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講竹枝詞的歷史發展及形成。約4500字,閱讀約15分鐘。
01在唐詩中有很多冠於「竹枝詞」的詩。
而這竹枝詞卻是來源於民歌。
沒錯就跟《詩經》中《周頌》、《大雅》一般是宗廟樂歌、頌神樂歌。是宮廷中使用的詩歌,用於大典、朝堂、祭祀使用的,《風》則是採集的民歌。後來《樂府詩集》雖然是宋代整理的,但是很多是原來廣泛流傳的,包括唐代也有很多樂府體裁的詩歌。但是裡面的詩歌很多也是來源於民間。
02竹枝詞的前世今生:來源於民間,由劉禹錫整理髮掘而流行。
1)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民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
劉禹錫是竹枝詞的發掘者,並創作竹枝詞很多首。作為把民歌變成詩體的文人,對後代影響很大。
2)劉禹錫因參於變法和不畏權貴被貶謫。
正是這個原因讓他接觸了很多民歌。先是被貶遠州(今四川茂縣)司馬,後又被貶於連州刺史。這些都是當時的相對蕪荒落後之地,在唐代有上中下州之分,遠州和連州屬於下州。後來他又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2)正月至長慶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今重慶奉節)任刺史,這屬於提升了,唐代的夔(kuí)州是很繁華的。至少屬於中州偏上近上州級別,甚至是上州範疇。這屬於提升和朝廷已經啟用他了。
3)在夔州劉禹錫接觸了當地的民間以「竹枝歌」為名的民歌曲風。
劉禹錫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九首》。後又在這《竹枝詞九首》之後創作了《竹枝詞二首》。大約創作時間為: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
03竹枝詞的起源和藝術特點:
1)什麼是竹枝詞?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近代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據史書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裡」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裡」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
2)竹枝詞主要內容和特點:
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04竹枝詞作品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類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鬱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一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之後人們對竹枝詞越來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05劉禹錫《竹枝詞》體裁詩歌賞析:
1)《竹枝詞九首》劉禹錫並引:
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餘來建平,裡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奧》之豔。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於今荊楚鼓舞之。故餘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譯文:
各地的歌曲,曲調有別而同屬音樂。那年正月,我來到建平,聽到裡巷中兒童聯唱《竹枝》,吹短笛,擊鼓來合節拍。唱歌的人揚起衣袖盡情起舞,以唱得多的為最好。聽他們的歌曲,符合黃鐘宮的羽調,結尾激切如同吳地的民歌。雖然這些方言俚語聽不慣、分不清,但情思含蓄婉轉,卻像衛國民歌一樣優美。從前屈原謫居沅湘之間,那裡百姓迎神,唱的歌詞大多鄙俗粗陋,於是為他們創作了《九歌》,到現在荊楚一帶的人還唱著《九歌》擊鼓跳舞。因此我也創作《竹枝詞》九首,讓善歌的人來傳播它。它就附在這小序之後。以後聽巴中民歌的人們,可以知道巴中民歌的變風的來由了。
2)《竹枝詞九首》:
其一: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先是寫景,又一個春天來了。當巴人開始唱竹枝曲時,那只能這兒的人來唱,北人是指自己,上去容易思家思歸。用這個表達自己思歸,自己的鄉愁之情。離鄉如果是被貶謫來異地的或者不得已來異地,自然很容易觸發思家思歸之情。劉禹錫正是因思鄉情結而發。
其二: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春天,鮮紅的野桃花開滿山頭,蜀江的江水拍打著山崖向東流去。容易凋零的桃花就像郎君的情意,這源源不斷的江水就像我無限的憂愁。」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許這是男對於女的來說,但是在這兒卻是女性口吻來說。失戀的愁怨古詩詞中很多,也是古老主題了。從」花紅易衰似郎意「看出這是這乃是薄情郎的負心。但這卻有情景之渾化無跡,意境之高妙優美,卻是罕見無比的。花紅易衰,正像郎君的愛情雖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絕,正好像自己的無盡愁苦。這兩句形象地描繪出了了這個失戀女子的內心痛苦。比喻貼切、動人。
其三: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描述巴人愛唱歌熱鬧的場面。
其四: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裡橋。
日出三竿高,春霧已消散,江邊停泊著蜀客的船帆。託他給我那個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萬裡橋畔。」成都萬裡橋」今天成都南門大橋 ,古代成都水陸交通的一個重要起點站,又是一大名勝古蹟,歷史志籍記載頗多,文人吟唱也不絕於書上。狂夫是古代妻子自稱其夫的謙詞,《列女傳·楚野辯女》:「既有狂夫昭氏在內矣。」。這詩表達了那妻子寄信給丈夫的場景。也說明了當時成都和夔州水路發達並互通。
