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讓選手在「聞郎江上唱歌聲」與「聞郎江上踏歌聲」中划去一個錯誤選項,答案給的是前者正確,後者錯誤。

但不少友友認為,這句詩到底是「唱歌聲」還是「踏歌聲」本身是有爭議的,像這樣有爭議的詩句不應出現在正誤二選一的題型中。實不相瞞,當時我也是這個想法。

但今天細讀這首詩的時候,卻有了不同的看法。我們先重新來讀讀這首詩。

《竹枝詞二首·其一》唐·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的《竹枝詞》不止兩首,他在夔州三年間,總共留下十一首《竹枝詞》,包括《竹枝詞九首並序》以及《竹枝詞二首》,內容從羈旅思鄉情到淳樸的愛情到人世情的諷喻都有,我們所熟知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也出自這一題目之下。

而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則是當中最為有名的愛情詩。在此詩當中,他將當地山清水秀的宜人風物描寫出來,展現了當地獨特的天氣,晴雨共有,且將諧音雙關的技巧用到了純熟的境地,以「晴」寫「情」,道出少女春心,讀之令人心動不已。

其實在第二句中,無論是「唱歌聲」或是「踏歌聲」,重點都是在動聽而有情的歌聲,是少女耳中聽到繼而產生揣摩心理的基礎。

《竹枝詞》本是三峽地區流行的一種民歌,在劉禹錫前,顧況就寫道「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而劉禹錫自己,也是能唱竹枝詞的,白居易有:「幾時紅燭下,聞唱竹枝歌?」而在劉禹錫同題詩其二中首兩句為「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這裡用的是「唱」。所以,「唱歌聲」這一用法肯定是正確的。

那「踏歌聲」又是否正確呢?現在能查到的是有少數版本是這樣寫,二則我們印象中的確有過「踏歌聲」的詩句,李白《贈汪倫》裡就有名句曰「忽聞岸上踏歌聲」,所以在此詩中「踏歌聲」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我們對比下劉禹錫詩與李白詩就會發現,兩首詩中歌者處於的地點是不同的,李白詩中汪倫踏歌是在「岸上」,而劉禹錫詩中少女的對象唱歌的地方是在「江上」。

什麼是「踏歌」?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手拉手、兩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一種是邊走邊唱的行吟歌者。無論是這兩種中的哪一種,在岸上都可實現,而在江上則不太好實現。

