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嗷嗷叫」吼孩子,斯託夫人:「自然法則」是教娃的最好方法

2020-12-13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別再「嗷嗷叫」吼孩子,斯託夫人:「自然法則」是教娃的最好方法

有多少家長是靠「打罵」來教育孩子的?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有發不完的牢騷;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們不是想著如何安慰孩子,

而是想著如何教育和懲罰孩子。

在教育這一塊上,父母已經落後於其他家長了,還怎麼要求自家孩子比其他孩子優秀呢?

話說回來,說到懲罰孩子,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想到「打罵」,仿佛打罵孩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實不然,打罵孩子往往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

斯託夫人告誡:「自然法則」是教娃的最好方法

斯託夫人是美國非常著名的一名作家,她從卡爾威特的思想中汲取營養,再結合自己的實踐理論,提出了:「自然法則」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自然法則」是什麼呢?簡單點說,自然法則就是父母順應孩子的天性,自然地「教導」和「養育」孩子。

斯託夫人曾提到過,自己也曾嚴厲地教育孩子,但孩子堅硬的態度讓她非常頭疼,於是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把心思放在「如何和孩子糾結問題上」,而是作為觀眾「默默地聽和看」。

斯託夫人表示,當她嘗試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去教導孩子,順其自然地教導和養育,孩子才會受教,也會更感激父母。

這種遵循自然、順應自然的教育方法,就是著名的「自然法則」

孩子犯錯後,家長怎麼運用「自然法則」呢?

給孩子改過的機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孩子,像上文說的,孩子犯錯後,家長沒必要抓著孩子的錯誤不放,而是應該合理運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改過的機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如果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能夠馬上改正,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表揚他知錯就改;如果孩子意識到錯誤,但沒有改正的話,那家長應該給予他們一些引導和教育,讓他們懂得「知錯就改」。

強化對的,弱化錯的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犯錯,經常把孩子的錯誤拿出來「說事」,以為這樣能給孩子一種「警醒作用」。

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反而會強化孩子的自卑感,讓孩子的心理產生問題。

家長需要正確引導孩子,不要過度強化孩子的「錯誤」。多花點時間和耐心在鼓勵孩子上,父母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斯託夫人演繹了母親教育的藝術,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典範。相信很多父母都看過她的這本《斯託夫人的教育》,可以說這本書是家家必備的育兒秘籍了。

