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古詩詞中的蜀道魅力

2021-03-05 四川交通廣播

本文為四川交通廣播FM101.7綜合發布

來源: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翻開四川交通歷史,不同歷史時期的四川交通人都在為改變「蜀道難」砥礪奮進,不斷前行。如今,四川交通實現了「蜀道難」變「蜀道通」再到「蜀道暢」,從高速公路「大動脈」到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公路水路交通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全省公路水路建設投資連續五年超過1200億元,連續邁上1300億和1400億兩個臺階,總額達到6693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今天,讓我們以詩詞的名義,再次欣賞蜀道的魅力!

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詩仙李白曾作《蜀道難》一詩,具言蜀道之艱難。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包括全國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範圍內的道路。以成都為原點看:自成都向北,由陝入蜀的,有翻越秦嶺到漢中的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古時漢中屬蜀國),有從漢中翻越大巴山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又稱洋巴道),有由甘肅入蜀的陰平道;自成都向西,有連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馬古道;成都以南,有由雲南入蜀的五尺道和在此基礎上拓展可通向南亞的西南絲綢之路;成都以東,有自三峽溯長江而上的水道。

僅包括四川境內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於廣元棋盤關,全長約450公裡。指翻秦嶺過巴山、連接陝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組成。"棧閣北來連隴蜀"的詩句,就真實的記錄了古代蜀地陸路交通的景象。

——摘自《百度百科》

蜀道詩詞大約起源於南北朝時代,宋代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中即收有南朝蕭綱、劉孝威、陰鏗等人以《蜀國弦》、《蜀道難》為題的詩詞。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蜀道難二首》中的詩句:

詩人用笛聲的或高或低,猿聲的或斷或續,描繪了在彎曲湍急的三峽行船的情景。

唐、宋時代蜀道交通興盛發達,隨之而來,詠嘆蜀道的詩詞創作也豐富繁榮。李白、杜甫、白居易、駱賓王、李商隱、王勃、鄭谷、李廌、趙抃、陸遊、範成大、辛棄疾等著名文人騷客均有詠嘆蜀道詩詞傳世。其中像李白《蜀道難》、杜甫《黃草》、李商隱《籌筆驛》、鄭谷《興州江館》、李廌的《趙玿赴成都府廣都縣尉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為》、趙抃《過青泥嶺》和陸遊《劍門道中遇微雨》、《書憤》等都堪稱傳世千古之作。


《蜀道難》

噫籲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呼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側身西望長諮嗟。

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以自己切身的生活體驗,形象地詠嘆了蜀道上的重重艱難險阻和蜀道開鑿的歷史傳說。詩中首先追述了傳說中在蜀地建國的「蠶叢及魚鳧」,未與秦塞通人煙。然後驚嘆在長安前去西蜀地的道路上,有「西當太白有鳥道」,「天梯石棧相鉤連」,「青泥何盤盤」,「劍閣崢嶸而崔嵬」等等。太白,即秦嶺峰名,正當褒斜道北口斜谷東側。天梯、石棧,指高入雲宵的山路和棧道。青泥,指今陝西略陽西北的青泥嶺,為唐代由秦入蜀要道。劍閣則指四川東北部的劍門關,連山險峻,飛閣通衢。正因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於是大詩人李白才「側身西望長諮嗟」,發出「問君西遊何時還」的感嘆。

詩人不僅是這一首《蜀道難》出名,李白還寫了像《送友人入蜀》、《贈江油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等許多歌詠蜀道的詩歌。


《黃草》

黃草峽西船不歸,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驛使無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萬裡秋風吹錦水,誰家別淚溼羅衣。

莫愁劍閣終堪據,聞道松州已被圍。

        這是詩人在唐大曆元年(公元766)以後旅居蜀地夔州(重慶奉節)時,因戰亂消息難通,但詩人關注國家命運之意,惦念親友之情心切,而遙慨蜀亂之作。「黃草峽」在今四川涪陵,「赤甲山」蜀地山名。「船不歸」正表達了詩人的一種心境,多盼望成都方向有什麼人來,有什麼可慰的信息。「赤甲山下行人稀」是指詩人所住的地方很少有朋友來往了。「秦中驛使無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秦中,當指朝廷。詩人多麼盼望朝廷能傳來他所關注的信息。這信息既有國家大事,更有關於蜀中動亂的平定。在杜甫離開成都的過去幾年,一直到他作詩之時,蜀中的藩鎮割據,軍閥混戰從未停息,蜀之邊境不得安寧,讓杜甫這位憂國憂民之詩人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蜀中的信息。「萬裡秋風吹錦水,誰家別淚溼羅衣。」萬裡橋,在成都,也可理解為遙遠的秋風,表達了詩人的一種情感。「錦水」代指成都。「誰家」當指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想起現在成都的秋天呀,人去屋空,戰亂不寧,淚水打溼了自己的衣裳。「莫愁劍閣終堪據,聞道松州已被圍。」意思是說,不要說蜀道上劍閣天險可以把守,而現在終於失去,甚至軍事重鎮松藩都已經被圍困了。

