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上青古道,四個字,很有古韻,滿眼綠意。
其實得名來自首尾兩端地名:起點的上灶,終點的青壇。
假如,我們全程爬,大約23公裡,其中大約一半左右已是現代水泥或柏油路了。
掐頭去尾後,最終留下精華路段約12-13公裡。
然而一日之內,老鄭還是走不完,箇中緣由,容我文後細說。
但年輕人,你一定行!
圖多文少,建議先收藏了。完整閱讀,需要約15分鐘。總結評價和三種方案的攻略,放在文章底部,一目十行的你,也可到底部看。
路線
上青古道精華段,由3條路組成:日鑄嶺古道,萬壽山步道,陶宴嶺古道。
要是記不住的話,就三個字「祝壽桃」。
三條道連成一個「之」字形。全長13.6公裡,最高處海拔430米。累計爬升:743米,累計下降:598米。
裡程與海拔圖表
老鄭友情提示,假如你體力有限,時間有限,無法完整的徒步完,可以一分為二:
1、日鑄嶺古道與萬壽山步道,連起來為一條。
2、陶宴嶺古道,獨立一條。
PS:老鄭把三種路線的自助攻略(從杭州出發,當天來回),用圖片的方式,全部放在文末,方便你下載收藏。
文字描述(全程):鎖泗橋公交站——日若蘭水庫——草地無名路亭——落馬坡——公路——祝家村——萬壽山水庫——萬壽山上行步道——最高點竹亭——萬壽山下行步道——金漁岙村——陶宴嶺古道入口——嶺頂村——新聯村公交站
路線亮點
上青古道的古越氣息很濃,翠綠的青竹,滄桑青石板,以及斑駁的老屋。沒有景區的喧鬧,只有深林的寧靜。
這裡是文人雅士隱居地,也是春秋歐冶子鑄劍的地方,還是傳聊齋《聶小倩》中的蘭若寺所在地(不知真假)。
日鑄嶺古道懷古氣氛不錯,有一種穿越感,穿越千年也沒事,經得起。萬壽山步道十分原始,頗有野趣,完全沒有景區的規整。陶宴嶺古道,秋色應該相當不錯。起點和終點公交線接駁比較固定方便,時間緊湊安排,從杭州出發,一日來回可行。這一路風景
1、讓我們從日鑄嶺古道開始
先地圖搜索紹興平水鎮的鎖泗橋公交站,徒步就從這裡開始。
老鄭從紹興市區坐63路公交車到「波波寵物用品站」,然後去對面公交站坐501路到鎖泗橋公交站下。
到鎖泗橋的公交車班次很少,要有心理準備。具體的公交換乘攻略圖表,放在文章底部。
開車的朋友可把車停在鎖泗橋公交站附近,徒步完成後,你還得回到這兒取車,開車其實不太方便。
真正的日鑄嶺古道的起點,離鎖泗橋公交站,尚有300米距離,如上圖所示,你會走到一個三叉路口,日鑄嶺古道的起點就在這裡。
這簡直就是羊腸小道,並且被荒草淹沒,若不是這些指示牌的存在,你會繼續沿著陽光大道往前走,誰不愛陽光大道呢?
若走陽光大道,就到蘭若寺水庫了。不過,你去了還得走回來,回到這裡的羊腸小道——日鑄嶺古道的起點,羊腸小道才是我們的主幹道啊。
那麼問題來了,蘭若寺水庫值不值的去呢?