這本書成立於1914年,時隔多年,這本書早已成為了全世界父母枕頭的必備書籍了。

在這本書裡,斯託夫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教育經歷和教育理念。斯託夫人很少用枯燥的論證來說明,而是用鮮活的實例來教導家長,讓讀者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了育兒領域的「經典名著」,父母們或許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但借鑑名家經典,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永遠不會錯,或許還能成就下一個經典。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了解!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再大聲斥責孩子,斯託夫人告誡:「自然法則」是教育孩子最好方法
    斯託夫人《斯託夫人的教育》中提到了教育自己女兒的方式方法,她尊崇自然法則,表示自然法則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別再大聲斥責孩子,斯託夫人告誡:"自然法則"是教育孩子最好方法斯託夫人出生在牧師家庭裡面,從小耳濡目染,和「神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 不要「粗魯」對待孩子,斯託夫人:「自然法則」是一劑「良藥」
    除去斯託夫人作家的這個身份,她在生活中的角色還是一位母親,關於斯託夫人和女兒的教育故事,斯託夫人曾在《斯託夫人的教育》中對此講述過。斯託夫人認為「自然法則」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該教育方法並不是斯託夫人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斯託夫人在《卡爾威特》這本書中得到了啟蒙,該書中的教育方法令斯託夫人感到由衷的讚嘆。
  • 別對孩子大聲責罵了,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不妨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免不了的,著名的美國作家斯託夫人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在教育自己的女兒的時候,她曾經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女兒大吼大叫的進行批評責罵,得到卻是女兒一次又一次的頂嘴和叛逆。
  • 猶太人教育孩子有方法,斯託夫人的「自然教育」值得家長借鑑
    年幼的孩子們就會舔食蜂蜜,從小在孩子的印象裡,就是書本是甜的。背誦經典也是猶太人的一生所學。母親經常會問猶太小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了,你的金錢和珠寶也被其他人搶光了,那麼你會帶著什麼東西離開呢?母親會耐心地教導那些帶著財產離開的孩子。她們會經常告訴孩子,你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珠寶,而是你頭腦中的智慧。
  • 面對熊孩子,怎麼「不吼不叫」?
    面對熊孩子,怎麼「不吼不叫」?答案可能會有點失望,那就是:不可能。我們沒必要,也不可能,用非理性期待去進行自我折磨。所以,對於寫作業,孩子就會各種不配合。撒嬌、放賴、拖延、沒事找事, 甚至會直接撂挑子不幹,一邊玩去了。但是,好習慣是需要養成的,而且最好在某個合適的節點來養成。比如說一年級或是學前班就是很好的時機。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我的一位朋友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吼的階段了,無意間開了手機錄音,後來發現回放了一下,被裡面自己的聲音嚇到了。她發現自己怒火上頭時,數次打斷了孩子的話,包括換著不同的聲音叫媽媽。她沒有停下來,反而用更大的聲音蓋住孩子的話。
  • 揭秘:孩子通過網絡在線課程,真能學好英語嗎?
    丁丁媽媽說,每次都是連罵加吼地強迫進行的,結果學完一個課程,丁丁媽媽說:「不要說句子了,連單詞也沒懂幾個,發音也不標準……」在線的是外教,為啥孩子發音不標註呢?幼兒說認為缺乏「反饋」機制。據說丁丁媽媽那位朋友家的小女孩,學了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在這三個時期中,父母應該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父母要學會善用「魚缸法則」,比你吼破喉嚨還要管用。那什麼是"魚缸法則"?首先來看看孩子要經歷的三個叛逆期,然後再來告訴大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生理變化迅速,更渴望獨立與自由,希望與父母同等的地位,常常為因為不被理解而拒絕溝通,而故意做出很多叛逆的行為來。「魚缸法則」是什麼呢?
  • 總統林肯接見了斯託夫人,稱她「寫了一本書,引起了一場大戰」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斯託夫人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不過不好意思的是小囧我也是在最近才看過。在我國,它是第一部被人們譯成中文的美國小說,可見它對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曾被美國總統林肯稱為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 巧用「55387」定律,不吼不叫就讓孩子聽話,打開親子溝通新方式