詩聖杜甫也和李白一樣還寫了像《五盤嶺》、《石櫃閣》、《奉漢中王手札》、《劍門》、《送梓州李使君之任》、《龍門閣》等大量的詠嘆蜀道的詩篇。

《籌筆驛》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籌筆驛」,又名朝天驛,在今四川廣元市北,蜀道名城。相傳諸葛亮出師伐魏,曾駐此籌劃軍事,而得名。詩人李商隱蜀道途中經籌筆驛,為有才有志的諸葛亮事業最終不竟而遺恨無窮,有感而作。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徵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短短的四句詩,意味深長。詩人寫於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作者由陝西南鄭前線被貶四川成都,途徑蜀道劍門關時而作。詩人旅途衣服上已沾滿了灰塵和雜亂的酒的痕跡。出門在外去很遠的地方宦遊,所到之地都是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詩人不禁自問:這一輩子算得上詩人了吧?騎上瘦驢在細雨中到劍門關去。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藉以自嘲,來抒發殺敵抗金、收復失地的理想難以實現的苦悶惆悵之情。

還有像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南湖晚秋》、《送武士曹歸蜀》,駱賓王的《送費六還蜀》,王勃的《晉安建陰題壁》以及宋代詩人範成大的《初發桂林,有出嶺之喜,但病餘便覺登頓,至》,詞人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等等好多,都是歌詠蜀道的名篇。

千百年來,在浩瀚的古詩詞裡,棧道、江河、橋梁、驛亭、古柏、摩崖和關隘天險等景物,成為了今天人們想往和尋覓蜀道的主要奇觀。同樣,面對這千年蜀道,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竟至都曠達豪放,思絮紛飛,詩興噴發,恣情詠嘆,不能不說這也是歷史的奇觀,給我們後人留下永久的啟迪和思考。

