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突出的蘇秦,為什麼選擇最弱的燕國?最後,他又為什麼而死?

2020-12-18 夢回古今文明

提起鬼谷子的名號,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熟讀兵法,而且還是縱橫學派的創始人。而他本人一直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但是他卻把自己的一身本領都傳授給了弟子們,他所教導的弟子,遍布在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是戰國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在他的所有弟子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蘇秦和張儀。這二人雖然師出同門,但是在政治上卻一直都是敵人。

不過他們在各自的國家,都受到了重用,不同的是張儀選擇的是實力強大的秦國,而蘇秦選擇的卻是最弱的燕國。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蘇秦這麼有實力的人,會選擇實力弱小的燕國。憑他的才能,到齊國、秦國等這樣的大國任職,也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且為大國效力,自己的安全也會更有保障。

但是蘇秦究竟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當初會選擇為燕國效力呢?之後又是怎麼失去生命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究這其中的原因。

選擇燕國,是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

其實要說起蘇秦的人生經歷,簡直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蘇秦小的時候,就曾經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後來學成歸來,他卻一事無成。回到老家的他,被人處處嫌棄。

說他當初還不如直接從事農桑活動,如今雖說滿腹經綸,但卻毫無用處。自尊心受損的蘇秦從此便整日把自己關在屋裡,遍觀群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憑自己畢生所學遊說君王,從而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但是後來,蘇秦遊歷到秦國和趙國等國家的時候,卻被幾位君主拒之門外。那幾位君主的話,就像是一盆涼水一樣,瞬間將他的滿腔熱血澆滅了。當他懷著最後一絲希望。

到達燕國的時候,由於深知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機會,於是便使出了渾身解數,將燕國目前所存在的種種利弊,一一分析給燕王聽。也許是他的真心打動了燕王,他成功得到了燕王的青睞,受到了燕國的重視。

這對於蘇秦來說,心中十分感激,如果不是燕王的器重,也許他真的還不如當初那些選擇從事農桑活動的人。

對於蘇秦來說,燕王不僅是他的伯樂,對他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當別的國家都對自己置之不理的時候,只有燕王願意相信人,給他大展宏圖的機會。

為了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蘇秦願意用生命為代價去為燕國效力。從此之後,他便留在了燕國,心甘情願為燕國效力

即使後來他的實力得到了其他國家君主的賞識,但他仍然記得當初燕王對他的恩情,不管燕國遇到多麼大的困難,他都從未想過要離開。

失去生命,是因為合縱政策的失敗

蘇秦到了燕國之後,便開始實行合縱政策,希望用這種方式能夠提升燕國的實力。他認為只要百裡之內的趙國與燕國達成了聯盟,那麼一定能夠保燕國一方平安。最後,在燕王的安排下,蘇秦潛入趙國,順利說服了趙國國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而之後,他又有了一個更大的計劃,那便是六國合縱攻打秦國。當時的秦國是七個國家之中,實力最強的,動輒攻打小國家,要想對付它,唯有幾個國家組成聯盟,一起對抗秦國的攻擊,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後來,蘇秦奉燕王之命,潛入齊國,從事反間活動,後來又被齊國的君主封為齊相。在蘇秦的建議下,齊國和其他幾個國家一起聯合,攻打秦國,迫使秦國廢除了帝號。

而之後,齊國又出爾反爾,攻打宋國,而這時燕國又聯合其他五國一起攻打齊國。這時蘇秦的反間活動也就暴露了,而他也被車裂而死。

夢回古今文明結語:

蘇秦之所以選擇燕國,是因為燕王對他有知遇之恩,在大家都嘲笑他、看不起他的時候,只有燕王願意信任他,給他機會。

為了報答這份恩情,他才會願意一直留在燕國,為燕國效力。而他的合縱政策失敗,在齊國的反間活動暴露,則是他死的直接原因。可以說,他這一生都是為了燕國,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相關焦點