老鄭覺得,其實就是一個普通水庫,老鄭幫你拍一些照片,建議你還是省點體力吧,不去也罷。
2、羊腸小道
這小道真的不寬,就自行車一車把的寬度,兩邊的草卻有一人高。
好像穿行在草做的峽谷中,十分野。
突然草莽中,冒出一個人,騎著電動車。
「這古道還能騎電動車?」
「只能騎到山腳下」。他指了指遠方。
途徑一個佚名的涼棚,走進去,發現是一處荒廢的紮營地。這裡曾經是有經營的,然而古道的徒步者潮汐現象很明顯,雙休走的人多,平時走的人少,經營效益並不高。
我在裡面休息一下,取了一瓶溪水。
入裡沒走幾步,就走出了草地,到了山腳。古道終於有了古代國道的氣象,寬了不少,可推獨輪車的寬度。
3、日鑄嶺古道
遠遠看到一座石橋,懸於溪上,與古道相連,草木長與石間,飽經風霜。大有歲月蒼茫,古道悠遠之感。
日鑄嶺,又名太平岡,地處紹興東南,傳說越王勾踐時歐冶子鑄劍,三灶鑄劍不成,太平岡一日鑄劍即成,故曰「日鑄嶺」。可見此地歷來盛產銅鋅鐵。
冷兵器(青銅)時代,若一地能造刀劍,不亞於現在國之重器,會稽山脈是中國歷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山脈之一,兼有「天子之氣」和「上霸之氣」。
我想,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或許是成就其魅力之一要素。
整個會稽山脈,組成山體的巖石主要是中生界火山熔巖與碎屑巖,礦物組合顯示典型的火山弧特徵。
平銅集團,省內最大的銅礦企業,就在附近,開礦30年了,至今還在。
扯遠了,拉回來,總之一句話,日鑄嶺的金戈氣質,濃厚!
老鄭也是好茶之人,茶香,我最愛慄子香,擇日買一點嘗嘗。
如今的日鑄嶺,變得柔軟了許多,名聲在外的,變成是日常飲用茶——日鑄茶。
古代文人,一壺清茶,兩盤酸梅,便可談古論今,茶為國飲,可見一斑。
此地不但有歷史名茶日鑄茶,而且,日鑄嶺古道,還承擔著江南「茶馬古道」使命。
昔日,數以萬計的平水茶,由挑夫自王化等地挑經此處,進平水茶市,隨後銷往海內外各地。
當然僅僅依靠茶葉,是撐不起整個上青古道的,平水周邊的竹木,山貨也都在此大量外銷,形成遠近聞名的「平水草市」。
南宋建炎年間,宋高宗趙構為躲避金兵,駐蹕日鑄嶺,留有下馬橋、議事坪等遺蹟。
所謂「駐蹕」,本只指帝王出行途中暫留,時間很短,一般三五天而已。然而趙構與紹興真的很有緣,前後加起來,在越州駐蹕近兩年。當時的越州,實際上成了南宋的陪都。
後來,趙構還把越州改為紹興,改年號為紹興。
回想駐蹕日鑄嶺日子,那真是趙構顛沛流離不堪回首的日子。之後,趙構的人生,倒是一馬平川,活到80歲。
想到這,我爬日鑄嶺古道的勁頭更大了。
捫心而問,日鑄嶺古道是最有古越氣息的,浩瀚的竹林、逶迤的嶺階、突兀的巖石、鬱鬱蔥蔥的古樟樹。竊以為,是上青古道精華段中的精華。
假如把所有走過這古道的人,都定格下來,這條荒山野嶺,該有多麼的摩肩接踵?假如把路過的商家叫賣聲和漢子們吆喝聲都錄下來,這荒寂的山澗峽谷,該是多麼的此起彼伏。
正想著,也爬到頂了。一條蜿蜒的柏油路「平王路」,橫在日鑄嶺古道上,截分為二。回望剛才爬上來的路,真是累啊!此地海拔大約280米左右,各位爬升了240米左右,到這裡,也該氣喘籲籲、香汗淋漓了。
4、祝家村
上了平王公路,就是日鑄嶺古道的最高點了,沿著箭頭往前走40米,就下山去祝家村。
下山沒幾步,迎面就是一處景觀「日鑄亭庵碑」和「太平井」。
