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簡介——葛印卡教授的解脫之道

2020-12-11 心之耕耘

作者:【美】威廉·哈特(William Hart)

假如你有機會,能夠放下所有世俗的責任十天,住到一個安靜、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受任何的幹擾。這個地方提供基本的食宿,而且隨時有人幫忙,讓你住得還算舒適。你只要避免與他人接觸,並且除了必要的活動之外,在你醒著的時候,都閉目凝神,將心專注於一個選定的對象之上。你願意來參加嗎?

假如你曾經聽說過有這種機會,而且許多像你這樣的人,不僅願意,甚至極渴望這樣利用他們的空閒時間來參加,那麼你想他們在幹嘛?你可能會說:他們在觀肚臍眼或是默想;逃避現實或是靈修;自我麻醉或是自我探索;自我封閉或者自我反省。無論其含意是負面或正面,一般對禪修的印象,都認為他是從世間退縮。確實有一些禪修法是如此。但是靜坐並不必然是逃避,它也可以是一種體驗世界的方法,讓我們了解世界、了解自己。

每個人都習慣性地認為,外在的世界才是真實的,生活就是與外在實相接觸,向外尋求物質及精神的食糧。大多數人可能從未想過斷絕外在的接觸,以看清內在發生的事。若要你這麼做,聽來好像是你花好幾個小時,瞪著電視屏幕上的測試圖。我們寧可去探索月球的背面,或者海洋的底層,也不願意去探尋我們的內在深處。

但是事實上,只有當我們每個人用身心去體驗時,宇宙才真正存在。宇宙從來不在別處,它一直就在當下。探索我們自身的當下,即是探索這個世界。除非我們仔細探究內在的世界,否則我們對它的了解,只止於信念,或是知性的概念而已,而永遠無法知道實相。然而,借著觀察自己,我們就能夠直接體悟到實相,並且學會用正面、積極的方式來應對。

葛印卡老師所教導的內觀法,就是探討內在世界的一種方法。這是一條實修之道,可以審視一個人身心的實相,揭開和解決隱藏的問題,培養未使用的潛能,並為自己以及眾生謀幸福。

內觀(Vipassana)在印度古老的巴利文中,是「洞見」的意思。它是佛陀教導的精華,是對他所說的真理的實際體驗。佛陀本身經由實修內觀,而證得這個體驗,所以內觀就是他主要的教導。他所說的話,是他內觀體驗的記錄,同時也是如何修習、體驗真理這個目標的詳盡指導。

上面的說法大家都能接受,但問題是,該如何了解並遵循佛陀的教導。雖然佛陀所說的話都保留在眾所公認的經文中,但是缺少了實際的修習,要詮釋他的內觀指導就十分困難。

但是如果有這麼一個方法,已經保留了不知多少世代,修習後的結果正如佛陀所描述;它與佛陀的教導完全一致,而且闡明了教導中長久以來晦澀難明的部分,那麼這個方法當然值得一試。內觀就是這樣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簡單、完全沒有教條,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結果。

內觀法以十天的課程傳授,課程開放給任何真心想學習此方法,而且身心都適合的人。十天當中,參加的學員只能在指定的範圍內活動,不與外面世界接觸。學員不可以閱讀或寫字,並且要暫停任何宗教儀式或其他的練習,完全接照所教的方法用功。在整個課程期間,他們遵守一套基本的道德規範,其中包含獨身生活,以及戒絕所有的麻醉物品。同時在前九天的課程之中,學員之間要保持靜默,不過他們可以向指導老師請教內觀方面的問題,也可以和服務人員談生活上的問題。

前三天半,學員練習心的專注。這是真正進入內觀法之前的預備工夫。在課程的第四天介紹內觀法。每一天都會介紹這方法的下一個步驟,如此到課程結束之前,整個方法的綱要就介紹完全。到第十天,解除禁語,讓學員稍做調整,以適應回去後的生活。課程在第十一天的早晨結束。

對內觀者而言,這十天,很可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首先就是禪修還真不簡單!一般認為禪修是無所事事或僅僅放鬆而已,但學員很快就會發現,這是錯誤的觀念。學員必須持續不斷地以特定的方式,專注地覺知心理運作過程。課程要求學員全心全意,但毫不緊張地依照指導努力練習。但是在學會如何這樣做之前,這種練習可能會令人有挫折感,甚至精疲力竭。

