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鬼谷子的名號,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熟讀兵法,而且還是縱橫學派的創始人。而他本人一直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是他卻把自己的一身本領都傳授給了弟子們,他所教導的弟子,遍布在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是戰國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在他的所有弟子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蘇秦和張儀。這二人雖然師出同門,但是在政治上卻一直都是敵人。
不過他們在各自的國家,都受到了重用,不同的是張儀選擇的是實力強大的秦國,而蘇秦選擇的卻是最弱的燕國。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蘇秦這麼有實力的人,會選擇實力弱小的燕國。憑他的才能,到齊國、秦國等這樣的大國任職,也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為大國效力,自己的安全也會更有保障。
但是蘇秦究竟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當初會選擇為燕國效力呢?之後又是怎麼失去生命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究這其中的原因。
選擇燕國,是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
其實要說起蘇秦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蘇秦小的時候,就曾經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後來學成歸來,他卻一事無成。回到老家的他,被人處處嫌棄。
說他當初還不如直接從事農桑活動,如今雖說滿腹經綸,但卻毫無用處。自尊心受損的蘇秦從此便整日把自己關在屋裡,遍觀群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憑自己畢生所學遊說君王,從而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但是後來,蘇秦遊歷到秦國和趙國等國家的時候,卻被幾位君主拒之門外。那幾位君主的話,就像是一盆涼水一樣,瞬間將他的滿腔熱血澆滅了。當他懷著最後一絲希望。
到達燕國的時候,由於深知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於是便使出了渾身解數,將燕國目前所存在的種種利弊,一一分析給燕王聽。也許是他的真心打動了燕王,他成功得到了燕王的青睞,受到了燕國的重視。
這對於蘇秦來說,心中十分感激,如果不是燕王的器重,也許他真的還不如當初那些選擇從事農桑活動的人。
對於蘇秦來說,燕王不僅是他的伯樂,對他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當別的國家都對自己置之不理的時候,只有燕王願意相信人,給他大展宏圖的機會。
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蘇秦願意用生命為代價去為燕國效力。從此之後,他便留在了燕國,心甘情願為燕國效力。
即使後來他的實力得到了其他國家君主的賞識,但他仍然記得當初燕王對他的恩情,不管燕國遇到多麼大的困難,他都從未想過要離開。
失去生命,是因為合縱政策的失敗
蘇秦到了燕國之後,便開始實行合縱政策,希望用這種方式能夠提升燕國的實力。他認為只要百裡之內的趙國與燕國達成了聯盟,那麼一定能夠保燕國一方平安。最後,在燕王的安排下,蘇秦潛入趙國,順利說服了趙國國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而之後,他又有了一個更大的計劃,那便是六國合縱攻打秦國。當時的秦國是七個國家之中,實力最強的,動輒攻打小國家,要想對付它,唯有幾個國家組成聯盟,一起對抗秦國的攻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後來,蘇秦奉燕王之命,潛入齊國,從事反間活動,後來又被齊國的君主封為齊相。在蘇秦的建議下,齊國和其他幾個國家一起聯合,攻打秦國,迫使秦國廢除了帝號。
而之後,齊國又出爾反爾,攻打宋國,而這時燕國又聯合其他五國一起攻打齊國。這時蘇秦的反間活動也就暴露了,而他也被車裂而死。
夢回古今文明結語:
蘇秦之所以選擇燕國,是因為燕王對他有知遇之恩,在大家都嘲笑他、看不起他的時候,只有燕王願意信任他,給他機會。
為了報答這份恩情,他才會願意一直留在燕國,為燕國效力。而他的合縱政策失敗,在齊國的反間活動暴露,則是他死的直接原因。可以說,他這一生都是為了燕國,也算是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