其五: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春日踏青時所見蜀地民俗及風光。兩岸山花怒放,家家春酒滿懷,一派融融的春意,生活氣息很濃。
其六: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城西門前大江中的灩澦堆,年年被波浪衝擊也不能摧毀。懊惱的是人心比不上這石頭,一會兒往東去,一會兒又朝西來。劉禹錫借詩寓情,把人生感悟融進「人心不如石」這兩個比喻之中,形象而深刻地傳達心中的隱痛和感傷。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從瞿塘峽的艱險借景起興。又是詩詞常用手法,有經驗自然就會想到後面才是詩的重點。那意思就是很簡單了:這人心呢自然最難揣摩,水是因為有阻礙、有風才會浪急難走,但是人卻不如水,平地都要掀起波浪、興風作浪。令人防不勝防,真是「人心」比江峽還要兇險。這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感慨之言。詩人參加永貞改革失敗以後,屢受小人誣陷,權貴打擊,兩次被放逐。不過劉禹錫本來是回長安了,結果他又被先被貶到連州再到夔州卻是因為那著名的詩惹得禍:」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又被貶。第一次是革新失敗被打擊報復,這第二次就是小人容不下他的這首牢騷詩,自然心中不快。不過大唐第一刺頭,也不是蓋,他後面也把這些小人熬得最後對他已經形不成第三輪陷害了。
其八: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個裡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本來這詩意源自酈道元《水經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不過人家是聽到猿鳴才有這情緒出來。而劉禹錫更深一步描述」斷腸情」了,就是不聽猿聲也腸斷,再聽猿聲更「斷腸「了「愁人」的愁苦之情更是不堪忍受。關鍵他不「解氣」,又加上個「蒼蒼煙雨時「,這渲染加劇了悲悽之背景。三重暴擊!!
其九: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山上層層桃李花」,正是符合巴蜀之地的地形特徵,巴蜀多山,所以大多是類似於梯田那種的耕種模式。所以春天的桃李花開時遠看就是層層疊疊的。」雲間煙火是人家「因為巴蜀多雨所以基本居住於山上,而且多雨多霧的氣候讓那農家如在煙雲之中。」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女性主內,男性主外,分工明確。一派全家上下齊家勞動的場景,在古代山區地相對要少,往往開春需要去用刀去砍掉野草野樹,火燒之後再耕種。畲( shē ):火耕地,指粗放耕種的田地。由滿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勞動男女齊力春耕的情景,全詩至此戛然而止,後面的勞動場面則是讓讀者想像。畫面的轉接與安排極有理致。隱隱透露出詩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對勞動生活的讚嘆。
3)劉禹錫竹枝詞另外兩首: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首描述男女愛情的詩歌。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在這兒卻是反過來,男人心難琢磨!估計還是因為少女天性含蓄,羞於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情意,想表達自己對情郎的愛慕,又羞於直接表達,只能在內心糾結中、猜測中也在掙扎中。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於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繫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竹枝詞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這首不像第一首那樣以諧音寫含蓄情事,而是從身居蜀地耳聞巴人歌唱自然引發懷鄉幽思。
06其它詩人的竹枝詞:
劉禹錫在柳宗元這至交知己好友逝去之後,在長安又同白居易、裴度、韋應物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閒適。
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裴度是大唐第一好人,也是中唐之後的能臣,正義大度,一直對被貶謫的劉禹錫和柳宗元庇護和照顧有加,無論朝中還是在被貶時,而劉禹錫能在第二次貶謫又召回朝中,裴度出力不少。自然兩者關係很好。1)白居易也創作了多首竹枝詞,應該是深受劉禹錫影響。
竹枝詞四首: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簇簇,江籬溼葉碧悽悽。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2)後世也有多首竹枝詞,說明劉禹錫發掘並創新的竹枝詞影響非常深遠。
宋代黃庭堅有《竹枝詞二首》
三峽猿聲淚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渠儂自有回天力,不學垂楊繞指柔。塞上柳枝且莫歌,夔州竹枝奈愁何。虛心相待莫相誤,歲寒望君一來過。
元、明、清更有大量的竹枝詞傳世:
元代 張雨 《湖州竹枝詞》
臨湖門外是儂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明代 沈明臣有《蕭皋別業竹枝詞十首》,這是其中一首:
烏桕紅紅生稚葉,紫蘭茁茁吐新苗。龍鬚綠折風前筍,鳳尾青添雨後蕉。清代鄭燮(鄭板橋)《竹枝詞》
水流曲曲樹重重,樹裡春山一兩峰。茅屋深藏人不見,數聲雞犬夕陽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