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觀察自我所得來的實相不可能都是令人愉快、喜悅的。一般說來,我們對自己的想法都是非常有選擇性的。當我們看著鏡中的自己時,都會小心翼翼地擺出最美的姿態、最動人的表情。同樣的,每個人都有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這個自我形象強調令人讚賞的特點,將缺點減至最少,而對於自己個性中的某些部分,則是完全忽略。我們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形象,而不是實相。但是內觀這個方法,是從每個角度觀察實相。內觀者面對的,不是一個小心修改過的自我形象,而是整個未經刪節的真相。真相的某些層面一定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有時,修習之後似乎沒有找到內在的平靜,反而激動不安。課程的各方面似乎都顯得行不通、難以接受,例如密集的作息時間表、設備、紀律、老師的指導和建議以及方法本身。

然而,另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是:困難都會過去。到了某個階段,學員學會不費力地精進,放鬆而警覺、參與而不執著。他們不再掙扎,而能全神貫注於練習之中。這時,設備的欠缺就已不成問題,紀律成了有利的支持,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地過去。心變得像黎明時山中的湖水一樣靜謐,完美地倒映出它周遭的一景一物,同時也可以讓細看的人澈見它的深處。當這種清澄來臨時,每一刻都充滿肯定、美好與安詳。

如此一來,內觀者發現,這方法確實有效。接下來的每一階段,雖然似乎都是很大的一步,然而內觀者卻發現,他有能力走過去。到十天課程結束的時候,他就會明白,這個旅程從課程開始,已經走了多遠了。內觀者所經歷的過程,也可以比喻成外科手術,就像刺破蓄膿的傷口一樣,要切開傷口,壓擠傷口,除去膿液,是非常痛苦的事。但是若不如此做,傷口永遠無法痊癒。一旦除去膿液,以及它所造成的痛苦,傷者就能夠重獲完全的健康。同樣的,借著這十天的課程,內觀者除去心中部分的緊張壓力,就能享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內觀的過程帶來內在深處的改變,這種改變在課程結束之後仍持續下去。內觀者會發現,從課程中所獲得的任何內心的力量、任何所學到的東西,都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上,讓自己獲益良多,並且對他人也有好處。生活變得更加和諧、豐富和快樂。

葛印卡老師

葛印卡老師所教導的內觀方法,是從他的老師 —— 已故的緬甸大師薩亞吉·烏巴慶(Sayagyi U Ba Khin)處學來,而烏巴慶老師則是從薩亞·烏鐵(Saya U Thet)處學得內觀的方法。烏鐵是20世紀前半期,緬甸知名的內觀老師。再往上溯,薩亞·烏鐵是雷狄·薩亞道(Ledi Sayadaw)的學生。雷狄大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緬甸著名的學者法師。再往上溯源,這個方法的老師的名字就不可考了。但是修習此方法者相信,雷狄·薩亞道法師是從傳統老師處學得內觀方法。而這些傳統老師們是從遠古時代,也就是當佛陀的教導首次傳進緬甸時開始,一代一代地將內觀法保留了下來。

