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觀到解脫的三步禪法

2020-12-11 以智見佛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通俗佛法解讀

禪修者有了觀的能力後,內心就會變得敏銳和清晰。內部敏銳的覺知能力,會讓禪修者了知自己內心,每一個瞬間的所有變化,了知所有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內心從此變得清清楚楚,有條不紊。

通過觀,通過不斷地內觀下去,禪修者就會慢慢解脫,內心越來越寂靜,最終涅槃成佛。以下三步內觀禪法,就是解脫、涅槃、成佛的過程。以下是我對觀的體驗,每個已建立起觀的能力的禪修者,可依此進行具體的體驗。第一步、我知道我在觀:在有觀的能力後,禪修者就能把這一能力,從一個覺轉移到另一個覺,從一個覺運用到另一個覺,清晰,明確地知道自己當下正在觀。禪修者開始只能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覺中的某一個覺進行觀,只能進行單一某個覺的觀。

看時,禪修者能實現我知道自己只是在看;聽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聽;嗅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嗅;吃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吃;觸摸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觸摸;想時,我知道自己只是在想。隨著觀的能力和定力的增強,禪修者可以用二個,三個乃至所有覺,同時進行觀。

看電視時,禪修者能用視覺、聽覺、意覺同時觀,也就是同時讓視覺、聽覺、意覺進入禪定狀態中。既知道自己正在只是看,又知道自己正在只是聽,還知道自己正在只是想。走在街上,修觀的禪修者能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意覺同時觀,同時進入禪定狀態。對發生、出現在自己周圍的一切,每一個細小的目標,每一個輕微的聲響,每一絲微弱的氣味,每一點氣息的變化,都能完全地捕捉到,清晰的感知到。

我知道我在觀,猶如在自己身體的內部,還有一個自己:在清晰的看到,感知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當下正在做的一切。

第二步、把我去除,知道在觀:把我去除,就是進入無我的境界,真正進入了佛陀所說的無我的狀態。在無我的狀態,知道觀的是靈覺,是自己內在的靈魂。

一個勤學苦練的禪修者,在明確的入定的基礎上,建立起觀的能力。在觀的作用下,不斷去除自己無始以來就有的貪嗔痴,使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平和,越來越安靜。當某一刻達到絕對的平靜狀態時,禪修者就能觸碰到自己內在的靈魂。此時,禪修者就是接觸到了靈界,接觸到了神靈,進入了法界。

神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撼動的,內在的靈魂也是不能撼動的。靈魂能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覺,覺照禪修者周圍的一切,覺照每一刻出現的人事物。

禪修者周圍的一切,所有的人事物,不能對覺照的靈魂帶來絲毫的影響,不會對靈魂造成任何幹擾。靈魂始終如一,只是清晰、靈敏地覺照。這就是佛陀所說的如如不動,這就是佛經裡所說的如如不動的境界。

把我去除,知道在觀,就是把目前的我,現在的我,也就是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我給去除。把自己看、聽、嗅、嘗、觸、想的任務,都交給自己的靈魂,讓靈魂去看、去聽......,讓靈覺知道自己在觀。

靈魂是沒有貪嗔痴的,靈魂是沒有分別的,靈魂是沒有執著的。禪修者能體驗到完全的解脫是怎麼回事,能進入內心真正無任何牽掛的狀態,保持在內無所得、外無所求的境界中。

第三步、唯有觀:禪修者只剩下覺照,了知自己周圍的世界。禪修者與靈界,與法界合二為一。

猶如曠野中躺在大地上的一塊水晶,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只是映照著太陽、月亮、白雲、藍天、陰晴、雨雪的交替變更,映照著它們出現,映照著它們消失,映照著它們變化。由它曬,由它照,由它吹,由它淋,隨順一切,隨應一切。

禪修者通過定力和自己的內觀,實現了只活在當下。阻斷了世俗的我對靈魂的染汙和幹擾,去除了世俗我的貪嗔痴對靈魂的覆蓋。使自己的靈性顯現出來,讓自己的回到了生命的最初,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以本我、真我存活於世,與佛界合二為一,與法界合二為一,進入無限的解脫虛空境界。

