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果樹種植新技術"免費訂閱
我國桃樹栽植密度從每畝44株(株行距3×5米)至每畝333株(株行距1×2米)都有。樹形也是五花八門,除傳統的自然開心形外,還有主幹形、一邊倒、Y字形等新奇的樹形。究竟哪種樹形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有的人是自己習慣了某種樹形,就對其它樹形持否定態度。作為果農應該明白,咱栽桃樹圖的是產量、是效益,樹形無關緊要,只要能結好果的樹形都是好樹形,沒必要在「哪個樹形好,哪個樹形差」的問題上糾結。核心是樹形要與栽植密度相配套,成形後確保「樹冠沒有無效區、樹上沒有無效枝、枝上沒有無效葉」。
一、主幹形。株行距為1-1.5米×2-3米的高密園(畝栽200-333株)適用主幹形。
1、樹體結構:一株樹只有1個直立的永久性中幹,中幹上的橫向枝全都為臨時性結果枝。30釐米左右的枝是最好的結桃枝,結了桃的枝冬剪時就疏除,讓當年長出的健壯新梢作為下年的結桃枝。成形後樹高2.5米左右,冠徑控制在1米以。定植第2年樹體高度達到1.5米,產量3000斤左右,第3年7000~8000斤,盛果期畝產10000~12000斤。
2、冬剪要點:幼樹期要扶直中幹,結果後要防止上強下弱。冬剪應以疏為主,少用短截,下部可選留中長結果枝(30-50釐米),上部可選留細短結果枝(30釐米左右)。總的修剪原則是:去粗留細、去直留斜、去長留短、去老留新,單株留枝量可根據目標產量靈活確定,一般每株選留30釐米左右的結桃枝20-35個。
注意主幹型上強下弱的問題,一、必須搞通與桃樹主幹形整形修剪技術有關的「牽制理論」。蘋果樹或桃樹就個體來講:從上到下,從外到內,是一個整體。每動一枝,都牽動全樹。只是動大枝反應強烈,而動一、二個細枝感覺不到,但這類小枝如果去得多了,反應就會明顯。就拿桃樹主幹形來說,主幹形就要有一個堅強的中幹。那麼我們在整形中就要扶幹,就人為的給了它一個向上優勢,但這個優勢我認為不能給得太快,太快了容易上強,以後不好控制。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向上優勢,又不上強呢?這就要正確運用「牽制理論"。桃樹主幹形成形後的樹形,從外圍輪廓上看應該是「上小下大」成三角形,而中幹的粗度比也應該是「上細下粗」有一定的尖剝削度,而且是這個尖削度越大越好,越不易上強。
因為上部越細,根部供應上來的養分給其分配的就少,它就長得慢,而多餘的養分就會分配到中下部的橫向枝上,下部的小枝越長越多,消耗的營養就越多,中下部的中幹加粗也就快。我所講的這些「牽制理論」,實際上就是「上部牽制下部,下部牽制上部,縱向牽制橫向,橫向牽制縱向」。
二、實踐中主幹形桃樹上部過強過弱都不好。
通俗地講:如果你想讓你的樹上強,你可以在中幹的中下部「重短截、重回縮」,通過重短截、重回縮把橫向的養分逼向中幹,促其旺長;如果你想叫你的樹下強上弱,你可在中幹的中下部「多留枝、留長枝、留大枝」,把更多的營養消耗在橫向枝上,那麼供應繪樹體上部的營養自然就少了,它的長勢也就弱了。
二、Y字形。定植株行距為1.5-2米×4-5米,畝栽80-110株。
1、樹體結構:主幹50釐米左右,在主幹上選留2個與行向垂直的主枝,主枝與主幹夾角30~40度。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多採用長枝修剪。沿行看群體結構呈「Y」字形,樹體高度2.5米,畝產6000斤左右。
2、冬剪要點:①二主枝培養到位:幼樹以培養樹形為主,幹高30-50釐米,定幹高度60-70釐米。選擇兩條生長勢好、枝芽飽滿、方向正的枝條做二主枝,通過支、拉、墜等方式將主枝角度固定在40-50°角。要求二主枝長勢均衡,可用換枝頭、留果量、留枝量調節。②結果枝組培養到位:主枝上不留側枝,只培養結果枝組,每個主枝上培養9-11個結果枝組,平均分配在主枝兩側,相距40-50釐米。待到盛果期,如枝組過密,可適當疏除部分枝組。所有枝組都培養在主枝的背斜下方,與主枝成60-70°夾角。主枝基部培養大的枝組,離延長頭愈近,枝組愈小,靠近延長頭,只留結果枝。③結果枝留到位:只留20-60釐米的中庸結果枝,大枝組留5-6個,中枝組留3-4個,小枝組留1-2個。枝組與枝組之間的間隙,可留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
