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開始,「醬酒熱」現象在酒圈裡逐漸火爆,從茅臺突破萬億市值,緊接著是國臺、郎酒、習酒等二線陣營的迅猛增長,再就是醬香品類酒業逐漸興起,一時間醬香類酒熱潮席捲整個行業。
為什麼會造成醬酒熱呢?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市場逐漸受追捧;另一方面是酒類行業進入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利潤的提成。
從近年的數據來看,醬酒產量僅佔據行業5%,卻貢獻了行業近20%的銷售收入,更貢獻了酒業利潤的35%左右。
隨著醬酒市場格局逐漸穩定,行業開始尋找新的酒業增長點,精釀啤酒恰巧就成了這個增長點。
01啤酒市場醞釀結構性爆發
在中國,啤酒和白酒都具有非常龐大市場,但是相比之下,啤酒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度更高;另一方面還呈現國內工業啤酒壟斷競爭格局。
從近期各大啤酒企業發布的年度財報數據來看,2019年成為啤酒行業的「黃金增長年」,工業啤酒的營業額及利潤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而隨著新一代消費新勢力的崛起,人們早已不滿足於傳統「工業啤酒」的口感,逐漸向高端化、品質化邁進。正如白酒市場的高端產品帶的崛起引發行業風口,高端啤酒的市場也將改變中國啤酒目前的格局。
那麼高端市場的發育中,為什麼醬香型白酒能夠獨佔風頭呢?歸根結底是由它的高端屬性所導致。那麼在高端啤酒市場中,那種品類的啤酒能一枝獨秀呢?
根據數據統計,近年來,中國精釀啤酒行業呈現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不同於進口啤酒,精釀啤酒更多的是強調品質高端、口感獨特和新鮮體驗。
02歐洲的歷程給我們的啟發
中國精釀啤酒蘊藏的巨大潛能,但以此同時精釀啤酒畢竟是小眾品類,未來將走向何方呢?我們不妨東施效顰,來看看歐美市場的歷程。
歐洲,擁有著最為深厚的啤酒文化土壤,這裡既有嘉士伯、喜力這樣的啤酒巨頭,也有星羅棋布的精釀工坊。悠久的啤酒飲用歷史讓啤酒在歐洲人的血脈裡流淌,而精釀啤酒就是歐洲人的靈魂。
在歐洲,幾乎一個小鎮,就有一個小型酒廠。這些酒廠大部分為家族經營,產量供應有限,僅僅供給周邊很小的圈子。正是因為這樣的市場氛圍,讓歐洲保留了精釀啤酒最純粹的初心,也形成了以小型精釀品牌為主體的市場結構。
雖然歐洲是精釀啤酒的精神家園,但是美國才是精釀啤酒的誕生之地。精釀啤酒一般是指採用純麥芽,添加啤酒花採用上發酵法釀造的更高品質的啤酒。自20世紀60年代萌芽,80年代產業蓬勃發展,美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精釀啤酒市場。
通過分析歐洲和美國的精釀啤酒發展模式,我們看到,精釀啤酒行業不是單單依靠著企業規模發展,還得益於更為普及的精釀飲用氛圍,這離不開一些有一定規模的專業精釀啤酒廠引領。大中型企業通過一定的市場運營,讓更多消費者享用到高品質的精釀啤酒,從而推動精釀文化的普及和成熟。
03怎樣走向精釀啤酒的成功之路
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發源於本世紀初,一些具有國際視野的精釀愛好者和專業釀酒人開始引入精釀啤酒概念。但是從一開始,中國的精釀啤酒從業者就不約而同地走上了精釀啤酒屋模式,這條道路也讓中國精釀進入到一個小眾的階段,導致中國精釀難以壯大。
要想走向精釀啤酒的成功之路,就需要在循規蹈矩的前提下,突破小眾的圈子。未來,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的主力品牌一定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品牌
精釀啤酒是具有獨立運營、特色風格、優質產品的專家品牌,它天然不屬於工業啤酒巨頭。工業啤酒巨頭要想立足精釀啤酒市場,也要培育獨立的專業精釀品牌,以往的品牌資產難以為精釀品牌加持,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二是規模
歐美的精釀啤酒都反對規模化的生產,不過,反對規模化,不意味著沒有規模。中國精釀啤酒品牌弱小、成本高昂恰恰是因為受制於生產能力。所以,未來精釀啤酒的頭部玩家,必須具備適度規模和全產業鏈能力。
三是產品
精釀啤酒成本高昂導致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就需要打破價格壁壘,切入價格親民的精品大眾啤酒,用品質和高端做降維打擊,才能介入真正的主流市場。
四是模式
中國精釀啤酒消費市場還不成熟,精釀啤酒品牌必須大膽創新,探索多元營銷模式。
精品分銷渠道、電商、連鎖新零售等都是有巨大前景的戰略賽道。
雖然疫情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整體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會改變,人們對美好生活充滿強烈的願望不會改變。
精釀啤酒的前行也源於厭倦了單調、寡淡的工業啤酒的廣大消費者。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更好的觀點,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