點讚 分享,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內觀禪法》(暫缺)
    著作豐富,有《腦能轉換》、《放鬆高手》、《解夢密碼》、《超越不安》、《超值人生》、《微笑人生》、《輕鬆學靜坐》、《放鬆禪法》、《睡夢禪法》等。**圖書目錄**生活中的禪道——內觀禪法 / 通向生命的幽徑 / 圓滿禪法三部曲 / 掌握幸福關鍵的禪法 / 長壽青春的宣寶庫 / 創造超高EQ的人生 / 隨時和樂的生活 / 成就圓滿覺悟的生命 / 內觀禪法的意涵 / 止與觀的密切關係 / 內觀禪法與四念處 / 四念處的來源 / 與生活密切相應的四念處禪法 /
  • 達摩祖師禪法,快速解脫成佛的方法
    今天我告訴大家一個簡單快速解脫成佛的方法,就是達摩傳下來的祖師禪法。參禪要破三關:見面關、隨緣關、燕過無痕關。第一關:見面關。六根感覺到了六塵,感覺到什麼就相當於是與什麼見面了。利用這三關不但可以修成長生不死,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出現境界。到此,只管玩耍就可以了,成不成佛已經不重要了,是真的連成佛都不再牽掛了,也就是徹底、圓滿地解脫了。「覺知」只有自己知道,「覺知」的本質就是什麼也不是。到此,就連有沒有覺知也不在乎了。
  • 馬哈希系統禪法的特點
    因此,其念處內觀禪法的制式教學並未運用「身念處」中的「厭逆作意」和「九塜觀」等屬於奢摩他的修法。 這種「純觀乘者」的禪法,標誌著二十世紀緬甸大部分內觀禪修傳統的特色。緬甸乃至東南亞國家的「在家眾禪修運動」之所以成功,即是要歸功於這純觀乘者的修行方法。現今歐美所流行的「正念禪修」之風潮,亦歸屬於這類「純觀乘者」的禪法。
  • 身心健康的生活藝術——葛印卡十日內觀簡介
    葛印卡老師(Satya Narayan Goenka,1924年1月30日-2013年9月29日)傳承的是著名緬甸居士大師烏巴慶長者(Sayagyi U Ba Khin)的內觀靜坐(Vipassanā)禪法。葛印卡老師的祖籍是印度,但在緬甸出生成長。於1969年開始移居印度傳授內觀法門。
  • 為何說「禪宗」與「禪法」不同?
    禪定的「禪」到了中國後有很多意義,最早傳到中國來的「禪」字是代表「安那般那」。在道安法師及以前,安那般那的主要修為以數息觀、循身觀為主,是對於「四念住」的修習,與現在南傳佛教內觀禪的結構基本一致。在初轉法輪(佛陀共有三次轉法輪:初轉法輪傳授四聖諦法要,二轉法輪弘揚中觀正見,三轉法輪闡釋如來藏光明)的法要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四念處」(也叫「四念住」)。「四念處」的方法隨同《阿含經》傳入中國,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普遍地開始流行和使用,今天在南傳佛教國家以及西方的一些國家很是流行。「四念處」中有一個部分叫做「循身觀」。
  • 通過內觀獲得覺悟解脫的方法
    敬請關注 以智見佛,每天收閱佛法通俗解讀四十二章經 第十九章.假真並觀在現實生活中,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銳的覺知,觀察虛幻與真實並存的世界,獲得覺悟,得到解脫如此這樣,不斷地覺知、認識,就能很快解脫。佛言。觀天地。念非常。佛陀說,讓我們來看看天地間存在的萬事萬物,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陰晴雨雪,在不斷地變化,是無常的。天地間的所有一切,都在變化,都在快速變化。我們控制不了,也幹擾不了。
  • 「內觀禪」與「修行解脫」
    談談內觀禪與修行解脫的關係。大家學習內觀禪,當然各自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目的,各人背後所帶出來的故事亦不一樣。在這個節奏繁忙的社會裡,生活的步伐愈來愈快,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如何處理無盡的工作?如何對待生活的壓力?如何面對歲月的消逝?如何突破思想的困局?如何超越心靈的痛苦?
  • 內觀簡介——葛印卡教授的解脫之道
    然而,借著觀察自己,我們就能夠直接體悟到實相,並且學會用正面、積極的方式來應對。葛印卡老師所教導的內觀法,就是探討內在世界的一種方法。這是一條實修之道,可以審視一個人身心的實相,揭開和解決隱藏的問題,培養未使用的潛能,並為自己以及眾生謀幸福。
  • 內觀要義---止與觀
    我們如何培育內觀?這是很重要的問題。禪修有兩種:止禪(寂止)[20]和觀禪(內觀)。修習十遍處(kasiṇa)[21]只能產生止禪,不是內觀。修習十不淨[22](例如:腫脹的身體),也只能產生止禪,不是內觀。十隨念[23],如憶念佛、法等,也只能培育止禪,不是內觀。修習三十二種身體成分,像觀「發、毛、爪、齒、皮……等」[24],也不是內觀,它們只能培育專注(止禪)。
  • 內觀禪修 | 諸行無常