  • 自蘇秦開始,燕國已經埋下滅亡的種子,子之篡國,內亂外患終亡國
    蘇秦,是一位曾經在亂世之爭中非常有名的一位「謀士」——燕國的宰相。和張儀一樣,他也是鬼谷子老先生的弟子。但是卻和張儀有著不一樣的政治主張,更服務於不同的國家、君主。但是在他的輔政下,雖然讓燕國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但是卻為燕國埋下了一顆滅國的「種子」。以至於隨後被人謀朝篡位,最後導致滅國。雖然不能說這都是蘇秦的過失,但是他還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這顆「種子」到底是什麼?
  • 蘇秦死間齊國,戰國時代的無間道
    燕昭王看著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燕國,更加堅定了他要報仇雪恥的決心,他要讓齊國付出慘痛的代價。最終燕昭王如願以償,公元前284年,燕國樂毅為主將,率領秦、燕、韓、趙、魏五國聯軍討伐齊國,聯軍勢如破竹,連續攻佔齊國72城,並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齊國只剩即墨和莒城沒被攻破,齊國面臨著亡國之危。促成這一結果的幕後推手便是蘇秦。
  • 樂毅的悲劇:橫掃齊國七十城的他,為什麼在莒城和即墨功虧一簣?
    當年齊國趁燕國發生「子之之亂」的契機佔領燕國,正是樂毅為趙武靈王策劃了伐齊存燕的行動,燕昭王才得以復國。當趙武靈王在內亂中死去以後,樂毅去趙,輾轉來到燕國,又受到燕昭王的重用。因此只有他出任主帥,才能實現「燕趙共相,二國為一」的團結局面。
  •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但燕國出了一個明君,燕昭王鑄黃金臺招賢納士,這時期的燕國可以說是最輝煌的,面對中原諸侯的強勢,燕國的主要擴張目標是朝鮮半島上的東胡。燕趙多義士,荊軻刺秦王時間的車輪碾過戰國最後的十年,秦王政統一天下之心已經無人能阻擋,燕國此時的太子燕丹,為了阻擋秦國滅燕的步伐,想到了刺殺計劃。
  • 從蘇秦的教訓談知所先後,在戰國逐利的背景下,本末關係被忽視
    二、 舍本而逐末回到家以後,家裡的人都嘲笑他不好好種地就會耍嘴皮子,實在是捨本逐末。蘇秦特別慚愧,臉色發紅。人最難受的就是在親戚面前丟臉了吧。在人生中,最難的確實是證明自己。蘇秦家就是洛陽,他就近優先選了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都很解蘇秦,認為他只是個捨本逐末的懶漢罷了。沒有人看上他願意為他說話,周顯王根本不見他。 蘇秦去了趙國。趙肅侯的弟弟趙成是現任國相,又是奉陽君。但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又很快離開了趙國。
  • 《鬼谷子的局》秋果救他愛他卻又必須殺了蘇秦,這是什麼邏輯
    他的才能受到秦惠文公的欣賞,但是天下大局的分析卻戳到了秦惠文公的隱秘痛處,險遭謀殺,又遇黑心店老闆的勒索,車、馬全部賤賣,還賠上了身上的取暖裘服。蘇秦逃出鹹陽時,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風雪裡,又飢又餓,還要躲避秦惠文公派出的殺手,在雪地裡一口氣走了三百餘裡,幾乎凍僵,沒錢住店,也不敢停留,他靠著毅力爬到了秋果家的門口,他記憶中那個溫暖所在。
  • 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呢?二百五在現代人來看是一個經典的罵人詞彙,但是你想過嗎?明明一個好好的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蘇秦作為戰國時期非常有能力的謀士,曾經身配六國相印,顯赫一時。蘇秦為各個國家出謀劃策,不可避免的會結下許多仇人,雖說他總能化險為夷,但最終還是沒有躲過被行刺的命運。齊國的大夫們因為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卻沒有死。齊王就派人去捉拿兇手,但是沒有抓到。
  • 血統最純正的戰國七雄,曾上演2樁冠絕古今奇聞:無間道和共和制
    都說古之聖賢莫過於堯舜,為什麼呢?難道只是因為他們賢明,愛民,兢兢業業治理國家?不,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他們對於王位的更替,都選擇了一種平和過渡方式——禪讓。這種制度開啟了共和制的雛形,但並沒有持續多久。大禹開創了夏朝,封建制具有必然性地在歷史上出現。
  • 張儀:吃著蘇秦的飯,卻砸了人家的鍋,他們為何能攪亂戰國七雄?
    依《史記》而言,張儀的才能在蘇秦之上,且張儀成名比蘇秦晚,蘇秦飛黃騰達的時候,張儀尚且默默無名。張儀投奔蘇秦,蘇秦想利用張儀,不料卻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由此而演繹了「合縱」與「連橫」的鴛鴦戲,二人輪流當主角,各演上下半場,硬生生將戰國七雄當成他們的背景和陪練。
  • 太子丹與嬴政是兒時的朋友,為什麼又要派荊軻去刺嬴政
    2、趙國被滅太子丹回到燕國後,就非常積極地組織,安排刺殺嬴政的事。他為什麼這麼著急做這件事呢? 3、燕國軍事力量弱太子丹要報仇,就一定要刺殺嬴政才能報仇嗎?為什麼不能用向秦國宣戰去報仇呢?因為燕國的軍事力量弱,遠不如秦國的軍事力量。
