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南通港天生港區橫港沙作業區新世界碼頭。 昝雲鵬 攝
12月4日,記者來到南通港天生港區橫港沙作業區新世界碼頭,看到該碼頭3#—4#泊位已開始進行檢測性重載試車。作為木片、化肥、糧食「三合一」現代化散貨裝卸作業碼頭,作業區域是流水線、除塵設備、作業機械;站立江邊,映入眼帘的是藍天白雲、飛鳥翔集和清浪樸岸,這是該工程在建設期間勇於創新,堅持環保理念的結果。
提前謀劃定全局
11月11日下午,南通港天生港區橫港沙作業區新世界碼頭3#—4#泊位改造工程順利交工,其「輸送機大帶寬抑塵防雨覆蓋帶」「自潔淨大運量化肥鬥式提升機」「鬥輪機堆取木片」三項新技術的應用在全國屬首創。
南通港碼頭管理有限公司高點定位,在新世界碼頭3#-4#泊位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施工中,全過程灌輸「環保、安全、提質、高效」的現代化理念,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流程創新等,建成了領先的現代化散貨裝卸碼頭。
南通港碼頭管理有限公司業主代表胡曉東介紹,該碼頭原來在狼山沿江水域,主要從事硫磺、化肥等物資裝卸。由於技術落後、設備老化等諸多原因,對周邊環境造成較大的汙染。2017年該公司開始選址籌建新的碼頭,2018年6月原碼頭被政府關停,新建碼頭(公司)註冊地為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開沙島開沙村,經營範圍主要包括港口碼頭建設和經營,國內外貨物裝卸、堆存、倉儲、中轉、運輸及物流配送等。
新世界碼頭3#—4#泊位建設工程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李林告訴記者,項目總投資13.9億元,其中設備投入4億元;工程利用岸線436.5米,建設1座7萬噸級和1座1萬噸級泊位,總設計吞吐能力774.9萬噸;陸域開工總面積40.6萬平方米,布置堆場、道路、倉庫、輔助設施及綠化等。泊位建設工程後方陸域部分,還設計布置了化肥倉庫、木片堆場、道路、生產與輔助構建築物及綠化設施等,使整個碼頭環境優美,內外和諧,秩序井然。
創新技術走在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世界碼頭3#—4#泊位建設工程項目部的建設者發揮集體智慧,借鑑國際先進科技,努力在改革上下功夫,在創新上做文章。交工時專家們對這個「全國首家木片、化肥、糧食三合一現代化散貨裝卸作業碼頭」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對他們自主研發應用的三項新技術表示肯定。
工程項目部在碼頭安裝了「大帶寬抑塵防雨覆蓋帶」。在過去,狼山沿江水域的碼頭一般採用帶式輸送機。由於卸船機要在行走範圍內連續對下方輸送機給料,裝船機在裝船過程中也會在行程範圍內來回行走,使得運輸皮帶機無法封閉,不可避免會在運行過程中產生揚塵、粉粒。為解決這一問題,項目建設者聯合設備生產企業技術骨幹,積極開展技術研發,終於在新建的碼頭泊位上裝上了大帶寬抑塵防雨覆蓋帶。
據項目部總工賈蘭輝介紹,他們還在裝船機上增加了一條中繼皮帶機,將尾車供料點和迴轉中心分開,覆蓋帶繞過中繼皮帶機架纏繞回地麵皮帶機,機上結構布置緊湊,既實現了迴轉功能又布置了覆蓋帶通道,其抑塵防雨效果十分明顯。
工程項目部還投用自潔淨防板結大運量帶式鬥提升機。採用常規的帶式鬥提機,化肥吸潮會大量板結在畚鬥以及滾筒上,造成皮帶打滑、跑偏,運量下降,直至輸送功能完全喪失等。經過項目部技術人員的研究、探索,決定設置內部清洗設施,保證洗淨頭尾滾筒及膠帶料鬥上的粘料和機體內部積料。同時,設置主動通風系統,減少乾燥時間,延長料鬥使用壽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目前,該套設備運行狀態良好,輸送能力達到480t/h。
在裝卸工藝方面,工程項目部嘗試採用鬥輪機堆、取木片工藝,取得良好效果。過去,國內大多數碼頭堆、取木片,通常採用的是螺旋堆取料機,通用性較差,不易實現多貨種堆取作業。且該機採用中部立柱支撐,多為進口設備,單臺設備價格在8000萬元左右,費用較高。
「要避免這些問題,就表現打破傳統的工藝和作業模式。」業主代表胡曉東、總承包項目經理李林和設計院三航院設計代表周俊,幾乎是遍訪附近幾省生產廠家和技術專家,重點進行技術攻關。經過幾個月的集思廣益和認真研究,最終確定採用鬥輪堆取料機進行木片作業這項新工藝,單臺設備價格僅2000萬左右。同時,他們還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圓形堆場,採用條狀堆場,相同堆場面積,現方案土建費用可降低3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研製的鬥輪堆取料機,在鬥輪處設置了噴霧抑塵裝置,在堆、取材料時,通過水霧與灰塵的結合來消除煙塵,使堆、取料過程更加潔淨環保。
這些超前的科技化手段,為公司經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過去老碼頭使用員工近千人,現在新碼頭雖然功能增加了、項目變多、設計營運量增加幾倍,但所需用工量卻在250人以下。
安全環保達目標
在新世界碼頭3#—4#泊位改造工程建設之初,交通運輸質監部門就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不僅協助公司完成了最初的選址、洽談和項目方案設計,還提供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諮詢和政策服務等,工程項目於2018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
該項目位於長江出海口,項目所在的開沙島為生態旅遊島,項目建成投運後的環保考評結果將直接決定項目是否能夠按期投產。除使用新技術外,項目部還根據環保要求在轉運站和大機上一些除塵點需同時設置乾式布袋除塵器及噴霧抑塵裝置,乾式除塵系統主要處理糧食粉塵和化肥粉塵,木片作業時則使用噴霧抑塵裝置來達到除塵效果,環保系統與作業時輸送的物料智能聯鎖,根據作業時物料的不同來切換相應的除塵模式。同時他們還採取其他措施進一步除塵抑塵,如在卸船機上設置抑塵料鬥,裝船機是採用抑塵溜筒等。該工程輸送系統共設置27套乾式布袋除塵器,2套噴霧抑塵裝置,通過兩種除塵方式的結合,大大降低了輸送轉接點的粉塵濃度,使裝卸輸送過程更加潔淨。經過前期測試性營運,碼頭許多環節達到了無人化、無氣味、無粉塵、無噪音「四無」標準。
項目自開工以來,建設單位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針,按照江蘇省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工程項目實現了「零傷害、零事故、零汙染」的管理目標。記者 顧曉平 通訊員 包宏龍
本文刊於12月9日《中國水運報》6版
【來源:江蘇省交通運輸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