毫無疑問,這方法,與佛陀對內觀的指導是一致的,與最簡潔的佛語原意也是一致的。而最重要的是,這方法所提供的結果是有益的、切身的、具體的,而且立即的。

相關焦點

  • 身心健康的生活藝術——葛印卡十日內觀簡介
    葛印卡老師(Satya Narayan Goenka,1924年1月30日-2013年9月29日)傳承的是著名緬甸居士大師烏巴慶長者(Sayagyi U Ba Khin)的內觀靜坐(Vipassanā)禪法。葛印卡老師的祖籍是印度,但在緬甸出生成長。於1969年開始移居印度傳授內觀法門。
  • 什麼是內觀禪修|訪問葛印卡老師
    下文的訪問,是1996年由臺灣內觀中心的林崇安教授訪問正在印度指導內觀的葛印卡老師,就內觀法門的特色,作一全面的請益。老師強調修行的重點必須將藏在潛意識中的習氣去除。由於潛意識中的習氣與身上的感受相關連,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對身上的感受保持高度的警覺,並且時時了知其無常、無我的特性。問一:葛印卡導師,請您扼要解說一下什麼是內觀?
  • 兩次掩關內觀禪修日誌
    緣起首先要感謝靈鷲山紐約道場楊雄師兄的策勵,如果沒有楊師兄的當頭棒喝,可能我沒有這次深嘗法味的禪修機會,更遑論踏上走向光明的解脫之道。記得早在今年年初,楊師兄在一次電話中對我說,他曾經回臺北靈鷲山道場,得到住持心道法師的特別批准,與吳鐵治師兄二人參加了一個本來專為山上出家眾舉辨的十天內觀禪修。
  • 郄鳳卿內觀筆記之十: 內觀療法與內觀禪修
    作者:郄鳳卿,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觀療法籌備委主委,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內觀分會會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學組副主委,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北京良知醫學研究院院長。  我不評論內觀療法和內觀禪修的是非。先講我個人對這兩個詞彙的涵義和定義,這個明白了,區別也一目了然。和禪修密切相關的詞彙有四個:禪、禪宗、禪修、內觀禪修,下面我們分別研究一下這四個詞的概念和內涵。  首先說"禪",用兩句話形容之:佛教禪宗的方法之一,以靜思悟出平常心之道的方法。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爭論,可以討論(下同)。
  • 內觀禪修學經歷
    十天中,以自己的身體、覺受為試驗品,一點點地驗證了佛法之真實不虛,使我對佛法的信心,一下子堅定起來,在心理上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學佛重在修行,誠如是也!2003 年 9 月,我在福建極樂寺第二次參加內觀禪的學習,幸遇閩東佛學苑林臻法師,要求我將體會寫出來,遂將前次內觀後寫的一篇舊文稍加修改供養給諸同修。
  • 2017年全年內觀課程時間安排參考表-丹東、慶陽、廈門、都江堰、南禪寺
    2017年全年各城市內觀課程時間安排參考表丹東、
  • 中國女孩親自體驗印度菩提迦耶內觀10日課程:收穫很大,很難忘!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來印度之前,通過朋友了解到,有一個教授禪坐的學校,他不要求學生是佛教徒,也不依託佛教來教授禪坐,只是針對那些單純對禪坐感興趣的各種國籍各種信仰的學員,學校提供簡單的住宿和豐富的自助餐食,但卻不收食宿費,只是最後通過自願捐助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捐錢或是捐物;
  • 怎樣理解和認識「內觀」?
    ——內觀大師 葛印卡教授正心正舉的核心理念包括28個字,即:內觀己心,外察世界,啟迪多元思維;正心正舉,撥迷見智,開啟自在之門。其中首先強調的就是「內觀」。1何為「內觀」?當人把自己的思想作為對象從新審視的時候,當人意識到還有很多的知識和道理尚未自明的時候,當人意識到自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需要適當修正的時候,謙遜之心油然而生,浮躁之氣蕩然而去,他就少了許多妄念,少了許多苛求。
  • 通過內觀獲得覺悟解脫的方法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佛法通俗解讀四十二章經 第十九章.假真並觀在現實生活中,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銳的覺知,觀察虛幻與真實並存的世界,獲得覺悟,得到解脫如此這樣,不斷地覺知、認識,就能很快解脫。佛言。觀天地。念非常。佛陀說,讓我們來看看天地間存在的萬事萬物,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陰晴雨雪,在不斷地變化,是無常的。天地間的所有一切,都在變化,都在快速變化。我們控制不了,也幹擾不了。