三、三挺身或四挺身開心形。定植株行距為3米×5米,畝栽45株左右。
1、樹體結構:桃樹採用「三挺身」新樹形,豐產早,成形早,抗衰老,後勁足。3年生樹冠徑可達3米,基本成形,每畝可結果1000公斤。
「三挺身」樹形的基本形狀為:主幹高40-60釐米,三個主枝,通過拉枝向外展開。基角為50度,梢角為45度。側枝9條,也可以多到12條,即每主枝上3-4條。側枝通過拉枝呈水平方向,距地面不低於70-80釐米,在主、側枝剪口下選留大、中枝組。
2、冬剪要點:參照「Y」字形。這種整形法充分發揮了桃樹2-3年生長旺盛及1年多次生長的特性。側枝平伸,其上枝勢強,枝組易旺不早衰。一般桃樹整形長期存在上強、結果部位外移的問題,「三挺身」樹形是在最易上強的2-4年培養大側枝,這些大枝又分布在枝體中下部,所以有效地抑制了上強。
另外在說說桃樹剪鋸口的問題,又到桃樹冬剪時,多數桃農冬剪後對剪鋸口放任不管,修剪後全樹隨處都有傷痕累累的傷口,有的開裂、有的流膠、有的壞死。因為桃樹枝條組織結構自身疏鬆,未受保護的傷口在冬季寒冷季節,如果遭遇凍害,韌皮部和木質部就開裂壞死,這將成為病蟲害藏匿的「天堂」,也將成為削弱樹勢的「罪魁禍首」。
所謂「改品種」即就是對品種落後,但樹體健壯低效園可通過秋季或春季嫁接的辦法改為市場稀缺的新優品種。
從近十年的發展看:一個是質優個大、好管耐運的黃肉油蟠桃是發展方向,一個是好吃、好看、好管、好賣的「小油桃」市場前景看好。
蟠桃品種:同等條件下黃桃的風味要好於紅桃,尤其是目前蟠桃面積很小,消費者歡迎,發展空間很大。我們這幾年觀察調研認為:6月份上市的黃桃品種:2017版黃金蜜0號、錦春、36—5等,7月份上市的黃桃品種有:中油蟠9號、中油蟠7號、中蟠11號、中蟠19號等,8月份上市的黃桃品種有:中蟠17號、錦繡黃桃、風味天后等,9月份上市的黃桃品種有:西尾黃金、錦華、黃金蜜4號等,目前早期引進栽培的果農畝收入在2—6萬元。
劣質桃多數來自於「密」,通風透光條件差,我國桃樹栽植密度從每畝44株(株行距3×5米)至每畝333株(株行距1×2米)都有。樹形也是五花八門,除傳統的自然開心形外,還有主幹形、一邊倒、Y字形等新奇的樹形。究竟哪種樹形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有的人是自己習慣了某種樹形,就對其它樹形持否定態度。作為果農應該明白,咱栽桃樹圖的是產量、是效益,樹形無關緊要,只要能結好果的樹形都是好樹形,沒必要在「哪個樹形好,哪個樹形差」的問題上糾結。核心是樹形要與栽植密度相配套,成形後確保「樹冠沒有無效區、樹上沒有無效枝、枝上沒有無效葉」。
1、主幹形。株行距為1-1.5米×2.5-3.5米的高密園(畝栽150-260株)適用主幹形。一株樹只有1個直立的永久性中幹,中幹上的橫向枝全都為臨時性結果枝。30釐米左右的枝是最好的結桃枝,結了桃的枝冬剪時就疏除,讓當年長出的健壯新梢作為下年的結桃枝。成形後樹高2.5米左右,冠徑控制在1米以。定植第2年樹體高度達到1.5米,產量2000斤左右,第3年6000~8000斤,盛果期畝產8000斤。
2、Y字形。定植株行距為1.5-2米×4-5米,畝栽80-110株。主幹50釐米左右,在主幹上選留2個與行向垂直的主枝,主枝與主幹夾角30~40度。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多採用長枝修剪。沿行看群體結構呈「Y」字形,樹體高度2.5米,畝產6000斤左右。
3、三挺身或四挺身開心形。定植株行距為3米×5米,畝栽45株左右。主幹高50釐米左右,主幹上培養3-4個直立斜生的永久性主 枝,每個主枝即為一個獨立主幹形。主枝多少與方位角可根據空間而定,每個主枝前後左右應有1米的間距,畝產4000-6000斤。
本文作者魏立新老師,郭作雲老師,中農樂鄭群亮老師,文章轉載自金旺果樹公眾號,僅供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