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麒麟水鄉」美譽度的飆升,越來越多的遊客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年遊客數量已經超過千萬。近的有曲靖市民,遠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觀賞「太空荷花」的同時,走進農家樂欣賞民宿建築、品嘗當地美食也是一大享受。
打造「口碑美食」品牌
沿江享有「魚米之鄉」美譽,這其間的美食似餘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筆者這裡略選幾道活食,撩開胃口。
大閘蟹。金秋十月,正是蟹滿蝦肥時。到過沿江的遊客,都迷戀於這裡的大閘蟹美食。清蒸顏色金黃,就著一點蘸水,原汁原味、滿口溢香,一人食上一兩隻,可謂美哉。大閘蟹是肉食動物、淡水養殖,每年3月產卵繁殖,於國慶節成熟上市,大的可達300克。屬「夜行晝伏」動物,似壁虎善攀爬陡壁,稍有不慎,便「傾巢越獄」,蟹去巢空,讓人傾家蕩產。玉美農莊設有大閘蟹外賣,常年供不應求,每年銷售達20000隻左右。
小龍蝦。一般做成香辣味和麻辣味,顏色金黃、味道鮮辣。小龍蝦是雜食動物、淡水養殖,屬「夜行晝伏」動物,每年4月至12月均有上市。真誠農莊可謂集大成者,據負責人介紹,曲靖市場每天銷售小龍蝦多達5000千克,其中3000千克來自於真誠農莊(多半自己養殖,還專門設點集中收購滿足市場需求)。2019年,澳洲大龍蝦淡水養殖在餘家圩社區獲得成功,也批量地在麒麟水鄉一些農家樂和市區大的餐飲店上市,大的可達300克,胃口再大的也只能食上兩個了。
醬水魚。沿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水域面積十分遼闊,石喇大圩水域面積就有上萬畝;新發還有「擺魚圩」地名,即專供魚兒洄遊數公裡產卵的地方。「蓬頭稚子學垂綸」,當地小男孩沒有不喜歡垂釣的,城裡的垂釣者周末也趨之若鶩、絡繹不絕。每逢栽插收割季節,村裡的男女婦孺都能在水田溝渠裡逮到鯽魚,多的時候要蘿裝桶挑。因此,鯽魚就成了當地人飯桌上的一道家常菜。「白米飯、小魚湯,鼻子耳朵舔光光」。以前經濟貧乏,沒有太多的香料下鍋,甚至連油都十分缺乏,魚的做法就顯得十分簡單,利用家家戶戶必備的鹹菜——「醬」,先在鍋裡翻炒幾下,再倒入冷水,將剝洗乾淨的醃製鯽魚放入冷水中,大火加熱,幾分鐘即可起鍋再投入芫荽。魚的甜味、醬的香味,讓人胃口大開。當然,還有更簡單的,直接燒開水後,將醃製鮮魚投入其中,待魚熟後起鍋,再丟上幾根芫荽佐料,魚的甜味、湯的鮮味,無與倫比。當然,也有小孩不講究,用黃菜葉將脫了鱗片的魚兒包裹起來,放在火上或泥裡燒烤。待聞到魚香味,吹去柴灰,就著一點鹹菜,就喜上眉梢地狼吞虎咽起來。
打造「安全美食」品牌
為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沿江市場管理所開展集體聚餐場所的排查,強化對大型農家樂餐館、網絡訂餐等就餐人數較多的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淨化餐飲服務市場環境。重點排查食品安全制度是否落實,食品及原料的採購與貯存是否符合要求,食品加工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從業人員有無健康證,加工場所環境衛生是否達標,食品添加劑管理和使用,餐飲具清洗消毒是否達標,是否按要求留樣等。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餐飲單位按要求認真整改落實到位,及時將餐飲服務單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打造「文化美食」品牌
「福祿島」是以展示農耕文化和農事體驗為主題的農耕文化體驗館,在河邊擺放有石杵、風箱等「非遺」生產勞動工具;「龍莊」是垂釣文化體驗區,展示麒麟漁業文化,讓人體驗垂釣樂趣,還擺放有花草凳、魚簍等「非遺」日常生活物品;「金嵐河紅酒莊園」彰顯「葡萄村」傳承葡萄酒文化和展示葡萄酒製作工藝,配有地窖和展廳;「燕子湖」在臨水「品茶亭」集中擺放土陶、茶藝、根雕、蓑衣等「非遺」日常生活物品。農家樂裡「非遺」擺件成為遊客眼中的稀罕物,茶前飯後,年長者都會向晚輩講述非遺物品的文明歷史,遊客對奇花異石也是流連忘返。據悉,麒麟水鄉重點圍繞「一個鄉村大舞臺、一個爨文化展覽館、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一個水鄉魂、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兩個文化旅遊新村、三個體驗區」發展思路,把麒麟水鄉文化農莊建成鄉村文化旅遊景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集聚地,集中展示爨藝術生活、服飾、工具、音樂、符號元素、遺蹟簡介等。
麒麟水鄉注重將豐富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璀璨的非遺文化、民俗風情協同景區建設塑造旅遊文化品牌,立足非遺進景區,開展非遺進景區展演和遊客體驗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文旅深度融合,文旅產業競爭力,推動鄉村旅遊產業高質量、繁榮發展。
胡吉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