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旅行時,最愛的一件伴手禮就是風乾犛牛肉,那味道、那嚼勁,至今難忘。犛牛肉為什麼那麼好吃?一直流行著這麼一句話:「犛牛吃蟲草,你吃犛牛肉」。在藏區(不僅僅是西藏),犛牛肉好吃,蟲草更是個好東西。
蟲草最有名氣的地方還是在青海,一個叫蘇魯的地方。中國蟲草看青海,青海蟲草看玉樹,玉樹蟲草看雜多,雜多蟲草看蘇魯。蘇魯是中國的蟲草之鄉。該縣所產蟲草量多、個體肥大,在國內外市場具有獨特的市場價值。
蘇魯鄉南接西藏,面積有1752.15平方千米,海拔有4700米左右,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蘇魯鄉的蟲草享譽世界,跟畜牧業一樣,成了蘇魯鄉牧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冬蟲夏草,在冬天,它是一條蟲。而在夏天,它卻變成了一顆草,一顆和黃金一樣昂貴的草。每公斤從當初的幾十元、幾百元猛漲到現在的七八萬元,甚至十幾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軟黃金」。挖蟲草的季節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15日到6月30日。
曾有幸在6月下旬(2018年)來到蘇魯,隨著當地人一起上了山,在漫山遍野之間,拿著類似鋤頭一樣的工具,彎著腰,睜大了瞳孔,去尋找傳說中的「軟黃金」。它究竟是蟲子還是植物?每當盛夏,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上,人們開始挖蟲草。
挖出來的蟲草真的就像是一種蟲,但這個時候它已經是一種草。冬蟲夏草,顧名思義,冬天還是蟲卵,到了夏天就是草了,這演變到過程據說跟土層裡一種球形的蟲草真菌子囊孢子有關。幼蟲遭到孢子侵襲後,便鑽進空中淺層,孢子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的內臟就一點點消失,最後幼蟲頭朝上尾朝下而死去,這時蟲體變成了一個充溢菌絲的軀殼,埋藏在土層裡,這就是「冬蟲「。
經過一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夏季,菌絲又開始生長,從死去幼蟲的口或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高2-5 cm,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這就是「夏草」。這樣,幼蟲軀殼與長出的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好的「冬蟲夏草」。
這十分離奇的生長過程,不僅令人們感到驚詫、不可思議之外,其藥用價值也非常高。有歸肺、腎經,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等之功效,始載於《本草從新》。很多人說,冬蟲夏草是補品中的聖品。但其實,現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一千五百多種蟲草,冬蟲夏草只是其一,但知名度最高,流傳最廣的,目前也只有它。
在雜多縣的蟲草市場,各種品相大小的蟲草都能見到,當然價格也不一樣。2018年去的時候,這裡的蟲草一根最高達到100塊錢,最便宜的還要一根25到40左右,但普遍價格還是在50到100之間。一斤蟲草的價格以品相和大小之分的價格在10萬,9萬,8萬不等。
2018年6月24日,當地一個牧民以一斤1400根左右的蟲草就賣了7200萬塊錢。這在市場中,算是很低的成交價格。在雜多,蟲草的價格沒有規定,市場價格也是動搖不定,往往有高有低,難以琢磨。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除了看市場,有時候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2012年的時候,一斤蟲草18塊錢,經過7年時間的翻倍,最厲害的一斤8000塊錢。但現在的蟲草已經不以斤賣,而是論根賣,以品相好壞決定價格,比如顏色,拔子長短,體型大小等。
當時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當地一牧民賣出了一根最貴的蟲草,1200塊錢,重1.2克。
蟲草的營養價值到底有多高?才使得它的價格步步升高。相傳在1500多年前,青藏高原的牧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放牧中,一些個年老體衰的羊會突然變得身姿矯健,體態輕盈,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幾歲。後來牧民們發現,這些羊是食用了一種埋藏在草皮下的奇特草根才出現了這種變化,也就是今天的蟲草。
還有傳說,一個善良的王子為了躲避殺身之禍,在山神唐西拉的幫助下,變成了一隻蟲子藏在土層中,還長出了一隻尾巴露出地面。
在我挖到幾根蟲草之後,當地人說一般蟲草會磨成粉,配湯,或藥。一根蟲草具備17種胺基酸,最神奇的功效是陰陽互補,不論傷風感冒還是發燒都可以吃,甚有療效。當然也可以直接泡著喝,比如有些藏民會泡著白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