日鑄嶺山頂曾存有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碑,上鐫刻《日鑄亭庵碑記》:「夫嶺東連臺、溫,西接杭、紹、陽明洞、若耶溪。咫尺名山,環衛聳參,往來絡繹,商貨奔馳,乃今指之道也」。
邊上有一口井,名為「太平井」。明代著名政治軍事家劉伯溫被朱元璋招納之前,曾遊歷至日鑄嶺。途中飲該井水,頓覺暑消,十分欣喜。時值戰亂,故他取天下太平之意,將此井命名為「太平」。
一條古道,沒一個美麗傳說作為加分項,是不好意思稱為古道的。可我覺得,一條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古道,一句「往來絡繹,商貨奔馳」記錄,就是最好的「加分」。
下行百米,即到村口,已聞雞犬聲,此為祝家村無疑。祝家村海拔200米左右。
據祝家村世代傳說,宋代一名祝氏駙馬從河南來到會稽,在此落腳生根,後代不斷繁衍,逐漸形成村落,祝駙馬斥資修築祝家通往紹興平原的日鑄嶺古道。
傳說歸傳說,也不是不可信,當年趙構在離此處不遠的王化村,呆了好幾天呢。
沿著剛才的路走下來,會碰到一個丁字路口,我們選擇萬壽山水庫方向。
這裡和江南千萬個小山村一樣,古老而純樸,潔淨而美麗,村容非常整潔。
不一樣的是,這裡是皇戚國舅村,自然人傑地靈,耕讀之風非常濃厚,最有名的,當屬祝紹周(1893-1976),國民黨陸軍中將。之後村中教授學者,卓有建樹者甚多。
從祝氏駙馬太公第一代算起,多數祝家村民已是第34代(兆字輩)、35代(元字輩)、36代(本字輩)的子孫了。
人在世上,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生存與繁衍,兩者都是為了基因的持續!一個人若由你起,能繁衍子嗣,家族壯大,人丁興旺,那麼他的基因,等於還存於世,這是另一種與時俱進,與光同塵。
邊走邊想,沿溪蜿蜒前進,遠遠看到一個水庫大壩,這就是萬壽山水庫了吧。再回頭望,祝家村早已被山藏住了。
5、萬壽山水庫
關於水庫,似乎說不出要寫什麼,我想徐霞客也沒見過水庫這種人工景觀,高峽出平湖,可能是最貼切的了。
會稽山脈大大小小水庫無數個,這個水庫算是很小的。與她的名字「萬壽山」比,秀氣多了。這個水庫比起剛才走進去看的那個蘭若寺水庫,海拔更高,所以各位請看,這水是不是更綠?
不用濾鏡就是這麼綠!百畝竹林的倒影增加了綠的成份,高山泉水的礦物增加了藍的成份,細思極恐的水深增加了藍綠的厚度。
如此一片水,四周又是極安靜,凝視久了,心思飄了,似乎有人從水裡鑽出來,拉你下水。
急忙回過神來,靠在這厚厚的水泥堤壩上,或許有一點安全感。
繼續往前走吧,水庫的存在,告訴我們沒有走錯路。請目不斜視的前行吧。水深危險,注意安全。
水庫的盡頭,只是一條平常的小溪,過了這塊水泥板,我們就開始下一個階段——萬壽山步道。
6、萬壽山步道
萬壽山步道為啥不叫古道呢?走過了才知道,可能不夠格,一不夠寬,二無傳說。
但確實是一條道,一條能通金漁岙村的山徑小道,一條混合了各種形態的徒步道,一條讓你懷疑人生的叢林穿越道。
這溪水就注入萬壽山水庫,舀一口,極為冰涼,古道山泉,有點甜。這古道分不清是溪水的提岸還是山道,反正兩者功能合二為一。
在古代,這稱不上國道,只能算是鄉道。
參差不齊的青石快,來不及修整。顯得有些粗糙。
不過,精緻是毫無必要的。我想每個徒步者,走到這裡,汗早已糊了,妝早就花了。眼前飛來飛去的飛蟲,讓你片刻都不想停留,精緻還有何意義?