劉禹錫詩中,情郎是劃著小舟在江上,如何邊走邊歌呢?那畫面有點無法想像,稍不注意怕是要為愛翻船……

所以詩詞大會給的答案是劃掉「踏歌聲」,我個人覺得是合理的,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劉禹錫的《竹枝詞》:聞郎江上踏歌聲的「踏」字,用得正確嗎?
    這首《竹枝詞》的作者劉禹錫是大詩人,因此,其品味,肯定是爾等青蔥少年無法比肩的。人家在詩情畫意之間,就把事兒辦了。原詩如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兩岸楊柳青青,江水舒緩平靜,是寫景。
  • 中國詩詞大會:忽聞岸上踏歌聲,為什麼是「踏歌」而不是「唱歌」
    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個題目,看似簡單,但其中卻涉及了非常豐富的知識,聽了嘉賓的精彩點評,覺得真是受益匪淺。題目是一個填字題,幾乎人人都會,百人團除了個別人外,也都答對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佳作之一。
  •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接下來的情哥哥那洪亮的歌聲從遠處傳來,且越來越近,更一下子撩動了年青妹子的情思,她為他的歌聲興奮,她為他的曲調激動,她為他的歌聲飄向自己驚喜。在這幸福的時候,我們的女主人公早已如痴如醉,一片恍惚。她聽不清歌詞的內容,辨不明歌者的用心,一忽兒好像是對方在向自己示意求愛,一忽兒又好像對方在自娛自樂。
  • 千古名作的另一個版本,卻被當做反面教材,《詩詞大會》是否誤判
    到目前為止,《詩詞大會》中最引人爭議的,應該就是第五期的一個題目。人氣萌娃陳籽言在回答第二題時,要求劃掉錯誤的一句詩。所給的選項分別是:「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結果選手劃掉了第二個選項,也得到了評委的肯定,順利得分。
  • ...登上央視把竹枝詞唱給億萬觀眾 這位不安分的90後講解員是個...
    他說,自己沒有專業的樂理知識,把詩詞改編成小調,只想對表達自己對於詩詞的那一份理解。,聞郎江上踏歌聲」兩個選擇項。這道題來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竹枝詞其一》。選手答題後,主持人龍洋接著說道:「其實啊,竹枝詞本來就是古代巴蜀地區民歌的一種表現方式,百人團選手中就有一位特別擅長唱竹枝詞的朋友,胡紅。」
  •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譚維維把《竹枝詞》唱給你聽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小矣第一次知道這句詩是在看《新還珠格格》的時候,依稀記得是紫薇說的,不過那時候她說的是「道是無情卻有情」。而這首詩原詩呢,則是劉禹錫所作,詩名為《竹枝詞》,共有二首,這是其一。其實劉禹錫的作品,單就我們學過的,都不止於此。
  • 劉禹錫:竹枝詞
    竹枝詞 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藏在劉禹錫《竹枝詞》裡的暗戀故事,單純美好的少女心事!
    詩裡的一段塵緣,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優美意境中的情意綿綿,簡單舒適,令人動容!劉禹錫五十歲的時候被任命為夔州刺史,在夔州,劉禹錫住了將近三年,他的組詩《竹枝詞》就是在這期間所作,這組詩共有十一首,但最朗朗上口的卻是《竹枝詞九首》之後另做的兩首之一,也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首:「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竹枝詞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白居易、劉禹錫,一個個都痴迷
    而《雲仙雜記》中又曾經提到:「張旭醉後唱《竹枝》,反覆必至九回乃止。」這張旭乃是盛唐時候之人,飲中八仙之一,由此可見,這《竹枝》民歌,或許早在盛唐的時候,早就已經流傳開來了。竹枝詞源遠流長,可是,真正讓竹枝詞這種古老的曲調煥發新的光彩的,乃是劉禹錫。劉禹錫曾經在自己的《竹枝詞序》中說:「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
  •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讀劉禹錫《竹枝詞》
    一個姑娘,一個在江邊洗衣或是在船上打魚的姑娘,在楊柳青青,春風淡淡,江水緩緩流淌的時候,正在勞作,忽然聽到有青年男子的歌聲從江面飛過來,總是繞在姑娘的耳邊,歌詞模糊卻又像是為姑娘而歌,她側耳傾聽,卻又被江風吹斷,可過了一會兒,歌聲又響了起來,使得姑娘的心情忽起忽落,難以平靜下來。
  • 一首《竹枝詞》道盡初戀的懵懂與美好,劉禹錫也曾是個愛情高手!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竹枝詞》寫盡了世人對愛情的懵懂與美好。但是寫這首詩的作者劉禹錫,他的一生卻不如其詩一般順風順水!《竹枝詞》是劉禹錫仿照民間歌謠寫成的,主要是寫一對初戀的男女在河邊相遇,少女聽到情郎的歌聲心中羞喜交加的複雜心情,再現了初戀男女對愛情的懵懂與嚮往。在歷代寫感情的作品中,稱得上是佳作!「楊柳青青江水平」這句詩交代了時間和地點,主要寫看到的景物。在初春時節,江邊的楊柳已經是鬱鬱蔥蔥的青綠色,而江水則是很平靜。
  • 每日一詩|《竹枝詞二首·其一》劉禹錫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楊柳青青江水平,陳更飛花令展現風採
    陳更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賽場上,在橫掃千軍環節進行了飛花令的比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更超強實力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給人們帶來了美感,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這次飛花令的字是柳字。一位小選手說出了詩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讀劉禹錫《竹枝詞》學地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眾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之前我們介紹了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中「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語句,表達了我國涼州地區地處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的自然狀況。
  • 「竹枝詞」的前世今生,劉禹錫推動此詩體在流行!其功不可沒!
    1)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民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劉禹錫是竹枝詞的發掘者,並創作竹枝詞很多首。作為把民歌變成詩體的文人,對後代影響很大。2)劉禹錫因參於變法和不畏權貴被貶謫。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裡」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裡」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其一)《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的時候,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州刺史的時候,就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曲譜,製成了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極富於生活氣息。這首詩便是系列組詩的第一首,描寫了一個初戀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10首非常美的江南民歌古詩詞
    7、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 愛情、理想、山水、四季,5首唐詩裡的風景,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那青色的菜青蟲也學著夢蝶的莊周,變成了蝴蝶,飛舞在花園裡。《田園樂七首·其四》唐代:王維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詩評】野夫|竹枝詞,天下第一民謠
    可以說,沒有夔州人民原生態文化的供養,劉禹錫還只算一個優秀詩人。而在此之後,書齋詩人與民間文藝的結合,他成為了開一代風氣的大師。當然,沒有劉禹錫的學習、摹寫和推廣,竹枝詞可能至今還是一種湮沒無聞或漸已消亡的民歌。 在劉禹錫到來之前,竹枝詞究竟是怎樣誕生並傳承的呢?
  • 劉禹錫這首愛情詩寫得很是傷感,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一生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詩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詩作,也都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篇。《竹枝詞二首·其一》唐代: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