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感冒了!」
「多喝水。」
「親愛的,我感冒了!」
「多喝水。」
喝水似乎成為了「萬能藥」
不管身上哪兒不舒服
身邊的親友都會加一句「多喝水」
確實,喝水真的對身體有很多益處
尤其是夏天
但並不是喝的越多就越好
夏天喝水,遠離4個誤區
水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可以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約佔人體體重的65%~70%。 炎炎夏日,我們每天的排汗量明顯增加,自然就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 不過,如果夏天喝水沒喝對,身體可能會「遭罪」。如果你有以下喝水的壞習慣,趕緊改過來吧!
1、等口渴了再喝水
有些人總是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這樣容易傷害腎臟。此時,人體已經失去了1%~2%的水分,腎臟處於超高壓的工作狀態。
加之,不主動喝水,代謝殘留物會留在體內,尿液中的雜質濃度升高,威脅腎臟健康,容易誘發尿路感染、腎結石等。 所以,即使是在不渴的情況下,大家也要去適當補水,避免身體因缺水而出現不適。
2、習慣用飲料代替水
口渴了就習慣性喝果汁飲料,反而對身體不好。飲料大多含有糖分,長期用它來代替白開水,會加速衰老,不利於健康。
3、過度飲水
古語有云:「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即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否則也傷身。
實在是太口渴了,也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短時間內攝入太多水分,同樣會增加腎臟負擔,體內的水電解質容易失衡。
4、猛灌水
天氣炎熱,有人常常會大口地灌水,一次性喝下大半瓶。這種喝水方式,會導致血液被大量的水分稀釋,電解質濃度變低,使細胞水腫,導致「水中毒」。
27歲的小餘為了憋尿做B超,半小時內快速喝水2500ml,這導致她「水中毒」,在醫院暈倒了。所幸搶救及時,最後小餘並無大礙。
此外,還會加快血流量,使心臟工作量、心肌耗氧量迅速增加,很可能引發心衰。
多喝水不如科學喝水
多喝水沒錯,但懂得「如何科學地喝水」,身體才會更健康! 那麼,你真的會喝水嗎?
1、喝水的量
經常聽到有人說一天要喝夠8杯水,其實這並不科學。「8杯水」的意思是包含日常膳食中吸收的水分。2016版《中國國民膳食指南》對日常飲水的推薦量為1500~1700ml。當然,有不同情況也需要區別對待。 如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多,就需要增加飲水量;有糖尿病、心臟病、腎病的人,不能「多喝水」,喝水量最好遵醫囑,以免加重心臟或腎臟負擔。
2、喝水的溫度
多喝溫水,對身體的刺激少。溫水相比於冷水對身體更溫和,刺激性更少,而且有助於身體吸收利用,比冷水更能解渴。 記住,35~40℃左右的水溫對身體更友好,儘量不要用其他水來代替溫熱的白開水。
3、喝水的頻次
喝水要少量多次,小口慢飲。 喝水的時候,控制好「間隔的時間」,每次小口慢飲約100~150ml的水,這樣才能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新陳代謝,更好地吸收水分。
4、喝水的時間
晨起、睡前喝水,堅持好習慣。早晨起床,建議大家空腹喝一杯約200ml的溫水,有助於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睡前2小時內小口抿溫水(少於100ml),有助於安神。
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刷完牙再喝水,否則容易將口腔中的殘渣和汙垢衝進體內,不利於健康。 飯前、飯後一杯水,保持身材。在吃飯前的30分鐘內喝一杯水,能增加飽腹感;飯後1小時內喝一杯水,可以加強腸胃蠕動。每天做到這樣的良好習慣,還有助於保持身材!
5、喝水的杯子
用什麼材質的杯子喝水也關係著健康。在這裡,推薦大家首選玻璃杯或無彩釉陶瓷杯,這兩種杯子相比之下更安全,是泡茶、裝熱水的最佳選擇!
資料:健康圈
編輯:姜天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