有好事者在最幽深的竹林深處,貼了一張聶小倩的名片,頓感背後有陰風,令老夫加快步伐,腳步抹油,朝著有光的山坳口,跌撞前行。
終於到頂,一破敗竹亭,一屁股坐下,吱嘎作響,四周無人,又感覺有人。
蒲松齡老先生為何把倩女幽魂的故事,放在這一帶?只能說明自古紹興出秀才,秀才身邊多狐媚。
說起來,此處是整條上青古道的最高點,海拔420米。還是相當值得合影紀念的,接下來就是下坡,下坡省力就是傷膝蓋。
整條萬壽山步道,最大的特點,就是沿途的死竹敗竹。倒伏的,腐爛的,曝屍的。總感覺這一帶的竹林不那麼健康,老弱病殘濟濟一山,陰氣太盛。
整條萬壽山步道,還有一個特點是:融合了不同形態的道路形式,泥路,石路,巖路,路是因地制宜的,能走就行,能通則靈,體現了老祖宗的實用思維,和成本意識。
古道或許存在過,只因崎嶇,少有人走,早已荒廢,灌木低矮,盤附叢生。有些路段已經坍塌,有些路段被溪水侵蝕。
然而我喜歡這樣的原生態:溪水孱孱,落差成瀑;腳踩山野,迎面嵐風,一路平平仄仄,說不出的怡然自得。
如果給萬壽山步道一個總結,我想就一個字:「野」。
7、金漁岙村
下山的途中,會碰到一個山寨的水泥橋,別理它,繼續前行。(當然如果你逆行上山,也別理它,就當不存在)
進入村後,就按各種箭頭的指示,走到村裡的大路上,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擔心。徒步者多走幾步也沒事。
話雖這麼說,當我走到這條村裡的大路上,雙腿已經很疲累了,差不多不聽使喚了。
從這裡到陶宴嶺古道的起點,還有1000米。這1000米的水泥大路上,你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接著走陶宴嶺了?這真的是一個問題:
假如你覺得時間來不及,同時實在走不動了。我建議你直接回去,到村口的金魚橋公交站坐61、63路回去。假如你時間來得及,並且尚有餘力,那麼我建議你,繼續走陶宴嶺古道,翻過嶺頂村,一直到新聯村,坐370路車回。
我看了下時間,再自我評價下體力,我屬於第一種情況,我得放棄陶宴嶺古道,我得趕回杭州吃晚飯。
於是決定,過兩天再來爬陶宴嶺古道。
陶宴嶺古道就在一座橋的橋邊,指示牌非常明顯,除非你視而不見,堅定的放棄。如我!
8、陶宴嶺古道
關於陶宴嶺古道,我另起一文,請點下面這篇文章。
這是我後來補爬的,從金漁岙村-新聯村,也是完整的陶宴嶺古道攻略,與本文連起來閱讀,不違和:
浙江古道路線02:陶宴嶺古道,秋天會很美,附一日來回的攻略圖
附獨家自助遊攻略:從杭州出發,一日來回,強驢,中驢,嫩驢三種方案!
適合強驢
適合中驢
適合嫩驢
總結
老鄭於 2019-09-14 11:20 出發,歷時 3小時46分鐘浙江紹興柯橋區平水鎮日鑄嶺古道萬壽山步道登山 ,全程 8.75公裡難度級別:中等累計上升:510米,累計下降:474米海拔最低: 43米,最高: 430米體力指數:
觀光指數:(秋天來!)
推薦等級:
擴展
浙江古道路線02:陶宴嶺古道,秋天會很美,附一日來回的攻略圖
浙江古道路線01:仙霞古道,只徒步精華路段,秋天可以準備起來了
聲明
每一條古道路線,我都將親歷去爬,親自拍攝。然後以文章,圖集,視頻三種形式發布內容。
文章則以《浙江古道路線》為專題,側重攻略;圖集精選沿途風景美圖。
每一個景點,我可能去過不止一次。歡迎關注「鄭在別處」,及時跟蹤我的登山動態。
圖文原創,感謝你的點讚收藏留言,筆耕不易,承蒙喜愛,老鄭祝你生活愉快,笑口常開!
老鄭一路尋找古村,古道。下一站:香榧古道。
本文由鄭在別處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