  • 從內觀到解脫的三步禪法
    通過觀,通過不斷地內觀下去,禪修者就會慢慢解脫,內心越來越寂靜,最終涅槃成佛。以下三步內觀禪法,就是解脫、涅槃、成佛的過程。以下是我對觀的體驗,每個已建立起觀的能力的禪修者,可依此進行具體的體驗。禪修者能體驗到完全的解脫是怎麼回事,能進入內心真正無任何牽掛的狀態,保持在內無所得、外無所求的境界中。第三步、唯有觀:禪修者只剩下覺照,了知自己周圍的世界。禪修者與靈界,與法界合二為一。
  • 《內觀禪法》(暫缺)
    **作者簡介**洪啟嵩,10歲開始修學各派禪法,20歲開始教授禪定,1983年閉關於別毛山,1988年開始主持禪七,至今從學者眾多。他深究於現代人的身心氣脈的改造,特別對現代人身心的升華有獨特的體會,曾任教於各地大專院校。
  • 西安西五臺雲居寺春節期間傳授內觀禪修課通知
    二、課程簡介傳授內觀技巧的課程為期十天,提供基本的食宿,期間參加者須遵守課程所規定的行為規範,學習基本方法及充分地修練,從而體驗實際效益。課程開放給任何真心想學習此方法、而且身心都適合的人。課程要求勤奮、精進地學習,全心全意,毫不緊張身心放鬆地依照指導努力練習。十天當中,參加的學員只能在指定的規範內活動,不與外面世界接觸。
  • 內觀禪修 | 諸行無常
    結果是,在此生即可以獲得解脫。從無常的理解會啟發對無我及苦的領悟,能體悟到這些真理的人,自然會走向遠離痛苦的正道上。」由於無常法則是如此的關鍵,佛陀對追求解脫的人反覆強調其重要性也就不意外了。明了此法則,多聞聖弟子於眼耳鼻舌身意生起厭離,厭離故喜貪盡,喜貪盡故得解脫。得解脫故得解脫知見(自知得解脫)」。。此處,佛陀明示聽聞和親證的差別。多聞者(sutava),曾聽聞正法,並從感性上接受信仰或者在理性上接受。但僅僅接受是不夠的,要證得解脫,必需自己領會到實相,必需親自在身心內體驗到實相。這就是內觀禪修之功用。
  • 戒掉手機的那十天:禪堂內觀記
    年初一下午,我心中放下飯館裡可能偶遇的朝鮮女特務,轉入山中,參加丹東雙靈寺裡的十日內觀課程。雙靈寺的牌子搖搖欲墜,此地的內觀中心卻遠近聞名,司機師傅聽了我的目的地,便知我是去上課。我到此純屬偶然。早耳聞過禪修與內觀,始終不知所云,網上亂翻時見有人寫內觀中心的體驗,借春節放假之機,選了這個仍有新生名額的所在。內觀中心是寺廟前的一棟黃樓。
  • 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林崇安
    謂有補特伽羅已能證得諸漏永盡,於八解脫身已作證具足安住,於煩惱障分及解脫障分,心俱解脫,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由上二段引述,可以看出在解脫的道上,有一類人不修四禪八定而直接滅除煩惱,稱作「慧解脫補特伽羅」。有一類人先修四禪八定而後去滅除煩惱,稱作「俱分解脫補特伽羅」。第一類人要修何種定呢?
  • 「內觀禪」與「修行解脫」
    談談內觀禪與修行解脫的關係。大家學習內觀禪,當然各自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目的,各人背後所帶出來的故事亦不一樣。在這個節奏繁忙的社會裡,生活的步伐愈來愈快,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如何處理無盡的工作?如何對待生活的壓力?如何面對歲月的消逝?如何突破思想的困局?如何超越心靈的痛苦?
  • 內觀禪修到底是什麼
    內觀禪修到底是什麼?,我們學習有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去觀看思維與感受的升起,我們學習平靜而清楚的看自己對於自己有何反應,我們看著自己的反應而不會陷入其中,思維的迷惑,本質會慢慢消失,我們仍然可以結婚,也還是可以走自己的路,不過我們不須因此沉淪跳脫,思維迷惑的本質,將產生一個全新的思想觀點,它是一種完整的典範轉移一種覺知機制的徹底改變,他跳脫迷惑,帶來解脫的喜悅,因為這些利益佛教是這種觀看的方式,為生命的證件。
  • 這就是內觀禪修——如其本然地觀察
    佛陀完全覺悟後,決定把正法首先教授給他們。當這五個昔日同伴見到佛陀靠近時,決定給他一個座位因他畢竟是國王的兒子,但卻不再向他致敬。然而當佛陀越走越近時,他那無限的愛、慈悲與臉上的光輝吸引住他們,因而對佛陀表達了全然的禮敬。【佛陀的第一次開示】佛陀的第一次開示被稱為轉法輪經(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
  • 十天全封閉的Vipassana內觀冥想中,我學到了什麼?
    這個冥想中心叫DharmaShringa, 位於加德滿都北部靠山的一座森林公園旁邊,是全世界比較大的內觀中心,全年有課程開放,同時可以容納200人以上,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冥想者慕名前來修行。 說是十日的封閉,其實加上開頭和收尾共是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