    透過身體內在的直接經驗,佛陀體悟到這個生命的核心真理,並宣稱:「無論有無佛出世,這是堅實不變的真理法則。一切緣生的事物都是無常,會導致苦,而且沒有實質的本體」。無常(Anicca)、苦(dukkha)、無我(anatta)是一切有情眾生共通的特性。在對內觀修習上,無常法則最為重要。禪修者直接面對內在身心的變化,這使我們理解到,無常的現象是不受控制的,試圖去操控它一定會帶來痛苦。
  • 慈心與內觀 敬法尊者為河南佛教學院師生指導禪修紀實
    (圖:河南佛教學院)佛教在線河南訊 2012年12月12日至15日,緬甸國際上座部佛教大學佛學院院長敬法尊者和Cho Cho Aung 教授專程到河南佛教學院訪問。此番弘法交流,日程短暫,而所攜法義宏深。
  • 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林崇安
    這二大類便是「慧解脫」與「俱分解脫」。《瑜伽師地論》卷26說:1.云何由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慧解脫及俱分解脫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者,謂已解脫煩惱障,未解脫定障。俱分解脫阿羅漢者,謂己解脫煩惱障及已解脫定障,是故說名俱分解脫。如是名為由障差別建立補特伽羅。2.云何慧解脫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已能證得諸漏永盡,於八解脫未能身證具足安住,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
  • 郄鳳卿內觀筆記之十: 內觀療法與內觀禪修
    每當在百度上搜索內觀或內觀療法,搜出來的內觀禪修卻佔據了絕大多數。有時自己也感到奇怪,內觀療法有學會,而且在上海都納入了醫療保險,全國的內觀學會今年是第六屆,在中國召開的國際內觀學會也有兩屆,為什麼網絡知名度不如內觀禪修高?其實答案很簡單,內觀學會是官方,沒有人特意在網絡上推廣,內觀療法交費,沒有人願意交費。內觀禪修不交費,所以人們願意去。
  • 石頭希遷與曹洞宗的禪法
    石頭希遷進一步發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當下解脫的頓教禪法,更注意從心與物、理與事的關係中去強調人的地位和人的當下解脫
  • 論南嶽石頭希遷的禪法
    代宗廣德二年(764),希遷應門人之請,下山住端梁弘揚南宗禪法,他和當時師承南嶽懷讓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馬祖道一,稱並世二大士。《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頭,往來憧憧並湊二大士之門矣。」 石頭希遷的法系,後世從藥山惟儼——雲巖曇晟的一支形成了曹洞宗,從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德山宣鑑的一支形成了雲門宗和法眼宗。禪宗五家,石頭希遷一系佔了三家,可見石頭希遷地位之重要。
  • 兩次掩關內觀禪修日誌
    這二度的掩關內觀,實修感受完全不同,但感恩心情則一,除了感激把這內觀法門傳承下來的歷代大德之外,最要感激的便是把這人類早已遺忘的內觀法門重新發現的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他老人家「不悟出究竟滅苦之道,誓不起此座」的決心,如果沒有他指導我們藉由觀察自身,不外求外道神通的人人本具法門,我們人類要切實的從痛苦根源中解脫就只是一場可言說而不可體證的幻夢。
  • 內觀禪修學經歷
    內觀禪是緬甸傳來的,阿育王時期,他派兩位阿羅漢從印度到緬甸傳法,並預言說,佛涅磐 2500 年後,內觀禪法將傳回印度,並從印度傳向世界。現在傳給我們教法的老師,是在緬甸學法,又回到印度弘法的葛印卡老師。
  • 西安西五臺雲居寺春節期間傳授內觀禪修課通知
    在課程的第四天介紹內觀方法,心開始較為平靜和專注,此刻方適練習內觀的技巧。內觀就是觀察全身所有的感受,覺知感受的本質變化無常,學習對之不起反應,藉此培養平等心。每一天都會介紹這方法的下一個步驟,如此到課程結束之前,整個方法的綱要介紹完全。課程的最後一天,解除禁語,參加者學習慈悲觀,將自己從內觀課程中發展出的純淨善念與一切眾生分享。
  • 內觀禪修到底是什麼
    內觀禪修到底是什麼?這些都只是直覺上的心靈習慣,你從小就學習做這樣的反應,你只是在複製身旁親友的自覺習慣,這些直覺性的反應,並非生來就根植於神經系統的構造之類迴路就在哪裡,不過這並非心靈機制可以使用的唯一方式,以前學過的,可以不去想他,第一步是先了解你正在做的事,推到後面靜靜的看,快樂是苦惱的根源,就佛教而言,我們人類的生命觀是正好顛倒的,我們把真正的苦因看成快樂,苦的原因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癌症的病症
  • 什麼是內觀禪修|訪問葛印卡老師
    問三:您如何教導內觀的練習?答:為了訓練內觀,學員必須參加最少一次十日的內觀課程。最初三天,藉由觀察自然的呼吸來訓練「觀息」,使心念集中。接著六天,要求學員觀察身上的感受,使他們體驗身心現象的無常、苦、無我,產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