相關焦點

  • 四川文旅大片上新日語版!跟隨古詩詞遊遍天府四川
    全片除了展示四川標誌性景點景色以外,還專門針對日本遊客喜好進行了量身打造:以描寫天府四川的古詩詞為主線,結合「安逸」、「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世界遺產地」、「三國文化」等日本入境遊市場關注的主題,以創意視角、動人的畫面、明快的節奏、富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展示出大美四川的獨特魅力!
  • 七色繪蜀道 一路讀四川四川省G108國道改造示範工程匯報__中國交通...
    在四川實現由「蜀道難」到「蜀道通」,再到「蜀道暢」的歷史徵程中,國道108線亟待新生!針對國道108線四川段特點和各地改造需求,結合交通運輸部專家組的審查意見,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科學制定了《國道108線四川段改造示範工程實施方案》,並委託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編制了《四川省
  • 蜀道咽喉,綿州古城,四川綿陽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
    綿陽古稱綿州、涪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處涪江中上遊地帶,建於西漢,距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綿陽市是歷史文化名城,素有「蜀道咽喉」、「劍門鎖鑰」之稱。這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舒適的園林城市環境,以及遍布綿陽境內的奇山秀水、歷史遺蹟、風情民俗。
  • 四川武俠縣城,距離成都3小時車程,素有「蜀道明珠」的美譽
    紛紛呈現歷史,四川近年來的發展,就非常厲害了。說起四川,大家都會想到麻辣,熊貓,成都這些詞彙。要知道這裡不僅有這些更有一座厲害城市,有著「蜀道明珠」之稱的縣城。它位於四川的北部邊緣地區,被三個經濟大省包圍,所以又叫它「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
  • 四川劍門蜀道:三國成謎險關難至,是歷史名勝的必遊之地
    四川劍門蜀道四川劍門蜀道「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天。」1000多年前,詩仙李白絕不會想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句感慨,竟成為了流傳千年的浩嘆,不僅使因此得名的劍門蜀道成為天下勝景,更在若千年後吸引了中外無數遊人,不遠千裡,身臨其境來感受這條路的艱難險阻。歷史上的劍門蜀道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陝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千米。在這條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構成了川陝交通的一大屏障。
  • 來到四川廣元,感受蜀道之難,你從未見過的壯闊山河
    嘻嘻有的小夥伴非常不錯,一下子就猜對了,今天要介紹的是一座歷史久遠的古老城市,廣元有著「女皇故裡」,「巴蜀金三角」的稱呼,古時候是叫做利州的,現在改名為廣元,如果各位小夥伴在書籍或者網絡上看到的利州那麼就是指如今的四川廣元了,廢話不多說,我們來步入正題。
  • 劍門關前話蜀道
    遙望人稀山高的三省交界群山,秦嶺逶迤南向四川延伸,到廣元劍門關嘎然而止。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西當太白有鳥道,何以橫絕峨眉巔」。而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故道、子午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等。
  • 被人們遺忘的四川最大風景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裡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
  • 景區說之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劍門蜀道沿線古蹟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布,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雲廊古柏三百裡,明月峽「飛梁架絕嶺」。
  • 味遊四川充滿驚喜的蜀道,這就是澳門人,眼中的川味!
    味遊四川充滿驚喜的蜀道,這就是澳門人,眼中的川味!也許很多的北方人一提到川味,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也像南方人一樣喜歡辣,辣的神經線都在吐吐跳著,小編可真沒哄你,不信你看看澳門人吃辣的表現呢!話說大家只知道川菜最出名的特點就是辣,可這是四川的美味,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蜀道,聽起來非常的高大上是吧,可是這個可是很早的時候就有的名字了,只是後來經過後人們的演變這名字就變了味道。
  • 【方志四川•風光】蜀道仙山 中國畫屏
    【方志四川•風光】蜀道仙山 中國畫屏 2020-07-10 0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白感嘆蜀道難的「青泥嶺」到底在哪裡?不在四川也不在陝西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很多人應該都背誦過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而在詩中有「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這麼一句詩詞。而當這句話中的「青泥」,是指一個地名,一個叫「青泥嶺」的地方。那麼這個這個享譽神州的青泥嶺如今到底是在哪兒呢?
  • 四川一座容易讀錯的山,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
    發展一個區域的旅遊經濟在我國很重要,特別是對不少城市表現過程中看,很多城市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旅遊業的推動,當然,從我國目前城市表現過程中說,很多城市也會因此而變得與眾不同,進而會取得較好的旅遊業進步,而這也顯得更關鍵,所以從整體上說,這個城市的旅遊業發展意義重大,文化突出,景點潛力大,也因此成為了當地不可活忽略,也具有很強地域意義的景點,以至於很多人對它都非常看重,特別是對山川旅遊文化上,則往往更具吸引力
  • 騎行「蜀道」
    古代南北交通主幹道,僅次於京杭大運河的全國第二大交通運輸線。「蜀道」泛指通往蜀地的道路,狹義的概念是指古代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等,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我要說的和我們騎自行車的路線也就是褒斜道,褒斜道是中國古代橫跨秦嶺天險,由關中入蜀,最早、規模最大、修建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條道路。
  • 蜀道明珠——劍閣
    >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緣,地處川、陝、甘三省結合部,守劍門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譽。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緣,地處川、陝、甘三省結合部,守劍門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譽。全縣幅員面積3204平方公裡,轄23鎮、34鄉,總人口68萬人(2009年)。2003年9月28日,劍閣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至下寺鎮。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國家4A級景區劍門關、翠雲廊等。
  • 四川大山旅遊勝地、中國風景名勝「劍門蜀道-劍門關」
    四川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我美麗、優雅、愜意、自然的故鄉! 中國旅遊勝地「劍門蜀道-劍門關是我故鄉,他「地屬四川省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緣,地處川、陝、甘三省結合部,守劍門天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譽;劍閣縣隸屬
  • 蜀道要塞,三國重鎮,四川廣元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一、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裡處,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讓其名揚海內。
  • 蜀道詠嘆五千年:棧道悠悠,白雲千載
    漢賦中最為明亮的「雙子星」司馬相如與揚雄,沿蜀道昂然北上。此後以李白、杜甫為首,唐詩宋詞中響起一長串響亮名字:陳子昂、杜牧、韓愈、李商隱、元稹、岑參、王安石、蘇東坡、陸遊、辛棄疾……蜀道上,才子佳人走過,販夫走卒走過,帝王將相走過!秦嶺巴山地質災害頻發。「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 蜀道閃
    煙塵滾滾中,公路和鐵路兩側的劍門關、明月峽、千佛崖、皇澤寺們,焦頭爛額,愁眉苦臉。從地圖上明顯可見,廣元位於西安、成都兩大都市的中心。如果把中國地圖四角對摺,廣元,竟然也是中心呢。只是,她的四周是層層疊疊的大山,猶如一枚緊緊包裹的粽子,好似一顆果殼堅硬的核桃。
  • 蜀道在古代中國為何如此重要?它的歷史意義不可估量
    《戰國策·秦策》中有「棧道千裡,通於蜀漢」的說法,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說:「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說明戰國秦漢時期,蜀道已是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南地區文化 、經濟 、民族相互聯繫的主要道路。然而,蜀國位於四川盆地,被崇山峻岭所包圍,自古以來交通就十分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