  • 思美人張儀結局如何 思美人張儀為什麼會死了?
    思美人張儀結局如何 思美人張儀為什麼會死了?時間:2017-05-28 18:33   來源:北京時間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思美人張儀結局如何 思美人張儀為什麼會死了? 思美人張儀結局如何,由馬可、喬振宇和張馨予主演的古裝劇《思美人》正在熱播中。
  • 樂毅伐齊,僅剩莒和即墨兩城,為什麼最後沒有攻下來
    於是,燕王和樂毅認為伐齊的時機到了,樂毅認為伐齊必須和各國合縱,才能確保勝利,燕昭王派樂毅出使趙國、同時派其他人出使其他各國,「各國苦齊久已」,所以紛紛加入合縱攻齊。濟西大戰,大敗齊軍合縱聯盟成立之後,燕國發動舉國之兵,由樂毅擔任上將軍,率領五國聯軍發動攻齊大戰,齊湣王率領齊軍主力在濟水之西,迎戰樂毅率領的聯軍。
  •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為什麼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樂毅合縱五國燕國歷史上最巔峰的就是樂毅合縱五國,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直接將齊國王室逼迫到邊境的莒和即墨兩座城池當中,而齊國根本無法抵抗燕國的軍隊。即便是被齊閔王滅掉的宋國宋王偃也不同尋常,最強大時,「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儼然有中興之勢,齊國滅亡宋國的戰爭,絕非史書中那般輕描淡寫。
  • 蘇秦的對手是張儀,而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鬼谷派每代只收兩個弟子...
    當時的秦國剛經歷了商秧變法,秦惠王剛登基不久,對辨士有所排斥,蘇秦在秦國碰鼻後盤纏用盡只得回到老家洛陽。 不料回到老家的蘇秦被家人冷眼相待,於是他在反省之餘把自己關在屋裡刺股苦讀了一年。出關後來到趙國,給趙國國君推銷合縱之策,然趙侯沒有採納。蘇秦仍沒有灰心,繼續尋找下家。
  • 戰國縱橫家:張儀合縱連橫的對手並不是蘇秦
    蘇秦先後說服燕、趙、韓、魏、齊、楚形成合縱,蘇秦擔任合縱長,並且擔任六國相邦,配六國相印。齊閔王即位後,齊國大夫與蘇秦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死後,張儀開始大顯身手,當時魏國已經臣服了秦國,於是他遊說楚、韓、齊、趙、燕加入連橫。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厭惡張儀,張儀只能離秦去魏,一年後在魏國去世。
  • 五國伐齊,樂毅率軍攻城七十餘座,燕國最輝煌的時刻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發兵攻打燕國,燕國都城被攻破,燕王噲被殺,子之逃跑後被抓住處以醢刑。齊軍在燕國境內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最終激起燕國臣民的奮死反抗,齊國這才撤退。後來趙武靈王護送當時在韓國為質子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
  • 古代最神秘的男人,居然死了兩次,死在兩個不同時代?
    導讀:古代最神秘的男人,居然死了兩次,死在兩個不同時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蘇秦合縱抗強秦 唐碑證其葬洛陽(探秘洛陽古墓)
    後來,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去遊說秦王統一中國,但一無所獲。回來後,家裡人都看不起他。蘇秦大受刺激,發奮讀書。為了防止打瞌睡,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讓自己清醒。「懸梁刺股」中「刺股」的故事就發生在蘇秦身上。  後來,蘇秦再次周遊列國,遊說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當上了縱約長,並且出任六國國相,佩六國相印。
  • 燕國大敗於朝鮮,糾集五國伐齊。為何燕國這麼強?它不是小丑嗎?
    與此相比,燕國實行變法較晚,且變法之初變遇到了「燕王讓國,子之之亂」,導致變法中斷,這可能是燕國國力弱的重要原因。不過你知道嗎?燕國還有輝煌時期,如攻朝鮮,擊東胡,盡中山之地,攻齊國。為何燕國這麼強悍呢?
  • 盧綰為什麼要反叛劉邦?並不是劉邦對他不夠好,而是他真的害怕
    在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開國功臣之中,有這麼一個,他跟劉邦同一天出生,跟劉邦進一所學堂讀書,並且跟劉邦從小玩到大。等到劉邦起事後,他也是跟隨劉邦南徵北伐,數次立下大功。在劉邦稱帝之後,對這位發小也十分恩寵,不僅給他加官進爵,甚至最後還給他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