    初出茅廬的父母在他們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因為各種問題而傷了他們的腦筋。舉例來說,許多家長發現,當孩子長大到一定年齡時,他們就開始不願意聽父母說話了。而且家長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講理往往會失去耐心,只有通過「吼」的方式才能讓孩子「聽」。
  • 吼叫是最無用的教育手段,你能在育兒過程中做到不吼不叫麼?
    想想平日裡因她的不聽話而對她的大吼大叫,我無奈得搖搖頭。睡前聽了一本育兒書籍,羅娜·雷納的《不吼不叫》,很是應景,突然覺得書中說的吼叫的父母正是我了,如何改變這一切正是我所需要的。,更會使孩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影響孩子以後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 「教的方法太慢,還是吼頓來得快」當心孩子患上「吼叫依賴症」!
    之前他出現過這種情況,當時年齡小,我和奶奶的合力下,他的演戲和哭鬧都沒有派上用場,現在大了,等懂得了大人們的心思,而且最近一直在生病,我也就沒有那麼用力的管教,今天對奶奶又在大吼大叫,一天最少三次,我覺得是時候了。他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吼叫,吼一聲,他就不鬧騰了。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一分鐘之後,暴脾氣立馬就上來了,真的是吼一吼才痛快,打一頓才解氣。雖然罵的時候是真用了力氣的,但是心疼的時候也是真心心疼,特別後悔的。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我的一位閨蜜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吼的階段了,無意間開了手機錄音,後來發現回放了一下,被裡面自己的聲音嚇到了。她發現自己怒火上頭時,數次打斷了孩子的話,包括換著不同的聲音叫媽媽。她沒有停下來,反而用更大的聲音蓋住孩子的話。
  • 「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你有沒這個疑問?
    前不久,一位讀者來信:」我知道不能吼孩子,但要怎麼教才對?「原來,她是一個中年寶媽,平時忙於做生意,沒空教育孩子,經常只靠吼罵,但發現孩子越來越叛逆。雖然知道吼孩子不對,但也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父母越吼罵孩子越聽不見。
  • 總是吼孩子,小心影響孩子智商!
    大吼大叫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傷害孩子 真人秀節目《超級育兒師》裡面跟拍過這樣一對母子—— 孩子蠻不講理,愛哭;媽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責罵孩子。 去逛超市,一路上孩子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媽媽不耐煩地對孩子大喊:「不要再煩我了!不許再問我了,自己記住!」
  • 孩子站窗戶邊大喊,剛想罵,對面樓阿拉斯加就應了,這啥暗號
    這是傻麼!一開始他家裡人也這麼覺得,在他再次吼的時候,就讓他小點聲,別吵著鄰居,但是孩子不幹啊,說,人家在跟對面樓狗狗聊天!    對面樓一隻阿拉斯加趴在窗戶邊,昂起頭在那裡直嗷嗷呢!孩子一聽更興奮了,又嗷嗷嗷叫起來。
  •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文 | 捲兒媽最近老家有個親戚,看了我公號裡一些關於英語啟蒙的文章,她說自己既有點焦慮,也有點困惑,說:「你這是自己英語好,能教了孩子,像我們,自己還是半瓶子的水平,怎麼敢拿出來教孩子?再給孩子帶溝裡。」我說,你想多了。
  • 第101次,我和孩子發誓:媽媽再也不吼你!
    1吼娃吼多了會成慣性,孩子比我們想得更在意我的情緒失控高發期是在OK 3-5歲的階段。當街對他發脾氣,事後我也懊悔了好幾天,但也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畢竟我吼娃的頻次只是偶爾,火力也不算太猛。直到有一次晚間的睡前聊天,OK對我說「媽媽,我希望這個世界有一種魔法,把你變成一個永遠不會發脾氣的媽媽。」我才突然意識到,這件事他比我想像得更在意。三歲後的OK,自己的主意越來越大,還掌握了一些和大人談判、玩拉鋸戰的方法,吼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 比切·斯託夫人與《湯姆叔叔的小屋》
    比切·斯託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與《湯姆叔叔的小屋》:用暢銷書改變歷史 ,比切·斯託夫人出生於1811年的這一天。凱薩琳·凱恩是比切·斯託夫人中心的執行主任,她探討了斯託的反奴隸制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是如何幫助改變美國歷史進程並使她一舉成名的。
  • 不是我想吼!當媽媽「心情式育兒」,心疼孩子後請抱抱媽媽
    育兒是一段奇妙的旅程,當中有孩子成長的喜悅,自然也有娃成長的煩惱,可是在這背後寶媽的付出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其中的艱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頻繁起夜餵夜奶,不敢生病不能吃辣要化身「奶牛」哺育寶寶,時常孤身作戰,身邊沒有其他親人幫忙,甚至連寶爸也指望不上……「心情式育兒」並不是寶媽的初衷,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把眼光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卻鮮少靜下心來看看在其背後奮鬥著的寶媽。哄娃吼娃看心情,累覺不愛▼2019年4月,一個孩子站在高速路口處,獨自在風中哭泣,他的臉上還有一道道明顯的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